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707876阅读:来源:国知局
运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301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3运动小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相互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0183]其中,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均为凸轮结构。
[018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01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3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305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306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大。
[0185]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组30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转轴3021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转轴3041均为弹性部件。
[0186]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前述的电子设备的相关描述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其实现细节。
[0187]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018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连接装置; 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本体旋转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轴线进行旋转并且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连接装置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相对旋转角度;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第一转轴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中与第二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第二转轴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中与第一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二转轴上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 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上; 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位置对应; 在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一角度运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超过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 在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所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运动小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均为凸轮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转轴均为弹性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弹性罩体,统一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连接装置和第二本体上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 所述弹性罩体随着所述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在预定范围内开合而进行弹性形变以维持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完整的统一的外观形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罩体上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一本体所包括的第一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展示面的第一窗口或/和具有用于显露所述第二本体所包括的第二电子元器件的操作面/展示面的第二窗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边的长度相同;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边与所述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边与所述轴线平行; 或/和 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边的长度相同;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边与所述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边与所述轴线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转轴组、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轴组、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以及第二阻尼装置共同构成一个主功能模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N个所述主功能模组,N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 M个辅助单元,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每所述M个辅助单元设置在两个相邻所述主功能模组之间。10.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 第一转轴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中与第二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 第二连接件; 第二转轴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组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转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中与第一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二转轴上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 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上; 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位置对应; 在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所述第一角度运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超过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 在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组及所述第二转轴组以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抵接而产生第三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增大而达到所述第二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所述第二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之间所产生的阻尼力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阻尼力;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小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相互分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装置和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均为凸轮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从所述第三角度运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的凸轮结构的圆心之间的距离最大。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转轴均为弹性部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本体连接;第一转轴组,与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轴,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中与第二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本体连接;第二转轴组,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转轴,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中与第一转轴组对接的一个第二转轴上与第一转轴上的至少一端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件;第一阻尼装置,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转轴上;第二阻尼装置,设置于第二转轴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转轴上,第二阻尼装置与第一阻尼装置的位置对应。
【IPC分类】F16C11/12, G06F1/16, F16C11/04
【公开号】CN105468091
【申请号】CN201410446190
【发明人】张然, 苏蔚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9月3日
【公告号】DE102015105011B3, US2016006093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