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选择无线数据载体的方法和读/写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08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备SLG具有内装的可切换的天线,但在替代的设计方案中也可以设置外部天线,该外部天线在其极化方面或在其辐射行为方面受读/写设备SLG控制。此外,在下文中示例性地以以下为出发点,即读/写设备SLG本身实行按照本发明的选择;然而在一个替代的设计方案中,选择和因此接收参数的为此所需的统计分析也可以通过外部主管机构、例如通过应用AW来进行;只要那里存在的分析装置(大多以软件模型的形式)是起作用的并且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可被分配给读/写设备SLG。
[0024]现在示例性地以以下为出发点,即读/写设备SLG进行四个检测周期,以用于“清查”数据载体总体(数据载体101、102、103),更确切地说,针对每个可用的天线极化平面!1、V、ZR、ZL(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右旋圆形、左旋圆形)进行单独的检测周期,其中针对每个数据载体ID1、ID2、ID3各记录场强(接收场强RSS1-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数值作为接收参数。通常,接收场强是一个数值,该数值以对数标度(例如分贝毫瓦dBm)来说明;对于这里选择的示例,为清晰起见,该数值以相对于所定义的最大值的“百分比”来说明。在一个实际的布置中,通常代替每个极化平面进行唯一的检测周期,尽快执行多个周期,其中相应的接收参数分别被处理成唯一的结果,例如通过求平均、加权平均、略去极值(“异常值”)和类似的。
[0025]在图2中制成表格地示出在所描述的检测周期中记录的数据,其中该表按照数据载体ID1、ID2、ID3分类;然而,实际的测量事实上按照极化平面H、V、ZR、ZL分开地进行,这意味着,首先在至少一个检测周期中以第一极化平面(例如H-线性水平)检测三个数据载体ID1、ID2、ID3的接收参数(在此:接收场强),此后在至少另一个检测周期中以第二极化平面(例如V-线性垂直)再次检测三个接收参数等。
[0026]在图2的表中,场强的这样的数值利用星号来表征,在该场强的情况下场强已经超过预先确定的品质阈值(在此:50%)。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突出或只记录这样的场强值,在所述场强值下对相应数据载体ID1、ID2、ID3的检测是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该表对于数据载体ID1只有一项,对于数据载体ID2有四项,并且对于数据载体ID3只有两项。
[0027]现在对图2中所示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一个简单的实施情况下,其中只列出相应数据载体ID1、ID2、ID3的可检测性(可接收性),这意味着,数据载体ID1只在一个极化平面上是可接收的(亦即线性垂直),数据载体ID2在所有四个所采用的极化平面上均可接收,并且数据载体ID3在两个极化平面上是可接收的。在基于这样的分析中,数据载体ID2被选择为最近的数据载体,而数据载体ID1作为最可能处于边远的而被滤除,而数据载体ID3根据分析策略被视为可能处于边远的或“中性的”。
[0028]在一个替代的分析策略中,例如可以观察场强值的方差,其中数据载体ID1的方差由92% (最高值)和26% (最低值)之间的差值构成,即为66个百分点。而数据载体ID2的方差仅为8个百分点,而数据载体ID3的方差为65百分点。因此,在该分析情形下,数据载体ID2具有最小的方差,并因此被选择为最近的数据载体。
[0029]在实践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此外还可以同时加入发射参数的其他变化,即除了所描述的天线极化以外,例如还可以改变发射功率、发射频率或其他参数。
[0030]因此,在应用可切换的天线极化的情况下,数据载体ID1、ID2、ID3在读/写设备SLG的环境中以可能的极化平面H、V、ZR、ZL中的各一个来“读取”(检测),其中出发点是,一个或多个所期望的数据载体ID1、ID2、ID3不仅借助于反射信号(反射器R1、R2)来检测,而且在直接路径上被检测,使得可以良好地以几乎每个天线配置读取所述数据载体。由于超作用半径经常通过反射得出、但是反射结构或反射度通过切换极化平面而分别明显变化,所以根据天线的配置(极化平面)可以预期不同的超作用半径和因此例如不同的接收场强。于是可以根据“读取频率”或根据所测量的接收场强统计地确定一个或多个所期望的应答器(数据载体)。
[0031]尤其由天线配置根据所选择的极化平面而不同的信号衰减决定,根据所选择的极化平面可能需要不同的发射功率来检测数据载体;因此,发射功率例如按照“功率递增”原则的变化能够是有意义的。在现有技术中,关于极化平面可切换的天线被用于检测总体中的尽可能多的数据载体,而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利用不同的极化平面导致在选择单个应答器(数据载体)时的改善。因此,尤其在工业应用上解决超作用半径的问题。
【主权项】
1.用于从多个所检测的无线数据载体(101、102、103)中选择至少一个、尤其从多个RFID-应答器中选择至少一个的方法, 其中在读/写设备(SLG)的检测范围内,通过多个检测周期记录数据载体(ID1、ID2、ID3), 其中为所述数据载体(ID1、ID2、ID3)中的每个所检测的记录至少一个接收参数,并且其中借助分析所记录的接收参数选择所述数据载体(ID1、ID2、ID3)中的至少一个, 其特征在于, 通过读/写设备(SLG)以分别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执行多个检测周期, 其中在以分别所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进行检测时为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分别记录至少一个接收参数,并且 借助统计地分析在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下记录的接收参数,选择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中的至少一个。2.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选择所述数据载体(ID 1、ID2、ID3)中的能以最高数目的不同的天线极化(Η、V、ZR、ZL)检测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载体。3.按照上述专利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每个使用的天线极化(1^、21?、20,以读/写设备(31^)的分别不同的发射功率、尤其以逐个周期连续上升的发射功率执行多个检测周期, 其中对于每个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和对于每个天线极化(H、V、ZR、ZL)检测这样的在分别所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下至少为了成功检测相应的数据载体(ID1、ID2、ID3)所需的发射功率作为接收参数。4.按照上述专利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应用不同的无线电信道的情况下重复执行该方法,其中数据载体(ID1、ID2、ID3)的在尽可能高的数目的不同的无线电信道的情况下的可检测性,和/或在相应的无线电信道中和在此所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下至少为了成功的检测所需的发射功率被用作替代的或另外的用于选择或不选择相应数据载体(ID1、ID2、ID3)的标准。5.用于从多个处于读/写设备(31^)的检测范围内的数据载体(101、102、103)、尤其是RFID-应答器中选择至少一个的读/写设备(SLG), 具有内装的或与所述读/写设备(SLG)连接的天线,其中所述天线被设立用于以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交替地运行,并且 其中所述读/写设备(SLG)具有用于选择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中的至少一个的分析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写设备(SLG)被设立用于在第一步骤中以分别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执行多个检测周期,其中在以分别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进行检测时为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分别记录至少一个接收参数,并且 所述分析单元被设立用于统计地分析在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下记录的接收参数并且在此用于在第二步骤中选择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中的至少一个。6.根据专利权利要求5所述的读/写设备(SLG),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被设立成,使得选择所述数据载体(ID1、ID2、ID3)中的能以最高数目的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检测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载体。7.按照专利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写设备(SLG),其特征在于, 规定以每个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以读/写设备(SLG)的分别不同的发射功率、尤其以逐个周期连续上升的发射功率执行多个检测周期,其中对于每个所检测的数据载体(ID1、ID2、ID3)和对于每个天线极化(H、V、ZR、ZL)检测这样的在分别所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下至少为了成功检测相应的数据载体(ID1、ID2、ID3)所需的发射功率作为接收参数。8.按照专利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读/写设备(SLG),其特征在于, 规定在应用不同的无线电信道的情况下重复执行该方法,其中数据载体(ID1、ID2、ID3)的在尽可能高的数目的不同的无线电信道的情况下的可检测性,和/或在相应的无线电信道中和在此所使用的天线极化(H、V、ZR、ZL)下至少为了成功的检测所需的发射功率被用作替代的或另外的用于选择或不选择相应数据载体(ID1、ID2、ID3)的接收参数。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从多个所检测的无线数据载体(ID1、ID2、ID3)中选择至少一个、尤其从多个RFID-应答器中选择至少一个的方法和读/写设备。在此,在读/写设备(SLG)的检测范围内通过多个检测周期记录数据载体,其中对数据载体中的每个所检测的记录至少一个接收参数,并且其中借助分析所记录的接收参数选择数据载体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读/写设备,以分别不同的天线极化(H、V、ZR、ZL)执行多个检测周期,其中在以分别使用的天线极化检测时为所检测的数据载体分别记录至少一个接收参数,并且其中借助统计地分析在不同的天线极化下记录的接收参数选择所检测的数据载体中的至少一个。
【IPC分类】G06K17/00
【公开号】CN105469126
【申请号】CN201510783683
【发明人】M·魏因伦德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公告号】EP2990989A1, US2016006328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