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应用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81097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天线阵列和右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左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和右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互相对齐,处于相同的高度;防撞围栏安装在仓库支架下部,将左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和右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分别包围在其中; 闸口门测试控制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闸口门测试工业读写器通过网线与闸口门测试控制系统连接;闸口门测试工业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传输并显示在闸口门测试控制系统上; 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标签名称、标签EPC和标签最后发现时间; 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中的天线采用圆极化天线,以满足测试中标签最大范围的朝向要求,在仓库支架即模拟的仓库闸口门前后、上下空间形成RFID标签的识读区域全覆盖; 在仓库支架底面设有与仓库支架同宽并接地的正方形导电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最少为6mm厚; 当使用多个天线时,闸口门测试工业读写器设置成使得左、右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中的天线有相同的有效工作周期; 闸口门测试控制系统,包括: 闸口门性能校准模块,用于校准闸口门的性能,具体的是测量闸门口的最大允许功率,以确保被测物体通过有效识读区域时物体表面的场强不超过最大允许场强;校准左、右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的位置; 信息读写模块,用于在附有RFID标签的物品经过闸口门时,通过闸口门测试工业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传输、显示在闸口门测试控制系统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性能测试子系统还具有电波暗室,测试时将待测RFID标签和RFID标签性能测试子系统置于电波暗室中,以减少外界电磁波信号的干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性能测试系统用于读取距离测试、写入距离测试以及标签角度特性测试; 所述读取距离测试子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在读取距离测试子模块的读取距离测试界面设置最大频率、最小频率以及测试的频率步长后开始测试; 2)在进行测试时,读取距离测试子模块接收标签性能测试天线传来的每个测试点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逐个描绘在Power vs.Frequency图表即功率vs.频率表中,所述测试点的数据即每个频率点所对应的最小响应功率; 3)当全部的点都测试过后,读取距离测试子模块将所有的读取距离与频率的关系描绘在Read Range vs.Frequency图表即读取距离vs.频率表中;并同时生成Fitting Powervs.Frequency图表即拟合功率vs.频率表;Fitting Power vs.Frequency图表中显不的数据是Power vs.Frequency图表即功率vs.频率表中数据拟合后的结果; 所述写入距离测试子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在写入距离测试子模块的写入距离测试界面设置最大频率、最小频率以及测试的频率步长后开始测试; 2)在进行测试时,写入距离测试子模块接收标签性能测试天线传来的每个测试点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逐个描绘在Power vs.Frequency图表即功率vs.频率表中,所述测试点的数据即每个频率点所对应的最小响应功率; 3)当全部的点都测试过后,写入距离测试子模块将写入距离与频率的关系描绘在Write Range vs.Frequency图表即写入距离vs.频率表中,并同时生成Fitting Powervs.Frequency图表即拟合功率vs.频率表;Fitting Power vs.Frequency图表中显不的数据是Power vs.Frequency图表即功率vs.频率表中数据拟合后的结果; 所述标签角度特性测试子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调试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并将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调到合适的角度; 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角度的调整步骤为: 1-1)在标签角度特性测试子模块的角度特性测试界面选择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所使用的端口号,在角度特性测试界面的test angle输入框中输入旋转的角度; 1-2)点击角度特性测试界面的test rotary测试按键,如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连接正常,则进行转动,在角度特性测试界面的Result中显示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的状态; 2)在角度特性测试界面选择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与测试仪相连所使用的端口号,以及选定测试所用的频率,点击start按钮开始测试; 3)开始测试后,标签性能测试程控转台从当前位置开始旋转180°,系统以10°为间隔在旋转的过程中记录下每个角度所对应的最小响应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标签位置部署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包括如下步骤: I)由建模子模块对待测物品进行场景3D建模; 1-1)在标签位置部署测试主机的RFID标签部署系统控制界面上点击“设置物体”按钮,展开“设置物体”子面板; 1-2)使用默认参数创建待测物品基本形状,在步骤1-1)中所述的“设置物体”子面板中完成创建; 2)建模子模块配置读写器; 在标签位置部署测试主机的RFID标签部署系统控制界面上选择配置读写器;经过试验,每个读写器操作耗时10毫秒;读写器操作的失败率为O; 3 )由热点测试子模块进行热点测试; 3-1)展开RFID标签部署系统控制界面中的“测试”子面板;该面板用于控制测试过程;同时展开RFID标签部署系统控制界面中的“功率衰减度”子面板,观察读写器射频功率的变化; 3-2)在RFID标签部署系统控制界面中,鼠标右击箱体的上表面,在待测箱体上放置一枚标签; 3-3 )执行热点测试; 3-4)点击RFID标签部署系统界面中的“记录/移动”按钮来记录当前标签位置的“平均射频衰减功率”,该功率值被记录在当前标签的位置上; 3-5)标签移动到下一个测试位置,重复步骤3-4),直到所有希望测试的区域都已经被测试; 4)点击RFID标签部署系统控制界面中的“停止”按钮停止测试,标签位置部署测试子系统自动生成各测试区域的热点测试报告,并在3D场景模型上用不同颜色显示出不同测试区域的测试情况;绿色区域的标签位置部署读取性能优于红色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采用木质、塑料和金属材料,置于移动设备用来运送货物,所述货物是一个单品、多个同种类的单品或不同种类的单品;各托盘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 5mm;智能托盘柔性输送线速度不小于190.5m/ m i 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RFID的智能托盘输送分拣测试系统的分拣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智能托盘控制系统,在PC显示界面选择托盘分拣功能; 2)通过智能托盘读写器配置模块,自动识别系统所连接的智能托盘读写器型号; 3)通过智能托盘分拣规则设置模块设置分拣规则,设置所需托盘到达的站台; 4)开始分拣操作; 5)采用叉车或人工方式将模拟待分拣的托盘放置在智能托盘运动检测器所在区域,所述区域即起始位置,智能托盘分拣工作模块启动智能托盘柔性输送线运行,根据智能托盘天线检测到的托盘RFID标签信息,将托盘输送至步骤3)设置的指定站台; 6)上述步骤5)中,若智能托盘控制系统未检测到任何托盘标签信息,则不匹配任何站台规则,智能托盘柔性输送线停止运行; 7)输送完毕后关闭托盘分拣控制系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RFID的智能包装箱物品输送分拣测试系统的分拣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智能包装箱控制系统,在PC显示界面选择“箱式分拣”操作选项,进入箱式分拣界面; 2)启动智能包装箱读写器配置模块,系统程序自动识别系统所连接的读写器型号; 3)通过智能包装箱分拣规则设置模块,设定所需包装箱到达的位置方向,所述位置方向包括直行和分道的位置,从而完成规则设置; 4)通过智能包装箱分拣启动模块,开始分拣操作,智能包装箱柔性输送线自动运行; 5)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模拟待分拣的包装箱放置在智能包装箱柔性输送线上,当包装箱输送至智能包装箱运动检测器所在区域时,智能包装箱分拣操作模块自动启动智能包装箱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信息,根据智能包装箱天线检测到的包装箱RFID标签信息,将包装箱输送至步骤3)中所设定的到达的位置; 6)通过智能包装箱分拣停止模块,关闭基于RFID的智能包装箱物品输送分拣系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单品环形输送测试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环形控制系统以及环形读写器控制模块,开启环形读写器自动模式; 2)环形读写器工作模块工作; 环形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显示在PC机上;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标签名称、标签EPC、标签图片和标签最后发现时间; 通过环形参数设置模块,改变标签的显示时间、指定所要使用的天线、改变环形读写器的模式、指定环形读写器功率的衰减、按照指定格式对标签进行过滤,只读取满足规则的标签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货架商品盘点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1)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盘点子界面刷新,获取数据库中所有记录并在数据栏中显示; 2)选择开始盘点,读写器通过天线自动扫描读取按灯拣选货架上商品的RFID标签来完成商品的统计盘点,盘点在架商品,结果显示在数据栏内,将盘点的商品数量和步骤I)中所述数据库中记录的数量进行比对,比对错误的记录自动标记为黄色; 步骤2)中天线的扫描时间能通过盘点子界面进行设置; 所述盘点是这样实现的:每个商品的RFID信息是唯一的,读写器自动识别按灯拣选货架上所有商品的RFID信息,并将所得到的RFID信息传输给智能货架测试主机,从而实现在架商品的盘点; 用户在盘点过程中通过盘点子界面选择停止盘点操作; 所述商品展示即智能货架测试主机控制读写器通过天线自动扫描读取货架上现有商品的RFID标签;根据检测到的RFID标签,智能货架测试主机自动搜索数据库里事先存储的该商品对应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商品展示界面上显示出来; 商品展示模块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商品展示界面启动商品展示功能,系统测试主机控制读写器通过天线自动扫描读取按灯拣选货架上现有商品的RFID标签;2)智能货架测试主机根据步骤I)中检测到的RFID标签,自动搜索数据库里事先存储的该商品对应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商品展示界面上显示出来; 在步骤2)中,当感应区内有多个商品时,商品名称显示在商品展示界面的选择栏中,通过选点击选择商品名称即可切换商品介绍; 所述缺货预警模块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缺货预警界面启动监控; 2)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缺货预警界面通过刷新按钮,获取数据库中所有记录并在数据栏中显示;读写器通过天线自动扫描读取按灯拣选货架上商品的RFID标签来完成商品的统计盘点,如按灯拣选货架上物品实际数量少于预警值则亮红灯提示补货; 3)用户能够在步骤2)所述的数据栏中设置预警值或删除数据库中的记录; 所述智能货架按灯拣选模块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上启动控制系统程序; 2)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功能选择界面选择缺货预警,进入缺货预警子界面; 3)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缺货预警子界面设定测试所需的缺货预警数值; 4)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缺货预警子界面启动,智能货架按灯拣选模块进行自动检测,如按灯拣选货架上物品实际数量少于预警值则亮红灯提示补货; 5)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缺货预警子界面选择补货功能,在弹出的补货界面中填入所需补货数量后确定所输入的补货数量,从而提交补货单;系统弹出提示框显示订单号码; 6)在智能货架测试主机的按灯拣选界面中输入步骤5)中所述的订单号码后确认;按灯拣选货架上根据订单内容在对应的库位处亮灯,并在按灯拣选货架的LED显示屏上提示拣选数量; 7)工作人员根据按灯拣选货架的LED显示屏上的提示拣选完一个库位的物品后拍灭提示灯,当所有的灯都灭掉时,表明订单所需物品已全部拣选完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应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口为仓库支架以及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包围的区域; 仓库闸口门数据采集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采用闸口门性能校准模块校准闸口门的性能 1-1)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读取射频信号,确保在测试范围内没有其他影响显著的辐射源; 1-2)测量闸口门两侧的最大功率,确保被测物体通过有效识读区域时物体表面的场强不超过最大允许功率,所述最大允许功率即国家规定的最大功率30dbm; 所述有效识读区域是由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的各个天线叠加而成的;在每个天线都上电之后,在距离右部空隙、左部空隙以及底部空隙最近的地方测量平均功率;使用标准的校准标签在允许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平均功率;天线的位置沿着右部空隙、左部空隙以及底部空隙从地面升高至最大期望覆盖的高度进行测试,记录测试值,确保有效识读区域的高度满足测试物品的最大高度; 1-3)右部空隙、左部空隙以及底部空隙的长度大于1.5个波长,所述波长为测试频带中最低频率所对应的波长;闸口门两侧的左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和右侧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对齐后,闸口门位于有效读取范围的1.5波长处; 1-4 )降低有效读取范围内的多径效应; 当有障碍物靠近闸口门,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的天线旋转使辐射主瓣指向障碍物的反方向,以最小化反射的影响; 1-5)测试使用的标签在通过闸口门时应至少被闸口门测试工业读到测试用户指定的次数; 2)选择和布置RFID标签 将测试中使用的RFID标签根据实际使用要求附着在货箱上;标签与被附着的货箱之间不能人为加入任何夹层;每个RFID标签不能反复利用; 3)样本预处理 根据物品在储存或运输时的温度环境预处理物品; 4)测试时,根据使用的运输设备,将托盘的底边保持正常运输时的高度;所有的箱子都附着有箱级RFID标签,每个托盘也附着有RFID标签; 5)信息读写模块在附有RFID标签的物品经过仓库支架时,通过闸口门测试工业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传输、显示在闸口门测试控制系统上; 所述闸口门为仓库支架以及闸口门测试天线阵列包围的区域。
【专利摘要】本发明RFID应用测试系统涉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是一种为广大中小RFID与物联网应用企业和系统集成商提供RFID技术应用测试服务的测试系统。包括标签性能测试系统、RFID标签位置部署测试系统、基于RFID的智能托盘输送分拣测试系统、基于RFID的智能包装箱物品输送分拣测试系统、单品环形输送测试系统、智能货架测试系统和仓库闸口门数据采集测试系统;为广大中小RFID与物联网应用企业和系统集成商提供RFID技术应用测试,包括多种场景下的近三十种测试。
【IPC分类】G06K7/00, B07C5/36, G01R31/00, B07C5/34
【公开号】CN105574452
【申请号】CN201610084699
【发明人】刘全胜, 侯立功, 黄能耿, 胡政
【申请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4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