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盖板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29327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遮蔽层颜色的图标,用以指示指纹识别区V21。再或者,可在第一盖板11对应指纹识别区V21,自第一盖板11上表面Sla向下表面S2a的方向形成凹陷部(图未不),凹陷部在第一盖板11上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块16在第一盖板11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使用者在凹陷部进行触碰操作,以进行指纹信号输入。
[0036]触控感应结构15设置于第二盖板12的上表面Slb,即位于第一接合层13与第二盖板12之间。触控感应结构15具体包含位于可视区的电极层151及位于非可视区V2的线路层152,电极层151用于根据触摸操作产生触碰信号,线路层152将触碰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以计算出触摸的位置。电极层151可为单层或多层的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又可包括单轴向、双轴向或多轴向的电极图案,该些电极图案的材料可包括透明氧化铟锡、纳米银、石墨烯、纳米碳管、金属网格等导电材料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触控感应结构15可采用微影蚀刻或印刷的方式直接形成于第二盖板12的上表面Slb,或者,触控感应结构15还可为一可挠性的薄膜导电结构,该薄膜导电结构可采用贴合的方式贴附于第二盖板1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5还可位于第二盖板12的下表面S2b(图未示),具体的,第二盖板12位于第一接合层13与触控感应结构15之间。或者,触控感应结构15还可以与图3A实施例类似,设置于第一盖板11的下表面S2a。
[0037]本发明实施例将复合式盖板结构结合指纹识别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度,同时,指纹识别模块16设置于第二盖板12的开口 120中,并与完整的第一盖板11相贴合,形成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复合式盖板结构,无需对整个盖板进行穿孔,使得复合式盖板结构整体的强度不受影响,保证了产品的性能。此外,指纹识别模块16的设置不受活动按钮的限制,不仅省略了复杂的对活动按钮的封装结构,还灵活的设置于复合式盖板结构中,在保证同样可实现指纹识别功能的前提下,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升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0038]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复合式盖板结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另一实施例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图6对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复合式盖板结构还包括屏蔽结构20,位于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之间,并环绕指纹识别模块16的周围。屏蔽结构20用于为指纹识别模块16提供屏蔽电磁杂讯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屏蔽结构20为一环状的金属结构,设置于第二盖板12表面,并位于第二盖板12与第一接合层13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屏蔽结构20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盖板11与第一接合层13之间。
[0039]请参照图8,图8为图7中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能更好的显示屏蔽结构20,故图8中复合式盖板结构省略了其它一些组件,但可以理解的是,该些省略的组件基本与图7对应实施例相同。屏蔽结构20设置于第一盖板11的下表面S2a,并位于第一盖板11与遮蔽层17之间,由于屏蔽结构19由金属材料形成,其颜色可区别于遮蔽层17,将其设置于第一盖板11与遮蔽层17之间,可用于指示指纹识别区,使用者从触控操作面上可看见屏蔽结构20,从而可省略其他的指示图标。屏蔽结构20可通过溅镀或印刷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盖板11的下表面S2a。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复合式盖板结构的第一盖板11的上表面Sla上设置一层或多层的功能膜,例如抗反射、抗眩光或增透膜等。例如,由于复合式盖板结构中第一盖板11的上表面Sla是供使用者直接触碰操作,因此,在使用者长时间的使用后,往往会造成复合式盖板结构中第一盖板11的外表面Sla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刮痕或者孔洞,进而严重影响触控面板或触控显示装置表面的平整性,透光性以及视觉美感性,因而如何使复合式盖板结构的触碰操作面具抗刮耐磨效果就显示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需要识别指纹这种精细纹路的复合式盖板结构而言。
[0040]因而,本发明的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具有抗刮耐磨的效果,其具体是藉由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第一盖板11的上表面Sla上复合类钻碳层,来达到强化透明盖板表面抗刮抗磨之效果。
[0041]图9?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具有抗刮耐磨效果之不同实施方式之剖视图。图9?图16仅以图2B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为基础,介绍不同具有抗刮耐磨效果的复合式盖板结构之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想到下述实施方式可以以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复合式盖板结构为基础。请先参考图9,第一盖板11的上表面Sla上设置有类钻碳层200,形成具有抗刮耐磨效果的复合式盖板结构20。
[0042]本实施方式中类钻碳层200需要经过设计以满足本发明目的,主要考虑点有以下两方面:
[0043]类钻碳层200包含sp2键之石墨结构及sp 3键之钻石立方结构。一方面,sp 3键之钻石立方结构的硬度较高,耐刮、耐磨性较佳。然而,其相对亦具有较高的内应力,当类钻碳层200的sp3键较高时,会难以加工成型,且与第一盖板11的结合力不好。
[0044]另一方面,而sp2键之石墨结构能提供更好的滑润性,使物体更易于在类钻碳层200表面移动,减小摩擦,提升耐刮、耐磨效果;且sp2键之石墨结构具有较低的内应力,与第一盖板11的附着力相对较好。
[0045]但就类钻碳层200的透光性而言,sp2键之石墨结构比sp 3键之钻石立方结构对类钻碳层200的透光性的影响更大,具体为,sp2键之石墨结构的含量越多,相应的类钻碳层200的透光性就越差,而sp2键之石墨结构的含量越少,相应的类钻碳层200的透光性就越好。
[0046]因此,综合考虑类钻碳层200的附着性与透光性,于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中类钻碳层200的sp3键含量以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0%为宜。
[0047]特别的,本发明之类钻碳层200主要通过真空溅镀的方式形成在第一盖板11表面。类钻碳层200的sp3键含量是通过控制真空溅镀时氢气流量及解离能量来控制的。具体为,当氢气流量大于12sccm及解离能量介于100?700ev之间,可以控制类钻碳层200中的sp3键含量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0%。
[0048]值得注意的,除考虑复合式盖板结构的透光性以及附着性以外,本实施方式中就复合式盖板结构的视觉效果还有更进一步的考虑:
[0049]类钻碳层200的厚度的选用不当,容易影响复合式盖板结构的视觉效果。实验证明:当复合式盖板结构中类钻碳层200的厚度越大,复合式盖板结构透光性越差且外观变黄现象就越明显,业内称为黄化现象。当类钻碳层200的厚度大于10nm,这种黄化现象已经能为人眼察觉。而当类钻碳层200的厚度大于15nm,这种黄化现象清晰可见,严重影响复合式盖板结构的视觉效果。
[0050]因此,综合考虑复合式盖板结构的透光性,附着性,及黄化现象,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中类钻碳层200的优先厚度小于等于10nm,更优选为介于2nm到5nm之间时,复合式盖板结构的透光率能达到89 %以上(此处透光率的计算是以波长为550nm的入射光照射复合式盖板结构,透光率=穿透的光强/入射光强*100 %,以下相同),在视觉效果以及附着效果之间能够取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0051]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刮耐磨效果的复合式盖板结构其他实施方式中,类钻碳层200还可以包覆第一盖板11的方式,分别形成在第一盖板11的所有表面上(图未示)。当然,类钻碳层也可形成、或仅形成于第一盖板11上表面Sla对应指纹识别模块16之区域中(图未示)。
[0052]请先参考图10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具有抗刮耐磨效果之一实施方式之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抗刮耐磨效果的复合式盖板结构30与复合式盖板结构20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以下仅就两者之差异加以说明。复合式盖板结构30更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类钻碳层200相对该第一盖板11的另一侧面上的疏水性层300。疏水性层300相对于该类钻碳层200的另一侧面具有一接触角,该接触角大于110度,因此疏水性层300的该侧面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疏水性质(实验证明,当固体表面接触角大于90度时,固体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体不容易润湿固体,容易在其表面上移动)。其中该疏水性层300的材料主要选自氟、氮、氧及其混合物其中之一,用以改善复合式盖板结构30的疏水性。
[0053]以下,将复合式盖板结构30和复合式盖板结构20分别进行耐刮、耐磨性实验测试:
[0054]实验条件:
[0055]采用超精细度的钢丝绒包覆在2cm*2cm的摩擦头上,在70N的作用力下对复合式盖板结构20和复合式盖板结构30进行测试。
[0056]实验结果:
[0057]镀上疏水性层300的复合式盖板结构30比未镀上疏水性层300的复合式盖板结构20具有更好的耐刮、耐磨性。
[0058]实验证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