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932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结构,尤指一种可降低或避免干涉纹(Moire)发生的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触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显示设备中,以便于使用者利用触控方式操控该电子产品的作动。触控面板为了使其触控区域的电极不易被视认,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TO)来形成透明电极。但随着触控面板的应用逐渐朝大尺寸的方向发展,使用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的技术存在着电阻较大、触控响应速度较慢,需多道制程步骤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因此金属网格(Metal Mesh)传感电极于是被发展以取代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的应用。
[0003]然而,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与显示面板贴合应用时,易产生所谓的干涉纹(Moire),影响画面显示质量。干涉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金属网格图案形状所造成,当相邻的条纹图案彼此规律地排列时,即会产生光学干涉纹。此外,当金属网格的线宽越粗,或相邻的条纹产生重叠或交叉点而使条纹图案彼此厚度增加时,将容易造成干涉纹发生。另一原因则为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与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阵列(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TFT array)(如黑色矩阵(black matrix)或 RGB 像素排列)同为规则网格状排列,因此两规则网格状排列的图案重叠时,亦会产生光学干涉纹。
[0004]为避免或降低干涉纹现象的发生,目前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的图案与线条形状通常根据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排列,而设计为由多条直线状的金属微线以交错且规则排列的方式构成网格图案,借此以增加可见度。举例而言,金属网格包含多条直线状的第一金属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平行排列,以及多条直线状的第二金属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平行排列,其中多条直线状的第一金属微线与多条直线状的第二金属微线相互隔离且交错设置以形成一触控阵列。然而,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金属网格必需与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有良好的配合才能降低干涉纹的发生,因此金属网格的多条直线状的金属微线间的空间与交错的角度需经过精细的设计,造成设计上的困难,且易因金属网格图案设计误差而降低了可见度。
[0005]因此,如何发展一种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有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以通过金属网格的图案设计即可降低干涉纹现象的发生,且可提升可见度。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其可无需依据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排列,即可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后,避免干涉纹现象的发生。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透光基板、传感电极以及多个金属引线。透光基板包括一可视触控区及一周边线路区,其中该可视触控区定义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传感电极设置于该透光基板上且配置于该可视触控区中,其中该传感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微线,该多条第一金属微线彼此分隔排列,其中每一该第一金属微线为一非直线,且倾斜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以及多条第二金属微线,该多条第二金属微线彼此分隔排列,其中每一该第二金属微线为一非直线,且倾斜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其中,该多条第一金属微线与该多条第二金属微线相互隔离且交错设置以形成多个网格单元,该多个网格单元的轮廓皆不相同。多个金属引线设置于该透光基板上且配置于该周边线路区中,其中该多个金属引线电连接于该传感电极。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金属微线及该第二金属微线分别为一弧形曲线,且该第一金属微线及该第二金属微线皆由多个弧段所构成。
[00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每一条该第一金属微线的任一个弧段的长度介于0.1mm至1mm之间;以及每一条该第二金属微线的任一个弧段的长度介于0.1mm至1mm之间。
[001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任一条该第一金属微线对应该多个网格单元区分为多个曲线段,其中该多个曲线段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以及任一条该第二金属微线对应于该多个网格单元区分为多个曲线段,其中该多个曲线段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
[00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于同一个该网格单兀中,两相邻的该第一金属微线的两个曲线段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以及于同一个网格单元中,两相邻的该第二金属微线的两个曲线段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于同一个该网格单兀中,两相邻的该第一金属微线的两个曲线段的最短距离介于50 μ m至200 μ m之间;以及于同一个网格单元中,两相邻的该第二金属微线的两个曲线段的最短距离介于50 μ m至200 μ m之间。
[00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每一条该第一金属微线的任一个曲线段的该曲率半径介于0.05_至5_之间;以及每一条该第二金属微线的任一个曲线段的该曲率半径介于0.05mm至5mm之间。
[001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金属微线及该第二金属微线分别为一弯折线。
[00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该第一金属微线及该第二金属微线的各该弯折线由多条直线段连接组成。
[00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任一条该第一金属微线对应该多个网格单元区分为多个切割段,其中该多个切割段具有不同的长度;以及任一条该第二金属微线对应于该多个网格单元区分为多个切割段,其中该多个切割段具有不同的长度。
[001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于同一个该网格单兀中,两相邻的该第一金属微线的两个切割段具有不同的长度;以及于同一个网格单元中,两相邻的该第二金属微线的两个切割段具有不同的长度。
[0019]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感电极,设置于触控面板的可视触控区,其中可视触控区定义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该传感电极包括:多条第一金属微线,该多条第一金属微线彼此分隔排列,其中每一该第一金属微线为一非直线,且倾斜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以及多条第二金属微线,该多条第二金属微线彼此分隔排列,其中每一该第二金属微线为一非直线,且倾斜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其中,该多条第一金属微线与该多条第二金属微线相互隔离且交错设置以形成多个网格单元,该多个网格单元的轮廓皆不相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A为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传感电极结构示意图。
[0022]图2B为图2A所示传感电极的第一区域放大图。
[0023]图2C为图2A所示传感电极的第二区域放大图。
[0024]图3A为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传感电极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B为图3A所示传感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1:触控面板
[0028]10:透光基板
[0029]11,21:传感电极
[0030]12:金属引线
[0031]A:可视触控区
[0032]B:周边线路区
[0033]lll、llla、lllb、211、211a、211b:第一金属微线
[0034]112、112a、112b、212、212a、212b:第二金属微线
[0035]D1:第一方向
[0036]D2:第二方向
[0037]14、24:网格单元
[0038]r!、r2:曲率半径
[0039]C0C2:弧段
[0040]Θ:夹角
[0041]L:水平线
[0042]X:第一轴线
[0043]Y:第二轴线
[0044]P:第一区域
[0045]Q: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7]请参阅图1及图2A,其中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传感电极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触控面板I包括透光基板10、传感电极11以及多个金属引线12,其中透光基板10可划分成可视触控区A以及周边线路区B,其中该可视触控区A定义一第一轴线X及一第二轴线Y。传感电极11设置于透光基板10上且配置于可视触控区A中,多个金属引线12设置于透光基板10上且配置于周边线路区B中,其中该多个金属引线12分别电连接于传感电极11。
[0048]于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的传感电极11为金属网格(Metal mesh),传感电极11包括多条第一金属微线111以及多条第二金属微线112,其中多条第一金属微线111彼此分隔设置且分别沿大体上第一方向D1延伸,且任两相邻的第一金属微线IllaUllb之间不交错地排列。每一该第一金属微线111为一非直线且倾斜于第一轴线X及第二轴线Y,其中该非直线以弧形曲线为较佳。多条第二金属微线112彼此分隔设置且分别沿大体上第二方向D2延伸,且任两相邻的第二金属微线112a、112b之间不交错地排列。每一该第二金属微线112为一非直线且倾斜于第一轴线X及第二轴线Y,其中该非直线以弧形曲线为较佳。两相邻的第一金属微线11 la、11 Ib与两相邻的第二金属微线112a、112b可架构为一不规则状的网格单元14,换言之,传感电极11的多条第一金属微线111与多条第二金属微线112相互隔离且交错设置以形成多个不规则状的网格单元14,其中该多个网格单元14的轮廓皆不相同。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分别倾斜于第一轴线X及第二轴线Y,其中倾斜角度于30度至60度时透光率较佳,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可介于60度至120度,且不以此为限。
[0049]请同时参阅图2A及图2B,其中图2B为图2A所示传感电极的第一区域放大图。于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2A所示的第一区域P,任一条第一金属微线111可对应该多个网格单元14而被区分为多个曲线段,其中该多个曲线段之间皆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A。另外,任一条第二金属微线112可对应于多个网格单元14而被区分为多个曲线段,其中该多个曲线段之间皆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r2。于一些实施例中,任两相邻的第一金属微线IllaUllb的对应曲线段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Γι,换言之,于同一网格单元14中,两相邻的第一金属微线IllaUllb的两个曲线段具有不同的弧形长度及曲率半径Γι。任两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