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408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社会需求信息化的同时,人们对信息显示有着极大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最为通用的显示方式则是液晶显示,液晶显示器利用电场控制液晶旋转来实现灰度显示,借助彩膜进而实现彩色显示,它具有薄型、轻量、低功耗等优良的性能,早已应用于电脑、电视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器上。
[0003]触摸显示屏由LCM(LCD Module,液晶显示模块)和TP (touch panel,触摸面板)贴合而成,TP与LCM贴合方式有全贴和框贴两种,其中,全贴是利用0CA(0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或OCR (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胶将TP于LCM整面贴合,而如图1所示,框贴则是采用框贴胶30 (又称口子胶)将TP 10与LCM 20的四周边缘贴合。由于全贴技术成本高、重工性差,而框贴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因此目前框贴方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全贴产品。
[0004]但是框贴产品除了相对较差的光学特性的缺点外,还会出现牛顿环的风险。如图2所示,采用框贴方式的触摸显示屏的TP与LCM之间,四周边缘由框贴胶填充并粘合,TP和LCM的中间显示区之间存在空气隙(Gap),TP的中间显示区处在悬空状态。
[0005]如图1为框贴触摸屏未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框贴触摸屏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触摸状态下,在TP的保护玻璃(Cover Glass)同LCM之间形成牛顿环,形成原理如图2所示,由于触摸屏产品被触摸时会压缩触摸面板,使得触摸面板的下表面弯曲,由于触摸屏框贴产品在触摸面板与显示模组之间框贴胶厚度较薄(如:0.8mm),这样触摸压缩时Cover Glass较容易受挤压于触摸点处同LCM上偏光片接触,进而形成空气薄膜(空气薄膜的定义为,如图所示,垂直入射的光于触摸面板弯曲的下表面进入空气层时折射近似透射,即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空气薄膜形成后,入射光同显示模组上反射回来的光于弯曲下表面上形成干涉进而形成牛顿环。
[0006]目前,为了避免牛顿环现象出现,都是通过在防爆膜下侧增加散射粒子,进而改变原来环境入射光的分布,减少能够产生牛顿环的光。但是,这种方式目前成本较高,另外,容易产生颗粒碎肩污染框贴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可以减少牛顿环现象发生。
[000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种触摸屏,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触摸面板,其中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摸面板的四周边缘区域通过胶件贴合,并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摸面板的中间区域形成空气隙;所述显示模组在靠近所述触摸面板的一面和/或所述触摸面板在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设置有凹凸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靠近所述触摸面板的一侧的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在靠近所述触摸面板的一面设置有所述凹凸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偏光片包括:
[0012]粘接层,与显示面板粘结;
[0013]偏光层,位于所述粘结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0014]以及,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层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0015]其中,在所述保护层上一体形成有所述凹凸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结构呈锯齿形,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凸起单元,且每一所述凸起单元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的平面平行。
[0017]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单元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中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0018]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0019]进一步的,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锐角。
[0020]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凸起单元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触摸面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空气隙的宽度。
[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摸屏。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屏,其显示模组在靠近触摸面板的一面和/或触摸面板在靠近显示模组的一面设置有凹凸结构,可以破坏会造成牛顿环的空气薄膜的形成条件,从而避免牛顿环现象的产生;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屏是在显示模组和/或触摸面板的一个面上形成凹凸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增设散射粒子等方式相比,降低了成本,且不会产生颗粒碎肩污染产品。
【附图说明】
[0024]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框贴触摸屏未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框贴触摸屏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屏未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屏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屏未触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0]针对现有技术中框贴触摸屏容易产生牛顿环现象,而采用增设散射粒子等方式改善牛顿环存在成本高、污染产品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其可以避免牛顿环现象产生,且降低成本,不会污染产品。
[0031]如图3和图4所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屏包括:相对设置的显不t旲组100和触摸面板200,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00与所述触摸面板200的四周边缘区域通过胶件300贴合,并在所述显示模组100与所述触摸面板200的中间区域形成空气隙;所述显示模组100在靠近所述触摸面板200的一面和/或所述触摸面板200在靠近所述显示模组100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400,用于防止发生牛顿环现象。
[003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屏,其显示模组100在靠近触摸面板300的一面和/或触摸面板200在靠近显示模组100的一面设置有凹凸结构400,可以破坏显示模组100与触摸面板200之间薄膜干涉的发生条件,从而避免牛顿环现象的产生;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屏是在显示模组100和/或触摸面板200的一个面上形成凹凸结构400,与现有技术中增设散射粒子等方式相比,降低了成本,且不会产生颗粒碎肩污染产品。
[003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与所述触摸面板200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01 ;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1的靠近所述触摸面板200的一侧的偏光片102 ;其中,所述偏光片102在与靠近所述触摸面板200的一面设置有所述凹凸结构400。
[0034]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在触摸状态下,触摸屏的显示模组100的偏光片102为平面结构,而触摸面板200的下表面弯曲,由偏光片102垂直入射的光线在触摸面板200弯曲的下表面进入空气层时折射近似透射(即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由于显示模组100的偏光片与触摸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空气薄膜存在,入射光同显示模组100上反射回来的光在触摸面板200弯曲的下表面上形成薄膜干涉,产生牛顿环现象。
[0035]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方案,可以将凹凸结构400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100上,且所述凹凸结构400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100的靠近触摸面板一侧的偏光片102( S卩,上偏光片)上,如此,偏光片102上的凹凸结构400可以起到类似透镜的作用,将由所述显示模组100出射至所述显示模组100与所述触摸面板200的空气隙之间的光线打散,破坏了薄膜干涉发生的条件,从而避免了牛顿环现象发生。
[003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将凹凸结构400设置在显示模组100上,并直接形成于偏光片102上,结构较为简单,工艺上比较容易实现,且破坏薄膜干涉效果好。应当理解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