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包裹收纳柜和包裹物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5362发布日期:2020-05-26 17:2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包裹收纳柜和包裹物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件收纳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包裹收纳柜和包裹物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物流在最终将包裹派送至收件人手里时,一般要求快递员将包裹派送至收件人本人手中,并以当面签收的形式完成快递的派送。但由于收件人难以面签,因此为解决签收难题,以“丰巢”、“菜鸟驿站”等智能快递柜应运而生。

快递柜可有效缩短快递员送件时间,但是同时形成以下签收问题:

1.快递柜可摆放多个快递,但是收件人需要到指定地点开柜取件,拉长收件距离,降低用户体验。

2.快递柜多露天摆放,或放置在遮雨棚下方,在雨雪天气时设备易损坏,同时设备内的包裹也容易浸泡水,同时损坏后维修成本较大,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使用。

3.快递员使用快递柜投递时,需要打开柜门将包裹装入到柜门内,若是包裹体积不符合,还要取出装入到大柜内,甚至是放到附近的超市或门卫处。

4.单个柜门内的空间是固定的,且存放容量小,易填满而放不下,快递柜塞入包裹的窗口较小,稍大的包裹难以放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柔性包裹收纳柜和包裹物流装置,收纳柜通过伸缩活动机构调节前框与背框之间的距离,从而扩大了的容量和提高了包裹投递的灵活性,解决了目前一般的收纳柜因满柜而放不下快递件,因快递件大而放不进收纳柜,因放置在外而易被盗窃,因被雨淋湿或被太阳曝晒而对包裹造成损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两种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柔性包裹收纳柜,收纳柜包括前框、背框和门板,背框与前框之间留有间隙,背框与前框之间连接有伸缩活动机构,伸缩活动机构用于调节间隙的大小,前框和背框之间形成用于包裹存放的内腔,前框与可开闭的门板相连;前框到背框的间隙设有遮蔽部件,遮蔽部件用于遮挡和封闭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柔性包裹收纳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包裹收纳柜,通过伸缩活动机构可以对前框和背框之间的间隙进行增减,以使收纳柜的内腔体积进行变化,对收纳柜的容量进行调整,提高了收纳柜的灵活性,从而使得收纳柜可以存放大体积的包裹,或者放置多个小型的包裹。

二、当收纳柜内无包裹时,可以通过伸缩活动机构将前框贴合至背框,使得内腔体积最小,避免收纳柜前框过于突出影响楼道内行人行走,防止磕碰等现象。

三、遮蔽部件主要用于对收纳柜外表面进行遮挡,保护内部包裹的隐私,其此次防止包裹从间隙内被人取走,而造成包裹遗失。遮蔽部件可以为弹性的橡胶布,或者是不具有弹性的布料。

优选的,伸缩活动机构包括伸缩件、滑槽和旋转座,滑槽、旋转座设于前框和背框间隙的边缘,伸缩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轴和滑块,转轴枢接在间隙一侧的旋转座内,转轴沿着旋转座周向摆动,滑块位于间隙另一侧的滑槽中,滑块沿滑槽滑动。

优选的,伸缩活动机构设置于前框和背框间隙的侧边,主要用于控制前框相对背框进行前后伸缩活动。

优选的,伸缩活动机构设置于前框和背框间隙的下方底边,通过伸缩活动机构对间隙上方的包裹进行支撑,避免包裹从间隙内掉出。

优选的,门板与前框设有第一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锁扣和锁槽,锁扣位于门板,锁槽位于前框,锁扣与锁槽相配合用于门板的启闭,从而避免包裹意外丢失,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蓝牙或者钥匙等对第一锁定机构进行控制,达到对门板的启闭的控制。

优选的,门板底部或侧边相对前框翻转连接。使得门板可以从侧面打开(像门一样侧方打开),也可以由上至下翻转打开。在本申请中,优选第二种打开方式,门板可以随重力处于自动打开状态,快递员在投递时更方便,无需手再去操作并打开门板,提高了快递员的工作效率。

方案二:一种包裹物流装置,包括方案一中所述的收纳柜,包裹物流装置还包括用于收纳柜相对承载面进行拆装的第二锁定机构,背框通过第二锁定机构与承载面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包裹物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收纳柜可以通过第二锁定机构相对承载面拆装,若用户不需要使用收纳柜时,可以对收纳柜进行回收,降低空间占用。

二、快递员在可以直接将包裹投入固定的收纳柜,也可以直接携带收纳柜进行投递,投递完成后将整个收纳柜进行回收,此举可适用于贵重包裹的投递。

三、本方案中包裹物流装置的收纳柜采用租借的形式,租用给用户,因此用户未及时缴纳租金时,需要对收纳柜进行回收,而收纳柜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损坏,因此需要以拆装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更换。

优选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锁轴和锁套,锁套安装在背框内,锁轴固定于承载面上,锁轴的位置与锁套位置相对应,实现收纳柜与承载面的可拆卸连接,当遇到收纳柜用户住址搬离,可以将收纳柜回收,重新放置到用户的新住处。

锁轴可以直接固定在承载面(墙体)上,如在承载面上开孔,再将锁轴插入至承载面内,优选本方案中的锁轴采用定制的螺栓,即锁轴插入至承载面的一端是具有螺纹的,在安装锁轴前,在承载面表面开孔,再进行相应的处理(若承载面为钢板,可以直接开孔攻丝将锁轴装入,若承载面为水泥墙体,可以在钻孔后置入膨胀管再安装锁轴)。

由于考虑到锁轴直接钻入墙体,锁轴容易受到侧向的撞击(锁轴在墙孔内松动,破坏墙孔)而倾斜,导致锁轴难以对准背框的锁套,同时锁轴在松动后固定也不牢固。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包裹物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框,所述锁轴固定于固定框上,固定框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承载面上,使收纳柜固定在承载面上更牢固,固定框与承载面接触面积更大,当锁轴受到撞击时,固定框接触承载面抵消形变力,而固定框四周还设有多个紧固件,以用于辅助固定框的固定,因而锁轴的固定效果得以加强,防止收纳柜从承载面上滑落,造成损坏。

优选的,紧固件由膨胀管和膨胀螺丝组成,在承载面上安装固定框时,仅需要在承载面(墙体)上钻多个墙孔,再将膨胀管置入墙孔,最后通过膨胀螺丝将固定框安装在承载面上即可完成固定,最大限度降低对墙体的破坏。

在本方案中,收纳柜还包括用于向外发送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锁槽内设有第一微动开关,锁套内设有第二微动开关。

在本申请中,收纳柜具有识别用户权限的功能,识别方式可以采用数字密码锁、钥匙锁芯、app远程控制或以控制终端应对收纳柜的权限识别。如普通用户只能对第一锁定机构进行操作(对门板进行启闭取拿快递),而无法对第一锁定机构进行操作(将收纳柜从承载面上取下);而管理员则可以同时对第一和第二锁定机构进行操作,仅需要在操作前进行相应的权限识别,即可使得操作行为被允许。

若用户权限未识别,即进行相应操作,则判定为未允许状态(如暴力拆卸或技术型拆解),此时打开第一或第二锁定机构就会触发对应的微动开关,致使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而报警信号可以是声光电等直接的报警,也可以向云端发送报警信号反映收纳柜的状态,并将该报警信号同时转发至收纳柜的用户,提醒其观察收纳柜状态,及时寻回包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包裹物流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收纳柜的结构示意图(展开状态)。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收纳柜的结构示意图(收缩状态)。

图5为实施例1中柔性包裹收纳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门板内侧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包裹物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膨胀螺丝;11、膨胀管;2、第二锁定机构;21、锁轴;22、锁套;3、收纳柜;31、门板;32、前框;33、背框;4、伸缩活动机构;41、旋转座;42、伸缩件;421、转轴;422、滑块;43、滑槽;5、固定框;6、第一锁定机构;61、锁扣;62、锁槽;7、翻转连接件;8、承载面或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包裹物流装置,包括收纳柜3和固定框5,收纳柜3的背面与固定框5可拆卸连接,固定框5呈框板状,固定框5的四角设有通孔,在安装固定框5前,可通过在墙壁上钻四个固定孔,放入膨胀管11,再将固定框5的通孔对准膨胀管11,通过拧入膨胀螺丝10将固定框5牢牢的固定在墙壁上。

固定框5可以安装在用户的家门口楼道的墙壁上,通过该固定框5与收纳柜3可拆卸连接,从而避免收纳柜3风吹日晒或淋雨致使内部包裹泡水或晒热形变;当不需要使用该包裹物流装置时,将膨胀螺丝10取下,墙面仅有四个固定孔,对墙面破坏较小。

如图2至图5所示的柔性包裹收纳柜3,收纳柜3包括背框33、伸缩活动机构4、前框32和门板31,背框33的背面同固定框5可拆卸连接,前框32和背框33通过伸缩活动机构4进行连接,使得前框32相对背框33可以进行伸缩活动,从而对收纳柜3内部的空间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体积大小的包裹,或者容纳多个包裹。

其中,前框32到背框33的间隙设有遮蔽部件,遮蔽部件用于遮挡和封闭内腔,在本实施例中遮蔽部件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布,在前框32和背框33活动过程中,橡胶布均可以跟随其一同进行形变,能够保护内部包裹的隐私,也能够防止包裹从间隙内被人取走,避免包裹遗失。

伸缩活动机构4设置于前框32和背框33间隙的侧边和底边,底边上的伸缩活动机构4可以对包裹进行支撑,避免其从间隙落下去,侧边的伸缩活动机构4用于收纳柜3的整体形状的保持,使其呈长方体形。

伸缩活动机构4包括伸缩件42、滑槽43和旋转座41,滑槽43、旋转座41设于前框32和背框33间隙的边缘,伸缩件4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轴421和滑块422,转轴421枢接在间隙一侧的旋转座41内,转轴421沿着旋转座41周向摆动,滑块422位于间隙另一侧的滑槽43中,滑块422沿滑槽43滑动。

伸缩活动机构4可以对前框32和背框33之间的间隙进行增减,以使收纳柜3的内腔体积进行变化,对收纳柜3的容量进行调整,提高了收纳柜3的灵活性。

当包裹体积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伸缩活动机构4,将收纳柜3的前框32和背框33之间的间距调节至最大,从而将收纳柜3内部空间也调整至最大限度。而当收纳柜3无包裹存放时,则可以摁压前框32,使得伸缩活动机构4收缩,缩短前框32和背框33的间距,避免收纳柜3因体积过大而碰撞行人。

门板31和前框32通过翻转连接件7进行连接,门板31底部相对前框32进行翻转活动,当门板31打开时,收纳柜3的开口朝向上方,以便于快递员投递和摆放包裹。

如图6所示的柔性包裹收纳柜,门板31与前框32设有第一锁定机构6,第一锁定机构6包括锁扣61和锁槽62,锁扣61位于门板31,锁槽62位于前框32,锁扣61与锁槽62相配合用于门板31的启闭,避免包裹意外丢失。

其中,锁扣61能够完全插入锁槽62内且空间有余,锁槽62可以有效地减小锁扣61的损坏,也可以防止异物将锁扣61卡住而打不开门板31。

本实施例中的包裹物流装置使用步骤:

1.将固定框5放置在墙面8上,将固定框5四角上的四个通孔描在墙面8上。

2.在墙面8上已经描好的地方打上四个洞,然后将膨胀管11插入四个洞内,再将固定框5四角上的通孔根据对应的四个洞放置在墙面8上,最后将膨胀螺丝10拧入固定框5的四个通孔,使得固定框5牢牢固定在墙面8上。

3.将背框33的对准固定框5,将背框33调节到锁套22的通孔对准固定框5中部的锁轴21,将背框33压在固定框5上,使得锁轴21插入到锁套22中,完成收纳柜3的固定。

4.通过推拉前框32,带动伸缩活动机构4活动,通过控制间隙距离,以调节收纳柜3内腔容量。

5.通过取件操作(手机app、蓝牙或者钥匙等)对第一锁定机构6进行解锁,通过取箱操作(手机app、蓝牙或者钥匙等)第二锁定机构2进行解锁,门板31通过翻转连接件7翻转打开。

6.快递员将包裹从前框32投入到收纳柜3的内腔中。

7.当用户到家后,可以进行取件操作,解锁第一锁定机构6,使得锁扣61和锁槽62分离,打开柜门31,从收纳柜3中将包裹取出。

8.若用户搬家、或用户不使用收纳柜3、或收纳柜3损坏,管理员可以通过取箱操作,解锁第二锁定机构2,使得锁轴21和锁套22分离,收纳柜3的背框33可以从固定框5上取下,并回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锁轴21是通过固定框5配合紧固件与墙面8进行固定,而在本实施例中,锁轴21则是在端部设置了螺纹,在安装锁轴21时,首先在墙面8表面钻孔,置入膨胀管后,将锁轴21安装在墙面88的孔中。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