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1392发布日期:2021-02-23 13:2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行车记录仪保护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们驾驶机动车时,通常会选择在车辆内部加装行车记录仪,以此来实时监控车辆行驶时的路况信息,在出现交通事故后能够通过这些信息来帮助交警划分事故责任,但传统的行车记录仪不具备自我防护的功能,在遇到外力冲击等极端情况时,内部存储设备有可能会出现损坏,从而无法识别这些信息,为事故的责任划分带来不便,本发明阐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本例的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开口朝右的回收腔,所述回收腔内设置有保护装置,所述回收腔的左端壁下侧设置有开口朝右的支撑腔,所述支撑腔的上方设置有卷线腔,所述卷线腔的上方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右侧设置有压紧腔,所述电机腔的左侧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的左侧设置有开口朝左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内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弹力腔,所述弹力腔内滑动设置有弹力块,所述弹力块的下端面与所述弹力腔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弹簧,所述弹力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右的辅助腔,所述动力腔的上侧设置有气压腔,所述气压腔的上方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工作腔的上端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块,所述安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安全腔,所述工作腔的上方左右对称设置有完全密封的复位腔,所述复位腔内设置有应急装置,所述主体的左端面上方设置有摄像用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下方固定有滑动固定块,所述主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吸气腔。
[0004]
可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腔内的集成块,所述集成块内部固定安装有存储转换设备,所述存储转换设备的上下侧和前后侧以及左右侧设置有与所述存储转换设备连通的气囊腔,所述气囊腔内安装有可被充气的气囊,所述气压腔的上端壁右侧连通设置有气囊管,所述气囊管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集成块内并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且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气压腔内滑动设置有气压板,所述气压板与所述气压腔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气压板的左端面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气压腔左端壁的气压杆,所述气压杆的左侧延伸至所述缓冲腔内并与所述缓冲块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气压腔的右端壁连通设置有下侧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仅能够将气体吸入气压腔内,气囊管仅能够将气压腔内气体排出。
[0005]
可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辅助腔内的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与所述辅助腔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辅助板的左端面与所述辅助腔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腔的左端壁连通设置有能够与外界气体连通的通气管,所述辅
助板的右端面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右的辅助支撑腔,所述辅助支撑腔内滑动设置有辅助支撑块,所述辅助支撑块与所述辅助支撑腔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辅助支撑块的左端面与所诉辅助支撑腔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弹簧,所述辅助支撑腔左端壁与所述辅助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穿过所述辅助板且可供气体通过的通道,所述辅助支撑块的右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辅助腔内的辅助支撑板,所述辅助支撑板与所述辅助腔的连接处存在缝隙,所述动力腔的下端壁滑动设置有左侧延伸至所述缓冲腔内并与所述缓冲块的右端面固定连接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右侧固定有导杆,所述电机腔的右端壁固定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上动力连接有左侧穿过所述电机腔延伸至所述动力腔内且右侧延伸至所述压紧腔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左侧与所述动力腔的左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轴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动力腔内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的圆环状凹槽。
[0006]
可优选的,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复位腔内的复位板,所述复位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复位腔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板与所述复位腔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复位板的上侧部分充满有压缩气体使复位弹簧长期处于压缩状态,复位板位于复位腔的最下侧,所述复位板上固定有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全绳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并与所述集成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0007]
可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回收腔下端壁且左侧延伸至所述支撑腔内的屏幕支撑块,所述屏幕支撑块的右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回收腔内的显示器,所述电机腔的下端壁转动设置有下侧延伸至所述卷线腔内的卷线轴,所述卷线轴的上侧与所述电机轴之间通过一对锥齿轮副连接,所述卷线轴的下侧固定有卷线轮,所述卷线轮上缠绕安装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腔内并与所述屏幕支撑块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腔的左右侧端壁内连通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上侧滑动设置有穿过所述回收腔的重力块,所述电机轴的右侧螺纹连接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压紧腔内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右侧叠放有被所述压紧块夹紧的遮挡布条,所述遮挡布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动腔内并与所述重力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腔的下端壁内固定有能够吸附所述重力块的永磁铁。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能够在车辆发生车祸时及时对行车记录仪产生保护,防止行车记录仪因冲击而损坏,并且在行车记录仪遭受毁灭性破坏时,及时将行车记录仪内部的存储模块保护起来,防止其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信息安全,有利于后续交警对事故的责任划分,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1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内设置有开口朝右的回收腔19,所述回收腔19内设置有保护装置,所述回收腔19的左端壁下侧设置有开口朝右的支撑腔29,所述支撑腔29的上方设置有卷线腔31,所述卷线腔31的上方设置有电机腔21,所述电机腔21的右侧设置有压紧腔23,所述电机腔21的左侧设置有动力腔65,所述动力腔65的左侧设置有开口朝左的缓冲腔43,所述缓冲腔43内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缓冲腔43内的缓冲块39,所述缓冲块39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弹力腔41,所述弹力腔41内滑动设置有弹力块42,所述弹力块42的下端面与所述弹力腔41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弹簧40,所述弹力块42内设置有开口朝右的辅助腔55,所述动力腔65的上侧设置有气压腔34,所述气压腔34的上方设置有工作腔48,所述工作腔48内设置有充气装置,所述工作腔48的上端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块51,所述安全块51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安全腔11,所述工作腔48的上方左右对称设置有完全密封的复位腔54,所述复位腔54内设置有应急装置,所述主体10的左端面上方设置有摄像用的摄像头47,所述摄像头47的下方固定有滑动固定块45,所述主体10的下端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吸气腔38。
[0014]
有益地,所述充气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腔48内的集成块46,所述集成块46内部固定安装有存储转换设备18,所述存储转换设备18的上下侧和前后侧以及左右侧设置有与所述存储转换设备18连通的气囊腔17,所述气囊腔17内安装有可被充气的气囊50,所述气压腔34的上端壁右侧连通设置有气囊管49,所述气囊管49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集成块46内并延伸至所述工作腔48内且与所述气囊50连通,所述气压腔34内滑动设置有气压板35,所述气压板35与所述气压腔34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气压板35的左端面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气压腔34左端壁的气压杆44,所述气压杆44的左侧延伸至所述缓冲腔43内并与所述缓冲块39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气压腔34的右端壁连通设置有下侧与所述吸气腔38连通的吸气管20,所述吸气管20仅能够将气体吸入气压腔34内,气囊管49仅能够将气压腔34内气体排出。
[0015]
有益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辅助腔55内的辅助板56,所述辅助板56与所述辅助腔55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辅助板56的左端面与所述辅助腔55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62,所述辅助腔55的左端壁连通设置有能够与外界气体连通的通气管63,所述辅助板56的右端面固定有连接块61,所述连接块61内设置有开口朝右的辅助支撑腔58,所述辅助支撑腔58内滑动设置有辅助支撑块60,所述辅助支撑块60与所述辅助支撑腔58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辅助支撑块60的左端面与所诉辅助支撑腔58的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弹簧57,所述辅助支撑腔58左端壁与所述辅助腔55之间连通设置有穿过所述辅助板56且可供气体通过的通道,所述辅助支撑块60的右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辅助腔55内的辅助支撑板59,所述辅助支撑板59与所述辅助腔55的连接处存在缝隙,所述动力腔65的下端壁滑动设置有左侧延伸至所述缓冲腔43内并与所述缓冲块39的右
端面固定连接的滑动杆37,所述滑动杆37的右侧固定有导杆64,所述电机腔21的右端壁固定有主电机26,所述主电机26上动力连接有左侧穿过所述电机腔21延伸至所述动力腔65内且右侧延伸至所述压紧腔23内的电机轴33,所述电机轴33的左侧与所述动力腔65的左端壁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轴33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动力腔65内的转筒36,所述转筒36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导杆64滑动连接的圆环状凹槽。
[0016]
有益地,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复位腔54内的复位板53,所述复位板53的下端面与所述复位腔54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2,所述复位板53与所述复位腔54的连接处气体无法通过,所述复位板53的上侧部分充满有压缩气体使复位弹簧52长期处于压缩状态,复位板53位于复位腔54的最下侧,所述复位板53上固定有安全绳12,所述安全绳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全绳12延伸至所述工作腔48内并与所述集成块4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0017]
有益地,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回收腔19下端壁且左侧延伸至所述支撑腔29内的屏幕支撑块25,所述屏幕支撑块25的右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回收腔19内的显示器15,所述电机腔21的下端壁转动设置有下侧延伸至所述卷线腔31内的卷线轴28,所述卷线轴28的上侧与所述电机轴33之间通过一对锥齿轮副连接,所述卷线轴28的下侧固定有卷线轮30,所述卷线轮30上缠绕安装有拉绳27,所述拉绳2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腔29内并与所述屏幕支撑块25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腔19的左右侧端壁内连通设置有滑动腔16,所述滑动腔16的上侧滑动设置有穿过所述回收腔19的重力块14,所述电机轴33的右侧螺纹连接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压紧腔23内的压紧块22,所述压紧块22的右侧叠放有被所述压紧块22夹紧的遮挡布条13,所述遮挡布条1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动腔16内并与所述重力块14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腔16的下端壁内固定有能够吸附所述重力块14的永磁铁24。
[0018]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文中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工作状态时,显示器15位于回收腔19的最右侧,重力块14位于滑动腔16的最上侧,缓冲块39位于缓冲腔43内,弹力块42位于弹力腔41内,复位板53位于复位腔54的最下侧,气压板35位于气压腔34最右侧,压紧块22将遮挡布条13堆叠部分夹紧。
[0019]
工作时,摄像头47对车辆前方路况进行摄影,通过存储转换设备18的存储处理将画面传输至显示器15上使显示器15出现影像,若车辆出现碰撞时,主电机26启动,从而带动电机轴33转动,从而使转筒36转动,从而通过导杆64使滑动杆37向左侧移动,从而使缓冲块39向左侧移动,当缓冲块39从缓冲腔43内移动出时,弹力块42在弹力弹簧40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当辅助腔55从弹力腔41内移动出时辅助板56在辅助弹簧62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外界气体通过通气管63进入辅助腔55的左侧,从而带动连接块61向右侧移动,从而使辅助支撑块60在辅助支撑弹簧57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从而使辅助支撑板59向右侧移动并与所述主体10的左端面接触,同时通过气压杆44带动气压板35向左侧移动,从而使外界气体通过吸气管20进入气压腔34的右侧部分,同时电机轴33通过一对锥齿轮副带动卷线轴28转动,从而带动卷线轮30转动,从而使屏幕支撑块25缠绕在卷线轮30上,从而使屏幕支撑块25向左侧移动,从而使显示器15向左侧移动,同时电机轴33带动压紧块22向左侧移动,从而使遮挡布条13解除夹紧状态,从而使重力块14在自重作用下向下快速滑动,并与永磁铁24吸附连接,从而使遮挡布条13将回收腔19的右侧开口封闭以防止显示器15碎裂误伤驾驶
者,若缓冲块39受到冲击,从而使缓冲块39向右侧移动,从而通过气压杆44使气压板35向右侧移动,从而使气压腔34内气体通过气囊管49压入气囊50内,从而使气囊50膨胀并包裹在存储转换设备18的外侧,从而保护存储转换设备18不被损坏,而后若主体10的上侧连接处折断,复位腔54内且气体泄露,复位板53所受的压力解除,从而使复位板53在复位弹簧52的作用下快速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安全绳12使集成块46快速向上移动,从而使安全块51下部尖锐部分将气囊管49和其他连接线切断,从而使集成块46进入安全腔11内进行保护,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存储转换设备18不会收到损坏。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能够在车辆发生车祸时及时对行车记录仪产生保护,防止行车记录仪因冲击而损坏,并且在行车记录仪遭受毁灭性破坏时,及时将行车记录仪内部的存储模块保护起来,防止其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信息安全,有利于后续交警对事故的责任划分,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
[002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