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266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硬币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硬币送出装置相连的、用于运送硬币的硬币运送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与组装在自动售货机、兑币机、各种游戏机等中的硬币送出装置相连的硬币运送装置。
现有的硬币运送装置,例如有美国专利第4518001号公报所记载的型式。在该装置中,设有挟在前面板与背面板之间的、由左右侧板形成的硬币通道,在一边的侧板上开有硬币出口。由硬币送出装置从其下端送入的硬币被推动部件强制地排出外部,该推动部件设在上端硬币出口的硬币通道内。
上述硬币运送装置在排出硬币时,因使用该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等的内部构造或安装着该装置的硬币送出装置的安装位置等的不同,其排出方向也要求有所不同。即,由于受到内部构造等的制约,从硬币运送装置的正面看,有时要求从右侧排出,有时要求从左侧排出。
但是,上述硬币运送装置中,硬币的出口只开在一边(该公报记载的装置中是右侧)的侧板上。因此,为了提供能向装置左侧排出硬币的装置,不能用现有的部件,而必须另外制造左侧排出用的前面板、背面板和左右侧板。
这样,就增加了部件的数目,很不经济。另外,在组装装置时,组装者必须注意该装置是向右侧排出的还是向左侧排出的,所以很不方便。再者,装置出厂后,不能满足装置的使用者有时想要改变排出方向的要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无须分别制造右侧排出用和左侧排出用等二种部件而只需制造单一部件的、经济的、组装便利的、出厂后也能容易变更硬币排出方向的硬币运送装置。
本发明者基于用单一部件满足左右两方向的考虑,做出了以下构造的硬币运送装置。
权利要求1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1)包含有通道板(2)和沿该通道板(2)形成的硬币通道(3),该硬币运送装置(1)运送被硬币送出机构(30)送入该硬币通道(3)的硬币入口(8)的硬币(C),并将硬币(C)从高于硬币入口(8)位置的第1硬币出口(10)排出;其特征在于,邻接第1硬币出口(10)的第2硬币出口(11)设在该硬币通道(3)内,在第1硬币出口(10)与第2硬币出口(11)之间设有出口切换机构(12),通过该出口切换机构(12)的切换,把硬币(C)导向第1硬币出口(10)或第2硬币出口(11)。
即,从硬币入口被硬币送出机构送入的硬币,在硬币通道内朝着硬币出口上升,然后,通过切换机构的切换,从选择的第1硬币出口或第2硬币出口排出。
本说明书中的“硬币送出机构”型式不限,只要能将硬币从硬币入口送入硬币通道内即可。这种机构例如有本申请人中请的日本专利公报特公昭62-45588号和特公昭63-36040号所记载的型式。
权利要求2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该出口切换机构(12)包含能相对于通道板(2)装卸的硬币导向机构(13);当该硬币导向机构(13)被保持在通道板(2)中的第2保持位置(24)时,将硬币(C)导向第1硬币出口(10);当被保持在第1位置(23)时,将硬币(C)导向第2硬币出口(11)。
即,在用硬币导向机构作为切换机构的情况下,当被保持在通道板的上第2保持位置时,将硬币导向第1硬币通道,当被保持在第1保持位置时,将硬币导向第2硬币通道。由于这种构造,可以用单一的部件将硬币导向2个不同的方向。
权利要求3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在通道板(2)上设有连接于第1保持位置(23)和第2保持位置(24)之间的连接通道(22),硬币导向机构(13)在安装在通道板(2)上的状态下能沿连接通道(22)在第1保持位置(23)与第2保持位置(24)之间移动。
即,在设有连接通道的情况下,硬币导向机构在安装在通道板上的状态下,沿连接通道在第1保持位置与第2保持位置之间移动,通过该移动,切换机构切换,这样,硬币的排出方向被切换,也就是说,即使不把硬币导向机构从通道板上卸下,也能变更排出方向。
权利要求4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或3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第1保持位置(23)包含第1导向通道(14),第2保持位置(24)包含第2导向通道(15),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2导向通道(15)被硬币(C)从第2保持位置(24)移动而关闭第2硬币出口(11),或者,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1导向通道(14)被硬币(C)从第1保持位置(23)移动而关闭第1硬币出口(10)。
即,在设有第1导向通道和第2导向通道的情况下,硬币导向机构沿着第2导向通道被硬币从第2保持位置移动而关闭第2硬币出口。另一方面,在切换机构切换的情况下,硬币导向机构沿第1导向通道被硬币从第1保持位置移动而关闭第1硬币出口。在这里,切换机构再次切换时,则返回前者的情况。在前者情况下硬币从未关闭的第1硬币出口排出,在后者情况下,硬币从未关闭的第2硬币出排出。
权利要求5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被硬币(C)移动了的硬币导向机构(13),在硬币(C)通过后由自重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即,在这种情况下,硬币导向机构在自重即重力作用下,朝着原来的位置回复,直到回复到原来位置,等待后续的硬币。
权利要求6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还设有使硬币导向机构(13)强制地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回复机构(17)。
即,在设有回复机构的情况下,被该回复机构强制地复回的硬币导向机构,在该位置等待后续的硬币。
权利要求7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6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该回复机构(17)是由设在硬币导向机构(13)上的配重或向硬币导向机构(13)施加弹力的弹簧构成的。
权利要求8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或3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第1保持位置(23)包含第1导向通道(14),第2保持位置(24)包含第2导向通道(15),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2导向通道(15)被硬币(C)从第2保持位置(24)移动而关闭第2硬币出口(11),或者,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1导向通道(14)被硬币(C)从第1保持位置(23)移动而关闭第1硬币出口(10),设有使硬币导向机构(13)在硬币(C)通过后强制地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回复机构(17),当硬币导向机构(13)被回复机构(17)复回到原来位置时,将硬币(C)强制地从硬币出口排出。
权利要求9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8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该回复机构(17)是由配重或弹簧构成的。
权利要求10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何一项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硬币导向机构(13)由与硬币(C)外缘接触的旋转辊(13)和支承该旋转辊(13)的辊轴(19)构成,该辊轴(19)由第1导向通道(14)或第2导向通道(15)导引。
在采用旋转辊的情况下,硬币导向机构即旋转辊与硬币的外缘接触,将硬币导向硬币出口,支承旋转辊的辊轴由第1导向通道或第2导向通道导引。
另外,在旋转辊上设有倾斜面的情况下,与倾斜面接触的硬币受到倾斜面所受力的反作用而被推到通道板上,所以可防止硬币飞出通道外。
由第1导向通道及第2导向通道和连接通道形成的通道形态基本上呈倒V字形时,硬币导向机构在这些通道内移动。
权利要求11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0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在该旋转辊(13)上设有倾斜面(13a),该倾斜面(13a)与硬币(C)的外缘接触时,将硬币(C)推向通道板(2)。
权利要求12记载的硬币运送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至11中的任一项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由第1导向通道(14)及第2导向通道(15)和连接通道(22)形成的通道的形态,基本上呈倒V字形、倒U字形、H字形或朝下的字形等其中之一。


图1是安装在硬币送出机构上的第1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正面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第2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概略图,表示从背侧看的状态。
图5是第3实施例和从箭头A方向看的图4所示硬币运送装置概略图。
图6是表示旋转辊安装在第1导向通道上状态的概略立体图,该第1导向通道设在通道板上。
图7是从箭头方向看图4所示硬币运送装置B-B线断面的概略图。
图8是第4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第4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第4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第5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第5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第5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第5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第5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第1实施例。图1是安装在硬币送出机构30上的硬币运送装置1的正面图。图2和图3是第1实施例硬币运送装置1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硬币运送装置1主要由通道板2和硬币通道3构成,该硬币通道3由隔着侧板6和侧板7与通道板相向配置的盖板4和盖板5形成。硬币通道3能把被硬币送出机构30从硬币通道3下端的硬币入口8送入的硬币C以相接状态运送出去。在硬币通道3的上端设有上端部9,该上端部9是把通道板2延长到硬币通道3外而形成的。
在上端部9上,如图2及图3所示,设有第1硬币出口10(图中右方向)和第2硬币出口11(图中左方向)以及设在第1硬币出口10与第2硬币出口11之间的出口切换机构12。切换机构12包含硬币导向机构13,如后所述,该硬币导向机构13由第1导向通道14或第2导向通道15引导,作为移动的可动部件使用。
关于图3中用虚线表示的手,与后述的出口切换机构12一起加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硬币导向机构13与硬币C的外缘接触,将该硬币C导向所选择的硬币出口。其形式并无限制,但是,为了减轻与硬币C的接触摩擦,最好用旋转辊构成。旋转辊13的形状也无限制,只要能将硬币C排出即可。但是,如后所述,最好是具有倾斜面13a的旋转辊,该倾斜面13a是与硬币C接触的面。
为了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将“硬币导向机构”总称为“旋转辊”。
下面,参照图6~图7说明旋转辊13。图6表示旋转辊13装在第1导向通道上的状态,该第1导向通道设在通道板2上。图7是从箭头方向看图4所示B-B线断面的概略图。旋转辊13具有与硬币接触的倾斜面13a和与通道板2接触的凸起部13b。如图7所示,旋转辊13呈咖啡杯的断面形状。如图6所示,旋转辊13能绕辊轴19旋转地支承着。
如图7所示,倾斜面13a具有将硬币推压在通道板上的作用,即,倾斜面13a与硬币接触时,所受的力中有使旋转辊13离开通道板2表面(图7的向上箭头)的力,该力的反作用力(图7的向下箭头)将硬币推压在通道板2的表面。图7中的标记7a表示设在侧板7上的倾斜端面,该倾斜端面7a与倾斜面13a同样地具有将硬币推压在通道板2表面的作用。在侧板6上也设有与倾斜端面7a同样作用的倾斜端面6a。
再参见图2~图3,说明第1导向通道14(图中右侧)和第2导向通道15(图中左侧)。如前所述,两个导向通道用于引导与硬币接触的旋转辊13。旋转辊13能将硬币C导向为排出硬币所选择的硬币出口而关闭未选择的硬币出口。第1导向通道14和第2导向通道15具有一定长度,该长度能足以供排出硬币和关闭通道用。在第1实施例中,两导向通道是相互平行的。但也可以根据排出硬币C的尺寸、排出硬币C时的排出角度、侧板7与硬币的接触面7a形状等的关系而采用其它形态。
例如,可以把两导向通道做成倒八字形,或者,当从第1硬币出口10排出的硬币C的直径与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的硬币C的直径不同时,可以采用对应于这种情形的形状。另外,侧板7的接触面7a与旋转辊13的硬币接触面即倾斜面13a的距离D设定为大于排出硬币的最大直径。这样,硬币C能使旋转辊13移动。
再参见图2~图3,说明出口切换机构12。出口切换机构12用于切换硬币运送装置1排出硬币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出口切换机构12由旋转辊13、第1导向通道14、第2导向通道15、连接第1导向通道14与第2导向通道15的连接通道22构成。即,如图2所示,将保持在第2导向通道15下端(第2保持位置)24上的旋转辊13,通过连接通道22,如图3所示,不从通道板2上卸下地向第1导向通道14下端(第1保持位置)23移动。这样,硬币出口从第1硬币出口10切换为第2硬币出口11。
连接通道22的形态不限,只要能连接第1导向通道14和第2通道15并使旋转辊在其中移动即可。如图2所示,上述三者形成的形态是倒U字形的,但也可以是倒V字形、H字形或朝下的字形等。
第1实施例的动作下面,参照图2至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先说明已选择了第1硬币出口10的情形。如图1所示,由硬币送出机构30从硬币运送装置1的硬币入口8送入的硬币C在硬币通道3内被运送到上方。这时位于最上端的硬币与旋转辊13(虚线)接触,该旋转辊13在图2中被保持在第2保持位置24。
然后,在设在上端部的旋转辊13的倾斜面13a和侧板7的倾斜端面7a的共同作用下,该硬币C一边被推压在通道板2的表面,一边把旋转辊往上推。这时,旋转辊13沿着第2导向通道15向上方移动,直到实线所示位置为止。这时,旋转辊13将硬币C导向第1硬币出口10,同时关闭第2硬币出口11,使硬币C不能从这里排出。
排出了硬币后的旋转辊13在自重作用下,沿第2导向通道15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即第2保持位置24,等待后续的硬币C。
出口切换机构12切换硬币出口的动作如下。用图3虚线所示的手捏住保持在第2导向通道15内第2保持位置24上的旋转辊13,将其通过连接通道2 2移动到第1导向通道14内的第1保持位置23。这样,在选择了第2硬币出口11的情况下,旋转辊13的作用效果也与选择第1硬币出口10时同样。如图3所示,旋转辊13沿第1导向通道4移动,将硬币C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然后,在自重作用下复回到第1保持位置(虚线所示位置),等待后续的硬币C。
第1实施例的效果在第1导向通道14和第2导向通道15上,无需更换任何部件,只要移动出口切换机构12的导向辊13的保持位置,就可以简单地切换硬币出口。因此,只要制造设有切换机构12的硬币运送装置1,就可以用单一部件实现2个方向的排出。所以很经济,装置的组装也很便利。而且,装置出厂后也能容易地变更硬币的排出方向。
由于倾斜面13a和倾斜端面7a的共同作用,硬币不会从上端部9上落下。因此,可以把上端部9做成开放状态,可防止硬币阻塞在上端部9,同时上端部9的清扫也方便。
第2实施例如图4至图7所示,第2实施例的特征,是在第1实施例的硬币运送装置1上设置了回复机构17。图4是从背侧看的图3所示硬币运送装置1的概略图。图5是从箭头A方向看的图4所示硬币运送装置1的概略图。图6表示旋转辊13安装在第1导向通道内的状态,该第1导向通道设在通道板2上。图7是从箭头方向看的图4所示B-B线断面的概略图。图4至图7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标记。
第2实施例中,为缩短回复所需时间,对应于以更快速度排出的硬币,如图4所示,设置了强制地使旋转辊13回复的回复机构17。如图5所示,回复机构是由螺旋弹簧构成的,该螺旋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硬币通道3相反侧通道板2一端的固定销21上,另一端通过可动板18安装在辊轴19上。可动板18在与通道板2接触的状态下能移动。
如图6所示,辊轴19贯穿通道板2上的第1导向通道14,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可动板18一端的安装孔内。在可动板18另一端的安装孔内,安装着可旋转的安装销20。在安装销20的前端固接着螺旋弹簧17的一端。如图4所示,螺旋弹簧17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销21上。
在实施例2中,是采用螺旋弹簧作为回复机构17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它型式的结构,只要是能将旋转辊13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即可。向旋转辊13施加的回复力的方向也不限。也就是说,可以采用除螺旋弹簧以外的弹簧,即,也可以采用通过长度等形状变化蓄积能量的机械构件(例如板簧)或通过体积变化蓄积能量的橡胶、合成树脂等弹性体作为回复机构。另外,不限于把旋转辊13往下拉,也可以把旋转辊13往下推。
弹簧可以是1个或2个以上,其安装部位也无限制。另外,也可以在旋转辊13上设配重,由其重量强制地使旋转辊13回复到原来位置。
第2实施例的动作第2实施例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但由于设置了回复机构13,在以下方面与第1实施例不相同。
即,图4和5中,硬币抵抗螺旋弹簧17弹力将旋转辊13往上推,被推上的旋转辊13在把硬币导向第1硬币出口10后,被上述弹力强制地回复到原来位置。
第2实施例的效果除了具有第1实施例的效果外,由于旋转辊13被强制地回复,与靠自重落下相比,能更快地返回原来位置。因此,能很快地对应后续硬币,其结果是提高了排出效率。
另外,由于旋转辊13能沿导向通道移动,所以能排出尺寸不同的各种硬币。即,在排出某硬币和直径大于(小于)该硬币的硬币时,只要旋转辊13根据前者和后者的尺寸差变化移动距离,就能排出各种硬币。
第3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回复机构17,是由比第2实施例的回复机构力量更强的构件构成的。即,第2实施例中的回复机构17只要能使旋转辊13回复到原来位置即可,而不需要更强的回复力。
由于装有硬币运送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构造要求或制约,有时要求把排出硬币排出到距硬币出口一定距离处。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第3实施例中,采用具有强回复力的部件作为回复机构17。即,该回复机构17是由具有强弹性力的弹簧或弹性部件构成的。
第3实施例的效果第3实施例的效果基本上与第2实施例的相同,只在以下方面不同。即,旋转辊13被强力的回复机构17复回时,该复回时的力量将硬币C从硬币出口弹出,所以,能把硬币C排出到距硬币出口一定距离处。
第4实施例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第4实施例。与第1至第3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同一标记表示。图8、图9和图10都是表示硬币运送装置1上端部9的平面图。图8表示从第1硬币出口10排出硬币C的状态,图9表示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硬币C的状态,图10表示图8或图9的变形例。图9所示装置具有与图8所示装置相同的构造,其动作及效果也相同,故其说明从略。
图8所示硬币运送装置1的上端部9上,设有出口切换机构12。在该出口切换机构12上,设有保持旋转辊13的第1保持位置23及第2保持位置24。当旋转辊13被保持在第2保持位置24上时,硬币被导向第1硬币出口10。当旋转辊13被保持在第1保持位置23上时,硬币被导向第2硬币出口11。旋转辊13的辊轴19贯穿通道板2上的支承孔,从通道板2的背侧用蝶形螺丝(图未示)固定在通道板2上。这样,旋转辊13就固定支承在通道板2上。
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是采用螺丝作为固定支承机构的,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它的方法,只要能固定旋转辊13即可。重要的是,应采用将旋转辊13相对于通道板2能装卸的方法。
在上端部9上,设有第1保持位置23和第2保持位置24相互间的连接通道22。旋转辊13能在该连接通道22内移动。这样,就能切换旋转辊13的保持位置。
连接通道22的形态不限,只要能达到上述目的者即可。不限于图8所示的倒U字形,例如也可做成倒V字形或者将两保持位置连成一直线的形状。该连接通道22还可以如图10所示,做成从上端部9的端面开放的形态。
第4实施例的动作和效果使用第4实施例的硬币运送装置1时,松开蝶形螺丝将旋转辊13从一个保持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保持位置后,再拧紧蝶形螺丝,便能简单地切换硬币的排出方向。
第5实施例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第5实施例。与第1至第4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同一标记表示。图11、图12和图13都是表示硬币运送装置1上端部9的平面图。
在第5实施例中,是采用螺线管控制出口切换机构12。
先参照图11进行说明。标记35和36是与硬币C接触并引导该硬币C的硬币导向销。硬币导向销35和36由安装在通道板2背侧的螺线管38和39控制,其中的一个从通道板2表面突出时,另一个则缩入。即,在从第1硬币出口10排出硬币时,使硬币导向销35突出,使硬币导向销36缩入;在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硬币时,使硬币导向销36突出,使硬币导向销35缩入。
本实施例中,在通道板2的中央设有1个导向通道37,作为硬币导向机构的旋转辊13沿该导向通道37上下移动。旋转辊13绕辊轴19旋转,并且与其它实施例同样地,被回复机构(图未示)往下方拉。本实施例的动作和效果与其它实施例相同,其说明从略。
下面,参照图12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通过对第1螺线管40或第2螺线管41通电,进行硬币出口的切换。即,如图12所示,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硬币时,对第1螺线管40通电,将旋转辊13抵抗回复机构(图未示)上拉。从第1硬币出口10排出硬币时,进行相反的动作,这样,从各个硬币出口排出硬币。
各螺线管的柱塞和各旋转辊由连接销连接,螺线管未通电时,即,柱塞未被吸引时,旋转辊13能沿第1导向通道14或第2导向通道15上下动。其它的动作和效果与其它实施例相同,其说明从略。
下面,参照图13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也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通过对螺线管45通电进行硬币出口的切换。在螺线管45的柱塞的前端,用销固定着可旋转的切换臂46,在切换臂46的前端,固定着呈倒等边三角形的三角环47。旋转辊13的旋转轴19进入三角环47的顶点,旋转辊13沿第1导向通道48或第2导向通道49在三角环47形成的V形区域内移动。
在图13所示状态(第1硬币出口10开放的状态)下,对螺线管45通电时,柱塞被吸引,切换臂4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三角环47向右方移动,这样,在第2导向通道49内的旋转辊13经过连接通道50被导向第1导向通道48。与此相反地,断电时,旋转辊13从右被导向左。这样,便完成了排出方向的切换。
第6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第6实施例。图14和图15表示卸下上端部9的罩板露出硬币通道3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出口的切换机构,是通过变更设在上端部9上的导向板55的安装位置而形成的。
即,从第1硬币出口10排出硬币时,将导向板55配设在上端部9的右侧(图14);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硬币时,将导向板55配设在上端部9的左侧。
导向板55呈左右对称的等腰三角形,相当于其底边56的部分形成为圆弧状,以便将硬币导向出口。在导向板55上,沿厚度方向穿设着作为出口切换机构12的导向孔57。导向孔57沿导向板55的斜边延伸,呈左右对称的L字形,固定螺丝58贯穿其中。固定螺丝58从通道板2的背侧(纸面的背侧)向表面侧突出,突出于导向孔57,由蝶形螺丝把导向板55固定在通道板2上。
下面,说明切换硬币出口的顺序。在图14所示状态时,从第1硬币出口10排出硬币。在图15所示状态时,从第2硬币出口11排出硬币。在图14情况下,切换硬币出口时,先松开固定螺丝58,在固定螺丝58的规制下,一边沿导向孔57向右方向移动一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导向板55。成为图15情况时,拧紧固定螺丝58,把导向板55固定在通道板2上。这样,成为图15所示状态,第1硬币出口10被关闭,第2硬币出口11被开放,完成了硬币出口的切换。
上述各实施例中,是从硬币运送装置的左右排出硬币的,但排出方向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从硬币运送装置的前后、即厚度方向排出。另外,也可以在左右中的任何一方或前后中的任何一方的方向上设置上下两个硬币出口,在这些硬币出口之间设置出口切换机构。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1导向通道14、第2导向通道15和连接通道22分别是由贯穿通道板2的槽构成的,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实现本发明目的任何其它形式都可以。例如,也可以由设在通道板2上的导向轨等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硬币运送装置,不必分别地制造向右侧排出的右侧用部件和向左侧排出的左侧用部件等,而只制造单一的部件即可。所以很经济,装置的组装也很方便,装置出厂后也能容易地变更硬币的排出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硬币运送装置,包含通道板(2)和沿该通道板(2)形成的硬币通道(3),该硬币运送装置(1)运送被硬币送出机构(30)送入该硬币通道(3)的硬币入口(8)的硬币(C),并将硬币(C)从高于硬币入口(8)位置的第1硬币出口(10)排出;其特征在于,邻接第1硬币出口(10)的第2硬币出口(11)设在该硬币通道(3)内,在第1硬币出口(10)与第2硬币出口(11)之间设有出口切换机构(12),通过该出口切换机构(12)的切换,把硬币(C)导向第1硬币出口(10)或第2硬币出口(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出口切换机构(12)包含能相对于通道板(2)装卸的硬币导向机构(13);当该硬币导向机构(13)被保持在通道板(2)中的第2保持位置(24)时,将硬币(C)导向第1硬币出口(10);当被保持在第1位置(23)时,将硬币(C)导向第2硬币出口(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道板(2)上设有连接于第1保持位置(23)和第2保持位置(24)之间的连接通道(22),硬币导向机构(13)在安装在通道板(2)上的状态下能沿连接通道(22)在第1保持位置(23)与第2保持位置(24)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保持位置(23)包含第1导向通道(14),第2保持位置(24)包含第2导向通道(15),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2导向通道(15)被硬币(C)从第2保持位置(24)移动而关闭第2硬币出口(11),或者,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1导向通道(14)被硬币(C)从第1保持位置(23)移动而关闭第1硬币出口(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被硬币(C)移动了的硬币导向机构(13),在硬币(C)通过后由自重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使硬币导向机构(13)强制地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回复机构(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回复机构(17)是由设在硬币导向机构(13)上的配重或向硬币导向机构(13)施加弹力的弹簧构成的。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保持位置(23)包含第1导向通道(14),第2保持位置(24)包含第2导向通道(15),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2导向通道(15)被硬币(C)从第2保持位置(24)移动而关闭第2硬币出口(11),或者,硬币导向机构(13)沿着第1导向通道(14)被硬币(C)从第1保持位置(23)移动而关闭第1硬币出口(10),设有使硬币导向机构(13)在硬币(C)通过后强制地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回复机构(17),当硬币导向机构(13)被回复机构(17)复回到原来位置时,将硬币(C)强制地从硬币出口排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回复机构是由配重或弹簧构成的。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硬币导向机构(13)由与硬币(C)外缘接触的旋转辊和支承该旋转辊的辊轴(19)构成,该辊轴(19)由第1导向通道(14)或第2导向通道(15)导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旋转辊(13)上设有倾斜面(13a),该倾斜面(13a)与硬币(C)的外缘接触时,将硬币(C)推向通道板(2)。
12.如权利要求3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硬币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1导向通道(14)及第2导向通道(15)和连接通道(22)形成的通道的形态,基本上呈倒V字形、倒U字形、H字形或朝下的字形等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单一部件能将硬币向两个方向排出的硬币运送装置。在硬币运送装置上设有第1硬币出口,还设有邻接该第1硬币出口的第2硬币出口,在第1硬币出口与第2硬币出口之间设有出口切换机构,通过该出口切换机构的切换,从已选择的任一个硬币出口排出硬币。
文档编号G07D1/00GK1133999SQ96101200
公开日1996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3日
发明者铃川赖男, 水田吉亮 申请人:旭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