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6161发布日期:2018-09-08 02:1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灯装置。



背景技术:

就设置在道路的十字路口等处的信号灯装置而言,在信号灯被设置在发生降雪的地域的情况下,存在雪附着在发光体的前表面而导致难以看到灯光的问题。以往,在作为发光体而使用白炽灯的信号灯装置中,由于白炽灯发出的热使得附着在发光体前表面的雪大致融化,因此,不太会产生雪向信号灯装置附着的问题。然而,在从省电、易维护性的角度出发近年来开始普及的、作为发光体而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信号灯装置中,led的发热量与白炽灯相比非常少,因此通过热实现的融雪并不充分,导致了雪向信号灯装置的发光体前表面附着这样的问题。从防止雪向信号灯装置附着的角度出发,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一种在覆盖led发光体的透明的盖主体内表面配置发热体,通过对该发热体通电而使其发热从而防止雪向发光体盖表面附着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5925号公报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盖主体内表面的发热体是带状的金属,在从远方观察时,信号灯装置的led发光体所形成的发光部分会被带状的发热体遮挡,因此存在信号灯光的可视性出现问题的顾虑。另外,相对于发光部分而言通过发热体发热的面积也较小,因此还存在可以预料到防止雪附着的效果不充分这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发热体的形状复杂且制造成本变高,并且发热体向盖主体的安装较为困难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是一种用于发出信号用灯光的信号灯装置,该信号灯装置包括:发光体单元,其具有作为所述信号用灯光的光源的发光体;容纳部,其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体单元;以及发热单元,其在所述容纳部内配置在所述发光体单元所发出的所述信号用灯光的光路上,并具有呈板状的发热玻璃,该发热玻璃在其表面形成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薄膜,并通过经由一对电极向该导电性薄膜供电而发热。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信号灯光的显示部分的大面积区域均匀地发热,能够提供一种防止雪附着的效果较高的、且即便在降雪时也不会损害可视性的、具有发热单元的信号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灯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后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右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左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主体10的主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主体10的右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a-a剖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300的后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300单体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b-b剖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发热单元140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的后视图。

图14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的、取下了发光体单元以及间隔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5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单体的纵剖视图。

图16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单体的后视图。

图17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间隔件150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间隔件150的主视图。

图19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200的后视图。

图20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200的、取下了发光体单元以及间隔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1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200单体的后视图。

图22是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间隔件250的主视图。

图23是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主视图。

图24是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d-d剖视图。

图25是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开闭盖部400的后视图。

图26是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开闭盖部400的、取下了发光体单元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6是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开闭盖部400的取下了发光体单元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8是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主体外壳10a的主视图。

图29是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主体外壳10a的右视图。

图30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中使用的开闭盖部用衬垫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中使用的开闭盖侧的圆环状玻璃衬垫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中使用的间隔件侧的圆环状玻璃衬垫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200中使用的开闭盖侧的矩形玻璃衬垫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200中使用的间隔件侧的矩形玻璃衬垫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5是表示发热单元140的变形例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36是表示发热单元140的变形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37是具有发热单元140的变形例的开闭盖部200的取下了发光体单元的状态的后视图。

[标号说明]

1、1a:信号灯装置

10:主体

70:发光体单元

100、200、300、400:开闭盖部

110、210、310、410:发光部

140、240、440:发热单元

140a、240a、440a:发热玻璃

140a1、240a1、440a1:导电性薄膜

140b、240b、440b:板状玻璃

140c、240c、440c:中间膜

141、143、241、243、441、443:玻璃衬垫

142、242、442:衬垫压肋

150、250、450:间隔件

152、252、452:环状立起部(间隔件150、250、450的)

160、260、460:支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结合其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灯式信号灯装置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例的三灯式信号灯装置1(以下简称为“信号灯装置1”)的主视图,图2表示信号灯装置1的俯视图,图3表示信号灯装置1的后视图,图4表示信号灯装置1的右视图,图5表示信号灯装置1的左视图。另外,信号灯的个数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三个以外的多个。

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是红黄绿三色且能够亮灯地构成的、常规的横长型信号灯装置。信号灯装置1中设置有直径约30cm的三个发光部110、210、310。发光部110发出黄色的光,发光部210发出红色的光,发光部310发出绿色的光。发光部110~310分别收纳在独立的、正面大致矩形的开闭盖部100~300(容纳部)内,该发光部110~310安装在具有三个矩形平面形状的凹部14的主体10上,设置在各开闭盖部100~300内的光源等容纳在该凹部14中。图6表示主体10的主视图,图7表示主体10的右视图。构成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300、主体10的具体的形状、尺寸、材料等是根据相关法规等的规定来决定的。

信号灯装置1的发光部110~310分别设置在比开闭盖部100~300的前表面更突出的躯体部120~320内。在图1的示例中,躯体部120、320具有圆筒状的横截面,躯体部220具有方形的横截面。该躯体部120~320的横截面形状与发光部110~310中使用的发热体(后述的)的平面形状相对应。在各发光部110~310的周围分别安装有大致圆弧状的罩20,从而遮挡向各灯光照射的直射阳光以防止可视性降低,或者抑制降雪时雪向发光部110~310附着。开闭盖部100~300构成为,通过铰链部50以相对于主体10的槽部16能够开闭且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0,并且,关闭时通过固定螺钉40相对于设置在主体10的下边部的孔部42固定。

在信号灯装置1的主体1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托架30,该托架30用于将主体10固定在信号灯装置1的安装用支柱等。如图6所示,在主体10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发光部110~310的电缆类向信号灯装置1的外部导出的开口部12。在各开口部12,为了防止雨水、异物等向主体10内浸入,能够设置适当的衬套、密封件等。

接下来,对设置在本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发光部110~310以及容纳该发光部110~310的开闭盖部100~30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本发明的说明,假定图1等中例示的三灯式信号灯装置1具有结构互不相同的发光部110~310。具体而言,具有发光部310的开闭盖部300具有以往常规的结构,即不具有用于抑制雪向发光部310附着的特别的发热体。与之相对,具有发光部110的开闭盖部100具有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发热体,具有发光部210的开闭盖部200具有平面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发热体。即,本发明所涉及的三灯式的信号灯装置1通常实际上具有开闭盖部100、200的某一方的结构。

首先,为了了解常规的信号灯装置1的构造,对开闭盖部300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表示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300的部分的横截面图。其相当于图1的a-a剖面。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开闭盖部300通过铰链部50能够开闭地安装在主体外壳10。开闭盖部300构成为,在开闭盖部300的与主体10密接的面上,以包围所对置的主体10的凹部14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衬垫60,从而开闭盖部300以密封状态与主体10密接。衬垫60由具备适当的机械性质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图30表示衬垫60的主视图。

如图8所示,在开闭盖部300的背面,通过安装螺栓72安装有发光体单元7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作为光源的led的电路基板容纳在发光体单元70中,在发光体单元70的前表面设置有具有用于聚光的透光性的部件的凸面盖80。在开闭盖部300设置有以圆筒状突出的躯体部320,在躯体部320的前表面还设置有环状凸部322。罩20通过适当的固定机构固定设置在环状凸部322的外周。图9是开闭盖部300的后视图,能够看到发光体单元70的背面,并且在与主体10相接的外周部设置有收纳衬垫60的槽部62,衬垫60嵌入该槽部62。孔部44为了使用于将开闭盖部300固定在主体10上的固定螺钉40插通而设置。

图10是将图8、图9所示的开闭盖部300上全部的安装部件取下、将该开闭盖部300作为单体表示的剖视图。对于开闭盖部300的结构,由于已经说明,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开闭盖部300的躯体部320的内侧设置有开口部330,从发光体单元70射出的光经由凸面盖80从开口部330向外部射出。

接下来,对设置有发热体的开闭盖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表示信号灯装置1的开闭盖部100的部分的横截面图。其相当于图1的b-b剖面。以下,主要对与开闭盖部300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开闭盖部100上,在发光体单元70以及凸面盖80的前方,设置有作为发热体的发热单元140。发热单元140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从其两面侧被一组圆环状玻璃衬垫141、143(后述)夹着。圆环状玻璃衬垫141、143由具备适当的机械性质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图31表示设置在发热单元140与开闭盖部100之间的圆环状玻璃衬垫141的主视图。另外,图32表示设置在发热单元140与间隔件150之间的圆环状玻璃衬垫143的主视图。在圆环状玻璃衬垫143上设置有用于将发热单元140的引线145(后述)导出的引线导出孔143a。

图12表示发热单元140的局部剖视图的一例。以导电性薄膜140a1位于内侧的方式,隔着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树脂等形成的中间膜140c,将发热玻璃140a与作为透明的板状玻璃的浮法玻璃(floatglass)140b一体地粘接,从而形成发热单元140,其中,该发热玻璃140a是通过在板状透明玻璃的表面形成透光性的导电性薄膜140a1而形成的。在导电性薄膜140a1设置有由导电胶带、银膏等形成的电极149,引线145通过焊料145a被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电极149、引线145、焊料145a以填埋玻璃的高低差部分的方式被硅酮密封胶144密封。引线145经由适当的开关、接触器等与省略图示的商用交流电源连接,根据需要向发热单元140的导电性薄膜140a1供给交流电流而使其发热。通过发热单元140发出的热,能够有效地防止雪在发热单元140的信号灯装置1外面侧附着。

如图11所示,发热单元140隔着圆环状玻璃衬垫141、143设置在开闭盖部100的躯体部120内端面与间隔件150(固定部件)之间。换言之,发热单元140配置在从发光体单元70射出的光的光路上。图17、图18表示间隔件150的结构例。图17是通过间隔件150的中心的剖视图,图18是间隔件150的主视图。间隔件150是具有圆形孔部151的大致环状部件,沿着该圆形孔部151的周围具有环状立起部152,并且形成有作为向该环状立起部152的内周伸出的环状板件的环状部158。间隔件150能够由适当的树脂材料或者压铸件等的金属材料成形加工得到。参照图11,间隔件150被设置为,与作为开闭盖部100的与主体10相接的部分的基部的表面共面,通过将螺栓101拧入螺栓孔157从而相对于基部固定。另外,通过将螺栓72拧入螺钉孔154,从而隔着衬垫71将发光体单元70固定在间隔件150的环状部158。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通过在开闭盖部100的躯体部120内端面上环状凸设的衬垫压肋142与圆环状玻璃衬垫141抵接,且间隔件150的环状立起部152的端部与圆环状玻璃衬垫143抵接,从而通过间隔件150将发热单元140固定在开闭盖部100的躯体部120内。间隔件150的环状立起部152的高度尺寸以如下方式设定即可:通过各玻璃衬垫141、143的弹力将发热单元140以及玻璃衬垫141、143固定在衬垫压肋142与环状立起部152之间。发热单元140的下端部被具有弹性的弧状支承块160支承,以防止因与开闭盖部100的躯体部120内侧面的接触而破损(例如参照图14)。

图13表示开闭盖部100的后视图。如参照图11的开闭盖部100的剖视图而说明的那样,发光体单元70通过螺栓72固定在间隔件150上,间隔件150通过螺栓101相对于开闭盖部100的基部固定。与开闭盖部300同样地,在开闭盖部100的基部沿着其外周缘设置有衬垫60。另外,在间隔件150的矩形基板上设置有两处用于将来自发热单元140的引线145导出的孔部155。

在图14中,在取下了发光体单元70以及间隔件150的状态下示出开闭盖部100的背面。在图14中,由于取下了间隔件150,因此成为能够看到发热单元140的平面的状态。设置在发热单元140的发热玻璃140a上的导电性薄膜140a1被七处带状的薄膜去除部148分割成八个区域。薄膜去除部148是通过喷砂而以带状去除了导电性薄膜140a1的区域,其宽度能够根据导电性薄膜140a1的所需面积适当地规定。在图示例中,分割而成的八个区域中从右端起第二、第三区域的上缘通过导电胶带149a电连接,并且在该导电胶带149a上安装有电极149与引线145。导电性薄膜140a1的从右端起第一至第四区域的下端部通过导电胶带149a电连接。另外,导电性薄膜140a1的从右端起第三至第六区域的上端部通过导电胶带149a电连接。并且,导电性薄膜140a1的从右端起第五、第六区域的下端部通过导电胶带149a电连接,并且在该导电胶带149a上安装有电极149与引线145。一对引线145经由适当的开关、接触器等与图外的商用交流电源连接。图14中利用宽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导电性薄膜140a1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如后文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极149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因此图示的宽箭头表示在某一时间剖面观察到的电流方向。在图示的本实施例的结构中设计为,例如在一对电极149之间施加有ac100v的电压的情况下,得到约35w的发热而使得发热玻璃140a表面的温度上升40℃左右。这种情况下的电极149之间的电阻值约为280ω。由此,得到防止雪向信号灯装置1的发光部110附着的效果。

图15、图16分别表示开闭盖部100的单体处的剖视图以及后视图。开闭盖部100的结构为参考参照图11等已经说明了的结构。另外,在躯体部120的内端面上,以包围开口部135的方式凸设有环状的衬垫压肋142,该衬垫压肋142与粘接在发热单元140的发热玻璃140a上的圆环状玻璃衬垫141密接。

接下来,与开闭盖部100相同,对设置有发热体的开闭盖部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开闭盖部200与开闭盖部100的不同点在于,作为发热体而设置有矩形平面形状的发热单元240。图1中的开闭盖部200的c-c剖面的剖视图以与关于开闭盖部100的图11相同的方式表示,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就发热单元240而言,除了平面形状为矩形、以及如后文所述导电性薄膜240a1的薄膜去除的状态不同以外,具有与发热单元140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19至图22中,对于与开闭盖部100对应的要素,像开闭盖部100与200的关系那样,将对应要素的附图标记改为200开头的附图标记。

如上所述,开闭盖部200的发热单元240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从其两面侧被一组矩形玻璃衬垫241、243夹着。图33、图34中例示出矩形玻璃衬垫241、243。配置在发热单元240与开闭盖部200之间的矩形玻璃衬垫241具有与发热单元140的发热玻璃140a同等的形状尺寸的矩形平面,并且具有与开闭盖部200的开口部235对应的圆形开口部。另一方面,如图34所示,设置在后述的间隔件250侧的矩形玻璃衬垫243是与设置在开闭盖部200侧的矩形玻璃衬垫241大致相同的结构,区别在于设置有来自发热单元240的引线导出孔255。

与开闭盖部100的情况相同,在开闭盖部200中,发热单元240也隔着矩形玻璃衬垫241、243设置在开闭盖部200的躯体部220内端面与间隔件250之间。图22表示间隔件250的主视图。通过间隔件250的中心的剖视图与关于开闭盖部100的图17相同。间隔件250是如下的部件:在具有圆形孔部251的矩形基板上沿着该圆形孔部251的周围具有环状立起部252,并且形成有向该环状立起部252的内周伸出的环状板件的环状部258。关于图22的间隔件250的安装用螺栓孔257的位置以及引线导出孔255的位置,则与对应的发热单元240的平面形状为矩形相应地来决定,其中,该安装用螺栓孔257用于向开闭盖部200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躯体部220内的安装,该引线导出孔255用于将来自发热单元240的引线导出。

与开闭盖部100的情况相同,通过在开闭盖部200的躯体部220内端面上环状凸设的衬垫压肋252与玻璃衬垫241抵接,且间隔件250的环状立起部252的端部与玻璃衬垫243抵接,从而通过间隔件250将发热单元240固定在开闭盖部200的躯体部220内。与开闭盖部100的情况相同,间隔件250的环状立起部252的高度尺寸以如下方式设定即可:通过各玻璃衬垫241、243的弹力将发热单元240以及玻璃衬垫241、243固定在衬垫压肋242与环状立起部252之间即可。发热单元240的下端部被具有弹性的支承块260(参照图19,与支承块160相同)支承,以防止因与开闭盖部200的躯体部220内侧面接触而破损。

图19表示开闭盖部200的后视图。参照图19可知,与开闭盖部100的情况相同,发光体单元70通过螺栓72固定在间隔件250上,间隔件250通过螺栓201相对于开闭盖部200的基部固定。在开闭盖部200的基部沿着其外周缘设置有衬垫202。另外,在间隔件250的矩形基板上设置有两处用于将来自发热单元240的引线245导出的孔部255。

在图20中,在取下了发光体单元70以及间隔件250的状态下示出开闭盖部200的背面。在图20中,由于取下了间隔件250,因此成为能够看到发热单元240的表面的状态。设置在发热单元240的发热玻璃240a上的导电性薄膜240a1被四处的带状的薄膜去除部248分割成五个区域。在图示例中,该分割而成的五个区域中从右端起第二区域的下缘被导电胶带249a电连接,并且在该导电胶带249a上安装有电极249与引线245。导电性薄膜240a1的从右端起第一、第二区域的上端部通过导电胶带249a电连接。另外,导电性薄膜240a1的从右端起第三、第四区域的下端部通过导电胶带249a电连接。并且,在导电性薄膜240a1的从右端起第四区域的上端部设置有导电胶带249a,并且在该导电胶带249a上安装有电极249与引线245。一对引线245经由适当的开关、接触器等与图外的商用交流电源连接。在图20中,与图14同样地,利用宽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导电性薄膜240a1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在图示的本实施例的结构中,与开闭盖部100的发热单元140的情况相同,发热单元240被设计为,例如在一对电极249之间施加有ac100v的电压的情况下,得到约48w的发热而使得发热玻璃240a表面的温度上升40℃左右。这种情况下的电极249之间的电阻值约为210ω。由此,得到防止雪向信号灯装置1的发光部210附着的效果。

图21表示开闭盖部200的单体的后视图。由于与图21对应的剖视图与开闭盖部100的图15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开闭盖部200的结构为已经参照图11、图19等而说明过的结构,在躯体部220的内端面以包围开口部235的方式凸设有环状的衬垫压肋242,该衬垫压肋242与设置在开闭盖部200与发热单元240的发热玻璃240a之间的矩形玻璃衬垫241密接。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信号灯装置1,由于在用于发出信号灯光的发光体单元的前方配置发热单元,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对该发热单元通电而使其发热,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对信号灯光的可视性造成妨碍的雪的附着。另外,在开闭盖部与固定设置在该开闭盖部上的间隔件之间,发热单元借助衬垫而与开闭盖部以及间隔件密接,因此保持了信号灯装置1内的气密性,有效地防止了来自外部的雨水等的浸入。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3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的主视图。信号灯装置1a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也是三灯式的信号灯装置,不同点在于,开闭盖部400具有三个发光部410。开闭盖部400通过固定螺栓40以关闭状态固定在主体10a。在主体10a的两端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设置有固定用的托架30。

图24表示通过图23的d-d剖面观察到的信号灯装置1a的剖视图。发热单元440隔着玻璃衬垫441、443被夹在衬垫压肋442与间隔件450的环状立起部452端部之间,从而被保持,该衬垫压肋442形成在开闭盖部400的躯体部420内端面。此时,构成为,衬垫压肋442被玻璃衬垫441按压,间隔件450被玻璃衬垫443按压,从而将信号灯装置1a内密闭。在开闭盖部400与主体10之间,同样地为了保持信号灯装置1a的密闭性而设置有衬垫402,开闭盖部400在关闭状态下通过固定螺栓40而相对于主体10固定。在遍及信号灯装置1a的长边方向全长的矩形平面的躯体部420上,与三个发光部410对应地设置有环状凸部422,在各个环状凸部422上安装有罩20。发热单元440的下端部被设置在躯体部420内底面的支承块460支承,以免因振动等而破损。

图25是开闭盖部400的后视图。在开闭盖部400内,在与发光部4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发光体单元70,各个发光体单元70通过螺栓72固定在间隔件450。发热单元440在开闭盖部400内以横跨三个发光部410配置的方式形成为横长矩形。将开闭盖部400与主体10之间密封的衬垫402以包围三个发光部410的方式配置。

图26表示从信号灯装置1a的开闭盖部400取下了发光体单元70以及间隔件450的状态的后视图。在图26中能够看到具有横长矩形的平面形状的发热单元440的整体。在发热单元440中,在与三处发光部410分别对应的区域内各设置四处的薄膜去除部448,从而分别在一对电极449之间形成相当于图2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开闭盖部200的三列导电区域447。发热单元440的剖面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2相同(对于与图12的要素对应的要素,将图12的100开头的附图标记改成400开头的附图标记而进行标注)。在图26中,与图14同样地,利用宽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导电性薄膜440a1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单元440被设计为,在各电极445之间施加有ac100v的电压的情况下,由于是与发热单元240相同的导电膜结构,因此得到约48w的发热而使得发热玻璃140a表面的温度上升40℃左右。这种情况下的电极449之间的电阻值约为210ω。

图2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单元440的变形例。在图27的示例中,在横长矩形的发热单元44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电极449,在电极之间配置有通过四个薄膜去除部448形成的三列导电区域447。在图27中,与图14同样地,利用宽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导电性薄膜140a1中流动的电流的路径。在该示例中,发热单元440也被设计为,在各电极449之间施加有ac100v的电压的情况下,得到约56w的发热而使得发热玻璃140a表面的温度上升约40℃左右。这种情况下的电极149之间的电阻值约为180ω。

图28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a所具有的主体10a的主视图,图29表示其右视图。主体10a具有将设置在开闭盖部400的三个发光体单元70容纳的一个凹部14,在其背面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发光体单元70以及发热玻璃440的供电电缆导出的开口部12。用于固定开闭盖部400的螺栓40插通在孔部42中。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的发热单元140、240、440中共通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4中,作为一例而示出了发热单元140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局部剖视图,图35表示其局部俯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在设置在发热玻璃140a上的导电性薄膜140a1之上,粘接有适当材质的树脂膜140d。将电极149与引线145连接的焊料145a被硅酮密封胶144覆盖。像这样,在发热玻璃140a上粘接树脂膜140d来构成发热单元140,能够得到以更低成本防止对发热玻璃140a施加冲击力时造成飞散的效果。

接下来,对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发热玻璃14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6表示将具有变形例所涉及的发热单元140的开闭盖部100的、取下了发光体单元70以及间隔件150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6与涉及第一实施例的信号灯装置1的图14对应。该变形例所涉及的发热单元140是通过两处的薄膜去除部148而在上下一对电极149之间利用导电性薄膜140a1形成一个导电区域147的示例。第一、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发热单元140、240、440使用透明度较高的表面电阻值约为20ω/□的材料,为了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设定为与电源额定值以及所期望的发热量相适的值而利用多个薄膜去除部148等形成了多个导电区域。对此,在本变形例中,虽然与表面电阻值约为10ω/□的发热玻璃相比透明度略微降低,但是通过采用表面电阻值约为150ω/□的发热玻璃,能够降低用于调节电极之间的电阻值的薄膜去除部的数量。另外,导电区域147的宽度设定为与发光体单元70的直径大致相等,由此能够有效地实现防止对发光部110的可视性造成妨碍的雪的附着。在该变形例中,发热单元240被设计为,例如在一对电极149之间施加有ac100v的电压的情况下,得到约78w的发热而使得发热玻璃140a表面的温度上升约40℃左右。这种情况下的电极149之间的电阻值约为150ω。由此,可以得到充分防止雪向信号灯装置1的发光部110附着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号灯装置,通过使信号灯光的显示部分的大面积区域均匀地发热,能够提供一种防止雪附着的效果较高的、且即便在降雪时也不会损害可视性的信号灯装置。

能够将设置在所述信号灯装置上的发热单元设置成具有圆形或者矩形的发热玻璃的结构,只要对在发热玻璃上设置的一对电极之间利用导电性薄膜而形成的导电区域的表面电阻值和导电区域进行适当地设定,便能够得到可以充分地对所述发热玻璃发挥防止雪附着效果的温度提升。

在所述信号灯装置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发光体单元的情况下,能够针对这些发光体单元设置一个所述发热单元。根据该结构,使得信号灯装置的结构简化,能够削减组装工时。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热玻璃的导电性薄膜形成的导电区域既可以针对各发光体单元分别设置,也可以以跨越并排设置的发光体单元的整体的方式进行设置。

若所述信号灯装置的所述发热单元构成为,在信号灯装置的开闭盖部上设置的开口部与所述发光体单元之间,通过按压该发热单元,并且通过与该发热单元密接的固定部件使得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密接,便能够将所述信号灯装置密封在液密状态。此时,在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开闭盖部的开口部周围、以及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能够配置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平板状的衬垫。

若将所述发热单元设置为隔着中间膜将所述发热玻璃与板状玻璃接合而成的层叠玻璃,则在受到冲击时能够防止玻璃飞散从而提高安全性。另外,对于构成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发热玻璃,若以覆盖所述导电性薄膜的方式设置树脂层,则能够实现成本降低且不损害防止玻璃飞散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变形例、应用例等也包含于专利请求保护的范围中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