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装置以及开关柜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08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报警装置以及开关柜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报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警装置以及开关柜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异常事故中,恶性误操作事故、误入带电间隔造成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系统停电事故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主要原因包括如下两个因素:

(1)人为因素: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安全责任心不强,思想及注意力分散,并且在操作中或工作中监护不到位,未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或工作;

(2)设备因素:设备标示不清、设备无可靠闭锁、无安全警示及可靠的隔离措施,现有工作票制度、安全措施布置、监护制度都无法完全规避上述因素。

随着互联网在电力生产的推广和“安全标准化移动平台”安检APP的应用,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通过移动平台来提示现场工工作危险点和规范作业流程,但是该平台仍然只是简单的把控工作票制度的流程的流转情况,并在一定程度的对作业人员和安监人员进行提示,无法对各项现场工作实现有力、智能、实时的把关。

目前已有的安检技术主要涉及红外距离传感器技术、机械行程报警技术、声光报警装置以及电力系统大数据应用技术。现有的技术主要是在工作区域的相邻带电间隔设置“运行设备”布幔,但运行设备的布幔长度有限,只能对相邻运行设备进行提示,且设置区域有限,一般只能贴在下柜门上,无法直接阻止对上柜门压板、按钮等部件的误碰及误打开上柜门的行为。“安全标准化移动平台”APP可以简单地把控工作票制度的流程以及流转情况,并通过拍照、录音等方式记录现场作业人员对工作票安全措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作业人员和安监人员进行提示,但无法对各项现场工作实现可靠、智能、实时的把关并实现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闭环管理。

针对上述现有的电力报警系统无法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可靠的闭环管理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装置以及开关柜报警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电力报警系统无法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可靠的闭环管理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报警装置,包括:开关柜和声音报警胸牌,其中,开关柜包括至少两个柜门,其中,柜门安装有机械行程报警装置,柜门至少包括:上柜门和下柜门。

进一步地开关柜包括:至少一个旋钮,位于柜门的外侧,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旋钮的机械行程位置控制机械行程报警装置;机械行程报警装置,位于柜门的内侧,与至少一个旋钮连接,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旋钮的机械行程位置判断柜门是否解锁。

进一步地,开关柜还包括:通信模块,位于柜门的内侧,用于接收机械行程报警装置发送的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开关柜还包括:报警灯,位于柜门的外侧,用于根据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点亮信号点亮进入导通状态。

进一步地,开关柜还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位于开关柜的下柜门,用于感应目标对象是否位于预设区域内。

进一步地,声音报警胸牌包括: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是否位于预设区域内;转换装置,与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进一步地,声音报警胸牌还包括:扬声器,与转换装置连接,用于根据电信号发出声音。

进一步地,上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移动平台,与通信模块和转换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报警信息,并转发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移动平台还用于记录报警信息以及导入工作任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开关柜报警系统,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报警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对开关柜门的旋钮进行改造的方式,通过在开关柜门上安装机械行程报警装置,并与工作人员身上佩带的声音报警胸牌进行感应,并将报警装置与物联网移动平台相互融合,完成信息交互,达到了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可靠的闭环管理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实时可靠的阻止现场发生的误入带电间隔行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电力报警系统无法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可靠的闭环管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开关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声音报警胸牌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互联网开关柜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装置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开关柜10和声音报警胸牌20,其中,开关柜10包括至少两个柜门,其中,柜门安装有机械行程报警装置,柜门至少包括:上柜门15和下柜门17。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开关柜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开关柜大多是基于旋钮开关来实现柜门的上锁与解锁,本实用新型开关柜10上的旋钮13与机械行程报警装置相连,通过旋钮机械行程位置判断开关柜门是否解锁并通过在旋钮13上加装通信模块来实现报警信号的发送,其中,在发送报警信号之后,安装在开关柜10上的报警灯点亮,提醒工作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行程报警装置与通信模块置于上柜门15和下柜门17的内侧,报警灯置于上柜门15和下柜门17外侧的旋钮13旁边。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声音报警胸牌的结构示意图,声音报警胸牌20内安装有红外传感装置,可以与开关柜10的下柜门17上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1互相感应,并通过扬声器22向工作人员发出警告。

由上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开关柜门上安装机械行程报警装置,并与工作人员身上佩带的声音报警胸牌进行感应,并将报警装置与物联网移动平台相互融合,完成信息交互,达到了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可靠的闭环管理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实时可靠的阻止现场发生的误入带电间隔行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电力报警系统无法对防误入带电间隔行为进行可靠的闭环管理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开关柜10包括:至少一个旋钮13、机械行程报警装置、通信模块、报警灯和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1。其中,至少一个旋钮13,位于下柜门17的外侧,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旋钮13的机械行程位置控制机械行程报警装置;机械行程报警装置,位于柜门的内侧,与至少一个旋钮13连接,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旋钮13的机械行程位置判断柜门是否解锁;通信模块,位于柜门的内侧,用于接收机械行程报警装置发送的报警信息;报警灯,位于柜门的外侧,用于根据通信模块发送的点亮信号点亮进入导通状态;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1,位于开关柜的下柜门17,用于感应目标对象是否位于预设区域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关柜门开启报警装置:目前开关柜基本全部采用旋钮式开关实现柜门的上锁和解锁,本方案对该旋钮进行改造,通过旋钮机械行程位置判断开关柜门是否解锁并通过加装通信模块实现报警信号发送并点亮报警灯,机械行程报警装置、通信模块置于柜门内侧,报警灯置于柜门外侧旋钮旁边。

可选的,声音报警胸牌20包括: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转换装置和扬声器22。其中,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是否位于预设区域内;转换装置,与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报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扬声器22,与转换装置连接,用于根据电信号发出声音。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佩带声音报警胸牌20的工作人员靠近开关柜时,声音报警胸牌20上的第二红外感应装置与开关柜10上的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1互相感应,并在当检测到工作人员位于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区域内时,开关柜10上的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声音报警胸牌20,声音报警胸牌20的通信模块接收该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驱动扬声器22发出报警声音。

可选的,上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与通信模块和转换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报警信息,并转发报警信息。

可选的,移动平台还用于记录报警信息以及导入工作任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柜报警系统,该报警系统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报警装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互联网开关柜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互联网移动平台44通过IOSS、PMS等系统将当天工作任务导入,将任务单中工作间隔、带电间隔信息在对应的开关室42的开关柜10报警装置进行标记,当工作人员误入带电间隔、误开运行间隔柜门时,报警装置点亮报警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互联网移动平台44,互联网移动平台44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对应工作人员佩带的声音报警胸牌20上,声音报警胸牌20的扬声器发出报警声音提示违章人员。同时,互联网移动平台44将报警信息记录在互联网开关柜报警系统中,并对责任人考核。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