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Fi的高速公路防追尾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49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基于WiFi的高速公路防追尾预警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防撞预警系统,具体地说是基于WiFi的高速公路防追尾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迅猛增长,交通事故频发。各类交通事故中,追尾碰撞是较多的一类事故。追尾碰撞是在前车减速特别是停车时,后车未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安全车距而造成的碰撞事故。如果紧急停车时,能及时提醒一定距离内后车驾驶员及时调整车辆行驶状态,采取安全措施,可减少追尾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对汽车防撞预警系统研究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车载防撞预警系统研发。车载防撞预警系统主要采用雷达和机器视觉以及基于图像识别的汽车追尾防撞预警系统。因为我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给各种车辆安装或配置车载防撞预警系统终端可操作性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驾乘人员普遍拥有的移动终端和高速公路监控节点构建的基于WiFi的高速公路防追尾预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WiFi的高速公路防追尾预警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数个壳体,壳体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壳体内设置监控节点,每个监控节点有WiFi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网络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分别与WiFi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人机接口模块和网络模块相互连接,WiFi模块与移动终端相互连接,网络模块与监控中心相互连接,壳体下部设置安装座,安装座下部安装被动齿轮,被动齿轮上安装转轴,转轴下部设置托板,托板上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托板下部铰接数个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下部铰接固定座,数个电动升降杆绕转轴的轴线均匀分布在固定座上,数个电动升降杆均倾斜铰接在固定座上,电机和数个电动升降杆均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固定座下部安装吸盘。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安装座上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托板,托板与安装槽底壁之间安装第一弹簧,壳体下部通过连接柱连接安装板,连接柱直径小于安装板的宽度,安装板位于安装槽内,安装座上开设至少两个固定槽,托板上安装至少两个L形的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位于对应的固定槽内,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固定槽内安装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伞齿轮上安装轮轴,轮轴的一端伸出安装座,推动轮轴能够使第一伞齿轮脱离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上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啮合第二齿条,安装座上开设滑槽,滑槽与安装槽相通,滑槽位于壳体与安装板之间,滑槽内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安装转杆,限位板与第二齿条相触,转杆上安装挡板,转杆一端设置键,挡板位于转杆设置键的一端上并与键配合,限位板位于转杆另一端,限位板与挡板之间安装第二弹簧,第二齿条能够推动限位板沿转杆移动到转杆设置键的一端上,并使限位板与键配合后限位板的一端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槽与固定槽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上端设置斜面,隔板上设置定位板,挡板位于隔板上的斜面上。所述的托板上开设数个导向孔,安装槽底壁上安装数个导向柱,导向柱位于导向孔内,托板能够通过导向孔沿导向柱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汽车上安装车载设备,只需要使用汽车乘员的移动终端与监控节点连接即可,使用方便;监控节点既能通过WiFi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预警信息,又能将预警信息通过因特网发送到监控中心,还能够根据监控中心控制命令利用声光报警向后车发送报警信息,系统构建迅速;此系统不受雾天能见度低等环境因素影响,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放大图;图4是图3的另一种结构图;图5是沿图3的B-B线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WiFi的高速公路防追尾预警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数个壳体1,壳体1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壳体1内设置监控节点,每个监控节点有WiFi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网络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分别与WiFi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人机接口模块和网络模块相互连接,WiFi模块与移动终端相互连接,网络模块与监控中心相互连接。所述WiFi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预警信息;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用于向后方车辆发出报警信号;所述人机接口模块用于监控节点参数设置;所述网络模块用于高速公路防撞预警系统组网。所述移动终端由高速公路行驶车辆的驾乘人员携带,移动终端可以是带有WiFi的智能手机、pad等,需要紧急停车时,汽车驾乘人员利用移动终端搜索高速公路上最近的监控节点,建立WiFi连接后,向监控节点发送预警信息。所述监控节点将预警信息通过因特网上传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显示到监控中心界面,并进一步将报警信息传送至车辆后方预设节点数的监控节点,后方监控节点根据距离远近,利用声光报警装置提醒后车及时调整车辆行驶状态,采取安全措施避免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监控节点在传送预警信息同时,与移动终端保持通信联络,当车辆驶离“热点”设备时,及时解除预警。这种结构不需要在汽车上安装车载设备,使用方便;监控节点既能通过WiFi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预警信息,又能将预警信息通过因特网发送到监控中心,还能够根据监控中心控制命令利用声光报警向后车发送报警信息,系统构建迅速;此系统不受雾天能见度低等环境因素影响,工作稳定可靠。相邻的监控节点之间的距离为300米。预设节点数为5个,即车辆后方的5个监控节点,根据距离远近,分别利用声光报警装置提醒后车及时调整车辆行驶状态,采取安全措施避免追尾碰撞事故发生。壳体1能够保护监控节点内的各个模块。壳体1下部设置安装座2,安装座2下部安装被动齿轮4,被动齿轮4上安装转轴6,转轴6下部设置托板5,托板5上安装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与被动齿轮4啮合,托板5下部铰接数个电动升降杆9,电动升降杆9下部铰接固定座10,数个电动升降杆9绕转轴6的轴线均匀分布在固定座10上,数个电动升降杆9均倾斜铰接在固定座10上,电机7和数个电动升降杆9均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固定座10下部安装吸盘11。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吸盘11吸在高速公路上的隔离栏或隧道墙壁上,方便壳体1安装在各种地形的高速公路上,从而使监控节点方便固定在高速公路上。这种结构还能够通过控制电机7正转或反转,使壳体1沿水平方向旋转,方便壳体1对准不同路段,以最大限度使过往车辆收发信号,还能够通过控制器模块控制各个电动升降杆9动作,使壳体1升降、倾斜,方便壳体1安装在不同位置上时进行自动调节,以方便对准不同路段。电动升降杆9上部和下部铰接方向不同,方便托板5倾斜。

所述的安装座2上开设安装槽24,安装槽24内设置托板27,托板27与安装槽24底壁之间安装第一弹簧30,壳体1下部通过连接柱35连接安装板28,连接柱35直径小于安装板28的宽度,安装板28位于安装槽24内,安装座2上开设至少两个固定槽12,托板27上安装至少两个L形的固定杆21的一端,固定杆21位于对应的固定槽12内,固定杆2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15,固定槽12内安装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31和第二伞齿轮25,第一伞齿轮31上安装第一齿轮14,第一齿条15与第一齿轮14啮合,第一伞齿轮31上安装轮轴33,轮轴33的一端伸出安装座2,推动轮轴33能够使第一伞齿轮31脱离第二伞齿轮25,第二伞齿轮25上安装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上啮合第二齿条17,安装座2上开设滑槽34,滑槽34与安装槽24相通,滑槽34位于壳体1与安装板28之间,滑槽34内设置限位板18,限位板18上安装转杆32,限位板18与第二齿条17相触,转杆32上安装挡板20,转杆32一端设置键16,挡板20位于转杆32设置键16的一端上并与键16配合,限位板18位于转杆32另一端,限位板18与挡板20之间安装第二弹簧19,第二齿条17能够推动限位板18沿转杆32移动到转杆32设置键16的一端上,并使限位板18与键16配合后限位板18的一端位于安装槽24内,安装槽24与固定槽12之间设置隔板23,隔板23上端设置斜面,隔板23上设置定位板22,挡板20位于隔板23上的斜面上。这种结构能够使壳体1方便与安装座2连接和拆卸,便于对壳体1内部件维护保养,且相互固定牢固。壳体1安装时,将安装板28放入安装槽24内并推动托板27,使固定杆21带动第一齿条15向下移动,使第一伞齿轮14带动第二伞齿轮13转动,使第二齿条17克服第二弹簧19的弹力将限位板18从滑槽34内推出并位于安装板28上,使限位板18通过键32与挡板20连接,挡板20位于隔板23上的斜面上,使挡板20只能背向斜面转动,由于限位板18位于安装板28上,从而使限位板18无法转动,并将安装板28卡在安装槽24内,从而使壳体1方便固定在安装座2上,并与安装座2固定牢固紧密,拆卸壳体1时,推动轮轴33使第一伞齿轮14脱离第二伞齿轮13,从而使限位板18在第二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回到滑槽34内,从而使安装板28能够脱离安装槽24,方便将壳体1从安装座2上拆卸。脱离后,将轮轴33拉动回到原位,使第一伞齿轮14与第二伞齿轮13啮合。轮轴33上安装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给第一伞齿轮31始终向第二伞齿轮25移动的力,避免伞齿轮转动时,第一伞齿轮31脱离第二伞齿轮25。

所述的托板27上开设数个导向孔29,安装槽24底壁上安装数个导向柱26,导向柱26位于导向孔29内,托板27能够通过导向孔29沿导向柱26滑动。这种结构能够起到对托板27的导向作用,避免托板27移动过程中产生偏斜导致的第一弹簧30使用寿命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