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416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米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米线装置常见于银行柜台,ATM取款机等操作业务时需要进行保密处理的地方,其布置在距离业务柜台一米位置,警示和提醒正在操作业务的用户身后的人,要保持对正在操作业务的用户一米的距离。

目前,一米线有的为简单的黄色警示条,贴于距离柜台一米处;有则为复杂的栏杆装置,通过栏杆的打开和关闭,来对对正在操作业务的用户身后的人一个限制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单纯的在地面贴合黄色一米线的设置不具备智能化,无法对无意跨过一米线的人进行提醒,采用栏杆设置的一米线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麻烦,并且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栏杆的打开和关闭也需要人工控制,亦不具备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米线无法实现智能化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包括电源装置、条状的透光板、监控人体信息的第一传感器、发出警示的警示装置和起到控制作用的控制设备;所述透光板设置在距离柜台一米的地板表面;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均设置在透光板下方;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警示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监控人体信息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柜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包括发出警示声音的喇叭,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透光板下方,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柜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用于内部供电的电源和用于外部取电的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一上端开口且嵌入地面内的盒体,所述透光板盖于所述盒体开口处,所述电源装置、所述第一传感器、警示装置和控制设备均位于所述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包括一个朝上开口的容腔盒和一块具有长条形通孔的板件;所述板件连接于所述容腔盒开口处,所述长条形的通孔大小小于所述容腔盒的开口大小,所述板件的大小大于所述开口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板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段不透光部位,所述电源设备和所述警示装置分别布置在盒体内的两端,并分别对应布置在两个所述不透光部位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装置包括用于发出警告光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透光板下方,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透光的警示贴条,所述警示贴条贴于所述透光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有用户跨过一米线装置时,第一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则控制警示装置发出警示,表示有人跨过了一米线,警示装置发出警示既给予了无意跨过一米线的用户一个提醒,又给予正在办理业务的用户一个信号,使得其操作业务时更加警惕,提高了用户办理业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安装于距离办理业务的柜台一米的位置,其主要用于对后面排队办理业务的人一个提醒,给予后面排队的人一个距离的标准,防止后面的人打扰正在柜台办理业务的人进行业务的操作。

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包括电源50装置、条状的透光板10、第一传感器31、警示装置和控制设备30。具体的,警示装置可以为喇叭40。电源50装置用于给其他元件进行供电。第一传感器31则用于感应人体信息,其与控制设备30连接,在接收到人体信息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设备30。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第一传感器31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31和重力传感器31。喇叭40用来报警,由控制设备30控制其工作。控制设备30具体可以为PCB控制板,PCB控制板上设有单片机,单片机内写有控制程序。透光板10设置在距离柜台一米的地板表面,并与地面平齐,使得透光板10与地面一体化,第一传感器31、喇叭40和控制设备30均设置在透光板10下方,这样的设置使得一米线整体变得更加简洁,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喇叭40也可以位于能够警示用户的地方,不必位于透光板下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31,当第一传感器31感应到有用户跨过一米线装置时,第一传感器31将信号传递给控制设备30,控制设备30则控制喇叭40发出声音,当有人跨过了一米线,喇叭40发出的声音既给予了无意跨过一米线的用户一个提醒,又给予正在办理业务的用户一个信号,使得其操作业务时更加警惕,提高了用户办理业务的安全性。

并且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控制设备30在将报警信号传给喇叭40时,会先经过一个延时元件进行信号的处理,延时元件的作用是,当第一传感器31感应到有用户跨过一米线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设备30,控制设备30将报警信号经过延时元件后再传达给喇叭40。当第一传感器31检测不到用户信息后,延时元件不会立马中断喇叭40的报警,而是会延缓一段时间后再中断喇叭40的报警,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醒用户。

在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工作过程中,当柜台位置没有用户操作业务时,有人跨过一米线是不需要进行报警的,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监控人体信息的第二传感器31,第二传感器31与控制设备30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柜台上,加入第二传感器31后达成的效果是,只有当第二传感器31检测到柜台上有人时,第一传感器31感应到的信号才会有效,即如果第二传感器31感应到柜台上现在没有人,即便第一传感器31感应到有人跨过一米线,报警喇叭40也不会想起。

为了使报警效果更佳,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发光装置32,发光装置32设置在所述透光板10下方,并与控制设备30电性连接,发光装置32可以是灯管、灯带或LED灯板。在使用过程中,发光装置32可以如下使用,常态下,发光装置32不发光,当需要进行报警时时,发光装置32发光;或者可以发光装置32为常亮,当需要报警时,变换发光颜色。使用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32为LED灯板,LED灯板上设置有多个呈直线均匀布置的LED灯头,第一传感器31布置在LED灯头中间,与LED灯头呈同一直线布置。

用户在柜台进行保密操作时,有时需要了解后面是否有人跨过一米线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警示灯,警示灯与控制设备30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柜台上的轻易用户可以看到的地方,但又不会妨碍用户进行操作。这样,当有人夸过一米线时,不仅发光装置32和喇叭40会进行报警动作,警示灯也会亮起,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警示灯的情况来快速了解身后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50装置包括用于内部供电的电源50和用于外部取电的插头,这样,一米线装置既可以利用内部的电源50进行供电工作,又可以用插头外接电源50进行取电操作,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旦出现停电状况,内部电源50依然可以供给能量,使得一米线装置任然能进行正常工作。

并且一米线装置还设置有与其自身用电参数适配的供电接口,这样,当在一米线装置需要多个叠加使用时,可以用其中一个一米线装置的插头插到另一个一米线装置的接口上取电,使两个一米线装置形成串联的结构。这种取电方式有效解决了当需要多个一米线装置通知工作时,外部接头数量不够的问题。

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在安装时,需要预先在地板上开出一个安装槽,然后将需要布置在透光板10下方的装置放置在安装槽内后,再盖上透光板10。直接将一米线元件放置在安装槽内的结构无法对其元件起到较好的保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一上端开口的盒体21,透光板10盖于盒体21开口处,电源50装置、第一传感器31、喇叭40和控制设备30均位于所述盒体21内。在安装一米线时,要先将盒体21嵌于安装槽内,然后将一米线众多元件安装于盒体21中,最后盖上透光板10,盒体21的布置起到了对一米线的众多元件进行保护的作用。

为了消除加工误差,安装槽开挖成型后,槽深会略大于盒体21深度,因此盒体21安装时,会出现盒体21下陷的情况,盒体21的下陷使得一米线装置整体无法与地面进行平整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21包括一个朝上开口的容腔盒和一块具有长条形通孔的板件22;板件22连接于所述容腔盒开口处,所述长条形的通孔大小小于所述容腔盒的开口大小,板件22的大小大于开口的大小。通过在容腔盒的开口处连接板件22,并且板件22的大小大于开口的大小,即板件22的大小会大于安装槽开口的大小,通过板件22抵接地面

在其它实施例中,盒体21开口处边沿形成有横向延伸的筋板,筋板的作用一部分是增强盒体21的强度,一部分是可以对盒体21的竖直位置做一个定位,盒体21在安装时,筋板会抵接地面,使得盒体21不会下陷,有效地保证了盒体21与地面的平整性。

由于透光板10为透光板10状件,因此透过透光板10可以看见一米线装置内部的喇叭40和电源50装置等不需要外露的元件,为了使一米线装置更加的美观,也为了使一米线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10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段不透光部位,电源50设备和喇叭40分别布置在盒体21内的两端,并分别对应布置在两个不透光部位的下方,这样,电源50设备和喇叭40等元件能够正好被透光板10的不透光部位挡住,使得一米线装置整体更加美观,内部元件的位置布置也更加紧凑。

为了使一米线装置更加的一体化,透光板10形成有外端面和内端面,盒体21形成有筋板上端面,透光板10完全内陷于盒体21开口内,且透光板10外端面和筋板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为了增强一米线装置的警示性,智能化控制的一米线装置还包括透光的警示贴条,警示贴条贴于透光板1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