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8775发布日期:2018-10-23 21:5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包括小区住宅、工程建筑、商业建筑等楼宇已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管理,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除必要的阻燃防火设备外,现有技术中消防报警系统还普遍停留在通过手动报警或火光、烟雾探测报警传输控制报警器蜂鸣警示作用,然而处在起火楼宇内的仅能获得起火警示,并不清楚具体起火地点,存在逃生路线难以把控,容易丧失最佳灭火时间,无法自动自主灭火,房内人员对弱化的警示音不敏感,外出人员难以实施获得实时火警信息的缺陷,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手动或探测器感应到的火灾信号通过采集和处理后,通过消防广播、消防示警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手机APP客户端实时发布传输火灾,以便楼宇内和外出人员了解出事地点,楼内规划合理的逃生路线,并自控灭火装置灭火排烟,降低逃生和灭火难度,提高楼宇消防自动化高效管理和安全性。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包括若干火灾探测单元、手动报警器,火灾报警控制装置、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若干火灾探测单元、手动报警器、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均与火灾报警控制装置相连,其中,所述火灾探测单元和手动报警器上均设有位置模块,所述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器、控制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电源模块和控制器相连,且与火灾探测单元之间设有编码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设备和三维建模装置,所述输入设备用于设置火灾报警阈值,所述三维建模装置用于生成和传输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启闭,并连接有网络连接模块,所述网络连接模块连接有手机APP客户端,用于通过移动网络将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传输至手机APP客户端,所述手机APP客户端上设有弹屏模块,所述弹屏模块用于手机APP客户端接收信息时自动弹屏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火灾探测单元实时探测或手动报警器手动报警,经火灾报警控制装置依据火灾报警阈值判别,控制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分别报警和灭火的物联网技术基础上,采用三维建模装置生成和传输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并通过网络连接手机APP客户端自动弹屏显示,实时发布传输火灾,便于包括内部或外部的楼宇相关人员即时警醒,即使屋内难以听到现场报警系统报警时也能相互提醒,避免盲区,在外人员可及时赶回帮助灭火,以便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以便了解出事地点,楼内人员规划合理的逃生路线,避开火灾位置,降低逃生和灭火难度,提高楼宇消防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管理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包括若干火灾探测单元、手动报警器,火灾报警控制装置、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若干火灾探测单元、手动报警器、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均与火灾报警控制装置相连,其中,所述火灾探测单元和手动报警器上均设有位置模块,所述火灾探测单元包括温度探测器、火光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用于探测火灾燃烧产生热量、火焰和烟雾物理量产生电信号,传输至火灾报警控制装置,所述火灾报警阈值包括温度、火焰波长和烟雾阈值;

所述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器、控制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电源模块和控制器相连,且与火灾探测单元之间设有编码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有输入设备和三维建模装置,所述输入设备为触控屏、PC终端或移动设备,所述输入设备用于设置火灾报警阈值,所述三维建模装置用于生成和传输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

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有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火情相关的温度、火焰波长和烟雾数据,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设有推理机,所述推理机用于比较温度、火焰波长和烟雾数据和火灾探测单元的探测数据得出火情结果数据反馈给中央处理器,所述手机APP客户端还用于接收火情结果数据;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更新模块和三维建模模块和蓝牙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接收中央处理器传输的位置模块的火灾位置数据,所述数据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楼宇的立体尺寸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立体尺寸数据和火灾位置数据生成三维建模模块识别的参数,所述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的参数、更新三维建模模块内的立体环境图像,所述三维建模模块用于生成带火灾探测单元和手动报警器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将楼宇立体环境图像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现场报警系统和灭火联动系统启闭,并连接有网络连接模块,所述网络连接模块连接有手机APP客户端,用于通过移动网络将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传输至手机APP客户端,所述手机APP客户端上设有弹屏模块,所述弹屏模块用于手机APP客户端接收信息时自动弹屏显示;

所述手机APP客户端包括用户模块、子存储模块、紧急通讯模块,所述用户模块连接有用户信息输入模块和登录信息识别模块,所述用户信息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用户信息数据,所述登录信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信息数据登录APP,所述子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和关联紧急联系人手机号码,所述紧急通讯模块连接救援基站、呼叫关联紧急联系人;所述现场报警系统包括若干报警灯、蜂鸣器和消防广播扬声器,所述灭火联动系统包括若干排烟设备和自动消防水泡。

本发明中:温度探测器利用热敏方式来检测环境温度进行报警的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型号为CA2005,工作电源24v;火光探测器为感光式火焰探测器,用于响应火灾光特性,板载LM393电压比较器芯片和红外传感探头,可检测周围环境火焰或者波长在760-1100纳米范围内的光源,购自于深圳市光辉电子有限公司;烟雾探测器为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型号为JD-PY12R;触控屏、PC终端和采用电连接,移动设备包括便携式手机、PDA或便携式计算机,通过移动网络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排烟设备采用JF-D900型负压抽风机;自动消防水泡ZDMP0.6/5S型自动寻的水炮,购自于山东国泰科技有限公司;推理机为CNN推理机。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为:

火灾探测单元设置于手动报警器对应位置,手动报警器主要用于火灾探测单元未超出阈值时的人为报警;电源模块用于为中央处理器供电,编码器用于将温度探测器、火光探测器、烟雾探测器测火灾燃烧产生热量、火焰和烟雾物理量产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用于中央处理器处理识别处理;通过输入设备设置火灾报警阈值,中央处理器比对火灾探测单元经编码器处理过的信号和火灾报警阈值,确定火灾探测单元对应位置模块的位置;

数据输入模块先输入楼宇的立体尺寸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处理立体尺寸数据生成三维建模模块识别的参数,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中央处理器传输的位置模块的火灾位置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处理火灾位置数据生成三维建模模块识别的参数,数据更新模块接收数据处理模块的参数、更新三维建模模块内的立体环境图像,使三维建模模块生成带火灾探测单元和手动报警器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并由蓝牙模块将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驱动控制器,使网络连接模块通过Intelnet、3G、4G等网络将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传输至手机APP客户端,手机APP客户端预先通过用户信息输入模块输入用户信息数据,登录信息识别模块识别用户信息数据登录APP,当手机APP客户端接收立体环境图像信息时通过弹屏模块自动弹屏显示,子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带火灾位置标点的楼宇立体环境图像和关联紧急联系人手机号码,紧急通讯模块选择一键呼叫救援基站或关联紧急联系人,便于包括内部或外部的楼宇相关人员即时警醒,即使屋内难以听到现场报警系统报警时也能相互提醒,避免盲区,在外人员可及时赶回帮助灭火,以便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

同时,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火情相关的温度、火焰波长和烟雾数据,推理机用于比较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温度、火焰波长和烟雾数据和火灾探测单元的探测数据,探测数据包括温度探测器、火光探测器、烟雾探测器测的对应数据,得出火情结果数据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驱动控制器,使网络连接模块通过网络连接传输火情结果数据至手机APP客户端,该火情结果可帮助人员了解火灾情况,不至于错过灭小火的最佳时间,并在火情较大时紧急疏散逃离;

还可与若干人流量检测器联用,记录各楼道出口的人流量,由中央处理器传输至三维建模装置建模发布,更便于了解有效快速的逃生路线,避开人流量集中位置。

通过消防广播、消防示警等多种形式,特别是手机APP客户端实时发布传输火灾,以便楼宇内和外出人员了解出事地点,楼内人员规划合理的逃生路线,避开火灾位置,并自控灭火装置灭火排烟,降低逃生和灭火难度,提高楼宇消防智能化自动化高效管理和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