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268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拾取(optical pickup)装置及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盘用的拾取装置中,因通过省去聚焦伺服致动器来实现高密度化,故可以考虑使用和硬盘驱动装置一样的悬浮头(flying head)原理。
图12是在利用悬浮头原理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对光盘射出光束以及检测反射光的光学拾取器的结构图。
光学拾取器80的结构是在硅晶片8008上设置作为射出光束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8002、构成形成上述光束的光路的光学系统的偏振分光片(PBS)8004、用来对光束聚焦的物镜8006、检测经光盘的记录面反射的上述光束的光量的光检测器(未图示)和处理来自上述光检测器的检测信号的电子线路(未图示)等,而且,为了防止这些半导体激光器8002、偏振分光片8004、光检测器和上述电子线路等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受到腐蚀或附着灰尘从而影响光束,将它们放在1个封装8010中。
上述封装8010的底壁作为引线框形成,设置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电气端子8012,这些电气端子8012和上述半导体激光器8002、光检测器连接。而且,经上述电气端子8012与外部进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
在这样的光学拾取装置中,为了提高对盘面振动的跟踪性能,有必要使光学拾取器80部分小型化,但是,在设有上述封装8010的结构中难以实现小型化。
此外,半导体激光器8002若因本身发热而温度上升,则不仅会缩短寿命,而且,恐怕还会引起波长变动从而使读写特性恶化。因此,有必要提高半导体激光器8002的散热效率。特别是,当使光学拾取器小型化时,因散热性能下降,故希望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小型化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散热性能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上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上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上述滑块和上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使上述光学拾取器沿上述光盘的厚度方向上浮,上述光学部件构成为经上述物镜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的照射在上述记录面上,同时,由上述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束经上述物镜使上述受光元件进行光接收,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件使上述光源、物镜和受光元件在相互之间没有间隙的紧贴的状态下布设。
此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支撑光盘并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和对由上述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的光盘照射光并检测来自上述光盘的反射光的光学拾取装置,上述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上述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上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上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上述滑块和上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使上述光学拾取器沿上述光盘的厚度方向上浮,上述光学部件构成为经上述物镜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的照射在上述记录面上,同时,由上述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束经上述物镜使上述受光元件进行光接收,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件使上述光源、物镜和受光元件在相互之间没有间隙的紧贴的状态下布设。
因此,若按照本发明,因上述光学部件是使上述光源、物镜和受光元件在相互之间没有间隙的紧贴的状态下布设,故不必设置封装来防止在上述光学部件和光源之间及上述光学部件和受光元件之间附着灰尘。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和呈较窄的板状并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上述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上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上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上述滑块和上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跟踪上述记录面上浮,上述支撑板构成为使从光源发出的热能很快地传导并散热。
此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支撑光盘并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和对由上述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的光盘照射光并检测来自上述光盘的反射光的光学拾取装置,上述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和呈较窄的板状并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上述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上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上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上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上述滑块和上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跟踪上述记录面上浮,上述支撑板构成为使从光源发出的热能很快地传导并散热。
因此,若按照本发明,因上述支撑板构成为使从光源发出的热能很快地传导并散热,故能有效地将光源的热散发出去。


图1是表示实施形态1中光学拾取装置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盘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盘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安装光学拾取器的悬臂部分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安装光学拾取器的悬臂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6A是表示现有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拾取器结构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A向视图,图6C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拾取器结构的平面图,图6D是图6C的B向视图。
图7A是表示现有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安装光学拾取器的悬臂部分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安装光学拾取器的悬臂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热传导路径的说明图。
图11A、图11B、图11C、图11D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物镜板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现有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的实施形态。
图3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上述光盘装置100用在大小为85.6mm(长)×54mm(宽)×5mm(厚)(PCMCIA的类型2尺寸)的光盘卡座1上,光盘装置100构成为可使上述光盘卡座1自由装卸。
上述光盘卡座1由圆盘状光盘1A和放置该光盘1A的卡座2构成。光盘1A通常是在放入卡座2的内部的状态下进行保管和使用,光盘1A例如是DVD、DVD-R、CD、CD-R等。
上述光盘1A构成为将开孔的圆盘状的磁片(hub盘心)粘接在其中央,利用该盘心进行其与后述的主轴电机的旋转轴的定位或磁力吸附。
在上述卡座2的下面,安装可开合的遮光器(shutter),当将光盘装入该光盘装置100时,该遮光器打开,光学拾取器8通过其开口部进行读写。
前述光盘装置100的包括具有矩形板状底板的底盘4和覆盖从该底盘4的侧面竖起的侧壁的上部的上盖12,在由底盘4和上盖12构成的空间内,装有主轴电机3、电路板11和具有上述光学拾取器8的光学拾取装置200。
上述主轴电机3是旋转驱动光盘装置1A的驱动装置,固定在上述底盘4内,利用磁力将从箭头方向插入的光盘卡座1的光盘1A的盘心卡紧,使其旋转。
上述光学拾取器8通过借助于音圈电机105振动的悬臂5配设,对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进行记录和/或重放,其中,该音圈电机作为对光盘1A进行访问的驱动装置。
图2是上述光盘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上述主轴电机3受系统控制器107和伺服控制电路109的驱动控制,以规定的转速旋转。
信号调制解调部和ECC块108进行信号的调制解调和ECC(纠错码)的附加。光学拾取装置200按照信号调制和ECC块108的指令,对旋转的光盘1A的信号记录面分别进行光照射。通过这样的光照射,对光盘1A进行记录、重放。
此外,光学拾取装置200在来自光盘1A的信号记录面的反射光束的基础上检测出各种光束,将与各光束对应的信号供给前置放大部120。
前置放大部120可以根据与各光束对应的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RF信号等。利用伺服控制电路109、信号调制和ECC块108等根据这些信号进行解调和纠错处理等规定的处理。
因此,解调后的记录信号例如若是计算机数据存储用,则经接口111向外部计算机130等送出。因而,外部计算机130等可以将光盘1A记录的信号作为重放信号接收下来。
此外,若是音频、视频用,则经D/A、A/D变换器112的D/A变换部进行数模转换后,供给音频、视频处理部113。接着,在该音频、视频处理部113进行音频、视频处理,再经音频、视频信号输入输出部114传送到外部摄像设备和投影设备中。
此外,激光器控制部121控制光学拾取装置200中的光源,根据光盘的种类切换光源,同时,在记录模式和重放模式下进行控制光源的输出功率的动作。
其次,详细说明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8的悬臂5部分。
图4是安装光学拾取器8的悬臂5部分的斜视图,图5是安装光学拾取器8的悬臂5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4、图5所示,上述光学拾取装置200具有上述悬臂5(只在图3中示出)、上述音圈电机105、光学拾取器8、支架13、负载梁14、弯头1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支撑板)和压电元件25等,在上述悬臂5的前部的下面,依次装配负载梁14、压电元件25和支架13。
上述支架13在矩形金属板上形成圆筒形凸起1302,在上述悬臂5的前部的下面依次装配负载梁14、压电元件25和支架13的状态下,上述支架13插入各负载梁14和压电元件25的安装孔2502,并嵌入固定在悬臂5的嵌入孔内。
因此,在上述悬臂5和支架13之间,在支架13的上面安装压电元件25,同时,在压电元件25的上面安装负载梁14,使上述支架13、负载梁14、压电元件25和上述悬臂5一体转动。
此外,在上述负载梁14的上面,经弯头15安装柔性底板(flexible board)10,在该柔性底板10的上面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8。
上述悬臂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上述底盘4的轴6上,使其可以在和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平行的面内旋转。
此外,上述悬臂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与上述音圈电机105连接。
上述压电元件25呈板状,其大小和上述负载梁14的外形大致相同,在其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上述安装孔2502。该压电元件25因驱动电路(未图示)施加电压而在该压电元件25的厚度方向发生弯曲。作为压电元件25,例如可以采用双压电晶片型压电元件。
上述负载梁14由100μm以下的薄的不锈钢板簧形成,在其长边方向的一端贯通形成安装孔1402,可插入上述凸起1302。
上述负载梁14起板簧的作用,预先对其进行弯曲加工,使上述光学拾取器8在使用状态下,对上述光盘1A作用5gf左右以下的压力。而且,通过使上述压电元件25弯曲,可以对上述负载梁14的压力进行增减控制。
上述弯头15由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形成,呈较窄的板状,在其长边方向的一端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8,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弯头15是50μm以下的薄的矩形不锈钢板簧。
上述弯头15以上述负载梁14的2个孔为基准来定位,通过点焊固定在负载梁14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
此外,弯头15除了对上述负载梁14进行固定的焊接部之外,与负载梁14之间还多少有一点间隙,以负载梁14的球形凹陷部20为中心,在扭曲或弯曲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弯头15的上面,粘接柔性底板10。
上述柔性底板10由粘接在上述弯头15的上面的矩形板状的底板本体1002和从该底板本体1002延伸出来的带板状的连接部1004构成。在上述底板本体1002的上面形成多个平面(land)部(导体露出部)1006形成。
在上述弯头15的面对光盘1A的地方,经上述柔性底板10的底板本体1002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8,上述负载梁14的压力经上述凹陷部20传递到上述光学拾取器8。
如图1所示,上述光学拾取器8包括具有底板16、安装在上述底板16上的光源22、安装在上述底板16上的受光元件23(只在图5中示出)、安装在上述底板16上的偏振分光片21和1/4波长片17的光学拾取器本体8A;安装在上述光学拾取器本体8A上的物镜板18和滑块19。
上述底板16呈矩形板状,由硅晶片形成,设置处理来自上述受光元件23的检测信号的电子线路(未图示),同时,贯通其厚度方向设置多个电气端子(未图示)。
上述底板16通过其下面经柔性底板10的底板本体1002粘接固定在弯头15上,使上述底板16的上述各电气端子与柔性底板10的平面部1006连接。由此,上述底板16经柔性底板10与上述电子线路底板11进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
上述受光元件23在上述底板16的上面,安装在靠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宽度方向中央的上方。
上述偏振分光片21是将折射率在1.5以下的低折射率玻璃26和折射率在1.8以上的高折射率玻璃27接合起来构成,具有矩形的底面2102、与该底面2102面对面相隔的上面2104和与上述底面2102和上面2104正交的4个侧面。而且,上述4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2106形成入射面,该入射面入射从上述光源22射出的光束。
利用上述低折射率玻璃26和高折射率玻璃27的接合面形成具有偏振光各向异性的偏振面2108。
上述偏振分光片21使上述侧面2106面向上述底板16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同时,使用粘接剂等将上述底面2102紧贴在一起而没有间隙地固定在上述底板16的上面和受光元件23上。
上述1/4波长片17形成为具有和上述偏振分光片21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矩形板状。使用粘接剂等将上述1/4波长片17的下面1702安装在偏振分光片21上,使其和上述上面2104长度和宽度方向相吻合且没有间隙地紧贴在一起。再有,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上述偏振分光片21和上述1/4波长片17构成权利要求书中的光学部件。
上述物镜板18是将由高折射率材料作成的物镜1804(以下称物镜)组装在具有和上述1/4波长片17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呈矩形板状形成的玻璃板1802上构成的。
使用粘接剂等将上述物镜板18的下面1806安装在上述1/4波长片17的上面1704上,使它们长度和宽度方向相吻合且没有间隙地紧贴在一起。
上述滑块19呈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矩形板状结构,由厚度在50μm以上的透光材料、例如玻璃材料形成。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滑块19其宽度方向的尺寸比上述物镜板18宽度方向的尺寸小。
在上述滑块19的上面侧,沿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设置多个导轨。在上述各导轨的上面,形成结构与滑块19的上面平行的空气承载面(ABSAir Bearing Surface)的导轨面1902。上述各导轨通过蚀刻形成,对上述导轨面1902进行半径1~10m左右的球面研磨。该滑块19和HDD的悬浮头滑块起同样的作用,在上述导轨面1902上利用空气产生浮力,与光盘之间形成空气膜。
在与形成了上述导轨面1902的上面相反的上述滑块19的下面利用与导轨面1902平行的平面形成了安装面1904。
上述滑块19在使上述安装面1904和由上述物镜板18的上面形成的安装面1808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粘接上述各安装面1808、1904来进行安装。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7B所示,对上述滑块19的物镜板18的安装是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上述物镜板18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沿光盘1A的内圆周方向变化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利用上述物镜板18的安装面1808和上述滑块19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1906形成沿离开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的方向错位的台阶28。
上述光源22由射出上述光束且形成为矩形板状的半导体激光器22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发光元件)和比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大的呈矩形板状形成的装配部件22B构成。在上述装配部件22B的上面,装配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和该半导体激光器22A的光束监视用光检测器(未图示)。
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从设在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的光射出面射出上述光束,同时,从与上述射出面相对的背面射出监视用光束。
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安装在安装部件22B的上面,使上述射出面和上述安装部件22B的前面一致,且半导体激光器22A宽度方向的中央和安装部件22B的上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一致。在该状态下,从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的背面射出的监视用光束被上述监视用光检测器接收。
对上述光源22的底板16的安装通过利用粘接剂等将上述安装部件22B的下面粘接在上述底板16的上面来进行,使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的上述射出面和上述安装部件22B的前面在上述侧面2106的部位没有间隙地紧贴在一起。
此外,设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上的驱动信号输入用的接线端子和设在上述安装部件22B的光检测器上的检测信号输出用的接线端子与设在上述底板16的上述电气端子之间,分别利用连接线(wire)连接。
上述光源22的安装部件22B的下面安装在上述底板16上,而且,在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的光射出面和上述安装部件22B的前面安装在上述偏振分光片21的侧面2106的状态下,利用腐蚀保护单元24将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和上述光检测器及上述安装部件22B的向外部露出的各个表面、上述接线端子、向上述底板16的上方露出的上述电气端子的部分和上述连接线的部分覆盖。
上述腐蚀保护单元24由可透过上述光束的、透明且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例如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
因此,使上述半导体激光器22A和上述光检测器及上述安装部件22B的向外部露出的各个表面、上述接线端子、向上述底板16的上方露出的上述电气端子的部分、上述接线部分与外界空气隔离。
上述腐蚀保护单元24由可透过上述光束的、透明且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第1是为了不影响上述安装部件22B的上述光检测器接收从上述光源22的半导体激光器22A射出的光束,第2是为了防止上述电气端子、接线端子和连接线之间短路。
其次,参照图1说明实施形态1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动作。
从上述光源22的半导体激光器22A射出的由线偏振光的激光束形成的光束通过具有偏振光各向异性的偏振分光片21的偏振面2108向图1的上方、即光盘1A反射。然后,光束通过1/4波长片17,使该偏振光从线偏振光变成圆偏振光。接着,经上述物镜1804聚光后,沿厚度方向透过上述滑块19的部分,并在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上聚焦。
从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反射的光束(反射光)沿着和入射光同样的光程返回,再通过上述物镜1804聚光。然后,再通过1/4波长片17,使该偏振光从圆偏振光变成线偏振光。
这时,线偏振光变成与刚才进来的偏振光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变成通过上述偏振分光片21的偏振面2108的偏振光方向。
因此,通过上述偏振面2108的光束发生折射,该光束的一部分透过由偏振分光片21的底面2102形成的半透明反射镜面,被上述底板16上的受光元件23接收。经上述半透明反射镜面反射的一部分光束再通过由偏振分光片21的上面2104构成的全反射面反射后,再次投影到上述受光元件23上。
该光学系统设计成当焦点正好在光盘1A的记录面上时,在上述偏振分光片21的全反射面上聚焦,当焦点正好在盘的记录面上时,使投影在上述光检测器上的2个光点的大小相同。
上述各光检测器被分成若干个,它们还可以作为聚焦或跟踪的误差检测使用。
附带说明一下,本发明使用的误差检测方法,对于聚焦是光点大小法,对于跟踪是推挽法。
上述光学拾取装置200中的聚焦伺服和一般HDD采用的悬浮滑块相同,通过跟踪光盘的记录面的振动来进行。
即,通过光盘1A旋转,其附近的空气也同时旋转,并进入滑块19和光盘1A之间。
滑块19利用该空气的压力来获得浮力,当该浮力刚好和负载梁14的负荷平衡时,可以保持一定的上浮量。在本实施例中,设计1μm左右的上浮量。
但是,该上浮量会随盘的线速度变化或滑块19相对于光盘1A的记录面的轨道的角度移动而变化。
若是盘的线速度一定(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恒定线速度)且光学拾取器8沿光盘1A的半径方向直线驱动的结构,则可以直接使用。
但是,若在盘转速一定(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恒定角速度)的情况下使用,或是使用转动臂驱动光学拾取器的结构,则会出现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下述结构进行控制通过驱动压电元件25,使负载梁14的负荷变化,从而使上浮量保持一定。
因此,不管盘的旋转速度是CLV还是CAV,光学拾取器8是直线驱动还是旋转驱动,都能使上浮量保持一定。
此外,跟踪伺服通过利用上述音圈电机105使上述悬臂5转动以跟踪误差检测信号来进行。
此外,当光盘装置100内没有上述光盘1A或主轴电机3停止时,光学拾取器8如图3所示,位于光盘1A的外周的外面的地方。这时,光学拾取器8通过使设在负载梁14的另一端的接合部1404与设在上述底盘4的押簧9接合,使其在光盘1A的厚度方向位于离开光盘1A的盘记录面的地方。
因此,若按照实施形态1,如图1所示,由上述偏振分光片21和1/4波长片17构成的上述光学部件在使上述光源22、物镜1804和受光元件23在相互之间没有间隙的紧贴的状态下布设。
因此,不必设置用来防止灰尘进入上述光学部件和光源22之间及上述光学部件和受光元件23之间的封装,所以,有利于使上述光学拾取器8的外形小型化。因此,有利于提高光学拾取器8相对盘面振动的跟踪性。
这里,若参照图6将现有例和本发明进行比较,则如图6A、6B所示,现有的光学拾取器80因将半导体激光器8002、偏振分光片8004和硅晶片8008等放在1个封装8010中,所以其外形很大。
与此相对,如图6C、图6D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因是没有上述封装的结构,故与过去相比,可以大幅度地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
此外,如图7A、图7B所示,当利用上述光学拾取器8进行记录重放时,通过使上述滑块19相对上述物镜的安装面1904在上述光盘1A的外周形成的凸起部分1A1的高度之上,当然可以和过去一样,可以使上述台阶28沿光盘1A的记录面的径向向外移动,直到它和形成在上述光盘1A的外周的凸起部分1A1重合。在图7A中,符号8018表示物镜板,8019表示滑块,8030表示台阶。再有,上述凸起部1A1由旋涂上去的保护用UV膜的部分形成。
但是,本实施形态的光学拾取器8与现有的光学拾取器80比较,可以减小宽度方向的尺寸、即光盘1A的径向尺寸,所以,能够靠近比位于光盘1A的内周的上述主轴电机3的位置更近的位置。即,本实施形态的光学拾取器8与现有的光学拾取器80比较,可以在径向位于其内侧,故有利于增加盘的容量。
此外,因构成为利用腐蚀保护单元24使上述光源22的表面和上述光检测器、上述接线端子、上述电气端子部分、上述连接线部分不与外界空气接触,故可以防止上述光源22及其接线端子、上述电气端子、上述连接线被腐蚀,并且可以延长光学拾取装置200的寿命。
此外,因上述腐蚀保护单元24透明,故不会影响上述安装部件22B的上述光检测器接收从上述光源22的半导体激光器22A射出的光束。
其次,说明实施形态2。
实施形态2与实施形态1的区别是负载梁14和弯头15的结构。
图8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安装光学拾取器8的悬臂5部分的斜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安装光学拾取器8的悬臂5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下面,对和实施形态1相同的部分添加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说明与实施形态1不同的部分。
在实施形态2中,光学拾取装置200A和上述光学拾取装置200同样,具有上述音圈电机105、光学拾取器本体8A、支架13、负载梁14A、弯头15A和压电元件25等,在上述悬臂5的前部的下面,依次装配负载梁14A、压电元件25和支架13。
上述负载梁14A可弹性变形且具有热传导性和散热性,在本实施形态中,由100μm以下的薄的铜制弹性材料或100μm以下的薄的铁制镀铜弹性材料形成,在长边方向的一端贯通形成可插入上述凸起1302的安装孔1402,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靠近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的方向分别直立地形成沿上述长边方向延伸的散热用的散热片30。
上述弯头15A由窄的支撑板构成,可弹性变形且具有热传导性和散热性,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弯头15由50μm以下的薄的铜制弹性材料或100μm以下的薄的铁制镀铜弹性材料形成。在上述弯头15A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安装上述光学拾取器。
在与上述弯头15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接近上述光盘1A的记录面的方向,从上述长边方向的一端到中间分别直立地形成散热用的散热片。
上述弯头15A以上述负载梁14A的2个孔为基准进行定位,利用点焊固定在负载梁14A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
此外,上述弯头15A除了对上述负载梁14A固定的焊接部之外,与负载梁14A之间还多少有一点间隙,以负载梁14A的球形凹陷部20为中心,在扭曲或弯曲方向上移动。
此外,对在上述弯头15A和负载梁14A之间形成的间隙充填热传导性好的硅润滑油32(图10)。
若按照上述结构的实施形态2的光学拾取装置200A,则如图10所示,上述光学拾取器8的半导体激光器22A产生的热可以通过上述装配部件22B、底板16、弯头15A、硅润滑油32、负载梁14A这一路径传导,通过弯头15A和散热片31及负载梁14A和散热片30散热。
因上述弯头15A和负载梁14A是由薄的铜制弹性材料或薄的铁制镀铜弹性材料形成,故热传导性好,因此,可以使半导体激光器22A的热迅速地传导并散发出去。
此外,通过设置上述散热片31、30,可以扩大弯头15A和负载梁14A的表面积,因此,有利于提高散热性能。此外,由上述光盘1A旋转产生的空气流通过这些散热片31、30散热,可以更加提高散热性能。
此外,因对在弯头15A和负载梁14A之间的间隙充填上述硅润滑油32,故可以通过该硅润滑油32来提高从弯头15A到负载梁14A的热传导性能。
因此,可以有效地对上述光源22产生的热进行散热,故有利于提高光源22的寿命,同时,有利于抑制因波长变动引起的读写特性的恶化。
这里,说明各种材料的热传导率。
空气0.024W/m℃铁83.5W/m℃铜403W/m℃硅润滑油1~3W/m℃铝236W/m℃镁156W/m℃由上述各热传导率的数值可知,铜的热传导率大约是铁的5倍,利用铜或镀铜的铁来形成上述弯头15A或负载梁14A,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性和散热性能。
此外可知,硅润滑油的热传导率是空气的40倍以上,对弯头15A和负载梁14A之间的间隙充填硅润滑油32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性。
此外,当优先考虑提高上述弯头15A和负载梁14A的热传导性时,可以使它们由热传导率高的铜制弹性材料形成,当优先考虑上述弯头15A和负载梁14A的刚性时,可以使它们由刚性好的铁制镀铜弹性材料形成。
再有,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形态2的光学拾取装置200A,对上述光学拾取器8的结构和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形态2的光学拾取装置200A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光学拾取器的结构可以使用其他各种光学拾取器。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不限于进行记录和重放双方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至少进行记录和重放中的一者的情况。
最后,参照图11说明上述实施形态1、2的光学拾取装置200、200A的物镜板18的制造方法。
如图11A、图11B所示,和一般的模制玻璃透镜的制造一样,利用上下模具56A、56B形成的成形玻璃50,该成形玻璃50中形成有凹部52。过去,在制作小型的模制透镜时,加工模具的刀具的大小有限制,从而限制了小型化的实现。
但是,在这里,通过将模具A做成凸形,不容易限制模具加工的刀具的大小,故可以制造小型透镜。
其次,如图11C所示,利用溅射对具有比由氧化铌等形成的上述成形玻璃50的折射率还高的折射率的材料54进行镀膜,其厚度大约能掩埋该成形玻璃50的凹部52。
然后,如图11D所示,对成形玻璃50进行研磨,直到只在玻璃的凹部52残留有高折射率的材料54。以上形成的高折射率部对透过玻璃面的光起凸透镜的作用,由此构成上述物镜1804。
再有,在实施例中,成形玻璃50的折射率是1.5左右,高折射率材料54的折射率是在2以上。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若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此外,若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有利于提高散热性能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所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使所述光学拾取器沿所述光盘的厚度方向上浮,所述光学部件构成为经所述物镜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照射在所述记录面上,同时,由所述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束经所述物镜使所述受光元件接收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使所述光源、物镜和受光元件在相互之间没有间隙的紧贴的状态下布设。
2.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呈矩形板状,相互对置的2个面中的一个面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相互对置的2个面中的另一个面安装所述物镜,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光学部件的与所述一个面和另一个面正交的面上。
3.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而且,在安装在所述光学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光源向外部露出的表面由腐蚀保护单元覆盖,使该表面与外界空气隔开。
4.权利要求3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保护单元由合成树脂形成。
5.权利要求3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射出所述光束的发光元件、用来监视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光束的监视用光检测器、以及将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器组装后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的下面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而且,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射出面和所述安装部件的前面安装在所述光学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器及安装部件的各个向外部露出的表面由所述腐蚀保护单元覆盖,所述腐蚀保护单元由可透过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束的透明的合成树脂构成。
6.权利要求5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设有驱动信号输入用接线端子,所述底板设有所述驱动信号中继用电气端子,这些接线端子和电气端子由所述腐蚀保护单元覆盖。
7.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与物镜板一体设置,所述物镜板的一个面安装在光学拾取器本体上,所述滑块安装在物镜板的另一面上。
8.权利要求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呈较窄的板状且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光学拾取器,所述支撑板具有热传导性和散热性能。
9.权利要求8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10.权利要求8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11.权利要求8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呈较窄的板状且可弹性变形的负载梁,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支撑板,所述负载梁迅速地将所述光源的热传导并散发出去。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梁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13.权利要求1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负载梁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14.权利要求11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负载梁之间形成间隙,对所述间隙充填热传导用的油。
15.一种光盘装置,具有支撑光盘并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和对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的光盘照射光并检测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的光学拾取装置,所述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所述滑块与所述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使所述光学拾取器沿所述光盘的厚度方向上浮,所述光学部件构成为经所述物镜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照射在所述记录面上,同时,由所述记录面反射的反射光束经所述物镜使所述受光元件接收光,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使所述光源、物镜和受光元件在相互之间没有间隙的紧贴的状态下布设。
16.权利要求1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呈矩形板状,相互对置的2个面中的一个面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相互对置的2个面中的另一个面安装所述物镜,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光学部件的与所述一个面和另一个面正交的面上。
17.权利要求1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而且,在安装在所述光学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光源向外部露出的表面由腐蚀保护单元覆盖,使该表面与外界空气隔开。
18.权利要求17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保护单元由合成树脂形成。
19.权利要求17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射出所述光束的发光元件、用来监视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所述光束的监视用光检测器、将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器组装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的下面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而且,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射出面和所述安装部件的前面安装在所述光学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发光元件和光检测器及安装部件的各个向外部露出的表面由所述腐蚀保护单元覆盖,所述腐蚀保护单元由可透过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束的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
20.权利要求19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上设有驱动信号输入用接线端子,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驱动信号中继用电气端子,这些接线端子和电气端子由所述腐蚀保护单元覆盖。
21.权利要求1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与物镜板一体设置,所述物镜板的一个面安装在光学拾取器本体上,所述滑块安装在物镜板的另一面上。
22.权利要求1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呈较窄的板状且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光学拾取器,所述支撑板具有热传导性和散热性能。
23.权利要求22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上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24.权利要求22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25.权利要求22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呈较窄的板状且可弹性变形的负载梁,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支撑板,所述负载梁迅速地将所述光源的热传导并散发出去。
26.权利要求2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梁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上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27.权利要求2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负载梁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28.权利要求25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负载梁之间形成间隙,对所述间隙充填热传导用的油。
29.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以及呈较窄的板状并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光学拾取器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所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跟踪所述记录面并上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热传导性和散热性能。
30.权利要求29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31.权利要求29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32.权利要求29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呈较窄的板状且可弹性变形的负载梁,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支撑板,所述负载梁迅速地将所述光源的热传导并散发出去。
33.权利要求32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梁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上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34.权利要求32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负载梁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35.权利要求32记载的光学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负载梁之间形成间隙,对所述间隙充填热传导用的油。
36.一种光盘装置,具有支撑光盘并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和对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的光盘照射光并检测来自所述光盘的反射光的光学拾取装置,所述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光学拾取器和呈较窄的板状并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光学拾取器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板,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光学拾取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上的物镜和滑块,所述光学拾取器本体具有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光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受光元件和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拾取器构成为使所述滑块与光盘的记录面相面对,利用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记录面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跟踪所述记录面并上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热传导性和散热性能。
37.权利要求36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上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38.权利要求36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撑板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39.权利要求36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呈较窄的板状且可弹性变形的负载梁,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安装所述支撑板,所述负载梁迅速地将所述光源的热传导并散发出去。
40.权利要求39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梁在接近所述记录面的方向设置向外突出的散热用散热片。
41.权利要求39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负载梁的材料是铜或镀铜的铁。
42.权利要求39记载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负载梁之间形成间隙,对所述间隙充填热传导用的油。
全文摘要
偏振分光片(21)在没有间隙紧贴的状态下,将其底面(2102)固定在底板(16)的上面和受光元件(23)上。1/4波长片(17)在其下面(1702)和偏振分光片的上面(2104)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吻合且没有间隙紧贴的状态下安装在偏振分光片上,物镜板(18)的下面(1806)在没有间隙紧贴的状态下安装在1/4波长片的上面(1704)。光源(22)利用粘接剂等将安装部件粘接在底板的上面,使半导体激光器(22A)的射出面和安装部件(22B)的前面与侧面(2106)紧贴在一起而没有间隙。
文档编号G11B7/12GK1647171SQ0380851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5日
发明者金泽孝恭, 渡边哲, 青木直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