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53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尤其涉及除可提供智能手机电力之外,更可直接作为智能手机间的数据读取及传输,而达到实用性佳、便利性高以及以于携带使用的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的数据储存方式,多通过内建的内存或记忆卡的方式进行。然而该内建内存为固定的容量本身无法扩充,当程序档案到达一定数量大小之后,就必须将部份的档案删除,以免有容量不足的情形;另就记忆卡而言,虽可提供储存容量的扩充,但在机构设计上并无法与智能手机进行热插入,且当拔除更换后,原本储存于记忆卡内的应用程序AMD加速并行处理技术与档案数据便无法继续执行;再者就内建的内存或记忆卡的方式而言,都无法达到两支智能手机间的实时数据分享与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上述现有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的缺点,发明人进行不断地研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以期可达到实用性佳、便利性高以及以于携带使用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包含有一处理单元;一与处理单元连接之第一传输接口 ;一与处理单元连接之第二传输接口 ;一与处理单元连接之第三传输接口 ;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第四传输接口 ;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储存单元;以及一与处理单元及第一传输接口连接的电力单元。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块示意图。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 处理单元101 程序内存单元11 第一传输接口 111 USB接口控制器12 第二传输接口 121 micro USB接口控制器13 第三传输接口 131 记忆卡控制器14 第四传输接口 141 USB接口控制器15 储存单元151 内存控制器16 电力单元161 充/放电控制器20 壳体21、22 盖体3、3a智能手机4 记忆卡[0019]5 随身听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到的效果,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方块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至少包含一处理单元10、一第一传输接口 11、一第二传输接口 12、一第三传输接口 13、一第四传输接口 14、一储存单元15以及一电力单元16所构成,该处理单元10、第一传输接口 11、第二传输接口 12、第三传输接口 13、第四传输接口 14、储存单元15及电力单元16与一壳体20结合,而该处理单元10、储存单元15及电力单元16设于壳体20中,该第一及第二传输接口 11、12分别延伸出壳体20两端,该第三及第四传输接口 13、14分别设于壳体20两侧,且该壳体20的两端分别活动设有一封闭第一及第二传输接口 11、12的盖体21、22。 上述处理单元10可作为控制整体装置的运作程序,其进一步连接有一程序内存单元101,而该程序内存单元101可供存放程序代码。该第一传输接口 11与处理单元10连接,而该第一传输接口可为USB连接器,且该第一传输接口 11与处理单元10之间设有一 USB接口控制器111,而该USB接口控制器111与外部主机连接,并接收来自外部主机的命令或数据,且经由处理单元10的处理后响应外部主机状态或数据。该第二传输接口 12与处理单元10连接,而该第二传输接口 12可为micro USB连接器,且该第二传输接口 12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 micro USB接口控制器121,而该microUSB接口控制器121于第二传输接口 12与智能手机3连接后,接收来自智能手机3的操作,并依据该操作指令执行对应之档案管理功能。该第三传输接口 13与处理单元10连接,而该第三传输接口 13可为一卡片阅读机,且该第三传输接口 13与处理单元10之间设有一记忆卡控制器131,而该记忆卡控制器131作为记忆卡4的驱动及档案的读写。该第四传输接口 14与处理单元10连接,而该第四传输接口 14可为USB底座,且该第四传输接口 14与处理单元10之间设有一 USB接口控制器141,而该USB接口控制器141当第四传输接口 14与随身听5连接后,提供外部主机或智能手机3将随身听5辨识为抽取式硬盘,并作为其档案数据的读写。该储存单元15与处理单元10连接,而该储存单元15可为一闪存,且该储存单元15与处理单元10之间设有一内存控制器151,而该内存控制器151作为储存单元15的驱动及档案之读写。该电力单元16与处理单元10及第一传输接口 11连接,而该电力单元16可为一锂电池,且该电力单元15与处理单元10之间设有一充/放电控制器161,而该充/放电控制器161将外部主机通过第一传输接口 11所提供的电源转换成内部工作时所需的电源、以及提供电力单元16充/放电的控制。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可利用第一传输接口 11与外部主机(如计算机,图中未表示)连接,而配合充/放电控制器161提供电力单元16进行充电,待充电完成之后以第二传输接口 12与智能手机3连接,利用电力单元16提供智能手机3所需的电力;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于第二传输接口 12与智能手机3连接之后(或以第一传输接口 11与外部主机连接),利用第三及第四传输接口 13、14与记忆卡4及随身听5连接,并配合记忆卡控制器131与USB接口控制器141进行双向的数据读取及传输,或是将数据直接以储存单元15配合内存控制器151进行数据的读取及传输,待数据处理完毕之后,即可将智能手机3由第二传输接口 12取下,而提供另一智能手机3a连接,如此,可让智能手机
3、3a之间直接作行动数据读取及传输。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完全符合专利三要件新颖性、进步性和产业上的可利用性。以新颖性和进步性而言,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可利用第一传输接口与外部主机连接,而提供电力单元进行充电,且以第二传输接口与智能手机连接,除以电力单元提供智能手机之外,并由第三及第四传输接口配合记忆卡及随身听进行数据的读取及传输,或是直接以储存单元进行数据的读取及传输,如此,可让智能手机之间直接作行动数据读取及传输,而达到实用性佳、便利性高以及以于携带使用的效果;就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而言,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产品,当可充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处理单元; 一个第一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连接; 一个第二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连接; 一个第三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连接; 一个第四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连接; 一个储存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以及· 一个电力单元,与处理单元及第一传输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第一传输接口、第二传输接口、第三传输接口、第四传输接口、储存单元及电力单元与一个壳体结合,而该处理单元、储存单元及电力单元设于壳体中,该第一及第二传输接口分别延伸出壳体两端,该第三及第四传输接口分别设于壳体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两端分别活动设有一个封闭第一及第二传输接口的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进一步连接有一程序内存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接口可为USB连接器,且该第一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个USB接口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输接口可为micro USB连接器,且该第二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个micro USB接口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传输 接口可为一个卡片阅读机,且该第三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个3记忆卡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传输接口可为USB底座,且该第四传输接口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个USB接口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储存单元可为一个闪存,且该储存单元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个内存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力单元可为一个锂电池,且该电力单元与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一个充/放电控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机的移动储存及充电装置,其包含一处理单元;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第一传输接口;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第二传输接口;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第三传输接口;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第四传输接口;一与处理单元连接的储存单元;以及一与处理单元及第一传输接口连接的电力单元。由此,可利用第一传输接口与外部主机连接,而提供电力单元进行充电,且以第二传输接口与智能手机连接,除以电力单元提供智能手机之外,并由第三及第四传输接口配合记忆卡及随身听进行数据的读取及传输,或是直接以储存单元进行数据的读取及传输,如此,可让智能手机之间直接作行动数据读取及传输,而达到实用性佳、便利性高以及以于携带使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G11C7/10GK202601199SQ2012201960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张盛发 申请人:巨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