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226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震动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震动的感应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能感应摇晃、震动甚至轻微震动的震动感应器。
当前同类的震动感应装置多数是垂悬带导线的金属球或金属杆,金属球或金属杆的下部设有与导线相连的环形的金属片。当发生摇晃、震动时,金属球或金属杆产生摆动,与环形的金属片发生接触,就会接通电路,发出报警信号。这种结构通过摇晃或震动使金属球或金属杆产生振幅,振幅达到一定程度,金属球或金属杆就会接触到金属片,发生报警。其缺点是晃动或震动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报警,灵敏度不是很高,另外,沿金属球或金属杆垂直方向产生的摇晃或震动不会引起金属球或金属杆的摆动,不会产生报警,就是对摇晃或震动有方向上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灵敏、能感应各种摇晃、震动的震动感应器。它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震动感应器包括滚珠、导线和蜂鸣片,蜂鸣片为感应式的,其中间部分是感应膜,周边为金属镀层,滚珠位于蜂鸣片的感应膜上,并与之接触,导线一根从蜂鸣片的感应膜引出,另一根从蜂鸣片的金属镀层引出。
蜂鸣片从市场上可以得到,其商品名称为蜂鸣器,蜂鸣片的感应膜可以感应到其所承载物压力的变化,并由此压力变化而产生电流输出。
震动感应器的外部可设置起保护作用的外壳。
外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外壳为罩形结构,限制滚珠在包覆在外壳内的蜂鸣片上滚动,下部外壳的结构与上部外壳对应,二者紧密结合以包覆蜂鸣片和滚珠,导线从下部外壳上引出。
上部外壳为倒杯状结构,其顶部为两层渐缩经的阶梯状结构,下部外壳为杯状或筒状结构,其顶部为与上部外壳的顶部对应的两层渐缩径的阶梯状结构。
滚珠的直径小于蜂鸣片的感应膜的径向距离。
滚珠的横截面可为椭圆形。
蜂鸣片可连接电流控制装置,以调整输出电流的大小,从而调整整个震动感应器报警的灵敏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珠和震动感应原件(蜂鸣片),在发生震动或摇晃时,滚珠在蜂鸣片上滚动,蜂鸣片感受到滚珠滚动产生的压力变化,并产生电信号,发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由滚珠滚动就可产生报警信号,报警灵敏,而且无论什么方向的震动或摇晃均可带来这种效果,没有震动或摇晃方向的限制,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部外壳,2为滚珠,3为蜂鸣片,4为导线,5为下部外壳,6为感应膜,7为金属镀层。
蜂鸣片3为圆盘形结构,其上支撑有滚珠2,向下引出导线4,上部外壳1和下部外壳5可紧密结合,将蜂鸣片3和滚珠2包覆在它们之间的空间内;上部外壳1为倒杯状结构,其顶部为两层渐缩径的阶梯状结构,下部外壳5为杯状结构,其顶部为与上部外壳1的顶部对应的两层渐缩径的阶梯状结构;蜂鸣片3的中间部分为感应膜6,周边部分为金属镀层7;导线4为两根,一根从感应膜6上向下引出,另一根从金属镀层7向下引出,并连接到报警线路上。
权利要求1.一种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滚珠、导线和蜂鸣片,蜂鸣片为感应式的,其中间部分是感应膜,周边为金属镀层,滚珠位于蜂鸣片的感应膜上,并与之接触,导线一根从蜂鸣片的感应膜引出,另一根从蜂鸣片的金属镀层引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震动感应器的外部可设置起保护作用的外壳。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外壳为罩形结构,限制滚珠在包覆在外壳内的蜂鸣片上滚动,下部外壳的结构与上部外壳对应,二者紧密结合以包覆蜂鸣片和滚珠,导线从下部外壳上引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上部外壳为倒杯状结构,其顶部为两层渐缩径的阶梯状结构,下部外壳为杯状或筒状结构,其顶部为与上部外壳的顶部对应的两层渐缩径的阶梯状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滚珠的直径小于蜂鸣片的感应膜的径向距离。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滚珠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动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蜂鸣片连接一调整输出电流的大小从而调整整个震动感应器报警的灵敏性的电流控制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震动的感应器件中的一种能感应摇晃、震动甚至轻微震动的震动感应器,其特点是包括滚珠、蜂鸣片,发生震动或摇晃时,滚珠在蜂鸣片滚动,蜂鸣片感受到压力的变化,产生电信号,接通报警线路。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感应灵敏。
文档编号H01L41/08GK2476036SQ0120801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5日
发明者叶志光 申请人:叶志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