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在现有的电池槽内设置自上而下贯穿至电池槽底部的导管。所述导管可以为1根或多根。导管紧贴电池槽的槽壁,或与槽壁连为一体。当电池槽内有隔离片时,所述隔离片底部开有小孔。所述导管可以沿电池槽的竖直棱边设置,也可以在由隔离片分隔的单格中也增加所述导管,导管沿隔离片与电池槽的竖直邻接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把生产过程中加注电解液时由上强行灌入变为从底部自然加注,解决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不易加注的难题。此种电池槽可适用于所有AGM隔板、紧装配、槽内极板隔板塞的太紧难以加注电解液的贫液式铅酸蓄电池。
【专利说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槽,具体是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为了装在运动的车辆上,需要获得较高的“重量比能量”、“体积比能量”。使得它在使用过程中,或者万一出现交通意外时,电池破碎时也不让电解液流出伤人。
[0003]目前,基本都采用彭松状的AGM隔板,把电化学反应用的电解液吸附在AGM隔板内,称为贫液式电池。同时,电池采用紧装配形式,典型的6片正极板,7片负极板,再加上隔开正、负极板的AGM隔板,包装捆扎好后,要用力挤压进电池单格,根据电化学原理,单格电压为2V,通常6个单格连在一起,成为一个电池槽。在生产过程中,先把包装捆扎好的一组正、负极板塞进一个单格,传统的做法,再从上向下加注配制好的电解液(一般为比重1.33g/cm3的稀硫酸),由于电池单格内已塞的很满了,要完全、快速、彻底的加注电解液,就十分困难,电解液较难渗到底部,另外,向下加注电解液会阻碍排出空气,上层的AGM隔板吸附电解液后,下面的空气更难排出。造成生产效率较低、同时,由于规模生产时没办法让批量电池同时加满,只能采用人工后期对个别电池补液的方法、或者在电池上面增加一个酸壶,在内化成或充电过程中持续加注电解液。也有采用先抽真空再加酸的,但在塞的很满的单格内,由于介质不是气体,也很难抽,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在现有电池槽的结构上稍加改动,几乎不增加成本,也不影响电池性能和容量,以及电池槽的强度,更不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
[000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在电池槽内设有自上而下贯穿至电池槽底部的导管。所述导管可以为I根或多根。
[0006]具体的,所述导管紧贴电池槽的槽壁,或与槽壁连为一体。导管底部开口相对电池槽底部具有斜角。
[0007]当所述电池槽内有隔离片时,所述隔离片底部开有小孔。
[0008]所述导管可以沿电池槽的竖直棱边设置,也可以在由隔离片分隔的单格中也增加所述导管,导管沿隔离片与电池槽的竖直邻接边设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生产过程中,把传统的由上向下渗透的电解液压力加注,转变为由下向上的自然加注,能够完全、彻底的加注电解液。2、从根本上解决了向下加电解液会阻碍排出空气的问题,电解液和空气的流向相同,自然顺畅,减少了加注电解液时,电池内部残留空气、易形成气泡的问题。3、缩短了加注电解液工序的时间。4、减少了由于加注电解液不完全,后期人工补酸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2]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适用于紧装配、难以加注电解液、贫液式铅酸蓄电池。其在电池槽I内设有自上而下贯穿至电池槽底部的导管2。所述导管2可以为I根或多根,如图1所示。
[0015]蓄电池槽常见的为6个单格,中间由隔离片3隔开,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电池槽I内的左下角及右上角分别增加一个竖直贯通到底部的导管2,且导管2与电池槽I第
1、6单格的槽壁连为一体(或紧贴合)。中间5个单格隔离片3底部,均开有2个小孔4。电池槽I单格内装进包装、配好的铅酸电池正负极板及彭松状的隔板,并塞紧时,不会压扁导管2。
[0016]无单格的2V单体电池,或12V以上的超过6单格的电池,均类同。
[0017]如图3所示,画出了图2左下角的导管2,以及第一片隔离片3底部的2个小孔4,图中显示,导管底部为45°角开口,利于电解液排出。
[0018]具体做法为:在开电池槽模具时,在电池槽4个角中,二个对角内侧,增加从上到下的独立贯穿导管,此导管与电池槽边注塑在一起,尽可能小,以不影响安装包装捆扎好的一组正、负极板为准;同时,导管壁不能太薄,需能够承受安装时的压力,不至于影响导管畅通,建议直径约2mm,上口倒边,便于接纳加注电解液的器具,下段切为斜角(如45° ),在单格下端畅通。根据需要,也可以每个单格增加一个这样原理的导管。再把整个电池槽分隔为6个单格的5个隔离片底部加开小孔,每片左右各开一个,共10个,小孔为半圆形或圆形,尽可能靠近底部。
[0019]设计2个贯穿导管的原因,是在前期的研宄实践中发现,由下向上的自然加注电解液的速度(或者说流量)往往与电解液渗透到AGM隔板中的速度不一致,受生产场地温、湿度、AGM隔板每批密度的影响,为了便于大规模生产时,让加注电解液多余的流量、压力释放出来。双导管设计,增加了生产现场的可操作性。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槽内导管和隔离片底部小孔的设计,把生产过程中加注电解液时由上强行灌入变为从底部自然加注,解决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不易加注的难题。此种电池槽可适用于所有AGM隔板、紧装配、槽内极板隔板塞的太紧难以加注电解液的贫液式铅酸蓄电池。与本专利类似的小型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采用紧装配工艺电池、贫液式电池,均可采用这种结构。
【权利要求】
1.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包括电池槽(1),其特征是:所述电池槽(I)内设有自上而下贯穿至电池槽(I)底部的导管(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其特征是:所述导管(2)为I根或多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其特征是:所述导管(2)紧贴电池槽(I)的槽壁,或与槽壁连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其特征是:当所述电池槽(I)内有隔离片(3)时,所述隔离片(3)底部开有小孔(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其特征是:所述导管(2)底部开口相对电池槽(I)底部具有斜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其特征是:所述导管(2)沿电池槽(I)的竖直棱边设置。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槽,其特征是:所述导管(2)沿隔离片(3)与电池槽(I)的竖直邻接边设置。
【文档编号】H01M2-02GK204289577SQ201420693963
【发明者】薛宇, 林子进 [申请人]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