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330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响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图11为表示传统的灯环(ラィトリング)装置(JP2815986B)的概略侧面剖视图,图12为表示图11的A-A线剖视图,图13为表示前述传统的灯环装置的基座及安装在其上面的发光二极管的概略主视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灯环装置30呈圆筒状,该装置30上,等间隔地形成有由3个倾斜的三角形状面31A所划分的9个内腔31。该内腔31的三角形状面31A的顶点32位于中心位置的三角形状面31A的最外方位置,同时位于灯环装置30内部的最外周位置。各发光二极管33的前端部配置成与三角形状面的大致顶点32相对。如图12所示,从背面看到各三角形状面31A时,直线状延伸的棱角部34与谷部35呈等间隔形成。内腔31具有受光面的功能,接受来自分别对应的发光二极管33的光,使来自发光二极管33的光充分扩散,导向灯环装置30的上部(ァッパ部)36内。接着,导入该上部36内的光被导向环部37,供使用者目视。
在这种照明装置中,为了使环部37均匀发光,需要有2个以上的多个发光源。又由于必需加长从发光源至操作旋钮的环状照明可视部的距离,因此,在将发光源配置于操作旋钮的内部时,在各自部件的配置限制·设计方面受到了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高品质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即能将操作旋钮或按钮的轴承部及与该轴承部嵌合的操作部件、比如电位器的轴部的影子(日文影)抑制成最小限度,又,通过将发光源配置于操作旋钮内的比导光部件更跟前的位置、或配置在操作部件的轴部等上,可在不加长操作部的轴的情况下实现最小限度范围的部件配置·构成,可减少部件配置和设计上的限制,抑制照明亮度的差异·照明疵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发光源设置于操作旋钮的轴承部的上部位置,将用于使来自所述发光源的光透过、扩散而对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的导光部件,配置于所述操作旋钮与所述面板之间。
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利用导光部件,使来自发光源的光从操作旋钮开口部的外周部进行反射扩散,可间接性加大从光源至被照明部即操作旋钮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同时利用反射所形成的扩散效果,可获得均匀地向被照明部进行照明的效果。
又,本发明通过将发光源设置于操作旋钮的轴承的上部位置,即使是单数的发光源,也可通过操作旋钮背部的导光部件将来自发光源的光反射、扩散,具有使均匀化的光向被照明部均匀照明的作用,并且,具有即使发光略微的不均匀也不明显的作用。
又,在本发明的前述第1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操作部件的轴部和与所述轴部嵌合的操作旋钮的轴承的至少一方是透明材料。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发明使配置于偏离轴中心的位置上的发光源所发出的光透过操作部件的轴部和操作旋钮的轴承,因此,能将轴的影子抑制成最小限度,通过操作旋钮开口部的导光部件进行反射扩散,具有使均匀化的光更加均匀照明的作用。
又,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部件的轴部和操作旋钮的轴承部是透明材料,在这些操作部件的轴部和操作旋钮的轴承部的任一方内部设置发光源,将用于使来自所述发光源的光透过、扩散而对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的导光部件,配置于所述操作旋钮与所述面板之间。
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可在不加长操作部的轴的情况下实现最小限度范围的部件配置·构成,减少部件配置和设计上的限制,可抑制照明亮度的差异·照明疵点。
又,在本发明的所述第1和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将操作旋钮的内部壁面和导光部件背面的面板表面的至少一方作为反射面。并且,其特征在于,将导光部件背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反射面,将导光部件前面的外周缘部作为经扩散反射表面(无光泽)加工后的照射面。
利用上述那样的反射面,可有效地使来自发光源的光反射至导光部件侧,可抑制来自发光源的光的减衰。
又,在本发明的所述第1和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接受来自发光源的光的导光部件的受光面朝向操作旋钮的内部,使透过导光部件内并扩散的光照向导光部件的前方的照射面,位于操作旋钮的外周缘。
又,在本发明的前述第1和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旋钮上设置贯通孔,使透过或扩散的光从该贯通孔放射。
又,在本发明的前述第1和第2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有操作部件的面板表面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有导光部件。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照明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照明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照明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1为传统的照明装置的概略侧面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3为传统的照明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图3中,1表示操作旋钮。该操作旋钮1的外周部1B设置于圆盘状的正面板1A的外周缘,呈杯状。在正面板1A的里面中央形成有向操作旋钮1背面侧的开口部1C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轴承部1D。另外,该操作旋钮1制作成合成树脂的成形品,但材质未必限定于合成树脂。开口部1C最好是由透明的材料制作,但除了轴承部1D之外,操作旋钮1的其余部分(正面板1A、外周部1B)不透明。
2表示面板,通过脚部3用固定用螺钉4固定在印刷配线基板5上。该面板2上形成有圆状的凹部2A,在该凹部2A的背面板2a的中央部形成凸缘2B,将操作部件6安装在该凸缘2B的凸缘孔2b中。本实施例中,作为操作部件6是以设置电位器(以下称为VR)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该操作部件6不限定于电位器,也可是可变电容器和按钮式开关等的操作部件,其部件的种类不作限定。
VR6的轴部6A被嵌入所述操作旋钮1的圆筒状轴承部1D中,通过操作旋钮1使轴部6A转动,可以操作VR6。VR6的轴部6A最好是由聚碳酸酯之类的透明材料制作。通过使用聚碳酸酯之类的透明材料来制作所述的轴承部1D和该VR6的轴部6A的至少一方,可使后述的发光源(发光二极管)7发出的光透过,可减少光的减衰。VR6的后端部安装在所述印刷配线基板5上,与印刷配线基板5上的配线相连。
发光二极管7被支承于长方状的支座8前端,从VR6上部的面板2背面板2a上形成的贯通孔2c及导光部件9的孔9D进入操作旋钮1内。该发光二极管7位于操作旋钮1的轴承部1D的上部,配置成向操作旋钮1的内面进行照射的形状。另外,所述发光二极管7的支座8后端被固定在VR6上部的印刷配线基板5上。上述实施例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部为例作了说明,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发光二极管。在与所述操作旋钮1的开口部1C相对的面板2凹部2A内,设置由透光性材料制作的导光部件9。该导光部件9由丙烯酸树脂制成,从发光二极管7发出的光能透过该树脂而扩散。该导光部件9呈圆状,被嵌入面板2的凹部2A中。该导光部件9的内周部9A的厚度大于外周部9B,从正面看,内周部9A的厚的部分位于操作旋钮1的内侧,外周部9B位于操作旋钮1的外周部。导光部件9的内周部9A的前面朝向操作旋钮1的内侧,起着接受来自发光二极管7的受光面9a的作用。导光部件9的外周部9B的外周缘9b从操作旋钮1的外周部1B向外方凸出,透过导光部件9内并扩散的光起着向导光部件9的前方照射的照射面9c的作用。照射面9c最好是实施无光泽的加工。另外,导光部件9的材料采用了丙烯酸树脂,但不限定于此,也可是其它具有透光性的材料。
在导光部件9的中央部形成孔9D,用于使VR6的轴部6A和发光二极管7的支座8向操作旋钮1侧凸出。又,在该导光部件9的内周部9A的背面侧形成第1反射面9E,用于使来自受光面9a的光向外方反射。为了使来自受光面9a的光向导光部件9的径向外方反射,该第1反射面9E相对于轴承部1D的轴线具有45度的倾斜角度。并且,在导光部件9的外周部9B的背面侧形成第2反射面9F,将来自第1反射面9E的反射光向照射面9c侧反射。该第2反射面9F呈50度的倾斜角度。另外,第1反射面9E、第2反射面9F既可加工成镜面,也可将导光部件9的背面侧全部加工成镜面。但未必一定要将这些面加工成镜面。所述第1反射面9E、9F作成了45度、50度的倾斜角,但根据发光二极管7的照射面9c的位置·大小,为了得到有效的反射·导光,不限定于上述倾斜角。又,最好是对操作旋钮1的内部壁面和导光部件背面的面板2的表面的至少任一方实施镜面加工而作成反射面。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的动作。首先,从发光二极管7照射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导向操作旋钮1背面侧的开口部1C。又,光的一部分如照射反射光线α所示,被操作旋钮1的正面板1A及外周部1B的内壁反射,还有一部分通过由透明材料制作的轴承部1D、轴部6A而导向操作旋钮1背面侧的开口部1C。导向开口部1C的光从受光面9a射入导光部件9内,被第1反射面9E、第2反射面9F反射,从照射面9c侧照射。还有一部分的光在透光性透光性的导光部件9内反射扩散,从照射面9c侧照射。这样,导光部件9的环状照明可视部(照射面9c)能均匀地从背面向操作旋钮1照明。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通过使来自发光二极管7的点光源的光,从操作旋钮1背面侧的开口部1C朝外周方向反射扩散,能间接性地加大从光源至被照明部即操作旋钮1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同时利用导光部件9内的反射所形成的扩散效果,能均匀地向被照明部进行照明。
又,通过将发光二极管7设置于操作旋钮1的轴承部1D的上部,可使观察操作部的人产生导光部件9均匀发光的印象。即,若在操作旋钮1上仅设置了1个发光二极管7,越接近该发光二极管7的导光部件9的部分越亮,越远则越暗。因此,在将发光二极管7设置于操作旋钮1的轴承部1D的上部时,导光部件9的上部明亮,下部比上部暗。然而,室内的照明通常是从电子设备的上部照射,故使用者产生了操作旋钮1的上部明亮而下部因影子而较暗这一固定观念。这样,实际上,即使导光部件9的上部明亮而下部暗,观察操作部的人也错觉成导光部件9在均匀发光。由此,将发光二极管7设置于操作旋钮1的轴承部1D上部的这一方法是有效的。
(实施例2)其次,图4表示实施例2的侧面剖视图,图5表示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4、图5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操作旋钮1的内部设置了其一部分具有圆锥台状的反射盒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相同,附图的符号相同,省略详细内容。反射盒10是一种在合成树脂制的一部分将圆锥台状的板体的内面作为反射面的结构。利用该圆锥台状的反射盒10的斜面10a,如照射反射光线β所示,能有效地将发光二极管7的光反射扩散至操作旋钮1的开口部1C侧。反射盒10不必一定是前述的圆锥台状,也可是将光向操作旋钮1的开口部1C侧反射的形状。另外,反射盒10的材料是合成树脂,但不限定于此,也可是其它的具有反射面的材料例如金属板等。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与操作旋钮1的剖面形状无关,具有能有效地使来自光源的光反射扩散的效果,并能均匀地对被照明部进行照明。
(实施例3)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立体图,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侧面剖视图,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本实施例3中,在操作旋钮1、印刷配线基板5方面,与实施例1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相同,附图的符号相同,省略详细内容。
本实施例3中,VR26的轴部26A与上述实施例1的形态不同。该轴部26A由聚碳酸酯之类的透明材料或透过·扩散材料制作,为了将发光二极管7嵌入,形成有朝印刷配线基板5侧开口的凹部26B。发光二极管7被嵌入该VR26的轴部26A的凹部26B中。
所述轴部26A从面板22的凹部的背面板22a上形成的贯通孔22c和导光部件29上形成的中央部的孔29D向外方凸出,与所述操作旋钮1的轴承部1D嵌合。
配置于操作旋钮1与面板22的背面板22a间的导光部件29,与实施例1的导光部件相比形状多少有点不同,但如后所述,与前述实施例1的导光部件9的作用基本相同。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的动作。首先,从发光二极管7照射的光通过透明材料或具有透过·扩散功能的VR6的轴部26A,其一部分光直接在导光部件29内反射扩散,从照射面29c向前方照射。还有一部分光如照射反射光线α所示,被操作旋钮1的内壁反射,导向操作旋钮1的开口部1C。然后,该光在具有透过·扩散功能的导光部件29内反射扩散,从照射面29c向前方照射。这样,利用由发光二极管7照射的光,能均匀地向环状照明可视部(29c)照明。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通过使发光二极管7的光从操作旋钮1的开口部1C反射扩散,能间接地加大从光源7至被照明部即操作旋钮1的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同时利用反射所形成的扩散效果,能均匀地向被照明部29C进行照明。又,通过将发光源7配置于透明材料或具有透过·扩散功能的VR26的凹部26B中,可实现最小范围的部件配置·构成。
(实施例4)图9表示实施例4的侧面剖视图,图10表示该实施例4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本实施例4中,面板22、VR26、印刷配线基板5、导光部件29,与实施例3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相同,附图的符号相同,省略详细内容。本实施例4的操作旋钮21与前述实施例3不同。该操作旋钮21的正面板21A形成有3个串联的贯通孔21E,将由丙烯酸树脂等的透过·扩散材料构成的操作旋钮21的轴承部21D嵌入操作旋钮21的内部。在该轴承部21D的中央部,具有可供VR26的轴部26A的前端部嵌入的筒部21F,有底的圆筒状的本体部21G与操作旋钮内密接地嵌合。在所述正面板21A上形成的贯通孔21E中,嵌入有所述轴承部21D的正面侧所形成的、由透过·扩散材料构成的凸部。又,贯通孔21E配置成了3个串联,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任意的位置·数量。
上述结构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与实施例3一样,来自发光二极管7的1个发光源的光线通过VR26的轴部26A,直接射入具有透过·扩散功能的操作旋钮21的轴承部21D、或者一旦从轴部26A出来,则通过操作旋钮21内的空间射入操作旋钮21的轴承部21D。射入操作旋钮21的具有透过·扩散功能的轴承部21D的光的一部分,直接从操作旋钮21的贯通孔21E向操作旋钮21的外部射出。又,一旦直接照射至操作旋钮21内部的光的一部分一边乱反射,一边利用反射·间接光从操作旋钮21的正面板21A的贯通孔21E放射。另外,本实施例也是从导光部件29的外周缘照射光,这一点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
上述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也可将第1反射面、第2反射面加工成镜面。又,也可将导光部件的背面侧全部加工成镜面。最好是对操作旋钮的内部壁面和导光部件背面的面板表面的至少任一方实施镜面加工,作成反射面。
采用上述结构,光也从操作旋钮21的正面板21A照射。并且,如照射反射光线β所示使照明更有效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与操作旋钮21的剖面形状无关,具有能有效地使来自光源的光反射扩散的效果,并能均匀地对被照明部进行照明。
产业上的利用范围本发明是一种音响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使来自光源的光反射扩散,均匀地对操作旋钮的操作部进行照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在电子设备的面板上设置操作部件,在该操作部件上安装操作旋钮,利用来自内装的发光源的光对所述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发光源设置于操作旋钮的轴承部的上部位置,用于使来自所述发光源的光透过扩散而对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的导光部件配置于所述操作旋钮与所述面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部件的轴部和与所述轴部嵌合的操作旋钮的轴承的至少一方是透明材料。
3.一种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在电子设备的面板上设置操作部件,在该操作部件上安装操作旋钮,利用来自内装的发光源的光对所述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操作部件的轴部和操作旋钮的轴承部是透明材料,在这些操作部件的轴部和操作旋钮的轴承部的任一方的内部设置发光源,用于使来自所述发光源的光透过扩散而对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的导光部件配置于所述操作旋钮与所述面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操作旋钮的内部壁面和导光部件背面的面板面的至少一方作为反射面。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受来自发光源的光的导光部件的受光面朝向操作旋钮的内部,透过导光部件内并扩散的光向导光部件的前方照射的照射面位于操作旋钮的外周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导光部件背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反射面,将导光部件前面的外周缘部作为经无光泽加工的照射面。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有操作部件的面板表面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配置导光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操作旋钮上设置贯通孔,使透过或扩散的光从该贯通孔放射。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操作部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旋钮是操作按钮。
全文摘要
一种操作部用照明装置,操作旋钮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等的1个发光源配置于导光部件的前面或操作旋钮的轴承部内,来自该发光源的光线一旦照射到操作旋钮的内部,在操作旋钮内乱反射的反射·间接光被配置于操作旋钮背面的具有透过·扩散功能的导光部件所接受,导向外周部,对操作旋钮的背面进行照明。
文档编号H01H9/16GK1751369SQ200480004738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8日
发明者中本浩, 坂本安之, 坂本智纪, 松浦贵孝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