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5551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液晶画面的背光用电源电路等电子设备用电源电路的变压器及该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变压器形成为卷绕1次线圈和2次线圈的线轴被夹持在上下相对的一对磁芯间的状态。因而,如果在线圈部产生热,该热就笼罩在磁芯部内,不仅不能按设计发挥性能,而且在最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故障。
以往,在用于电子设备用电源电路的变压器中,开发了多种用于处理从线圈部产生的热的技术。
例如,公开了一种如下的变压器在1次线圈和2次线圈之间形成由硅树脂层等构成的导热层,提高1次线圈和2次线圈之间的导热性,将在1次线圈产生的热传导给2次线圈,然后通过与2次线圈直接连结的二极管模块所具有的冷却散热片,进行变压器内部的散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3741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变压器中,必须在1次线圈和2次线圈之间夹装由硅树脂层等构成的导热层,其结果存在部件个数增加,制造工序繁琐,同时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向外部散发在变压器内部产生的热,从而能够确实按设计发挥性能,同时提高耐久性,并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具有以下特征。
即,本发明的变压器,在具备收容1次线圈及2次线圈而形成磁闭路的磁芯部,在所述1次线圈和所述2次线圈之间形成电磁感应的变压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部,具备第1磁芯,具有从基底部立设的1对侧支脚及设在该1对侧支脚的间隔内的至少1个中央支脚、和第2磁芯,以封盖该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的方式配设;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部安装卷绕所述1次线圈及所述2次线圈的线轴状的线圈架部;所述第2磁芯,当将所述线圈架部安装在所述中央支脚上时,在与产生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对向的位置设置至少1个通孔。
此外,本发明的变压器,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部,以朝上方扩径的方式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形成为朝上方扩径的锥面,而使所述间隙部朝上方扩径,此外,通过将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形成为朝上方缩径的锥面,而使所述间隙部朝上方扩径。
本发明的变压器的制造方法,是具备收容1次线圈及2次线圈而形成磁闭路的磁芯部,在所述1次线圈和所述2次线圈之间形成电磁感应的变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磁芯部,以使该磁芯部具备具有从基底部立设的1对侧支脚及设在该1对侧支脚的间隔内的至少1个中央支脚的第1磁芯、和以封盖该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的方式配设的第2磁芯;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部安装卷绕了所述1次线圈及所述2次线圈的线轴状的线圈架部;所述第2磁芯,形成为当将所述线圈架部安装在所述中央支脚上时,在与产生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对向的位置设置至少1个通孔;
然后,通过从设在所述第2磁芯上的通孔向产生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内注入粘合剂,而一体地粘接所述第1磁芯、所述线圈架部及所述第2磁芯。
本发明的变压器,在封盖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的第2磁芯上设置至少1个通孔。而且,该通孔被设在与产生在安装线轴状的线圈架部的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对向的位置上。
因此,在线圈部发生的热,从设在第2磁芯上的通孔向磁芯部的外部散热。所以,不用设置由硅树脂层等构成的导热层这样的特殊部件,也能够向磁芯部的外部散发在磁芯部产生的热,能够削减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易于制造。此外,由于热不笼罩在磁芯部内,所以能够确实按设计发挥性能,同时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变压器,通过将线圈架部的内周面形成为朝上方扩径的锥面、或将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形成为朝上方缩径的锥面,而使所述间隙部朝上方扩径。
所以,在制造工序中,即使在第2磁芯的安装位置产生微小的误差,也能够使设在第2磁芯上的通孔与在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部相对,能够确实向磁芯部的外部散发在磁芯部产生的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变压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散热性优良的变压器。并且,由于通过从设在第2磁芯上的通孔向产生在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内注入粘合剂,能够一体地粘接第1磁芯、线圈架部及第2磁芯,所以能够减少制造过程中的工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从通孔向间隙部内注入粘合剂时,粘合剂不充满整个间隙部内,粘合剂几乎不附着在间隙部的上方及通孔内。通过如此注入粘合剂,能够通过间隙部及通孔,确实向磁芯部的外部散发在磁芯部产生的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的俯视图(a)及俯视图(a)上的A-A剖面图(b)。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的第1磁芯的中央支脚及线圈架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的第1磁芯的中央支脚及线圈架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0-漏磁变压器,20-第1磁芯,21-基底部,22-侧支脚,23-中央支脚,24-支柱,25-锥面,30-第2磁芯,31-本体,31-卡合凹部,33-通孔,40-线圈架部,41-架台,42a、43a、46a-端子部,43b、46b-缠绕端子,44a~44c-凸缘部,45-锥面,50-隔垫,51-基板,52-隔离板,53-定位突部,54-贯穿孔,70-1次线圈,80-2次线圈,90-间隙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漏磁变压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图1表示漏磁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漏磁变压器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A-A剖面图,图3是构成漏磁变压器的第1磁芯的中央支脚及线圈架部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表示构成漏磁变压器的第1磁芯的中央支脚及线圈架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
<漏磁变压器>
本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在第1磁芯的中央支脚和第2磁芯之间设置空隙,由此以发生一些漏磁通的方式形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是用于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的点灯电路等的变压器,一般称为双漏磁变压器,是为了同时使2个CCFL(冷阴极放电灯)放电、点灯的在DC/AC变换器电路内使用的变压器。
如图1~图4所示,该漏磁变压器10,具备收容1次线圈70及2次线圈80而形成磁闭路的磁芯部(第1磁芯20及第2磁芯30),在1次线圈70及2次线圈80之间形成电磁感应。
<磁芯部>
磁芯部,具有第1磁芯20、和以封盖第1磁芯20的上部开放面的第2磁芯30。
第1磁芯20,具有从基底部21立设的1对侧支脚22及设在该1对侧支脚22的间隔内的1对中央支脚23。此外,在基底部21上,以位于一对中央支脚23之间的方式立设用于安装隔垫50的一对支柱24。另外,第1磁芯20及第2磁芯30,例如采用铁氧体形成。
<线圈架部>
安装在各中央支脚23的外周部上的一对线圈架部40形成线轴状,安装在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架台41上。在该架台41上设置用于连接1次线圈70及2次线圈80的端部的端子部42a、43a、46a及缠绕端子43b、46b,该端子部42a、43a、46a及缠绕端子43b、46b,分别设在架台41的两侧部,在连接1次线圈70的端子部42a的侧方设置端子部42a及缠绕端子43b。端子部42a和缠绕端子43b在架台41的内部相互连通,2次线圈8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在缠绕端子46b上,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在缠绕端子43b上。
在线圈架部40的外周的下端部、中间部及上端部设置凸缘部44a~44c,下端部的凸缘部44a及中间部的凸缘部44b的间隔内成为用于卷绕2次线圈80的2次线圈部,上端部的凸缘部44c及中间部的凸缘部44b的间隔内成为用于卷绕1次线圈70的1次线圈部。另外,也可以上下交替地构成1次线圈部和2次线圈部。
线圈架部40的内周径比设在第1磁芯20上的中央支脚23的外周径稍大地形成,在中央支脚23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4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部90。
此外,如图3所示,线圈架部40,通过将其内周面形成朝上方扩径的锥面45,而成为间隙部90朝上方扩径的状态。另外,开始线圈架部40的内周面的扩径的位置,可以是从线圈架部40的下端部到上端部之间的任何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将中央支脚23的外周面形成朝上方缩径的锥面25,而将间隙部90朝上方扩径。在此种情况下,开始中央支脚23的外周面的扩径的位置可以是从中央支脚23的下端部到上端部之间的任何位置。
<隔垫>
隔垫50,是规定一对线圈架部40的间隔、同时进行第2磁芯30的定位的部件。该隔垫50,具有基板51、从基板51的下面朝下设置的隔离板52、设在基板51的上面的两侧部上的定位突起53、使设在第1磁芯20上的支柱24贯穿的一对贯穿孔54。
<第2磁芯>
关于第2磁芯30,在板状的主体31的纵向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卡合隔垫50的定位突部53的卡合凹部32,在与产生在中央支脚23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4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90对向的位置上设置通孔33。另外,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孔33,相对于各个间隙部90逐个设置,但是也可以相对于各个间隙部90,设置2个、3个或4个以上。
<漏磁变压器的制造>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10的制造方法。
要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10,首先在形成在凸缘部44a及凸缘部44b之间的2次线圈部上卷绕2次线圈80,同时在形成在凸缘部44b及凸缘部44c之间的1次线圈部上卷绕1次线圈70,将各线圈的两端部连接在端子部42a、43a、46a及缠绕端子43b、46b的任何一个上。
然后,将形成在第1磁芯20上的中央支脚23贯穿于各线圈架部40的内周部,同时将设在隔垫50上的贯穿孔54中贯穿形成在第1磁芯20上的一对支柱24,在两线圈架部40的间隔内安装隔垫50。
然后,在各线圈架部40及隔垫50的上部放置第2磁芯30,封盖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
之后,从设在第2磁芯30上的通孔33,向产生在中央支脚23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4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90内注入粘合剂,一体地粘接第1磁芯20、线圈架部440及第2磁芯30。此时,粘合剂不充满整个间隙部内,粘合剂几乎不附着在间隙部的上方及通孔内。
<在磁芯部产生的热的散热>
如果在1次线圈70及2次线圈80中流动电流,就在各线圈70、80产生热。该热的一部分,传导给第1磁芯20及第2磁芯30,向大气中散热。另外,在各线圈70、80产生的大部分热,通过空气对流或辐射,经由产生在中央支脚23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4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90,从设在第2磁芯30上的通孔33向外部散热。
因而,由于在磁芯部产生的热,经由通孔33确实向磁芯的外部散热,热不笼罩在磁芯内部,所以能够确实按设计发挥性能,同时能够提高耐久性。
例如,虽然未设置通孔33的以往的漏磁变压器在驱动时的自身发热而达到23℃左右,但是设置通孔33的本实施方式的漏磁变压器10在驱动时的自身发热达到21℃左右,温度大约降低2℃,作为用于液晶画面的背光用电源电路等电子设备用电源电路的漏磁变压器10,具有非常有效的散热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由铁氧体形成第1磁芯20及第2磁芯30,但是作为磁芯的形成材料,也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从其它普通的磁芯材料中选择,例如,可以采用坡莫合金、铁硅铝磁合金、羰基铁等材料,也可以使用压缩成型上述粉末的模压磁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为具有2个线圈架部40的双漏磁变压器,但也可以用于线圈架部40为1个的变压器、或线圈架部为3个、4个以上的变压器。
另外,本发明的变压器的用途,不局限于漏磁变压器10,也能够用于其它种类的变压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压器,具备收容1次线圈及2次线圈而形成磁闭路的磁芯部,在所述1次线圈和所述2次线圈之间形成电磁感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部,具备第1磁芯,具有从基底部立设的1对侧支脚及设在该1对侧支脚的间隔内的至少1个中央支脚、和第2磁芯,以封盖该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的方式配设;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部安装用于卷绕所述1次线圈及所述2次线圈的线轴状的线圈架部;所述第2磁芯,当将所述线圈架部安装在所述中央支脚上时,在与产生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对向的位置设置至少1个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部,以朝向上方扩径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形成为朝上方扩径的锥面,而使所述间隙部朝上方扩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形成为朝上方缩径的锥面,而使所述间隙部朝上方扩径。
5.一种变压器的制造方法,该变压器具备收容1次线圈及2次线圈而形成磁闭路的磁芯部,在所述1次线圈和所述2次线圈之间形成电磁感应,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磁芯部,以使该磁芯部具备具有从基底部立设的1对侧支脚及设在该1对侧支脚的间隔内的至少1个中央支脚的第1磁芯、和以封盖该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的方式配设的第2磁芯;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部安装用于卷绕所述1次线圈及所述2次线圈的线轴状的线圈架部;所述第2磁芯,形成为当将所述线圈架部安装在所述中央支脚上时,在与产生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对向的位置设置至少1个通孔;然后,通过从设在所述第2磁芯上的通孔向产生在所述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所述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内注入粘合剂,而一体地粘接所述第1磁芯、所述线圈架部及所述第2磁芯。
全文摘要
一种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向外部散发在变压器内部产生的热,而能够确实按设计发挥性能,提高耐久性,谋求低成本化。该变压器具备收容1次线圈及2次线圈而形成磁闭路的磁芯部,在各线圈之间进行电磁感应。磁芯部具备具有从基底部立设的1对侧支脚及设在该1对侧支脚的间隔内的至少1个中央支脚的第1磁芯和封盖第1磁芯的上部开放面配设的第2磁芯。在中央支脚的外周部安装用于卷绕1次线圈及2次线圈的线轴状的线圈架部。第2磁芯,当将线圈架部安装在中央支脚上时,在与产生在中央支脚的外周面和线圈架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部对向的位置至少设置1个通孔。
文档编号H01F41/00GK1767095SQ200510114130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6日
发明者斋藤正树 申请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