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161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该端子用于小间距 应用,并且具有免浸锡特征以控制装配期间的熔融焊料的流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已知作为在便携电话、个人计算机等等中用来传输高频
信号以便传输大量信息的电缆。如图37和38所示,典型的同轴电缆300 由信号线306、外导体308和外绝缘体310组成,信号线306具有覆盖有 内绝缘体304的居中地定位的内导体302,外导体308由大量螺旋缠绕或 编织的电线构成并覆盖信号线306,外绝缘体310覆盖外导体308。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该同轴电缆300连接到连接器上,使用了软 悍方法、压焊方法以及其它连接方式。如图39所示,根据现有技术, 当利用软悍方法来实现该连接时,需要剥去外绝缘体310和内绝缘体 304以露出外导体308和内导体302,将外导体308拧成一股,然后将内 导体302和外导体308软焊在该连接器的与其相关联的端子312上。需要 注意的是,熔化的焊料H (熔融的焊料)固化所形成的部分在现有技术 中及此处被称为焊缝Fh。
由于近年来连接器类型的多样化,具有大量端子的连接器也已出 现。这些包括大量端子平行设置且具有由连接到这些端子的大量同轴 电缆组成的扁平电缆的连接器。
当软焊大量同轴电缆到端子上时,会遭遇空间限制。另外,焊缝 必须具有一定尺寸以保证电缆具有所需的软焊强度。如上所述,焊缝
由固化的熔融焊料形成。由此,在软焊时,熔融焊料在某种程度上在
端子表面上流动。因此,考虑到熔融焊料在端子表面上的这种流动, 端子的典型焊缝形成部分的尺寸被设置成具有一些允许裕量。另外, 在典型的组装中,必须确保相邻端子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隙,以保证即 使熔融焊料流向相邻端子,也无法抵达该相邻端子。
然而,即使相邻端子之间保留间隙,当端子自身较小时,端子之 间的间隙一定较小。这种情况可被认为是"小间距"或窄间距布置, 并且它们增加熔融焊料的流动可抵达相邻端子之间的可能性。另外, 当熔融焊料流动以达到与该连接器成对的相关联的匹配连接器的端子
接触的端子的即使一部分,由于如此介于两连接器之间的熔融焊料而 导致接触电阻增加,并且这可能会成为导致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之间 接触可靠性差的因素。
一种用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可想到的方法是在连接器的端子上实 施软焊的部分与连接两个端子时连接器与其匹配连接器的各个端子的 相互连接的部分之间,通过覆盖成型填充所述间隙。然而,使用覆盖
成型的这种制造方法在涉及0.3mm及更小的窄间距的情况下极难实施。 同时,这些年来微型化的需求增加了,这意味着连接器的外尺寸不能 增加。因此,上述问题只能仅通过连接元件的改进来克服。
在先出版物举例说明了用来实现连接器和同轴电缆或其它电线之 间的焊料连接的技术。这些出版物包括公开号为JP U-260439A、 JP 2002-324592A和JP 06-45035A的日本专利。而且,在号码为5,934,951 的美国专利中,涉及用于电连接器的免浸锡传导性对照物。这示出了 在波动焊接中用来携带焊料的有角度的槽。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方面,本发明的 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将具有同轴电缆和大量小间 距布置的端子的连接器焊料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技术,能够保证在
端子和同轴电缆之间的软焊连接期间形成的焊缝的强度,同时防止熔 融焊料从在端子上进行软焊的软焊区域流出,由此,在小间距连接器 中,在端子和电缆之间实现了合适的软焊,另外,即使熔融焊料的量 多到以致熔融焊料流至端子的与其匹配端子相接触的部分,也可有效 抑制熔融焊料的这种流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端子,具有覆 盖有绝缘体的导体的电缆连接至该端子,该端子通过软焊的方式连接 到电缆的导体,特征在于,端子具有软焊区域,该软焊区域设置在端 子的一部分中,并且电缆的连接器被软焊到该软焊区域,软焊区域具 有用来容纳焊缝的凹陷。
本发明的端子设置有这种凹陷,由此熔融焊料被容纳在此凹陷中 而不扩散,形成焊缝。因此,相比于在软焊区域中不具备该凹陷的传 统的端子,在该端子表面上具有相对较小的焊缝扩散。由于在凹陷中 形成焊缝,在端子和电缆之间形成的焊缝的体积增加。另外,当端子 的软焊区域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上大于端子的其他区域,藉此限定在 台阶部分和其他区域之间的分界部分形成有台阶的台阶部分时,熔融 焊料向着且围绕台阶部分的周围扩散,由此相比于没有形成这种台阶 部分的情况,能够防止熔融焊料不必要地扩散至其他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焊缝在宽度尺寸上减少,导体通 过焊缝连接至端子的连接力的强度仍能能够维持。因此,在维持端子 和电缆之间的连接力不变的同时,可以减小端子之间的间隔。由此, 在具有大量平行布置的端子的小间距连接器中,在端子平行布置的方 向上可减小连接器的尺寸。另外,即使焊料量较多,也可有效抑制熔 融焊料流至端子的与匹配端子相接触的部分。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目的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例的描述可得知,具体地包含在此描述的各种特征的已阐明和未阐
明的组合,这些的相关信息显示在附图中。


图l是示出与匹配连接器一起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该 连接器处于其安装到匹配连接器之前的状态下。
图2是示出当安装到匹配连接器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及 其选定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在应用到可折叠移动电话上时的
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1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2的横截面图。
图7是共同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和局部 剖视平面图,其中部分(a)是局部剖视平面图,且部分(b)是局部剖 视侧视图。
图8是图7沿A-A线剖开后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7沿B-B线剖开后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图7沿C-C线剖开后的放大剖面图。
图ll是电缆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12是共同示出的电缆保持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部分(a) 是正视图,且部分(b)是侧视图。
图13为从一个方向上看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14为与图13所不同的另一个方向上看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15为包括端子的壳体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6为图15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7为选定部分的放大平面图,该选定部分示出同轴电缆的内导 体置于图14的端子中的情况。
图18为示出说明用来将端子和同轴电缆软焊在一起的软焊工序的 第一步骤的透视图。
图19为示出说明用来将端子和同轴电缆软焊在一起的软悍工序的第二步骤的透视图。
图20为示出说明用来将端子和同轴电缆软焊在一起的软焊工序的 第三步骤的透视图。
图21是一起示出的图18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和一个选定部分的 纵截面图,其中部分(a)为纵截面图,部分(b)为横截面图。
图22是一起示出的图19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和一个选定部分的 纵截面图,其中部分(a)为纵截面图,部分(b)为横截面图。
图23是一起示出的图20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和一个选定部分的 纵截面图,,其中部分(a)为纵截面图,部分(b)为横截面图。
图24是壳体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5是示出端子连接到图24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 分的放大图。
图26是示出接地条连接到图24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 部分的放大图。
图27是示出同轴电缆连接到图26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 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8是示出外壳连接到图27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 分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29是示出在即将安装到图28的壳体的状态下的用来保持从图的
左侧计数的奇数根的同轴电缆的电缆保持件的透视图,及其选定部分 放大图。
图30是示出恰好将图29的电缆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之后的状态的透
视图,及其选定部分的放大图。
图31是示出在即将安装到图30的壳体的状态下的用来保持从图的 左侧计数的偶数根的同轴电缆的电缆保持件的透视图,及其选定部分 放大图。
图32是示出恰好将图31的电缆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之后的状态的透 视图,及其选定部分的放大图。
图33是示出即将安装到电缆保持件的壳体的状态的放大垂直剖视 图,该电缆保持件用来保持从图的左侧计数的偶数根的同轴电缆。
图34是从图33连续的图,示出紧接着将电缆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之 后的状态。
图35为显示与没有凹陷部分和台阶部分的现有端子相比的根据本 发明的端子的图,其中部分(a)显示本发明的端子,部分(b)显示传 统端子。
图36为用来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外壳上形成通孔与没有 提供这种通孔的情况相比的效果的示意图,其中部分(a)显示本发明 的外壳,部分(b)显示没有通孔的外壳。
图37为同轴电缆的透视图。
图38为图37所示的同轴电缆的放大横截剖视图。
图39为示出图37的同轴电缆软焊到端子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正如需要的,在此披露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然而,需要知道 的是,披露的详细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这些示例可以通过不 同形式体现。因此,此处披露的特定细节不能被解释为限定,而仅仅 是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作为指导本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以几乎任一合 适的方式多样地实施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图1为透视图,显示与匹配连接器2—起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 连接器1处于安装在匹配连接器2上之前的状态。另外,图2是显示连接 器1与匹配连接器2配合时的透视图。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图2中没有 显示出,为了安装至匹配连接器2,连接器1也连接至同轴电缆300的另 一端,图3显示连接器1, 2用于虚线所示可折叠移动电话3的例子。
设置于同轴电缆300—端的连接器1连接至匹配连接器2,匹配连接 器2设置于移动电话3的液晶屏一侧3a上的基片(未图示),并且另一个 连接器l (未图示)设置于同轴电缆300的另一端并连接至另一个匹配 连接器2,所述另一个匹配连接器2设置于移动电话3的操作按键一侧3b 的基片。由此,信号在移动电话3的液晶屏侧3a和操作按键侧3b之间传
输,通过在其相对端上设置有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的同轴电缆300, 从操作按钮侧3b传向液晶屏侧3a。
如图l、图4至图7所示,连接器1具有作为连接器1的基座的壳体7, 和装配在壳体7上用以覆盖端子和壳体7所包含的其他部件的外壳9。
另外,大量上述同轴电缆300连接在外壳9和壳体7之间,同时平行 地布置成扁平结构,它们各自的远端部分300a (见图5, 6)夹在外壳9 和壳体7之间(见图4至6)。
壳体7由合成树脂或其他绝缘树脂制成。例如图4所示,壳体7在平 面图中呈细长四边形,并沿着与同轴电缆300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 设置。另外,壳体7还具有用于保持同轴电缆300的远端部分300a(此后 称为"电缆远端部分300a")的电缆保持部分ll,插头部分或端子插入 部分13,和中间部分15,插头部分或端子插入部分13构成与匹配连接 器2的连接部分,并且与同轴电缆300数目相同的端子17插入其中,中 间部分15位于电缆保持部分11和端子插入或插头部分13的中间(见图4 至6)。
由于上述三个部分,在连接器1连接至匹配连接器2的情况下,从 截面上看,壳体7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在该矩形的中部具有向下敞开 的凹陷(见图5)。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使用的"上(顶)"和"下(底)"指的是 面向图观察的上(顶)侧和下(底)侧,并且"前"和"后"分别指 的是沿着连接到连接器1的同轴电缆300的延伸方向,设置端子插入部 分13的一侧作为前部,并且设置电缆保持部分ll的一侧作为后部。另 外,此处用词"左"和"右"分别指的是面向同轴电缆延伸方向所观 察的左侧和右侧。注意此处左右方向指的是宽度方向。
电缆保持部分ll具有多对电缆保持件16A,16B,所述多对电缆 保持件16A,16B各由导电金属制成,并保持多根同轴电缆300中每一 根的外导体308,同时横贯它们(见图4至10);和一个接地条19, 所述接地条19像电缆保持件16A, 16B—样由导电金属制成,并使接 地条19形成与多对电缆保持件16A,16B电连接。
电缆保持件16A,16B构造相同,区别仅在于它们在电缆保持部分 11中的安装位置。由此,下文中仅仅描述一个电缆保持件,也就是电 缆保持件16A。如图11和12所示,电缆保持件16A具有沿左右方向 延伸的基片部分16a,和大量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且从基片部分16a朝 下平行延伸的悬臂状腿16b。每一对腿包括两个腿,形成向下敞开的倒 U形的多个沟槽16c,沟槽16c的数目与同轴电缆数相同。形成每个沟 槽16c的相邻腿16b之间的宽度Wl (见图12和33)设置为与每个电 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的宽度W2 (见图33)近似相等,电缆 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设置在壳体7内并且在其内装配电缆保持 件16A,16B。
成对的电缆保持件16A和16B之间的区别在于,当从同轴电缆300 (见图4和图8至10)的一端(即图4中的左侧)根据平行布置的多 根同轴电缆300计数时,电缆保持件16A用于保持奇数根同轴电缆 300A,而电缆保持件16B用以保持偶数根同轴电缆300B。
另外,电缆保持件16A和16B分别与设置在电缆保持部分11 (见 图4,图8和图9)中的大量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关联。对 于电缆保持件16A和16B, 一对相邻腿16b,16b的各自的组插入电缆保 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中。
成对的腿16b, 16b的这些组同时插入多个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和111B中。注意,每一组成对的腿16b, 16b称为双腿部分。电缆保 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的每一种的总数目等于同轴电缆300的数目。 如在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看到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 111B各成形为类似于倒置的截头等腰三角形,并且成锥形使得其开口 在顶部大在底部小(见图8, 9, 33, 34)。在相邻的电缆保持件装配 孔1UA之间和在相邻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B之间设置分隔壁113 (见图4)。
电缆保持件16A和16B分别与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 接合,以便通过双腿部分和基片部分16a以跨骑和夹住同轴电缆300 的形式(见图5和图6)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与每根同轴电缆300的 外导体308相接触的状态。
电缆保持件16A和16B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 但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见图4, 8和9)。为了实现这种布置,其 中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16A和16B的大量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 111B线性地形成并且沿着壳体7的后边缘彼此间隔相等的距离,使得 它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但是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见图4, 8, 9, 24禾口 25)。
通过将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 111B中,每根同轴电缆300的外导体308从上方和下方由接地条19 和电缆保持件16A,16B夹住并与接地条19和电缆保持件16A,16B电连 接(见图5, 6, 8, 10, 33和34)。
安装接地条19以便从电缆保持部分11的后侧从三个方向保持电 缆保持部分11,即从上方、下方和后方(见图4)。因此,接地条19 具有在前侧和在左侧、右侧敞开的中空方柱状构造,使得它从横截面 上看时具有水平放置的槽钢的形状。另外,分别与电缆保持件装配孔
111A和111B相对的通孔191A和191B形成在接地条19的上表面, 其数目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的数目相等(见图4, 6, 26 等)。
应当理解,大量通孔191A和191B线性地形成并且彼此之间等间 距排列,使得它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
由此,在从电缆保持部分11的后部安装接地条19时,电缆保持 件装配孔111A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B分别相对于通孔191A和通 孔191B沿着顶部到底部的方向同轴地定位(见图8和9)。
壳体7的端子插入部分13设置有插入孔131,从上方将端子17 按压配合到插入孔131中(见图4至6)。每个插入孔131都是在前后 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在插入孔131 (见图5, 6)中设置有端子保持 部分133,用以保持装配在其上的端子17。
通过软焊连接到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的端子通过机械加工 薄金属板形成。另外,如图4, 5, 6, 13, 14, 18, 19, 20和35所示, 端子17形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以插入端子插入部分13中。端子具有 本体部分,该本体部分具有终止表面和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 示出的端子17具有多个接触部分,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间隔的前竖 立腿171f和后竖立腿171r。在这个示出的实施例中,本体或连接部分 172设置在这些腿的顶部上并且在它们的一端连接两腿171f和171r, 因此限定大体上门状的双腿构造。
在后竖立腿171r的内侧形成锁定件173,用以防止插入插入孔131 中的端子17移位(见图13, 14)。端子17从其远端容纳到端子插入 部分13的插入孔131中,所述远端为竖立腿171f和171r的自由端侧。 当端子17插入插入孔131时,锁定件173嵌入端子保持部分133 (见 图5, 6),由此防止端子17的移位。
如图13至23所示,连接部分172包括软焊区域174,软焊区域 174是要软焊到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上的区域。在软焊区域174
中形成凹部或狭长凹陷174a,该凹部或狭长凹陷呈凹穴形式或沿连接 部分172的纵向适当地延伸并适于容纳焊缝。如在横截面中看到的, 凹陷174a具有弓形底面(见图13和21)。凹陷174通过冲压形成。
在连接部分172的与端子17的插入方向相反的那侧上的一个表面 (图13中的上表面)中形成软焊区域174。另外,相比端子17的连接 部分172的其他区域,即不形成软焊区域174的终止表面或平坦表面 区域176 (见图13至18),软焊区域174具有宽的横向宽度。通过如 此形成横向较宽的软焊区域174,在与另一终止表面或平坦表面区域 176的边界部分处形成路径、轨道或台阶178 (见图13至19)。
由于台阶178,在连接部分172的两个侧表面的任一个上形成侧壁 或台阶部分179,侧壁或台阶部分179为一岛状区域,其连续地延伸至 软焊区域174,并相对于侧表面区域175凸出(见图13至20),侧表 面区域175是任一个侧表面的另一侧表面区域。台阶部分179通过冲 压非台阶部分而成。
如图4至6所示,壳体7的中间部分15具有安装同轴电缆300的 内绝缘体304的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和同轴 电缆300的数目相同的数目的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另外,内绝缘体 安装部分151具有大体上水平的S状的截面构造,以便当内绝缘体304 安装在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中时,为内绝缘体304提供良好的安装 座。至于截面构造,安装内绝缘体304的那部分的曲率设置为等于内 绝缘体304的曲率(见图4, 24至27)。
连接器1的外壳9由导电金属制成。另外,由于外壳9用于覆盖 壳体7,和壳体7—样,外壳9在平面图中呈狭长四边形(见图4)。 另外,外壳9的前边缘形成为折弯部分91,其向后侧弯曲成折边(见 图5)。外壳9的相对的侧边缘的后部向下延伸,形成侧臂93f, 93r, 侧臂93f, 93r各自的远端向内弯折,用以从两侧围住壳体7的电缆保
持部分ll (见图l, 4)。此时,侧臂93f和93r都紧靠接地条19的底 部,以便与接地条电连接(见图5, 8, 9和10)。另外,在相对的侧 边缘在较接近前边缘的位置处形成锁定件95f, 95r,用于将连接器1 安装至匹配连接器2 (见图1和2)。
锁定件95f, 95r均具有近似U形的垂直部分,该U形垂直部分的 向下延伸的舌状元件在其中部向上折回。当施加外力作用以关闭U形 的开口时,锁定件95f, 95r展示出弹力。另外,锁定件95f, 95r的远 端稍微向旁边弯曲。
大致在外壳9的顶板表面的后半部分的上方形成沿顶板表面的后 边缘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浅的扁平凹部97。如图4所示,其内部分别插 入电缆保持件16A,16B的通孔97A, 97B形成在扁平凹部97中,其数 目和电缆保持件16A, 16B的数量(在图中为10个)相等。虽然,和 通孔191A, 191B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样,通孔97A, 97B也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见图 4, 8和9),但是,通孔97A, 97B大于那些孔。当将外壳9装配在壳 体7上时,壳体9的通孔97A,97B分别与接地条19的通孔191A, 191B 和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相对(见图5和图6)。
选择电缆保持件16A和16B的各个腿16b的长度,壳体7的电缆 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的深度尺寸和其他各种尺寸,使得当如上所 述电缆保持件16A和16B配合接合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时 (见图5和6),电缆保持件16A和16B的基片部分16a暴露出并且 位于通孔97A/97B中(见图5, 6, 8禾卩9)。另外,相对于宽度方向, 基片部分16a形成为稍大于通孔97A, 97B。由此,当电缆保持件16A 和16B与壳体7完全配合接合时,基片部分16a与通孔97A/97B形成 过盈配合,由此防止移位并提供外壳9和电缆保持件16A, 16B之间的 可靠的电连接。现在参照图24至32和与其相关联的图概述上述连接件1的典型 安装步骤(1)至(6)。需要从图5中指出的是,示出的同轴电缆300 具有远端部分300a,该远端部分300a包括位于电缆内的内部位置的具 有导体302的信号线306。这个内导体暴露出来并且没有被内绝缘体 304或另一内部护套覆盖,所述内部护套是中间护套或护套余留部分 310'。外部屏蔽层或外部导体308和外绝缘体310也没有覆盖这些部 件。在示出的布置中,护套310'的远边缘定位成紧靠信号线306的右 边或后部,外导体308的远边缘定位成接近护套310'的右边或后部, 且外绝缘体310的远边缘定位成接近外导体308的右边或后部。在这 种构造中,外绝缘体310保留在示出的位置,并且外导体308仅在外 绝缘体310不存在(例如,已经被剥去)的地方暴露出来(见图5或6)。
在执行步骤(l)中,将端子17插入壳体7的插入孔131,由此将 端子17连接到壳体7。这在图24和25中示出。
下一个步骤,或步骤(2),将接地条19连接至电缆保持部分11。 这在图25和26中示出。通过步骤(3),端子17和同轴电缆300的 内导体302被软焊在一起(图18至23, 27)。在图18至23中,参考 标记H表示焊料(线性焊料)或焊料的块。另外,参考标记Hi表示焊 料熔化装置,它可以呈脉冲加热器或烙铁或适合于软焊的其它加热单 元的形式。
软焊工序如下。如图18至21所示,焊料H放置于凹陷174a上以 与端子17的纵向方向垂直,并且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置于焊料 H上以与端子17平行。这示出了步骤(1)的软焊工序。
接下来,如图19和22所示,焊料熔化装置Hi置于内导体302上 并被加热,由此熔化焊料。这示出了步骤(2)的软焊工序。如图20 和23所示,熔融焊料H进入凹陷174a,在凹陷174a处形成焊缝Fh(渐 变部分),并且软焊完成。这示出了步骤(3)的软焊工序。
通过另外的工序,即步骤(4),带有被软焊到端子17上的同轴 电缆300的壳体7被外壳9覆盖,外壳9通常是金属盖或其它坚固且 耐用的盖子。这在图27和28中示出。此后,根据步骤(5),将电缆 保持件16A插入通孔97A,通孔191A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图 5, 7, 8, 29, 30, 33和34示出这一情况。在步骤(6)中,将电缆保 持件16B插入通孔97B,通孔191B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B中。图 7, 9, 31和32显示此工序。
现在参照图l, 2, 5和6描述匹配连接器2。匹配连接器2具有 合成树脂或其它绝缘树脂制成的匹配壳体21;匹配端子27,它装配在 匹配壳体21上,并且在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之间装配接合(见图 5)时与连接器1的端子17相接触;以及覆盖匹配壳体21的匹配外壳 29。
在平面图中,匹配壳体21的形状呈狭长矩形,也是壳体7的形状。 另外,匹配壳体21具有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匹配端子27插入该匹 配端子插入部分23中,并且该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布置成沿纵向(左 右方向)彼此平行,其数目和匹配端子27 (见图1和图5)的数目相 同。另外,如图l中可看出,在匹配壳体21的后边缘部分的任一侧上 形成锁定凸起211,用以安装匹配外壳29。
优选地,匹配端子27通过机械加工薄金属板形成。如从图5和6 中可见,匹配端子27具有大致水平E形结构的主体主要部分271,和 近似水平L形结构的延伸部分273,主体部分271与延伸部分273沿前 后方向串联连接。另外,主体部分271设置有压入配合部件271a,使 得通过将匹配端子27的主体部分271压入配合到匹配壳体21的匹配 端子插入部分23中,匹配端子27被连接至匹配壳体21以便固定。压 入配合孔23a设置在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中,与压入配合部件271a 相对(图5和6)。
在将连接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在一起时,在延伸部分273中, 端子17装配在由延伸部分273所限定的空间S中(见图5和6)。另 外,延伸部分273的远端形成为向着端子17—侧弯曲的凸起的远端部 分273a。当远端部分273a与连接器1的端子17的后竖立腿171r相接 触时,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之间形成电连接。
在匹配外壳29与连接器1的外壳9相联接时,匹配外壳29用以 将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相对彼此安装。匹配外壳29覆盖匹配壳体 21的前边缘和相对的侧部。调整板291竖立地设置在匹配连接器2的 前边缘部分中,当连接器1与匹配连接器2配合接合时,该调整板291 用于引导连接器1或防止连接器1的推回。调整板291的相对侧上设 置覆盖匹配壳体21的相对侧部的盖子部分293f, 293r。
盖子部分293f, 293r设置有分别与壳体9的锁定件95f, 95r接合 的接合孔295f, 295r(图l和2)。在当锁定件95f, 95r没有被施加外 力且因此它们的开口未关闭的状态下,接合孔295f, 295r在宽度方向
(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壳体9的锁定件95f, 95r的厚度尺寸略大。 另外,接合孔295f, 295r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锁定件95f, 95r之间的 距离稍短。
另外,在盖子部分293f,293r的每一个的后表面中形成接合孔297, 用以接合匹配壳体21的锁定凸起211。为了将如上构造的连接器1和 匹配连接器2相对彼此安装,从匹配连接器2的上方连接连接器1 (图 1, 2, 5禾卩6)。
此时,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在它们的取向上对齐,使得连接 器1的锁定件95f, 95r分别进入匹配连接器2的接合孔295 f, 295r。 由于当没有外力作用在锁定件95f, 95r上时接合孔295 f, 295r在其宽 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大于壳体9的锁定件95f, 95r的厚度尺寸,因
此锁定件95f, 95r分别被轻易地推入接合孔295 f, 295r。由于接合孔 295 f, 295r之间的距离被设为稍短于锁定件95f, 95r之间的距离,在 将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相对彼此安装时,连接器1的锁定件95f, 95r各受到来自匹配连接器2的用于关闭其开口的外力。结果,在锁定 件95f, 95r中形成弹力,该弹力用以防止锁定件95f, 95r分别从接合 孔295 f, 295r的移位。由此,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通过连接器1 和匹配连接器2之间形成的稳固的连接而结合在一起。
现在描述上述构造的连接器的操作和效果。由于在连接器1的端 子17中形成凹陷174a,因而熔融的焊料H容纳在凹陷174a内。由此, 大部分熔融的焊料H在凹陷174a内形成焊缝Fh,而没有散布至凹陷 174a的周围(见图18至23)。因此,相比于没有在软焊区域174中设 置这种凹陷174a的传统端子的情况(见图35 (b),在端子17的表面 上焊料H的散布相对较少或没有(见图35 (a))。由于在凹陷174a 内形成焊缝Fh,故端子17和焊缝Fh之间的连接变为三维连接,导致 连接表面积和/或体积的增大,由此端子17a呈现就像根已经长于导体 302和端子17之间一样的构造(见图23)。
另外,如在图23的横截面中看到的,凹陷174a具有弓形底面, 由此该底面在大的接触面积上接触熔融的焊料,例如,当与具有矩形 底面的凹陷相比,该接触面积较大。这使得在端子17和内导体302之 间可实现提高的连接力。
另外,如果提供侧壁台阶部分179的话,侧壁台阶部分179为形 成在连接器1中的进一步容纳过剩的焊料的岛状区域,通过这种设置, 即使存在稍大量的熔融的焊料H,也能防止不希望的焊料迁移,如图 35U)所示,熔融的悍料H向着或沿台阶部分179的周围扩散,由此, 相比于图35 (b)所示的没有形成台阶部分179的情况,防止了熔融的 焊料H不必要地向其他侧表面区域175扩散。由此,防止焊料流入与 匹配端子27的远端部分273a相接触的后竖立腿171r的那部分。
将理解到,焊料Fh为内导体302和同轴电缆300之间的连接提供 良好的强度。由于在焊缝形成期间焊缝的受控制的成形,即使焊缝Fh 的宽度尺寸减小了,也能保持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通过焊缝Fh 连接至端子17的力的强度。由此,在维持端子17和内导体302之间 的连接力的同时,能够减少端子17的宽度尺寸,而不需要修改导体302。
另外,在连接器1中,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装配到其中的装 配孔111A, 111B设置在壳体7中,并且分别与装配孔111A, 111B相 对的通孔97A, 97B设置在外壳9中。当电缆保持件16A, 16B分别通 过通孔97A, 97B装配到装配孔111A, 111B中时,电缆保持件16A, 16B以跨骑且夹住同轴电缆300的状态容纳在壳体7中,由此不需要通 过软焊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壳体7上。
当电缆保持件16A, 16B分别通过通孔97A, 97B装配到电缆保持 件装配孔111A, U1B中时,基片部分16a位于通孔97A, 97B内(见 图5, 6, 8和9)。这种结构相比于电缆保持件16A, 16B分别装配入 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并随后壳体7由没有通孔97A, 97B的外壳覆盖的情况,假设电缆保持件16A, 16B的腿16b的长度, 以及腿16b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的量在这两种结构之间 相同,则连接器1的电缆保持件16A, 16B的各个基片部分16a暴露且 位于外壳9的通孔97A, 97B,由此连接器1的高度尺寸能够相应地减 小。
图36示出了实际对比例,其中图36 (a)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外 壳9,图36(b)显示了连接器1A,无通孔的外壳9A应用于该连接器 1A。可以从图中发现,高度尺寸减少了尺寸C,即减少了对应于电缆 保持件16A, 16B的基片部分16a的量,基片部分16a暴露且位于壳体 9的通孔97A, 97B中。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6 (a)和图36 (b)中, 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另外,借助连接器l,通过使用电缆保持件16A, 16B将同轴电缆 300保持在壳体7上,并且不执行软焊以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壳体7 上。这种特征防止了由焊料芯吸导致的电线变硬。
另外,当从平行地布置成扁平结构的大量同轴电缆300的一端(图 4中左侧)计数时,奇数同轴电缆300A和偶数同轴电缆300B分别由 不同电缆保持件保持,即奇数电缆保持件16A和偶数电缆保持件16B。 电缆保持件16A, 16B均能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布置,但在左右方向上相 互偏移,由此奇数电缆保持件16A只可靠地保持奇数同轴电缆300A, 偶数电缆保持件16B只可靠地保持偶数同轴电缆300B。由此,就可以 保证没有单根同轴电缆300被不充分地保持。
另外,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的宽度W2大体上等于相 邻腿16b之间的宽度Wl,且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为的多个 孔部分,每个孔部分成形为类似于倒置的截头等腰三角形并且成锥形 使其宽度在顶部大在底部小。由此当电缆保持件16A, 16B的各个腿 16b插入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时,电缆保持件16A, 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中越深,电缆保持件16A, 16B的各个双腿部分的两腿之间的间隙越窄,导致用来保持同轴电缆 300的力的相应增大,该同轴电缆300夹在双腿部分的两腿之间。
由此,提高了同轴电缆300的连接可靠性。因此,仅通过将电缆 保持件16A, 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可以可靠 地夹住每根同轴电缆300。另外,在同轴电缆300上实现机械连接,使 得每个电缆保持件16A, 16B的基片部分16a和接地条19分别从上方 和下方夹住每根同轴电缆300,并且使得构成双腿部分的成对的腿16b, 16b从左和右侧夹住同轴电缆300。另外,如上所述,在将电缆保持件 16A, 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 111B时,接地条19从 下方和上方将同轴电缆300的外导体308夹在中间,接地条19分别通
过其侧臂93f, 93r和电缆保持件16A, 16B与外壳9接触以便电连接 (图5, 6, 8, 33, 34)。由此,电缆保持件16A, 16B能够同时实现 同轴电缆300的电和机械连接,由此实现了可操作性的改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示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是包括覆盖信号 线306的外导体的并且由大量螺旋缠绕或编织的电线组成的同轴电缆 (编织同轴电缆),但只要它单独用于软焊端子17,也可以使用外导 体由铜管制成的所谓半刚性结构的同轴电缆,或者不同于同轴电缆的 所谓的离散电缆。
应当理解,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些应 用的说明。本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 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进。此处所描述的各种特征能够以任何组 合方式使用,并不限于实现此处指明的组合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具有终止表面的主体部分;至少一个接触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并且凸出离开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终止表面;位于所述端子中的凹陷,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终止表面定位,用于容纳熔融的焊料以形成焊缝,从而将导体固定到所述终止表面;以及端子主体部分的焊料引导通路,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相对于所述凹陷定位,以在所述焊缝形成期间从所述凹陷接收熔融的焊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由成角 度的边缘限定。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主体 部分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位于所述端子的 软焊区域内,所述软焊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端子的终止表面的宽度, 以便由此限定具有台阶的台阶部分,所述台阶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分和 所述终止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所述台阶包括所述焊料引导通路。
5.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台阶包括成角度的边缘。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条竖 立腿,所述主体在所述腿之间具有连接部分,并且所述焊料引导通路 处于所述连接部分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分,每个连 接部分处于所述主体的相对面向的侧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台阶部分为从所述主 体凸出的岛状区域,所述台阶部分与所述软焊区域相连。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沿纵向方向离开 所述终止表面伸长。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具有弓形底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的底面在横向于 所述纵向方向的截面中是弯曲的。
12. —种用于将电线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器,包括.-具有主体部分的绝缘壳体,所述主体部分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 从壳体主体部分延伸的插头部分;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相对的端部 之间以间隔开的顺序布置;所述端子各包括沿所述壳体主体部分被支撑的主体部分,所述主 体部分具有终止表面;所述端子各包括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壳体插头 部分上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具有在所述壳体插头部分 上暴露的接触表面;位于所述端子中的凹陷,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终止表面定位,用 于容纳熔融的焊料以形成焊缝,从而将电线固定到所述终止表面;以 及所述端子主体部分的焊料引导通路,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相对于所 述凹陷定位,以在所述焊缝形成期间从所述凹陷接收熔融的焊料。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焊料引导通路容 纳超过形成所述焊缝所需的熔融的焊料,并防止熔融的焊料在所述端 子之间流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由 成角度的边缘限定。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 主体部分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位于所述端 子的软焊区域内,所述软焊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端子的终止表面的宽 度,以便由此限定具有台阶的台阶部分,所述台阶形成在所述台阶部 分和所述终止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所述台阶包括所述焊料引导通路。
17. 如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台阶包括成角 度的边缘。
18.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 条竖立腿,所述主体在所述腿之间具有连接部分,并且所述焊料引导 通路处于所述连接部分处。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分,每 个连接部分处于所述主体的相对面向的侧面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台阶部分为从所 述主体凸出的岛状区域,所述台阶部分与所述软焊区域相连。
21.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沿纵向方向离开所述终止表面伸长。
22.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具有弓形底面。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的底面在横 向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截面中是弯曲的。
全文摘要
一种小间距端子和连接器,其沿大量端子平行布置的方向减小连接器的尺寸。端子被用于连接器,具有覆盖有绝缘体的导体的电缆连接到该连接器,该端子通过软焊连接到电缆的导体。端子具有软焊区域,该软焊区域设置在端子的一部分中,并且电缆的导体软焊至该软焊区域,且所述软焊区域具有用于容纳焊缝的凹陷。
文档编号H01R4/02GK101167217SQ200680014212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8日
发明者宫崎达也 申请人:莫莱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