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722611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通过有机EL(电致发光)等电流驱动而发光的发光元件矩阵状排列的显示面板的扫描线驱动技术。
背景技术
将作为自发光元件的有机EL元件矩阵状排列的显示装置已经公知。
采用有机EL元件(以下,简称为「EL元件」)的显示装置消耗功率低,不需要背光等的照明部件,而且显示响应速度非常快,因此有望成为将来的显示装置。
以下,参照图1及图2就采用有机EL显示装置的传统的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图2所示的传统的驱动装置,已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现有技术公开。
图1是EL元件的等效电路。图2是包含传统的驱动装置的、采用EL元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EL元件能够用由二极管成分E和与该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寄生电容成分Cp组成的等效电路来表示。即,EL元件是电容性发光元件。
图2中,显示面板40中,矩阵状排列的m×n个EL元件E_11~E_mn连接在m条阴极线(行线)和n条阳极线(列线)交叉的位置上。
EL元件的阴极侧的驱动装置(阴极驱动器21)含有连接在阴极线H_1~H_m上的m个开关元件SW_10~SW_m0。各开关元件SW_10~SW_m0根据发光控制电路(CONT)11的控制信号而动作,阴极线H_1~H_m连接在电源电位VDD(以下称为H(高)电平)或接地电位(以下称为L(低)电平)上。通过将阴极线连接在电源电位VDD(H电平)上,对连接于该阴极线的EL元件施加反向偏置电压。
EL元件的阳极侧的驱动装置(阳极驱动器30)含有连接于阳极线V_1~V_n的n个开关元件SW_01~SW_0n。各开关元件SW_01~SW_0n根据来自发光控制电路11的控制信号而动作,阳极线V_1~V_n连接在各自对应的恒流源CS_1~CS_n上,或者连接在L电平上。
例如,为了使EL元件E_21发光,阴极线H_2被扫描时在开关元件SW_01上连接恒流源CS_1。从而,EL元件E_21的二极管成分被正向偏置,EL元件E_21发光。
图2所示的传统的驱动装置中,在依次扫描矩阵状排列的EL元件的阴极侧的各列时进行复位控制。即,在复位控制中,连续的阴极线扫描之间的期间设复位期间,在该复位期间,将全部的阴极线和阳极线暂且连接在复位电位(图2中的接地电位)上。
图3是表示进行复位控制的传统驱动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图3中,(a)是阳极线的信号波形,(b)是阴极线的信号波形。
如图3(b)所示,复位控制中,在阴极线H_1被扫描期间T1、阴极线H_2被扫描期间T2、阴极线H_3被扫描期间T3的各期间之间设有复位期间RS。例如在期间T1,阴极线H_1连接在L电平,与阴极线H_1连接的全部EL元件根据来自恒流源CS_1~CS_n的电流而发光。在期间T1,阴极线H_1以外的全部阴极线成为H电平,因此,与例如阴极线H_2、H_3连接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的阴极线连接侧成为正极,处于被充电的状态。因而,在与期间T1接续的复位期间RS,全部阴极线及阳极线被暂且设于接地电压,将寄生电容存储的电荷放电。通过该电荷放电,在期间T2,向应发光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从阴极线H_2以外的阴极线(H_1、H_3…)瞬时流入电流,应发光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被充电。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02025
但是,在进行复位控制的传统驱动装置中,会发生EL元件的伪发光和/或损坏。以下就该点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传统驱动装置中,在复位期间RS全部阴极线成为L电平,在开始任一阴极线的扫描的时刻t1~t3,使非扫描对象的全部阴极线从L电平变化成H电平。
例如,在时刻t1,将期间T1的扫描对象的阴极线H_1设为L电平,并使期间T1的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H_2、H_3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此时,由于阴极线H_2、H_3的电位变化急剧,与阴极线H_2、H_3连接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瞬间地导通。这就是在急剧的电位变化时寄生电容的阻抗瞬态降低的起因。
一旦连接于阴极线H_2、H_3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瞬间地导通,就通过该寄生电容,本来不应成为高电位的阳极线的电位上跳(参见图3(a)的时刻t1),与该阳极线连接的EL元件伪发光。另外,由于该寄生电容的瞬间导通而在阳极线上施加并不需要的高电压,可能对EL元件造成破坏。如图3所示,时刻t1以外的阴极线扫描的开始时刻(t2,t3…)也同样,EL元件的寄生电容会瞬间导通。
2~3年前,开发了可显示4000色左右的显示装置,实现了RGB发光用的各元件以4比特(16灰度)发光。近年来,采用EL元件的显示装置中,可显示的色数显著增加。已经开发了可显示的色数达到例如6万5千色或26万色的显示装置。换言之,RGB发光用的各元件以5比特(32灰度)以上显示颜色的显示装置。这种颜色灰度通过流向EL元件的电流的PWM期间来确定(时间灰度),发生上述的伪发光时,会因为伴随该伪发光的灰度的变化而产生色偏。特别是,随着显示装置的RGB发光用的各元件从5比特向6比特增加,已经不可无视因伪发光造成的色偏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对发光元件矩阵状排列的显示面板的行线扫描中进行上述的复位控制时不发生发光元件的伪发光和/或损坏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形态是设有扫描部、复位部、电位制御部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扫描部对在多条行线和多条列线的各交点排列了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进行扫描,在单位扫描期间之间,将作为扫描对象的第1行线连接在第1基准电位,将第1行线以外的行线连接在高于第1基准电位的第2基准电位,依次扫描上述多条行线。
复位部在连续的对行线单位扫描期间之间设置复位期间,在该复位期间的间,将多条行线连接在第1基准电位上。
电位控制部在经过复位期间后,使第1行线以外的行线的电位在预定的时间电位变化率以下从第1基准电位变化到第2基准电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形态是以多条行线和多条列线的各交点处排列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为对象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该驱动方法包括在复位期间将全部的多条行线连接在第1基准电位的步骤;以及在经过复位期间后,将扫描对象的第1行线以外的全部行线的电位在预定的时间电位变化率以下,从第1基准电位变化到高于第1基准电位的第2基准电位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在对发光元件矩阵状排列的显示面板行线扫描中进行上述的复位控制时,在经过该复位期间后,将扫描对象的第1行线以外的全部行线的电位从第1基准电位缓慢变化到第2基准电位,因此与该行线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不会导通。从而,不会发生发光元件的伪发光和/或损坏。


图1是表示EL元件的等效电路。
图2是表示包含传统驱动装置的采用EL元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3是表示进行复位控制的传统驱动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采用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6是说明第1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的整体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9是说明第2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的动作的时序图。
标记说明10发光控制电路20,28阴极驱动器21移位寄存器22闩锁电路23、24定时电路晶体管Q1(第1晶体管)晶体管Q2(第2晶体管)晶体管Q3(第3晶体管)晶体管Q4(第4晶体管)25选择电路2530阳极驱动器40显示面板E_11~E_mn EL元件H_1~H_m阴极线(行线)V_1~V_n阳极线(列线)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第1实施例,图4~7参照说明。
图4是采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40中,矩阵状排列的m×n个EL元件E_11~E_mn连接在m条阴极线(行线)和n条阳极线(列线)交叉的位置上。
驱动显示面板40的阴极线(行线)的阴极驱动器20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实施例。
阴极驱动器20基于发光控制电路10供给的移位脉冲SP、时钟脉冲CLK依次扫描阴极线H_1~H_m。具体地说,阴极驱动器20将作为扫描对象的阴极线连接于接地电位(以下,L电平),将非扫描对象的其他阴极线连接于电源电位VDD(以下,H电平)。通过将阴极线连接于电源电位VDD(H电平),向与该阴极线连接的EL元件提供反向偏置电压。
另外,阴极驱动器20基于发光控制电路10提供的复位信号RES(低激活)进行复位控制。在复位信号RES成为低电平(以下称为L电平)的复位期间,全部阴极线H_1~H_m成为L电平,EL元件的寄生电容的电荷被放电。
后面描述阴极驱动器20的具体电路结构。
EL元件的阳极侧的驱动装置(阳极驱动器30)含有与阳极线V_1~V_n连接的n个开关元件SW_01~SW_0n。各开关元件SW_01~SW_0n具有端子a和端子b,根据来自发光控制电路(CONT)10的制御信号选择任一端子。该控制信号反映了从外部供给发光控制电路10的图像数据(未图示)。一旦在开关元件SW_01~SW_0n中选择了端子a,对应的阳极线V_1~V_n就成为接地电位。一旦在开关元件SW_01~SW_0n中选择了端子b,对应的阳极线V_1~V_n就与对应的恒流源CS_1~CS_n连接。
与阴极驱动器20相同,阳极驱动器30基于发光控制电路10供给的复位信号RES进行复位控制。在复位信号RES成为L电平的复位期间,开关元件SW_01~SW_0n中的端子a被选择,EL元件的寄生电容的电荷被放电。
接着,参照图5说明阴极驱动器20的具体结构。
图5表示阴极驱动器20的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阴极驱动器20中,闩锁电路22和阴极线H_1~H_m之间的结构在全部阴极线上均相同,因此以下仅说明与阴极线H_1对应的结构。
阴极驱动器20含有移位寄存器(SR)21、闩锁电路(L)22、与移位寄存器21的各传送级对应的定时电路(TIM)23以及与各定时电路23连接的晶体管Q1~Q3。再有,晶体管Q1~Q3分别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第3晶体管。
移位寄存器21包含对应于阴极线H_1~H_m的多个传送级,根据发光制御电路10供给的时钟脉冲CLK动作。移位寄存器21依次将发光控制电路10供给的移位脉冲SP在垂直方向传送。
移位寄存器21在发光控制电路10供给的复位信号RES反相为L电平时,将全部输出设为L电平。
闩锁电路22在单位扫描期间将移位寄存器21的输出闩锁,向后级的定时电路23输出。
定时电路23的输出端与NMOS晶体管Q1的栅极、PMOS晶体管Q2的栅极、PMOS晶体管Q3的栅极连接。定时电路23接收闩锁电路22的输出信号和复位信号RES,在所要求的定时向晶体管Q1~Q3的栅极分别供给动作电位VG1~VG3。
再有,定时电路23和晶体管Q1~Q3构成本发明的电位控制部的一实施例。
NMOS晶体管Q1的漏极与阴极线H_1连接,源极与接地电位连接。NMOS晶体管Q1在定时电路23供给的电位VG1为H电平时导通,将阴极线H_1设为接地电位(L电平)。
PMOS晶体管Q2的漏极与阴极线H_1连接,源极与电源电位VDD连接。PMOS晶体管Q2在电位VG2为L电平时导通,将阴极线H_1设为电源电位VDD(H电平)。这里,PMOS晶体管Q2具有比PMOS晶体管Q3大的导通电阻(第1导通电阻),以使得从其栅极被施加电压到阴极线H_1的电位上升的速度减缓。
PMOS晶体管Q3的漏极与阴极线H_1连接,源极与电源电位VDD连接。PMOS晶体管Q3在电位VG3为L电平时导通,将阴极线H_1设为电源电位VDD(H电平)。这里,PMOS晶体管Q3具有小的导通电阻(第2导通电阻),以使得从其栅极被施加电压后阴极线H_1的电位快速到达电源电位VDD。
接着,参照图6就复位期间中的阴极驱动器2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复位期间中的阴极驱动器20的动作的时序图,其中(a)是复位信号RES,(b)是电位VG1,(c)是电位VG2,(d)是电位VG3,(e)是阴极线H_1的电位。
另外,图6是经过复位期间RS后阴极线H_1为非扫描对象时的时序图。
在时刻t1,复位信号RES成为L电平(激活)时,移位寄存器21的全部输出成为L电平,全部闩锁电路22的输出成为L电平。如图6所示,从复位信号RES成为L电平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为复位期间RS。
定时电路23在复位期间RS的开始(时刻t1)时,使电位VG1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参照图6(b))。从而,NMOS晶体管Q1导通,阴极线H_1的电位在时刻t1成为L电平(参照图6(e))。
在时刻t2复位信号RES成为H电平(非激活)时,即复位期间RS结束时,定时电路23使电位VG1从H电平变化到L电平。从而,NMOS晶体管Q1截止。
并且,在时刻t2,定时电路23使电位VG2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参照图6(c))。从而,PMOS晶体管Q2导通,阴极线H_1与电源电位VDD连接,但由于PMOS晶体管Q2的导通电阻大,阴极线H_1的电位上升迟缓。即,如图6(e)所示,从时刻t2到时刻t3,阴极线H_1的电位缓慢上升。
接着,在从时刻t2经过了预定期间(第1期间)的时刻t3,定时电路23使电位VG3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图6(c)参照)。从而,PMOS晶体管Q3导通,由于PMOS晶体管Q3的导通电阻比PMOS晶体管Q2的导通电阻小,阴极线H_1的电位的上升快。于是,如图6(e)所示,从时刻t3到时刻t4,阴极线H_1的电位迅速到达电源电位VDD。
这样,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0中,复位期间RS结束后,定时电路23立即对阴极线电位进行控制,使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的电位变化(从L电平到H电平)变得迟缓。
再有,在图6所示的时序图中,在时刻t2,同时进行NMOS晶体管Q1从导通到截止的变化和PMOS晶体管Q2从截止到导通的变化,但是为了可靠地防止电源电位VDD和接地电位之间的贯通电流,最好将NMOS晶体管Q1截止的定时设为比时刻t2稍早。在此情况下,定时电路23以时刻t1为基准在经过比复位期间短的预定期间(第2期间)后,使电位VG1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
接着,参照图7就阴极驱动器20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阴极驱动器20的整体动作的时序图,其中(a)是阴极线H_1的电位,(b)是阴极线H_2的电位,(c)是阴极线H_3的电位。
如图7所示,在时刻t0移位寄存器21开始扫描。即,在时刻t0后,将发光控制电路10供给的移位脉冲SP依次在垂直方向传送。
如图7所示,在期间T1(时刻t0~时刻t1),阴极线H_1成为为扫描对象,与阴极线H_1对应的移位寄存器21的输出成为H电平。
阴极驱动器20中,扫描对象的定时电路23一旦输入依次传送的H电平的移位脉冲SP,就控制成在单位扫描期间将电位VG1~VG3全部设为H电平。从而,在对阴极线H_1的单位扫描期间即期间T1,仅晶体管Q1导通,阴极线H_1成为接地电位(L电平)。
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是复位期间RS1。在该复位期间,移位寄存器21的全部输出成为L电平,同时全部阴极线H_1、H_2、H_3…成为接地电位(L电平)。
在时刻t2复位期间RS1一结束,与下一扫描对象即阴极线H_2对应的移位寄存器21的输出成为H电平。图7中,期间T2(时刻t2~时刻t3)是对阴极线H_2的单位扫描期间。在该期间T2,与阴极线H_2对应的闩锁电路22的输出被固定于H电平。从而,与在期间T1的阴极线H_1一样,在阴极线H_2被扫描的期间T2,阴极线H_2成为接地电位(L电平)。
另一方面,在时刻t2复位期间RS1一结束,在期间T2与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H_1、阴极线H_3…对应的移位寄存器21的输出就成为L电平。参照图6进行说明,这样一来,通过与阴极线H_1、阴极线H_3…对应的定时电路的动作,阴极线H_1、阴极线H_3…的电位,如紧接图7(a)和(c)时刻t2之后的情况那样,从接地电位(L电平)缓慢地上升到电源电位VDD(H电平)。
从时刻t3到时刻t4的期间是复位期间RS2。在该复位期间,移位寄存器21的全部输出成为L电平,同时全部阴极线H_1、H_2、H_3…成为接地电位(L电平)。
在时刻t4复位期间RS2一结束,与下一扫描对象即阴极线H_3对应的移位寄存器21的输出就成为H电平。图7中,期间T3(时刻t4~)是对阴极线H_3的单位扫描期间。在该期间T3,与阴极线H_3对应的闩锁电路22的输出被固定于H电平。从而,与期间T1中的阴极线H_1一样,在阴极线H_3被扫描的期间T3,阴极线H_3成为接地电位(L电平)。
另一方面,在时刻t4复位期间RS2一结束,与期间T3的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H_1、阴极线H_2…对应的移位寄存器21的输出成为L电平。这样一来,如参照图6说明的那样,通过与阴极线H_1、阴极线H_2…对应的定时电路的动作,阴极线H_1,阴极线H_2…的电位,如图7(a)和(b)的时刻t4后立即出现的那样,从接地电位(L电平)向电源电位VDD(H电平)缓慢地上升。
同样地,阴极线H_4以下也被依次扫描,连续的单位扫描期间之间设复位期间,并在紧接复位期间之后,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的电位缓慢地上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0对应于各阴极线设有定时电路23和晶体管Q1~Q3,经过复位期间后,定时电路23控制晶体管Q1~Q3的导通定时,使得扫描对象的阴极线(第1行线)以外的阴极线的电位从接地电位(第1基准电位)缓慢地向电源电位VDD(第2基准电位)变化。
从而,紧接复位期间之后,扫描对象的阴极线以外的阴极线的电压波形中高频成分减少,与该阴极线连接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被保持为大阻抗,不致发生该寄生电容的导通。因此,本来不应成为高电位的阳极线的电位不会上跳,从而不会发生EL元件的伪发光和/或元件损坏。结果,即使在EL元件以5比特以上(32灰度以上)发光时,也能进行精度良好的发光。
另外,图5中,NMOS晶体管(Q1)是传统技术中为了将扫描对象的阴极线连接到接地电位所需的,至少1个PMOS晶体管(Q3)是传统技术中为了将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连接到电源电位VDD所需的,但是在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0,只要增加1个PMOS晶体管(Q2)并为了对PMOS晶体管进行时分控制进行定时电路的变更即可实现。从而,与传统的阴极驱动器相比,为实现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0所增加的电路规模小。
另外,经过复位期间之后、扫描对象的阴极线以外的阴极线的电位变化缓慢的程度,不能说一概取决于显示面板40上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和阴极驱动器20内的晶体管Q1~Q3的驱动能力,但是,例如,可按各显示面板设定使EL元件的伪发光和/或元件损坏不致发生的时间电位变化率,并将晶体管Q1~Q3的动态特性设定成使阴极线的电位变化在该时间电位变化率以下即可。
<第2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8及图9就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在经过复位期间之后使扫描对象的阴极线以外的所有阴极线的电位从接地电位(第1基准电位)向电源电位VDD(第2基准电位)缓慢地变化,在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0相同,但是为此而形成的电路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
以下,参照图8说明第2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8的具体结构。
图8是表示阴极驱动器28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如图8所示,由于阴极驱动器28中闩锁电路22和阴极线H_1~H_m之间的结构上全部阴极线均相同,以下仅就与阴极线H_1对应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与图5所示相同的部位均附以同一附图标记,不再作重复说明。
阴极驱动器28含有移位寄存器(SR)21、闩锁电路(L)22、与移位寄存器晶体管21的各传送级对应的定时电路(TIM)24、与各定时电路24连接的晶体管Q1、Q4以及选择电路25。再有,晶体管Q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4晶体管。
定时电路24的输出端与NMOS晶体管Q1的栅极和PMOS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定时电路24接收闩锁电路22的输出信号及复位信号RES,对晶体管Q1及Q4的栅极在所要求的定时分别施加动作电位VG1及VG4,并对选择电路25在所要求的定时施加控制信号C25。
选择电路25根据来自定时电路24的控制信号C25,选择电源电位VDD或中间电位VMID中的任一个加以输出。中间电位VMID是接地电位和电源电位VDD之间的预定电位。具体地说,控制信号C25为L电平时选择中间电位VMID,为H电平时选择电源电位VDD。V25表示选择电路25的输出端子的电位,成为中间电位VMID或电源电位VDD中的任一个。
再有,定时电路24、选择电路25及晶体管Q1、Q4构成本发明的电位控制部的一实施例。
NMOS晶体管Q1的漏极与阴极线H_1连接,源极与接地电位连接。NMOS晶体管Q1在定时电路23供给的电位VG1为H电平时导通,将阴极线H_1设为接地电位(L电平)。
PMOS晶体管Q4的漏极与阴极线H_1连接,源极与选择电路25的输出端子连接。PMOS晶体管Q2在电位VG2为L电平时导通,将阴极线H_1连接到选择电路25的输出端子。
接着,参照图9说明复位期间的阴极驱动器28的动作。图9是说明复位期间中的阴极驱动器28的动作的时序图,其中(a)是复位信号RES,(b)是电位VG1,(c)是电位VG4,(d)是控制信号C25,(e)是选择电路25的输出电位V25,(f)是阴极线H_1的电位。
再有,图9是经过复位期间RS之后,阴极线H_1为非扫描对象时的时序图。
在时刻t1复位信号RES成为L电平(激活),移位寄存器21的全部输出就成为L电平,全部闩锁电路22的输出成为L电平。如图9所示,从复位信号RES成为L电平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为复位期间RS。
定时电路24在复位期间RS的开始(时刻t1)时使电位VG1从L电平变化到H电平(参照图9(b))。从而,NMOS晶体管Q1导通,阴极线H_1的电位在时刻t1成为L电平(参照图9(f))。
另外,在时刻t1,控制信号C25变成L电平,与此相应,选择电路25的输出电位V25从电源电位VDD变化到中间电位VMID(参照图9(d)、(e))。
在时刻t2,复位信号RES成为H电平(非激活)即复位期间RS结束,定时电路24就使电位VG1从H电平变化到L电平。从而,NMOS晶体管Q1截止。
而且,在时刻t2,定时电路24使电位VG4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参照图9(c))。从而,PMOS晶体管Q4导通,阴极线H_1被连接到中间电位VMID。
接着,在从时刻t2经过预定期间(第3期间)后的时刻t3,定时电路24使控制信号C25从L电平向H电平变化(参照图9(d))。从而,选择电路25的输出电位V25从中间电位VMID变化到电源电位VDD(参图9(e)照),与此相应,阴极线H_1的电位也从中间电位VMID变化到电源电位VDD(参照图9(f))。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阴极驱动器28中,定时电路24对阴极线电位进行控制,使得在复位期间RS刚一结束后、非扫描对象的阴极线的电位变化(从L电平到H电平)就分阶段地进行。
再有,图9所示的时序图中,在时刻t2同时发生NMOS晶体管Q1从导通到截止的变化和PMOS晶体管Q4从截止到导通的变化,但是,为了可靠地防止电源电位VDD和接地电位之间的贯通电流,最好将NMOS晶体管Q1截止的定时设成比时刻t2稍早。这时,定时电路24以时刻t1为基准,经过比复位期间短的预定期间(第4期间)后,使电位VG1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
如上说明,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8中对应于各阴极线设有定时电路24、晶体管Q1及Q4和选择电路25,经过复位期间后,定时电路24控制晶体管Q1及Q4导通的定时和选择电路25的切换定时,使扫描对象的阴极线(第1行线)以外的阴极线的电位从接地电位(第1基准电位)分阶段地变化到电源电位VDD(第2基准电位)。
从而,本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8能够取得与第1实施例的阴极驱动器20同样的效果,在紧接复位期间之后使扫描对象的阴极线以外的阴极线的电位缓慢上升。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及系统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范围的设计变更和对其他系统的适应等。
例如,第2实施例中示出了选择电路25将可选择的电位设为电源电位VDD和中间电位VMID这2个电位的例,但是该可选择的电位数并不限于2个。通过将可选择的电位数设为3个以上,能够使经过复位期间后的电位的上升沿更加平滑,并能更可靠地不使EL元件的寄生电容的导通发生。
另外,在图5及图8所示的电路结构例中,设有对应于各阴极线的多个定时电路,但是由于各定时电路的功能相同,能够用1个共通的定时电路来构成电路。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中设有扫描部,对在多条行线和多条列线的各交点排列有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在单位扫描期间,将扫描对象的第1行线连接在第1基准电位上,将所述第1行线以外的行线连接在高于所述第1基准电位的第2基准电位上,依次扫描所述多条行线;复位部,在连续的对行线的所述单位扫描期间之间设置复位期间,在该复位期间将所述多条行线连接在所述第1基准电位上;以及电位控制部,在经过所述复位期间后,使所述第1行线以外的行线的电位在预定的时间电位变化率以下从所述第1基准电位向所述第2基准电位变化。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定时电路,以所述复位期间结束时为基准至少设定第1期间;第1晶体管,即在行线和所述第1基准电位之间连接的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导通;第2晶体管,即在第2基准电位和行线间连接的、具有第1导通电阻的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结束时导通;第3晶体管,即在第2基准电位和行线间连接的、具有小于所述第1导通电阻的第2导通电阻的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结束起经过所述第1期间后导通。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设定比所述复位期间短的第2期间,所述第1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开始起经过该第2期间后截止。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定时电路,以所述复位期间结束时为基准至少设定第3期间;第1晶体管,即在行线和所述第1基准电位之间连接的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导通;选择电路,以所述复位期间结束时为基准,在所述第3期间选择所述第1基准电位和第2基准电位之间的中间电位,在第3期间经过后选择所述第2基准电位并输出;以及第4晶体管,即连接在所述选择电路的输出和行线之间的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结束时导通。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设定比所述复位期间短的第4期间,所述第1晶体管在所述复位期间开始起经过该第4期间后截止。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被控制成以32级灰度以上发光。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由红、绿、蓝发光元件构成,所述红、绿、蓝发光元件分别被控制成以32级灰度以上发光。
8.以在多条行线和多条列线的各交点排列了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为对象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中包括在复位期间将所述多条行线的全部连接到第1基准电位的步骤;以及经过所述复位期间后,使扫描对象的第1行线以外的全部行线的电位在预定的时间电位变化率以下从所述第1基准电位向高于第1基准电位的第2基准电位变化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实现在对发光元件矩阵状排列的显示面板的行线扫描中进行复位控制时不发生发光元件的伪发光和/或损坏。对应于各阴极线设有定时电路(23)和晶体管(Q1~Q3)。另外,晶体管(Q1~Q3)分别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第3晶体管。在经过该复位期间后,定时电路(23)控制使晶体管(Q1~Q3)导通的定时,使扫描对象的阴极线以外的全部阴极线的电位从接地电位缓慢变化到电源电位(V
文档编号H01L27/32GK101025891SQ20071000730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6日
发明者一仓宏嘉 申请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