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805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配线件将太阳能电池的连接用电极相互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历来,太阳能电池模块利用铜箔等导电材料构成的配线件,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的连接用电极相互电连接,在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表面保护材料与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薄膜构成的背面保护材料之间,利用EVA(醋酸乙烯)等具有透光性的密封材料密封。太阳能电池是在光电变换部的主面上形成输出功率用的一对电极而被制成。通常,是在光电变换部的光入射面及背面上形成一对电极。这时,在光入射面上设置的电极,使用导电性的浆料,形成为具有多个指状电极及母线(busbar)电极的梳状。而且,在设置于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的母线电极上与设置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的母线电极上,通过焊锡连接配线件,由此,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串联连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2005-217148号公报)。历来,在利用焊锡将配线件连接在母线电极上时,首先,在母线电极的表面或配线件的电池侧表面上涂敷助焊剂。然后,在将配线件配置于母线电极上之后,进行加热。由此,使配线件表面的焊锡与母线电极中的金属部合金化,以良好的接合力实现母线电极与配线件的接合。但是,在上述方法中,助焊剂的残渣会存在于母线电极与配线件的合金层,成为电阻成分。因此,存在有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功率下降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限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与连接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配线件上使用焊锡的情况下,及利用焊锡连接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与取出电极的情况下,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与互连线之间的电阻,抑制输出功率下降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具备具有第一及第二主面的光电变换部,配置在第一主面上、由导电性浆料构成的第一电极,和配置在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上、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反极性的第二电极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将两个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配线件;和配置于第一电极与配线件之间并由包含多个导电性颗粒的树脂构成的连接层,第一电极与配线件通过导电性颗粒电连接,在与连接层连接的第一电极的表面形成凸凹形状,导电性颗粒从第一电极表面的凹部露出。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涉及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呈现在垂直于第一电极的表面的截面上的第一电极的表面长度lmm的范围内,优选使以导电性颗粒的长径的平均值规定的导电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除以以十点平均高度规定的第一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在0.2以上、1.5以下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涉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导电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除以第一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也可以在0.5以上、1.2以下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涉及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也可以在连接于连接层的配线件的表面上,配置比导电性颗粒柔软的层。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结构,是沿图2的W切面的截面图。图2是将构成图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个太阳能电池50放大后的平面图。图3表示图2的太阳能电池50的叠层结构,是沿m-in切面的截面图。图4是将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的连接部分放大后的截面图。图5是按照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以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为横坐标、标准化输出功率为纵坐标的图。图6是以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除以以十点平均高度规定的集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为横坐标、标准化输出功率为纵坐标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在图面的记述中,对于同一部分付与同样的符号。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结构加以说明。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多个(例如3个)太阳能电池50。各个太阳能电池50与邻接的其它太阳能电池50通过在铜箔表面镀锡的配线件40串联连接。太阳能电池50具有由光入射而发生光生成载体的光电变换部10,和用于取出光电变换部IO所发生的光生成载体(carrier)的一对正负电极。一对正负电极通常是分别设置于光电变换部10的光入射面及背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量减小遮挡入射光的面积,一对电极中的设置于光入射面的电极,形成为多个窄幅的指状电极30与宽幅的母线电极20组合而成的例如梳状。指状电极30是光电变换部10所生成的光生成载体的收集用电极。在光电变换部10的光入射面的几乎全部的区域上,例如每隔2mm配置有具有lOOpm左右宽度的指状电极30。另外,母线电极20是多个指状电极30收集的光生成载体的集电用的电极,例如以约lmm的宽度与全部的指状电极30交叉而形成线状。而且,母线电极20的数目,是考虑太阳能电池的大小及电阻后适当设置的。另外,由于另一个电极通常是设置于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所以没有必要考虑入射光。所以,另一个电极既可以以覆盖几乎全部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形成为与光入射侧的电极同样的梳状。当另一个电极以覆盖几乎全部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的方式形成时,光电变换部10的"第一主面"相当于光入射面,"第二主面"相当于背面。另一方面,当另一个电极在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上形成为与光入射侧的电极同样的梳状时,"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可以是光入射面和背面中的任一个。另外,也有一对正负电极的双方都设置于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的太阳能电池。这时,设置于光电变换部io的背面的一对正负电极的双方,形成为具有多个指状电极与母线电极的梳状。在这种情况下,光电变换部10的"第一主面"相当于背面,"第二主面"相当于光入射面。虽然本发明并不限定配置一对正负电极的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光电变换部10的光入射面与背面上分别具有一对正负电极的太阳能电池进行说明。进而,虽然本发明并不限定在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上设置的电极的形状,但在图1中以在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也设置有多个指状电极30和母线电极20的太阳能电池50为例进行说明。太阳能电池50具有通过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体的光电变换部10,和对光电变换部10生成的光生成载体进行集电的指状电极30以及母线电极20。还有,虽然省略了图示,图l所示的太阳能电池50,在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表面保护材料与由利用树脂薄膜将PET等薄膜或铝箔包夹形成的层叠薄膜等构成的背面保护材料之间,利用EVA等具有透光性的密封材料密封。参照图2,对构成图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50的平面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太阳能电池50,以具有HIT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在光电变换部10的表面上,形成有对光电变换部10生成的光生成载体进行集电的指状电极30以及与多个指状电极30相连接的母线电极20。多个直线状的指状电极30相互平行,在光电变换部10的表面上以均匀间隔配置。母线电极20配置在相对指状电极30垂直的方向上,对多个指状电极30收集的光生成载体进行进一步集电。将对于光电变换部IO生成的光生成载体进行集电的指状电极30和母线电极20总称为"集电极"。集电极例如由将环氧树脂作为粘合剂、银颗粒作为装填物的热硬化型导电性浆料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图1是沿图2的I-I切面的截面图。参照图3,对图2的太阳能电池50的叠层结构加以说明。图3是沿图2的III-ni切面的太阳能电池50的截面图。如上所述,太阳能电池50具有由多层(10a10g)构成的叠层结构的光电变换部10,和在光电变换部10的上面及下面形成的集电极、即指状电极30及母线电极20。光电变换部10具有n型单结晶硅基板10d,在基板10d的上面形成的i型非晶质硅层10c,在i型非晶质硅层10c的上面形成的p型非晶质硅层10b,在p型非晶质硅层10b的上面形成的ITO膜10a,在n型单结晶硅基板10d的下面形成的i型非晶质硅层10e,在i型非晶质硅层10e的下面形成的n型非晶质硅层10f,和在n型非晶质硅层10f的下面形成的ITO膜10g。在ITO膜10a的上面及ITO膜10g的下面,形成有由母线电极20与指状电极30构成的集电极。这样,将在单结晶硅基板(10d)与非晶质硅层(10b、10f)之间,夹着具有实质上几乎对发电没有贡献的厚度的实质上为真性非晶质硅层(10c、10e)的结构叫做"HIT结构"。通过HIT结构,能够降低单结晶硅层与非晶质硅层的界面的晶体缺陷,改善异质结界面的特性(参照日本专利第2614561号公报等)。参照图4,对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的连接部分加以说明。在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配置有由包含多个导电性颗粒70的树脂60构成的粘结层80。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是通过导电性颗粒70而电连接。而且,树脂60将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粘结在一起。树脂60例如是环氧树脂系的热硬化型树脂,导电性颗粒70例如是镍。在图4中,连接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的导电性颗粒70有多个。母线电极20及配线件40,通过各导电性颗粒70电连接。在与粘结层80连接的母线电极20的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导电性颗粒70从母线电极20表面的凹部露出。导电性颗粒70的露出部分与配线件40相连接。g卩,在粘结层80所包含的多个导电性颗粒70中,配置在母线电极20表面的凹部上的导电性颗粒70,与周围的凸部的顶点相比,向配线件40—侧突出配置。导电性颗粒70的突出部分与配线件40连接。这样,通过导电性颗粒70使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连接,与历来的焊锡连接相比,由于能够降低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的电阻,所以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功率的下降。另外,在母线电极20的凸部与配线件40之间存在有树脂60。由此,在提高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的粘合力的同时,还能够使导电性颗粒70作为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的隔片调整垫(spacer)起作用。因此,能够容易地对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的距离进行控制。还有,因为如上所述利用树脂60粘结配线件40,所以优选树脂60中的导电性颗粒70相互分散而存在。在与粘结层80连接的配线件40的表面,优选形成比导电性颗粒70柔软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件40由铜箔等金属制的材料构成,在其周围镀锡。该镀锡形成比镍颗粒70柔软的层。由此,比导电性颗粒70柔软的层就能够吸收使配线件40与母线电极20连接时所施加的压力。还有,配线件40的表层材料与导电性颗粒70的材料的组合,并不限定于上述镍与锡。根据表1所示的金属元素的硬度,能够选择各种各样的组合。一般地,物质的硬度,可以由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莫氏硬度等方法进行测量比较。表1是主要金属元素的莫氏硬度的汇总。当导电性颗粒70是镍时,能够在配线件40的表面镀比镍软的锡(Sn)、银(Ag)。这里,所衝'莫氏硬度",主要是对矿物质的硬度的尺度,利用测量硬度的试料物质擦划标准物质,根据擦痕的有无测定硬度。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导电性颗粒70是以得到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的充分的导电性为目的。导电性颗粒70的成分,除了镍之外,还能够使用从铜、银、铝、锡、金等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颗粒,或它们的合金、混合物。而且,也可以是在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钛、玻璃等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无机氧化物上涂过金属层的材料,还可以是在从环氧树脂、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酚树脂、氨基甲酸乙树脂、硅树脂等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或这些树脂的共聚物、混合物等上涂过金属层的材料。导电性颗粒70的形状,能够是通过其中心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球形。进而,通过在导电性颗粒70的表面设置凹凸形状来增加表面积,能够提高导电性。为了缓和因温度循环导致的配线件40的伸縮并因该伸縮引起的应力,树脂60优选为比配线件40中使用的材料柔软性更高的材料,如果又考虑到与配线件40的粘结同时进行,优选使用热硬化型的树脂材料。而且,为了维持可靠性,要求树脂60具有优异的耐湿性与耐热性。就满足这些条件的树脂而言,例如能够列举环氧树脂、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酚树脂、氨基甲酸乙树脂、硅树脂等。树脂60能够使用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或这些树脂的混合物、共聚物等。考虑到与母线电极20的粘结相容性,优选树脂60与母线电极20所使用的树脂为同种的树脂。而且,从在低温且短时间内能够硬化的观点,在制造上优选使用环氧树脂、丙烯树脂。进而,这些树脂60也可以是薄膜状、加热就能够焊接的树脂。还有,如上所述,集电极(指状电极30和母线电极20)是由以环氧树脂作为粘合剂、银颗粒作为装填物的热硬化型导电性浆料形成,但这仅是集电极的组成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集电极的装填物,是以得到导电性为目的,其成分能够使用从铜、银、铝、锡、金等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颗粒,或它们的合金、混合物。装填物的形状,可以是框架状装填物与球状装填物的混合物,也可以是尺寸大小不同的装填物的混合物,由此也能够提高导电性。而且,集电极的粘合剂是以接合装填物为主要目的,为了维持其可靠性,要求具有优异的耐湿性与耐热性。就满足这些条件的粘合剂的材料而言,例如能够列举环氧树脂、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苯酚树脂、氨基甲酸乙树脂、硅树脂等,能够使用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或这些树脂的混合物、共聚合物等。考虑到导电性,优选粘合剂与装填物的比例为装填物为70重量%以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首先,关于光电变换部10的制造方法,由于与现有的制造方法同样,所以这里将其说明省略。接着,在光电变换部10上,利用环氧树脂系热硬化型银浆料形成母线电极20及指状电极30。具体而言,在光电变换部10的受光面,丝网印刷银浆料,在150'C加热5分钟,进行预硬化。其后,在光电变换部10的背面侧,丝网印刷银浆料,在150°C加热5分钟,进行预硬化。其后,通过在20(TC加热1小时,使银浆料完全硬化,形成太阳能电池50。接着,使用分配器(dispenser),在母线电极20上涂敷厚度约为30pm的、包含约5体积%的镍颗粒的环氧树脂。对于多个太阳能电池50,在光电变换部10的受光面及背面的两面涂敷树脂60。之后,在被分别涂敷的树脂60上,配置配线件40,通过在施加2MPa的压力的同时,在200'C加热1小时,形成线状电池串(string)。接着,将多条线状电池串相互连接。接着,依次叠层玻璃、密封片、线状电池串、密封片、和背面片,抽真空后在15(TC加热压接10分钟,进行预压接。其后,将预压接体在15(TC加热1小吋,使其完全硬化。其后,安装接线头箱、金属框架,得到太阳能电池模块。还有,在上述中,虽然在母线电极20上涂敷树脂,在其上面配置配线件40,但也可以在母线电极20上配置包含金属颗粒的薄膜,在其上面配置配线件40,由此形成线状电池串。(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列举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不改变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而加以实施。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50,按照以下的方法制作图1图4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以下的制作方法中,将工序分为工序14,进行说明。<工序1>形成光电变换部首先,通过清洗,准备去除了不纯物、电阻率约为1^cm、厚度约为30(^m的n型单结晶硅基板10d。接着,使用RF等离子体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在n型单结晶硅基板10d的上面,依次形成具有约5nm厚的i型非晶质硅层10c与具有约5nm厚的p型非晶质硅层10b。并且,利用RF等离子体CVD法形成i型非晶质硅层10c与p型非晶质硅层10b的具体条件为,频率约13.65MHz,形成温度约10025(TC,反应压力约26.680.0Pa,RF功率:约10100W。接着,在n型单结晶硅基板10d的下面,依次形成具有约5nm厚度的i型非晶质硅层10e和具有约5nm厚度的n型非晶质硅层10f。并且,该i型非晶质硅层10e与n型非晶质硅层10f,分别由与上述i型非晶质硅层10c及p型非晶质硅层10b同样的处理(process)形成。接着,使用磁控管溅射法,在p型非晶质硅层10b与n型非晶质硅层10f上分别形成厚度约为100nm的ITO膜10a、10g。该ITO膜10a、10g的具体形成条件为,形成温度约50250°C,Ar(氩)气流量约200sccm,氧(02)气流量约50sccm,功率约0.53kW,磁场强度约5003000高斯。<工序2>形成集电极使用丝网印刷法,将环氧树脂系热硬化的银浆料涂敷(転写)到受光面一侧的透明导电膜的规定区域上,其后,在15(TC加热5分钟,进行预硬化。接着,在20(TC加热1小时,使其完全硬化,形成集电极。由此,在透明导电膜(1TO膜)上,形成由多个指状电极30与母线电极20构成的集电极,该多个指状电极30以按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延伸的方式形成,该母线电极20用于将指状电极30收集的电流集合。在此,母线电极20的宽度约为l.Omm,高度约为50pm。<工序3>形成线状电池串首先,利用分配器在母线电极20上涂敷环氧树脂系热硬化型的镍浆料。具体而言,在母线电极20上,涂敷约3(Vm的厚度。还有,镍桨料中镍颗粒的含有量,约为5体积%。在受光面一侧与背面一侧都涂敷镍浆料之后,在母线电极20上,配置作为配线件40的宽度约为1.5mm的镀锡铜箔。然后,以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50的方式配置。其后,对每个太阳能电池50,其上下利用加热部夹持。接着,在施加2MPa的压力的同时,在20(TC加热1小时,使镍浆料硬化,形成线状电池串。通过这样在加压的同时进行硬化,能够将镍颗粒夹持在镀锡铜箔与母线电极20之间。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电传导性。而且,如果将镍桨料加压延伸,就能够得到与配线件40大体相同的宽度。<工序4>模块化在由玻璃基板构成的表面保护材料上,放上由EVA片构成的填充材料后,配置由配线件40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50。然后,在其上面,进一步放上由EVA片构成的填充材料。其后,配置具有PET/铝/PET的3层结构的背面保护材料。将它们抽真空后,在15(TC加热压接10分钟,进行预压接。之后在15(TC加热1小时,使其完全硬化。其后,安装接线头箱、金属框架,就制作成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比较例)作为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按照以下的方法步骤制作通过历来的焊锡焊接来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工序1>以与实施例的工序1同样的方法形成。<工序2>以与实施例的工序2同样的方法形成,母线电极的宽度形成为约1.5mm。<工序3>在母线电极上,配置作为配线件的宽度约为1.5mm的Sn-Ag-Cu镀焊锡铜箔,多个太阳能电池50以被连接的方式配置。于是,通过对母线电极与配线件进行焊锡焊接,形成线状电池串。<工序4〉以与实施例的工序4同样的方法形成。(实验)将母线电极20表面的凹凸形状看作"表面粗糙度",为了调查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与粘结层80中的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颗粒尺寸)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本发明者进行了以下所示的实验。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制造方法,制作了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约为10pm、20|im、30pm的3种太阳能电池50。对于各个太阳能电池50,使用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5pm、6pm、l(Hrni、12pm、15(im的5种粘结层80,进行模块化。就是说,制作了3x5=15种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还有,在粘结层80中导电性颗粒70所占有的体积率调整为同等。在此,在呈现在垂直于集电极表面的截面中的集电极的表面的长度lmm的范围内,将包含母线电极20的"集电极的表面粗糙度"作为导电性颗粒70的长径的平均值。换言之,如日本工业规格"JISB0601"那样,将集电极表面的粗糙度,规定为在集电极的截面形状中的基准长度lmm的抽样部分的十点平均高度。实际上,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是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母线电极20的截面,对于母线电极20表面的凹凸,将从最高到第五高的凸部顶点的高度的平均值与从最低到第五低的凹部的谷底的高度的平均值之差,作为"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而加以计算。而且,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的调整,是通过使丝网印刷母线电极20时使用的网孔(mesh)形状(网孔的数目,导线(wire)径)变化而进行。在表2表示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与网孔形状的关系。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如表2所示,为了使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为约IO拜,使丝网印刷时使用的网孔的每1英寸上的数目为380,使用的导线直径为014pm。当使表面粗糙度为约20pm时,使网孔的数目为290,导线直径为O20iim。当使表面粗糙度为约30pm时,使网孔的数目为250,导线直径为O30(im。根据上述比较例中所示的制造方法,制作成具有基于历来的焊接的连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对于上述15种类的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与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AM1.5(模拟太阳光,日本JIS标准)、100mW/cn^的光照射下,对各自的输出功率进行测定。图5是按照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以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为横坐标,标准化输出功率为纵坐标的图。所谓标准化输出功率,是指以比较例中的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作为1而标准化时的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功率值。由图5所示的结果可知,导电性颗粒70的粒径越大,其输出功率越高。这是由于导电性颗粒70的粒径越大,从集电极的凹部露出,与配线件40接触的导电性颗粒70的比例增多,于是接触电阻变小。以集电极的表面粗糙度与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的比,对图5所示的结果进行整理。图6是以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除以以十点平均高度规定的集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为横坐标,标准化输出功率为纵坐标的图。可知,在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不到0.2的区域,其输出功率比比较例小,就是说,不到l。这是由于导电性颗粒70几乎都埋在集电极的凹部,导电性颗粒70没有从凹部露出,因此与配线件40的接触不充分。另一方面,可知,在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大于0.2的区域,其输出功率比比较例大,就是说,在l以上。这是由于导电性颗粒70从凹部露出,能够与配线件40充分接触。此外,通过不使用助焊剂,能够去除由助焊剂的残渣所引起的电阻成分。另外,在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为0.20.5的区域,输出功率有上升的倾向,在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为0.5以上、1.2以下的区域,得到了比较例的1.005倍以上的输出功率。这是因为随着导电性颗粒70相对集电极的表面粗糙度的粒径增大,导电性颗粒70从集电极的凹部露出,与配线件40接触的导电性颗粒70的比例增多,导致接触电阻变小。另外,在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大于1.5的区域,输出功率反而有下降的倾向。这是由于导电性颗粒70夹持在集电极与配线件40之间,因此使集电极与配线件40的距离增大,导致电阻损失增大。所以,在平均粒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下,推测电阻损失进一步增大,输出功率下降。而且,因为这些输出功率的变化倾向,是由于从集电极的凹部露出的导电性颗粒70的比例,及集电极与配线件40的距离的变化引起的,所以推测与导电性颗粒的材质无关。但是,能够推定,输出功率的绝对值对应于导电性颗粒70的比电阻而具有不同的结果。通过上述实施例与比较例的对比,能够明白以下的结果。就是说,通过利用导电性浆料将集电极与连接太阳能电池50的相互间的配线件40连接,能够不使用助焊剂而进行连接。因此,知道,由于在接合部不存在成为电阻成分的助焊剂残渣,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电连接。而且,知道,通过将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除以集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控制在0.2以上、1.5以下的范围,与历来的焊锡连接相比,能够降低电阻,通过控制在0.5以上、1.2以下的范围,能够进一步降低电阻。(作用及效果)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实施例,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及效果。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具备具有分别配置在光电变换部10的光入射面以及与入射面相对的背面上的、由导电性浆料构成的集电极(指状电极30和母线电极20)的多个太阳能电池50,将多个太阳能电池50的母线电极20相互电连接的配线件40,和配置在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的连接层80。连接层80由包含多个导电性颗粒70的树脂60构成。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通过导电性颗粒70电连接。在与连接层80连接的母线电极20的表面形成凸凹形状,导电性颗粒70从母线电极20的表面的凹部露出。于是,与历来的焊锡焊接的连接相比,能够降低母线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的电阻,能够抑制模块输出功率的下降。在呈现在垂直于集电极(母线电极20)的表面的截面中的母线电极20的表面长度lmm的范围内,使以导电性颗粒70的长径的平均值规定的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除以以十点平均高度规定的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为0.2以上、1.5以下。由此,与历来的焊锡焊接的连接相比,能够降低电阻。使导电性颗粒70的平均粒径除以母线电极20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为0.5以上、1.2以下。由此,与0.2以上、0.5以下以及1.2以上、1.5以下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电阻。在与粘结层80连接的配线件40的表面上,配置有比导电性颗粒70柔软的层(镀锡)。于是,比导电性颗粒70柔软的层能够吸收使配线件40与母线电极20连接时施加的压力。(其它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发明虽然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及其实施例记述的,但不能将上述部分的论述及图面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业内人士应该能够根据上述说明而知道各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图2所示的集电极的平面结构(电极图形),仅为一例,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例如,多个指状电极30,不限于相互平行配置的情况,也可以配置为放射状。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指状电极30聚集的中心部分或中途部分,能够使其与母线电极20连接。这样,能够使光电变换部10的受光面积不必过于窄,就能够生成各种各样的用于高效地对从光电变换部10的受光面生成的电进行集电的电极图形。而且,本发明也不限于图3所示的具有HIT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对于具有其它HIT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单结晶硅或多晶硅等晶体硅系太阳能电池、非晶质硅或微晶硅等薄膜硅系太阳能电池、GaAs或CuInSe等化合物系太阳能电池、色素敏化等有机系太阳能电池,或它们的复合型太阳能电池等各种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间的连接也能够适用。如上所述,应该能够理解本发明还包含这里未记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光电变换部,配置在所述第一主面上、由导电性浆料构成的第一电极,和配置在所述第一主面或所述第二主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极性的第二电极;将所述两个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第一电极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配线件;和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配线件之间,并且由包含多个导电性颗粒的树脂构成的连接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配线件通过所述导电性颗粒电连接,在与所述连接层连接的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形成凸凹形状,所述导电性颗粒从所述第一电极表面的凹部露出。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呈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的截面上的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长度lmm的范围内,使以所述导电性颗粒的长径的平均值规定的所述导电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除以以十点平均高度规定的第一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在0.2以上、1.5以下的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除以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粗糙度而得到的值在0.5以上、1.2以下的范围内。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于所述连接层的所述配线件的表面,配置有比所述导电性颗粒柔软的层。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具备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光电变换部(10),配置在第一主面上、由导电性浆料构成的第一电极(20),和配置在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上、具有与第一电极(20)相反极性的第二电极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将两个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20)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配线件(40);和配置于第一电极(20)与配线件(40)之间,并且由包含多个导电性颗粒(70)的树脂(60)构成的连接层(80),第一电极(20)与配线件(40)通过导电性颗粒电(70)连接,在与连接层(80)连接的第一电极(20)的表面形成凸凹形状,导电性颗粒(70)从第一电极(20)表面的凹部露出。文档编号H01L31/042GK101192629SQ200710196169公开日2008年6月4日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9日发明者吉岭幸弘,角村泰史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