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187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转换装置,尤其涉及太阳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电池组件,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硅太阳电池片组l,硅
太阳电池片组1封装于一个下部的基底2与上部的外封层3之间,硅太阳 电池片组1与基底2、外封层3之间均分别设有隔离层42、 43,基底2、隔 离层42、硅太阳电池片组l、隔离层43通过层压封装,再在上表面附加 外封层3,隔离层42、 43—般采用EVA薄膜(ethene vinyl acetate:乙 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TPT薄膜(氟塑料膜),外封层3—般采用一层 较厚的环氧树脂或果冻胶(环氧树脂的一种)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在使 用中,硅太阳电池片组1透过外封层3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现有的基 底2—般为一个整块的平板(如PCB板),这种太阳电池组件应用于光伏 产品时,与光伏产品的匹配性不强,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实用性能产生不 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用性能强的太阳电池组件,以克服现 有技术中与光伏产品的匹配性不强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太阳电池组件,包括硅太阳电池片组,所述的 硅太阳电池片组封装于一个下部的基底与上部的外封层之间,且所述硅
太阳电池片组与基底、外封层之间均分别设有隔离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为一个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具有一个相对的凹槽部,所
述的硅太阳电池片组与外封层封装于该凹槽部内;
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设置一对过孔,硅太阳电池片组的电极线通过过
孔至外壳体的下表面。
所述的硅太阳电池片组由多块硅太阳电池片并列排布而成; 在与硅太阳电池片排布连线垂直的方向设置一条电极带,每块硅太
阳电池片在电极带处的上、下底面分别铺设银带;
相邻的硅太阳电池片之间,在电极带的上、下底面的银带之间连接
导线;
在所述的电极带上,架设一条电极掩饰带于硅太阳电池片组上表
面;
处于排布末端的硅太阳电池片分别引出两条硅太阳电池片组的电 极线至基底。
沿所述过孔的外端,在外壳体的下表面上开设过线槽,所述的电极 线穿过过孔,沿过线槽引至外壳体的下表面。
所述的外壳体为光伏产品外壳体。
所述的光伏产品为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草坪灯、 太阳能工艺品或太阳能玩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实用新型中,基底为一个外壳体, 外壳体具有一个凹槽部,硅太阳电池片组与外封层封装于该凹槽部内, 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光伏产品(如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充电器、 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工艺品及太阳能玩具等)的匹配性增强,联系更 为紧密,可以使得光伏产品设计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之间取得高度的谐 调性,有利于进一歩降低成本,以及获得美观、精致的产品外观,本实 用新型这种将太阳电池组件与光伏产品外壳体溶为一体的结构,具备一 定的通用性,为太阳电池组件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用基础和更为 广阔的前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与硅太阳电池片排布连线垂直的方向设置一条 电极带,每块硅太阳电池片在电极带处的上下底面铺设银带,在电极带 上,架设一条电极掩饰带于硅太阳电池片组上表面,可以使电极掩饰带 遮覆电极带,使本实用新型更为美观。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太阳电池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面外观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硅太阳电池片组外观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面结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P部局部放大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B-B剖面的过线槽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硅太阳电池片组l, 如图5所示,硅太阳电池片组1封装于一个下部的基底2与上部的外封 层3之间,且硅太阳电池片组1与基底2、外封层3之间均分别设有隔
离层42、 43,隔离层42、 43采用EVA薄膜(ethene vinyl acetat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TPT薄膜(氟塑料膜),其透明性、柔韧性、 耐冲击性、热密封性均较好。外封层3采用亚克力有机玻璃。亚克力有 机玻璃为英文ACRYLIC的音译名,即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属丙烯醇类,其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高透明度,透光率 可达92%,而且具备极佳的耐候性,以及良好的表面硬度与光泽、加工 可塑性、韧性,不易破损,修复性强,在现有技术中,外封层一般采用 环氧树脂制作外封层,由于环氧树脂经过长期紫外线照射会变性发黄, 不仅使得透明性大大降低,还使环氧树脂保护层脱落,从而降低工作效 率,甚至失效,影响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亚克力有机玻璃在 长期的使用后,亚克力有机玻璃的外封层3不会产生透明性大大降低和 变性脱落的现象,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效率,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硅太阳电池片组1由多块硅太阳电池 片11并列排布而成,如图4所示,在与硅太阳电池片11排布连线丽 垂直的方向设置一条电极带12,每块硅太阳电池片U在电极带12 (末 端)处的上、下底面分别铺设银带,如图4所示,所有的银带合起来就 成为一条电极带12,由于硅太阳电池片11的上表面为负极,下表面为 正极,铺设的银带有助于硅太阳电池片11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5所示,相邻的硅太阳电池片11之间,在电极带12的上、下 底面的银带之间连接导线13,处于排布末端的硅太阳电池片11分别引 出两条硅太阳电池片组1的电极线13A、 13B至基底2。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电极带12上,架设一条电极掩饰带5于硅 太阳电池片组1上表面,电极掩饰带5的颜色与硅太阳电池片11的颜 色相同或相近,如图3所示,电极掩饰带5遮覆了电极带12上表面的 银带。
如图5所示,基底2为一个外壳体22,可以为光伏产品外壳体,如 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工艺品或太阳能 玩具的外壳体。
如图2和图5所示,该外壳体22侧端附设两个连接块220,通过 连接块220可以与光伏产品的主体相(铰)连。
如图5所示,外壳体22具有一个相对的凹槽部221,硅太阳电池 片组1与外封层3封装于该凹槽部221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凹槽部221的底部设置一对过孔2210,硅太 阳电池片组l的电极线13A、 13B通过过孔2210至外壳体22的下表面。
如图6和图7 (针对电极线13A的相应结构与图6、图7对称)所 示,电极线13A、 13B沿过孔2210的外端,在外壳体22的下表面上开 设过线槽2211,电极线13A、 13B分别穿过相应的过孔2210,分别沿过 线槽2211引至外壳体22的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中,电极线13A、 13B引至外壳体22的下表 面,这里所说的下表面只是相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上述说明中外壳体 22的下表面实际上朝向光伏产品的内部,如图5所示,电极线13A、 13B 可以一直引至连接块220,穿过连接块220后连接至光伏产品主体内的 控制电路,至于光伏产品主体内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原理和实施方 法,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 施,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原理通过上述实施例予以 具体阐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旨的前提下,根据以上所述的启发,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施多种变换/替 代形式或组合,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包括硅太阳电池片组,所述的硅太阳电池片组封装于一个下部的基底与上部的外封层之间,且所述硅太阳电池片组与基底、外封层之间均分别设有隔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一个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具有一个相对的凹槽部,所述的硅太阳电池片组与外封层封装于该凹槽部内;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设置一对过孔,硅太阳电池片组的电极线通过过孔至外壳体的下表面。
2. 根据要求l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太阳电池片组由多块硅太阳电池片并列排布而成; 在与硅太阳电池片排布连线垂直的方向设置一条电极带,每块硅太阳电池片在电极带处的上、下底面分别铺设银带;相邻的硅太阳电池片之间,在电极带的上、下底面的银带之间连接导线;在所述的电极带上,架设一条电极掩饰带于硅太阳电池片组上 表面;处于排布末端的硅太阳电池片分别引出两条硅太阳电池片组 的电极线至基底。
3. 根据要求l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过孔的外端, 在外壳体的下表面上开设过线槽,所述的电极线穿过过孔,沿过线 槽引至外壳体的下表面。
4. 根据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体为光 伏产品外壳体。
5. 根据要求4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产品为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工艺品或太 阳能玩具。
专利摘要一种涉及光电转换装置的太阳电池组件,包括硅太阳电池片组,所述的硅太阳电池片组封装于一个下部的基底与上部的外封层之间,且硅太阳电池片组与基底、外封层之间均分别设有隔离层,其特征在于基底为一个外壳体,外壳体具有一个相对的凹槽部,硅太阳电池片组与外封层封装于该凹槽部内,凹槽部的底部设置一对过孔,硅太阳电池片组的电极线通过过孔至外壳体的下表面;外壳体为光伏产品外壳体;光伏产品为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工艺品或太阳能玩具,本实用新型与光伏产品匹配性强,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1191615SQ20082009169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学真, 郭清华 申请人:深圳市康普瑞太阳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