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式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95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接式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压接式导 电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压接式连接(Press-Fit)、 通孔焊接(Through Hole Solder)、以及表面焊接(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其中采用压接式端子的连接器以其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 可置换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电脑等产业。
鱼眼端子是最常见的压接式端子,如美国专利US 3,545,080所示,端子主 体包括一压接部,压接部由形成于中部的鱼眼形孔和位于孔眼两侧的弹性臂构 成。在尚未插接的状态下,两弹性臂相互背离外张,使其间的宽度大于端子主 体其余部分的宽度,在插入电路板的通孔过程中,两弹性臂受通孔侧壁的压迫 而相向弹性变形,从而确保端子可靠保持在电路板的通孔中。由于鱼眼端子制 造加工简单,且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通孔尺寸,所以其为应用最广的压接式端 子,不过,这种端子在压入电路板的通孔过程中容易划伤通孔侧壁上的导电层。 美国专利US 4,768,980揭示了另一种压接式端子,与鱼眼端子不同的是,其压 接部的截面大致呈C形,相较于鱼眼端子,这种结构可提供较好的保持力,且 不易划伤电路板通孔侧壁上的导电层,不过这种端子不适用于较小通孔尺寸的 电路板。美国专利US4,728,164揭示了另一种压接式端子,该端子的压接部的 截面大致呈H形,可提供端子在电路板通孔内较好的保持力,不过由于压接部
3的截面较为复杂,使得其制造加工也比较困难。
上述压接式端子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都采用一体式设计,也就是说, 上述端子的压接部和端子主体是一体加工而成的,如对金属端子通过剖沟、冲 槽、冲压、铣削等步骤来加工形成压接部。然而,这种端子的压接部在加工过 程中需要先将端子主体夹持、定位,然后进行加工,如此使得加工步骤复杂、 困难,而且端子的中心度也难以控制;此外,端子主体要被挖孔或部分掏空, 使得加工后的压接部的截面积变小,从而结构强度下降,热量传导不佳而容易 在压接部处集中,导电端子的阻抗也因截面积的减小而相应增大进而影响电气 传输的稳定性;另外,端子主体被破坏后内应力的释放容易产生断裂和变形的 现象,而且在插接过程中,压接部和端子主体其他部分的连接处容易破裂或折 损。由于这些端子都采用了一体式设计,端子拔出后己难再回复原状,从而采 用这种压接式端子的电连接器无法再继续使用。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压接式端子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其制造加工简单、结构 强度高、并可提供稳定的电气传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其在插入电路板的 通孔后可提供较强的保持力,并且在拔出后可重复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包括端 子主体和弹性接触件,其中端子主体具有纵长延伸的支撑部,弹性接触件可分 离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可沿径向变形,弹性接触件设有基本沿纵长方向延 伸的、且端部闭合的闭合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接触件的外表面为平滑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接触件还包括基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 且端部开口的开口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接触件为截面基本呈c形的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接触件为截面基本呈圆形的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接触件中部的截面积大于其纵向两端 的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闭合槽的数量至少包括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呈圆柱体状,所述弹性接触件
的纵向两端包覆在支撑部的外周表面,而其中部则呈拱形地设置在支撑部的外
周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主体还包括主体部,所述支撑部 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主体部的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主体还包括锥形端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弹性接触件上闭合槽的设 置可提供导电端子在电路板的通孔内具有较强的保持力,从而确保电连接器和 电路板间可靠地机械和电性连接;且弹性接触件主体部的外表面是平滑表面, 所以导电端子在压入通孔的过程中弹性接触件不会划伤通孔内壁上的导电层。 此外,弹性接触件和通孔内壁间具有较大的接触传导面积,而端子主体和弹性 接触件组合后的截面积相比现有的压接式端子压接部的截面积要大的多,使得 端子和电路板间的接触阻抗够低,从而确保可靠的电气传输性能;再者,端子 沿纵长方向上的截面积相对较为均匀,使其整体强度基本一致,不会在制造和 使用过程中由于某处过于薄弱而容易出现断裂或折损的现象,同时,由于截面 积分布均匀,使得热量产生不会过于集中并且能够均匀地消散。另外需要注意 的是,由于弹性接触件和端子主体是可分离的设计,如此,当导电端子从电路 板的通孔中拔出后,弹性接触件可以很容易的恢复原状,从而导电端子以及整 个电连接器都可以重复使用,即使弹性接触件变形后无法回复,只需要更换新 的弹性接触件就可以重复使用电连接器。还有,导电端子在加工过程中其中心 度不会受其他加工所影响,从而可提高制造上的良品率和使用上的便利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接式导电端子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弹性 接触件可沿两个方向安装到端子主体上;
图2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接式导电端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2中的压接式导电端子插入电路板通孔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压接式导电端子100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 导电端子100包括一端子主体10和可分离地安装到端子主体10上的弹性接触 件2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主体IO呈纵长延伸的圆柱体状,其 可以是由一金属合金板材冲压成型,如铜合金,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 然后在柱体表面镀以金属镀层,如镍镀表层和锡镀表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轻易想到的是端子主体也可以具有其他的截面形状,如矩形或三角形等。 端子主体10包括主体部11、支撑部12和导引部13。事实上,支撑部12是端 子主体10上的一段经环切后形成的一较细圆柱体,也就是说,其截面直径小 于主体部11的截面直径。导引部13形成在端子主体10的纵长端部,其大致 呈锥形,用于供弹性接触件组入或导引导电端子插入电路板的通孔中,后文将 作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接触件20为截面大致呈C形的纵长套桶,其可以是 由具有较佳弹性特性的金属板材冲压而成,使其可以沿径向弹性变形,如弹性 张开或弹性压縮。弹性接触件20可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组装到端子主体 10的支撑部12上,如C形套桶通过其纵长延伸的开口槽23沿端子主体10的
6侧向卡接到支撑部12的外周上,或C形套桶通过端子主体10导引部13的导 引沿纵长方向套接到支撑部12的外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接触件20包括纵 长的主体部21、形成于主体部21两端的端部221、 222、开设于主体部21上 基本沿纵长方向延伸且两端闭合的若干闭合槽24、以及基本沿纵长方向延伸两 端均开口的一开口槽23。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基本沿纵长方向"可以是完 全平行于端子主体的纵长延伸轴线,也可以是相较端子主体的纵长延伸轴线倾 斜一较小的角度。其中,主体部21的截面直径大于两端部221、 222的截面直 径,且主体部21的外表面为平滑弧形表面。
配合参照图2所示,当弹性接触件20安装到端子主体10上后,位于两端 的端部221、 222紧密包覆在支撑部12的外周表面,并分别靠近支撑部12的 两端部121、 122,而主体部21则呈拱形地设于支撑部12的外周表面上。易于 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若干闭合槽24是用于使主体部21可沿径向变形, 并且,闭合槽2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增减以提供与电路板的通孔孔壁的 相应保持力,如闭合槽24的数量越多则可以提供越强的保持力,在本实施方 式中,主体部上设置有三条闭合槽24。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槽24主要用于使 弹性接触件20能够径向扩张而顺利安装到端子主体10上。
配合参照图4所示,端子主体IO通过其导引部13的导引可顺利插入电路 板50的通孔51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是,通孔51内壁上镀有导电层, 以使插入的导电端子100与电路板50的电路(未图示)电性连接;另外,通 孔51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端子主体10的主体部11的直径,但小于弹性接触 件20在安装到端子主体10上后所具有的最大外径,通过这种设置,弹性接触 件20的主体部21受通孔50孔壁的压迫(如朝向弹性接触件的箭头所示)而 径向压縮变形,同时,弹性接触件20被压縮变形后产生径向扩张力(如朝向 电路板的箭头所示)使得端子可保持在通孔50内。
如前所述,由于弹性接触件20主体部21的外表面是平滑表面,所以导电 端子100在压入通孔51的过程中弹性接触件20不会划伤通孔51内壁上的导电层,且弹性接触件20上闭合槽24的设置可提供导电端子在通孔内具有较强 的保持力,从而确保电连接器(未图示)和电路板间可靠地机械和电性连接。 此外,弹性接触件20和通孔51内壁间具有较大的接触传导面积,而端子主体 10和弹性接触件20组合后的截面积相比现有的压接式端子压接部的截面积要 大的多,使得端子和电路板间的接触阻抗够低,从而确保可靠的电气传输性能; 再者,端子沿纵长方向上的截面积相对较为均匀,使其整体强度基本一致,不 会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某处过于薄弱而容易出现断裂或折损的现象,同 时,由于截面积分布均匀,使得热量产生不会过于集中并且能够均匀地消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弹性接触件20和端子主体IO是可分离的设计,如此, 当导电端子100从电路板50的通孔51中拔出后,弹性接触件20可以很容易 的恢复原状,从而导电端子以及整个电连接器都可以重复使用,即使弹性接触 件20变形后无法回复,只需要更换新的弹性接触件就可以重复使用电连接器。 还有,导电端子在加工过程中其中心度不会受其他加工所影响,从而可提高制 造上的良品率和使用上的便利性。
图3揭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压接式导电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端子本体 IO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完全相同,申请人不再予以赘述。弹性接触件30与第一 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接触件20基本相同,同样包括主体部31、端部321、 322、 开口槽33、和闭合槽34,不同的是,开口槽33较第一实施方式中弹性接触件 20的开口槽23宽度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弹性接触件30为截面大致呈圆形的 套筒,通过这种结构,相比第二实施方式,使得弹性接触件与电路板通孔内壁 的接触传导面积更大,弹性接触件的主体部上可设置的闭合槽的数量也更多, 弹性接触件和端子主体组合后的有效截面积也增加,从而提供导电端子更佳的 机械和电气性能。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也可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变换,同样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例如,端子主 体的支撑部也可以是由凸伸出主体部的外周表面并在纵向上间隔设置的一对凸环形成;另外,导引部除了锥形外也可以是由多面的导角构成。综上所述,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 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用于压接于电路板的通孔中以和电路板电性连接,其包括端子主体和弹性接触件,其中端子主体具有纵长延伸的支撑部,弹性接触件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可沿径向变形;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件设有基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且端部闭合的闭合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件 的外表面为平滑表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件还包 括基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且端部开口的开口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件为截 面基本呈C形的套筒。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件为截 面基本呈圆形的套筒。
6、 如权利要求l、 4或5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弹性接触 件中部的截面积大于其纵向两端的截面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槽的数 量至少包括两个。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呈圆 柱体状,所述弹性接触件的纵向两端包覆在支撑部的外周表面,而其中部则呈 拱形地设置在支撑部的外周表面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还 包括主体部,所述支撑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主体部的截面积。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接式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还 包括锥形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接式导电端子,其包括端子主体和弹性接触件,其中端子主体具有纵长延伸的支撑部,弹性接触件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并可沿径向变形,弹性接触件设有基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且端部闭合的闭合槽。通过这种设置,使得该导电端子制造加工简单、结构强度高、并可提供稳定的电气传输性能;此外,其在插入电路板的通孔后可提供较强的保持力,并且在拔出后可重复利用。
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285803SQ20082013913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9日
发明者戴宏骐, 洪永炽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