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93842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Ultra Large Scale htegration)的飞速发展,元 件的特征尺寸(Feature Size)不断变小,密度不断增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变得越来越复 杂和精细,对各步工艺,尤其是光刻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自对准技术因其 可以降低对光刻精度的要求,进而减少形成晶体管所需要的面积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 在半导体工艺制造中,常利用一种自对准接触(SAC,self alignment contact)技术形成自 对准接触孔。图1 图4为现有的一种自对准接触孔的制造方法各步骤相应的结构的剖面 示意图。
如图1所示,首先提供一具有不同器件结构如场和阱以及源极和漏极(未示出) 的半导体基板100,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00上形成有多个栅极结构,其中所述栅极结构通过 堆叠的栅极层101、栅导电层102和第一硬掩膜层103形成,所述栅极层101包括依次位于 半导体基板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极,所述栅导电层102材料为与钨、氮化钨和硅化钨 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一硬掩膜层103为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所述的栅极结 构之间的间距为CD2。
随后,在所述形成有栅极结构的半导体基板100上形成侧墙104,所述侧墙104材 料为氮化硅。接着,在所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栅极结构以及侧墙的层间介质层 105,所述层间介质层105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
如图2所示,在所述层间介质层105上形成光刻胶层106并通过曝光,显影所述光 刻胶层形成开口,所述的光刻胶开口的宽度为CDljn图2所示,所述的CDl大于所述CD2, 这是由于CD2的尺寸过小,按照现有的技术无法很好的控制曝光,显影的工艺形成CD2尺寸 的光刻胶开口,但是,通过随后的自对准工艺,利用光刻胶层106为掩膜,依然可以在栅极 结构之间形成间距为⑶2的接触孔。
如图3所示,以光刻胶层106为掩膜,采用各向异性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105形成 接触孔107,随后,如图4所示,在所述接触孔107中填充金属层108,形成金属互连线,用于 电连接源极或者漏极。所述的刻蚀工艺的关键在于刻蚀剂对层间介质层和第一硬掩膜层以 及侧墙的刻蚀选择比,选择对层间介质层的刻蚀速率远大于对第一掩膜层和侧墙的刻蚀速 率的刻蚀剂,就可以在栅极结构之间形成间距为CD2的接触孔,然而,所述的刻蚀剂对第一 掩膜层和侧墙终归会有一定的刻蚀速率,因此,会有部分第一掩膜层和侧墙作为牺牲层,因 此,形成的接触孔的形状如附图2所示。由于部分侧墙和部分第一掩膜层被刻蚀掉,导致第 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界面位置侧墙的厚度最小,形成金属互连线层之后,金属互连线层 和栅导电层之间的间隙的厚度过小,就会导致金属互连线与栅导电层之间发生击穿,从而 导致半导体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漏电流。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自对准金属互 连线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的金属互连线与栅导电层和栅极层之间的最小距巨离过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一个以上栅极结构的半导体基底,所述栅极结构由依次位于半导体基底 上的栅极层、栅导电层和第一硬掩膜层构成;
在所述半导体基底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表面高度高于栅极结构的第一光刻胶 层;
等离子体刻蚀所述第一光刻胶层,暴露第一掩膜层以及部分栅导电层;
刻蚀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使其产生凹陷;
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
在栅极结构两侧形成侧墙,所述侧墙填充所述凹陷;
在半导体基底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层间介质层;
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光刻胶图案层,所述光刻胶图案层的开口与栅极结构之 间欲形成金属互连线的位置对应,并且开口的宽度大于栅极结构之间的间距;
以所述光刻胶图案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至半导体基底,形成接触孔
在所述接触孔填充金属层,形成金属互连线。
可选的,所述栅极层包括依次位于半导体基板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所述多 晶硅栅的厚度为600埃至1000埃。
可选的,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的厚度为150埃至400埃。
可选的,所述栅导电层为钨、氮化钨和硅化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厚度为 800埃至1200埃。
可选的,所述第一硬掩膜层为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厚度为1800埃至2200埃。
可选的,刻蚀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的工艺中选用的刻蚀剂对第一光刻胶层和第 一掩膜层的刻蚀速率为0。
可选的,刻蚀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的工艺包括采用含有HF的溶液清洗所述栅 导电层;采用含有氨水,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刻蚀剂刻蚀所述栅导电层。
可选的,第一光刻胶层的表面比栅极结构的表面高500至1000埃。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界面处产生凹陷,并在随后的工艺中 用侧墙填充所述凹陷,增大了栅导电层和金属互连线之间绝缘层的厚度,避免了在栅导电 层和金属互连线之间发生击穿的现象。而且,由于所述的凹陷面积比较小,也不会对所述栅 导电层的导电性能产生影响。


图1至图4为现有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相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5至图11为本发明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相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12为刻蚀所述栅导电层产生凹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具有一个以上栅极结构的半导 体基底,所述栅极结构由依次位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栅极层、栅导电层和第一硬掩膜层构成, 之后在所述半导体基底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表面高度高于栅极结构的第一光刻胶层;再 等离子体刻蚀所述第一光刻胶层,暴露第一掩膜层以及部分栅导电层;刻蚀暴露出的部分 栅导电层,使其产生凹陷;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在栅极结构两侧形成侧墙;通过上述工 艺,在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界面位置,侧墙会填充刻蚀栅导电层产生的凹陷,因此,第 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界面位置侧墙的厚度大于其它位置的厚度,这就使形成接触孔之 后,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界面位置,栅导电层与金属层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避免在栅 导电层和金属层之间发生击穿现象,避免漏电流的产生。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首先提供一具有不同器件结构如场和阱以及源极和漏极(未示出) 的半导体基板200,在所述半导体基板200上形成有多个栅极结构,其中所述栅极结构由堆 叠的栅极层201、栅导电层202和第一硬掩膜层203构成,所述栅极层201包括依次位于半 导体基板200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所述的多晶硅栅的厚度例如为600埃至1000埃, 所述栅导电层202材料为与钨、氮化钨和硅化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厚度例如为800 埃至1200埃,所述第一硬掩膜层203为氮化硅,厚度例如为1800埃至2200埃。
所述的栅极结构之间的间距为⑶2。
参考附图6所示,在所述半导体基底200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表面高度高于栅极结构 的第一光刻胶层210,形成所述第一光刻胶层的工艺例如为旋涂工艺,所书述第一光刻胶层210 完全覆盖半导体基底200以及栅极结构和栅极结构之间的空隙,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刻胶层的 表面高于栅极结构的上表面500至1000埃,主要为了保证第一光刻胶层表面的平坦性。
参考附图7所示,采用各向同性的刻蚀工艺,等离子体刻蚀所述第一光刻胶层 210,直至暴露第一掩膜层203以及部分栅导电层202,形成第一光刻胶层210a,所述刻蚀 工艺之后,所述第一光刻胶层210a的上表面位于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交界面之下,并 且位于栅导电层202和栅极层201的交界面之上一定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刻胶层 210a的上表面与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为150至400埃。所 述H值不能过小,这是由于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的目的在于随后刻蚀暴露的部分形成凹 陷,以在凹陷中填充与层间介质层的刻蚀选择比大的绝缘材料(本实施例中为侧壁材料氮 化硅),从而避免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交界面位置由于被部分刻蚀,导致形成金属互连 线之后金属互连线和栅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厚度过小,导致被击穿的现象,如果H值过小, 则刻蚀中产生凹陷的面积和范围过小,无法完全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然而,H值也不能过 大,如果H值过大,刻蚀暴露部分形成的凹陷过大,会使留下的栅导电层的面积太小,导致 栅导电层的电阻值升高,导电能力下降。
参考附图8所示,刻蚀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203,使其产生凹陷,如图中所示,由 于不同位置的刻蚀程度不同,所述的凹陷在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交界面凹陷的程度最 大,正好弥补现有技术在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的交界面处更容易发生击穿的缺陷。所述 的刻蚀剂对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一掩膜层的刻蚀速率为0。5
—般来说,所述的刻蚀工艺采用湿法刻蚀,例如先采用含有HF的溶液清洗所述栅 导电层,以去除栅导电层表面存在的氧化物,随后,采用主要成份包含氨水,双氧水和去离 子水的刻蚀试剂,在50至15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刻蚀所述的栅导电层203,刻蚀时 间例如为80至120秒,得到的凹陷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最大尺寸为300埃,最小尺寸 为100埃。由于所述的刻蚀试剂对第一掩膜层和第一光刻胶层不具有刻蚀作用,因此,只有 在暴露出的栅导电层203的侧壁产生凹陷。
参考附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工艺方法制作的金属互连线结构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图,图中圆圈圈出的部分即为栅导电层的凹陷位置。
参考附图9,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210a,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210a的工艺例 如为等离子体刻蚀工艺。
参考附图10,在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侧墙204,所述侧墙204材料为氮化硅。 如图所示,所述的侧墙材料204会填充栅极结构中栅导电层中的凹陷。
接着,在所述半导体基板200上形成覆盖半导体基板,所述栅极结构以及侧墙的 层间介质层205,所述层间介质层205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之后,在所述层间介质层 205上形成第二光刻胶层206并通过曝光,显影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形成开口,所述的第二光 刻胶开口的宽度为⑶1,如图10所示,所述的⑶1大于所述⑶2,这是由于⑶2的尺寸过小, 按照现有的技术无法很好的控制曝光,显影的工艺形成CD2尺寸的第二光刻胶层开口,但 是,通过随后的自对准工艺,利用第二光刻胶层206为掩膜,依然可以在栅极结构之间形成 间距为⑶2的接触孔。
如图11所示,以第二光刻胶层206为掩膜,采用各向异性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205 形成接触孔207,随后,在所述接触孔207中填充金属层,形成金属互连线,用于电连接源极 或者漏极,最后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206。
从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界面处存在的凹陷被侧墙材料填充 (本实施例中可以认为是侧墙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一掩膜层和栅导电层界面处,克服了 现有技术产生的栅导电层和金属互连线之间绝缘层厚度过小,发生击穿的现象。而且,由于 所述的凹陷面积比较小,也不会对所述栅导电层的导电性能产生影响。
虽然本发明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具有一个以上栅极结构的半导体基底,所述栅极结构由依次位于半导体基底上的 栅极层、栅导电层和第一硬掩膜层构成;在所述半导体基底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表面高度高于栅极结构的第一光刻胶层; 等离子体刻蚀所述第一光刻胶层,暴露第一掩膜层以及部分栅导电层; 刻蚀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使其产生凹陷; 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在栅极结构两侧形成侧墙,所述侧墙填充所述凹陷; 在半导体基底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层间介质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形成光刻胶图案层,所述光刻胶图案层的开口与栅极结构之间欲 形成金属互连线的位置对应,并且开口的宽度大于栅极结构之间的间距;以所述光刻胶图案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至半导体基底,形成接触孔; 在所述接触孔填充金属层,形成金属互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层包 括依次位于半导体基板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所述多晶硅栅的厚度为600埃至1000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暴露出的部分 栅导电层的厚度为150埃至400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导电层 为钨、氮化钨和硅化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厚度为800埃至1200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掩 膜层为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厚度为1800埃至2200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暴露出的 部分栅导电层的工艺中选用的刻蚀剂对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一掩膜层的刻蚀速率为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暴露出的 部分栅导电层的工艺包括采用含有HF的溶液清洗所述栅导电层;采用含有氨水,双氧水 和去离子水的刻蚀剂刻蚀所述栅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光刻胶层 的表面比栅极结构的表面高500至1000埃。
全文摘要
一种自对准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一个以上栅极结构的半导体基底,所述栅极结构由依次位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栅极层、栅导电层和第一硬掩膜层构成;形成表面高度高于栅极结构的第一光刻胶层;等离子体刻蚀所述第一光刻胶层,暴露第一掩膜层以及部分栅导电层;刻蚀暴露出的部分栅导电层,使其产生凹陷;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在栅极结构两侧形成填充所述凹陷的侧墙;在半导体基底以及栅极结构上形成层间介质层;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至半导体基底,在设定位置形成接触孔;在所述接触孔填充金属层,形成金属互连线。所述的方法增大了栅导电层和金属互连线之间绝缘层的厚度,避免了在栅导电层和金属互连线之间发生击穿的现象。
文档编号H01L21/768GK102034734SQ20091019646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罗飞, 邹立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