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00044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光源行业一直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为气体放电光源,这种光源的原理是将灯的内部经抽真空后充入含汞的混合气体,利用气体放电发光或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光激发荧光粉发光。然而,气体放电光源的脉冲光闪容易导致人视觉疲劳,而且汞污染环境,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研究开发节能又环保的緑色光源来替代传统光源,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LED)是电光源中的ー种。OLED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 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典型结构是在ITO玻璃上制作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当电极上加有电压时,发光层就产生光福射。OLED显示器件具有的主动发光、发光效率较高、功耗低、轻、薄、无视角限制等优点,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未来的显示器件市场上占据霸主地位的新一代显示器件。由于全球越来越多的显示器厂家纷纷投入研发,大大的推动了 OLED的产业化进程,使得OLED产业的成长速度惊人,目前已经到达了大規模量产的前夜。作为ー项崭新的显示技木,OLED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展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 ff. 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该双层结构的器件中,IOV下亮度达到lOOOcd/m2,其发光效率为1.511m/W、寿命大于100小吋。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Burronghes等人首次提出用高分子共轭聚合物聚苯撑こ烯(PPV)制成聚合物电致发光(EL)器件,随后,美国加洲大学Heeger教授领导的实验组于1991年进ー步确证了聚合物电致发光特性,并进行了改进。从此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开辟了ー个全新的领域ー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自此,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已经获得了如下的ー些优点(I)OLED属于扩散型面光源,不需要像发光二极管(LED) —祥通过额外的导光系统来获得大面积的白光光源;(2)由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多祥性,OLED照明可根据需要设计所需颜色的光;(3) OLED可在多种衬底如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上制作,这使得设计照明光源时更加自由;(4)采用制作OLED显示的方式制作OLED照明面板,可在照明的同时显示信息;(5) OLED在照明系统中还可被用作可控色,允许使用者根据个人需要调节灯光氛围;(6) OLED能做成透光器件,这样当器件应用在窗户玻璃上时,白天以外光为光源,夜晚则能作为照明光源。虽然目前OLED具有上述所述的优点,但也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I.现有的OLED器件中,采用玻璃材料作为OLED器件的衬底,导致OLED器件不能弯曲,韧性差,易碎,限制了 OLED的应用范围;2.现有的OLED器件大部分只能将光从阳极或者阴极的ー侧取出,制得底发射或顶发射OLED器件,该类OLED器件不能双面发光,也限制了 OLED器件在需要双面发光领域中的应用;3.现有的OLED器件也寻在双面发光的OLED器件,但是当存在多个发光层时,发出的光是一种混合光,多种颜色的光不能分开发射,得不到单一颜色的光的发射。在显示应用方面,由于整个发光装置都是透明的,因此发光装置任何一面的背景都会对另一面的显示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挠曲性能和柔性优良,两个出光面可以单独发射光,发光亮度高,且两个出光面发出的光互不影响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及,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阳极层、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反光连接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阴极层;所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发光层;反光连接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反射导电层。以及,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透光柔性衬底层;在所述透光柔性衬底层上镀阳极层;在所述阳极层上依次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反光连接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含有发光层;反光连接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反射导电层;在所述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与反光连接层相对的表面镀阴极层,得到所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发明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反光连接层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该反光连接层能有效的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分别反射至透光柔性衬底层和阴极层并射出,实现两个出光面单独发射光,同时增强了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效率和强度。由于反光连接层含有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反射导电层,该两导电层能起到反射面作用,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分别反射至透光柔性衬底层和阴极层并射出,避免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发出的光互相影响,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双面发光的OLED—面的背景对另一面的显示造成影响。该第一反射导电层同时还作为阴极层的作用,第二反射导电层还作为阳极层的作用,绝缘层能有效地将第一反射导电层和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分隔,使得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分别发光。本发明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衬底层为透光柔性衬底层,使得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优良的挠曲性能和柔性能。本发明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采用镀层的方式依次在透光柔性衬底层上镀层,使得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各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结构紧凑,提高了其发光性能,且发光性能稳定,制备方法エ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エ业化生产。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ー种优选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另ー种优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又ー种优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挠曲性能和柔性优良,两个出光面可以单独发射光,发光亮度高,且两个出光面发出的光互不影响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如图I至图3所示,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阳极层2、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反光连接层4、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和阴极层6。其中,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分别含有发光层33和有发光层53 ;反光连接层4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这样,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反光连接层4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该反光连接层4能有效的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分别反射至透光柔性衬底层I和阴极层6并射出,实现两个出光面单独发射光,同时增强了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效率和强度。由于反光连接层4含有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该第一反射导电层41和第二反射导电层41’能起到反射面作用,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分别反射至透光柔性衬底层I和阴极层6并射出,避免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互相影响,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双面发光的OLED —面的背景对另一面的显示造成影响。该第一反射导电层
41同时还作为阴极层的作用,第二反射导电层41’还作为阳极层的作用,绝缘层42能有效地将两反射导电层绝缘分隔,使得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分别发光。另外,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衬底层为透光柔性衬底层1,使得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优良的挠曲性能和柔性能。具体地,上述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材料优选为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PET)、聚醚砜(PES)、聚萘ニ甲酸こニ醇酯(PEN)、透明聚酰亚胺(PI)、环烯烃共聚物(COC)、聚碳酸酯(PC)或聚こ烯(PE)等柔性的聚合物薄膜材料。该类优选的聚合物薄膜材料挠曲性能和柔性能好,赋予本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优良的挠曲性能和柔性能。该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厚度优选为0. Imm 0. 5mm,该优选厚度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能有效的提高光的穿透性,进ー步增强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出光效率。
上述阳极层2厚度优选为18nm-25nm,更优20nm,其材质优选用银(Ag),当然还可采用Al材料。该优选厚度和材质的阳极2能有效的降低在通电时电极的电阻,降低电极的放热与增强电极的散热性能,相应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阳极2能有效保证光的穿透,也称为通明电极,从而增强本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出光强度。进一步地,在Ag层2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之间还叠加设置有空穴注入加强层9。该空穴注入加强层9的厚度优选为3-10nm,更优选为6nm,其材质优选为W03、MoO3,V2O5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W03。该空穴注入加强层9能进一步空穴注入能力,提高了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亮度。另外,进一步增强穴注入加强层9与阳极层2间形成的欧姆接触,加强阳极层2的导电性能。上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分别含有的发光层33和发光层53,发光层33和发光层53的发光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灵活根据具体的实际生产要求而选定,其发光材料的种类可以是本技术领域常用的发光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还包括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中的至少一层和/或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中的至少一层,其中,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中的至少一层叠加设置在阳极层2与发光层33之间,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中的至少一层叠加设置在发光层33与反光连接层4之间。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还包括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中的至少一层和/或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中的至少一层,其中,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中的至少一层叠加设置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与发光层53之间,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中的至少一层叠加设置在发光层53与阴极层6之间。上述空穴注入层31和51的厚度优选为IOnm 15nm,其材料优选为酞菁铜(CuPc)、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m_MTDATA)、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如V2O5、MoO3、WO3、RuOxU = 2、3、4或5)。空穴传输层32和52厚度优选为40nm 60nm,其材料优选但不仅仅限于苯基吗琳(NPB),当然也可以为N,N’ - 二(3-甲基苯基)-N,N,- 二苯基-4,4’ -联苯二胺(TPD)、1,3,5-三苯基苯(TDAPB)、四氟四氰代二甲基苯醌(F4-TCNQ)掺杂MeO-TPD、酞菁铜CuPc或P型掺杂无机半导体中的至少一种。电子传输层34和54的厚度优选为20nm 80nm,其材料优选但不仅仅限于n掺杂的4,7- 二苯基-1,10-菲罗啉(n-Bphen)、BPhen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也可以是8-羟基喹啉铝(Alq3)、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_1,3,4_噁二唑(PBD)、2,5-二(I-萘基)-I,3,4-二唑(BND)、1,2,4-三唑衍生物(如TAZ等)、N_芳基苯并咪唑(TPBI)、喹喔啉衍生物(TPQ)或n型掺杂无机半导体中的至少一种。电子注入层35和55的厚度优选为0. 5nm 20nm,其材料优选为氟化锂(LiF)、铯化锂(CsF)、铯(Cs)、锂(Li)和/或钙(Ca)等低功函数材料,当然也可以用本领域常用的其他材料替代,如,碱土金属氟化物(NaF、CaF2、MgF2)或氯化物(NaCl、KCl、RbCl)。在上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中,空穴和电子彼此相遇并复合,发光材料直接或通过能量传递被激发,激发的发光材料通过发光返回基态。在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中分别优选加入了载流子注入层来改善载流子的注入效率,不但保证了有机功能层与阳极层2、反光连接层4和阴极层6之间的良好附着性,而且还使得来自阳极层2和阴极层6的载流子更容易的注入到有机功能薄膜中。如空穴注入层31和51优选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时,这种材料与有机空穴传输层32和52能级比较匹配,使得阳极层2和反光连接层4的第二反射导电层41’的空穴注入得到了明显的加強,另外,空穴注入层31与阳极层2和空穴注入层51与第二反射导电层41’之间能形成欧姆接触,加强了导电性能,进ー步提高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空穴注入能力,提高了其发光亮度和強度,有效的调节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和传输速率,平衡载流子,控制复合区域,获得了理想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具体地,上述反光连接层4包含的第一反射导电层41和第二反射导电层41’的材料优选为Ag、Al中的至少ー种,其厚底优选为60nm 200nm。该优选厚度和材料的第一反射导电层41和第二反射导电层41’能有效将射向其表面的光发生反射,避免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互相影响,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在通电时电阻,降低第一反射导电层41和第二反射导电层41’的放热与增强其的散热性能,相应的降低生产成本。绝缘层42的材料为SiO,其厚度优选为200nm lOOOnm。该厚度和材料的绝缘层42能有效的起到绝缘作用和阻挡光的穿透作用,进ー步保证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 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互不影响。上述阴极层6的材料优选为金属银(Ag)、钐(Sm)、镱(Yb)或者其合金。阴极层6的优选为18nm 25nm。该优选材料和厚度的阴极层6的光透过率可高达到55 75%之间,同时该优选厚度和材料的阴极层6还能有效的降低在通电时电极的电阻,降低电极的放热与增强电极的散热性能,相应的降低生产成本。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其他常用的金属替代。在选取该阴极层6和上述阳极层2的材料时,应该使作为该阴极层6的材料的功函数值低于上述阳极层2的材料的功函数值。进ー步地,上述阳极层2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之间还叠加设置有增透膜层7或/和阴极层6的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相対的表面上还叠加设置有增透膜层V。该增透膜层7或/和7’厚度优选为40nm lOOnm,其材料优选为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8_羟基喹啉铝(Alq3)、溴甲酚紫(BCP)、苯基吗琳(NPB)、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m-MTDATA)中的至少ー种。该增透膜层7能有效的增强阳极层2的出光率或/和增透膜层V能有效的增强阴极层6的出光率。当在阴极层6的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相対的表面上叠加设置增透膜层7’时,还能有效隔绝阴极层6与空气的接触而避免其外表面发生氧化而使得阴极层6的导电性能和透光性能降低的缺陷,从而延长了本发明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寿命。更进一歩地,在上述阳极层2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之间叠加设置有增透膜层7吋,在该增透膜层7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之间还叠加设置有缓冲层8 ;或者进ー步地,在上述阳极层2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之间没有叠加设置有增透膜层7时,在阳极层2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之间还叠加设置有缓冲层8。该缓冲层8的材料优选为光固化树脂,其厚度优选为0. 5 y m 10 y m。该缓冲层8能有效的提高增透膜层7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之间或者阳极层2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结合力。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至少是如下的几种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当然不仅仅限于下述结构第一种结构如图I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阳极层2、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和阴极层6。其中,该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第二种 结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阳极层2、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和阴极层6、增透膜层V。其中,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第三种结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缓冲层8、增透膜层7、阳极层2、空穴注入加强层9、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和阴极层6、增透膜层7。其中,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同时参见图I或图2或图3,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I.提供透光柔性衬底层I ;S2.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上镀阳极层2 ;S3.在阳极层2上依次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反光连接层4、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其中,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分别含有发光层33 ;反光连接层4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 ;S4.在所述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的与反光连接层4相对的表面镀阴极层6,得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体地,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I步骤中,优选包括对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前置处优选理。该前置处理可以包括化学试剂清洗、超声波清洗、水清洗等,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待用。该前置处理吸附性和去除其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2步骤中,镀阳极层2的方式优选为蒸镀、溅射或喷镀,更优选为磁控溅射的方式。阳极层2的材料以及镀的厚度已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3步骤中,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反光连接层4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的方式优选为蒸镀、溅射、喷镀或化学沉积方式。该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反光连接层4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的材料和厚度已在上文中阐述,为了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4步骤中,镀阴极层6的方式优选为蒸镀、溅射或喷镀,更优选为蒸镀方式。阴极层6的材料以及镀的厚度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进ー步地,在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I和S2步骤之间,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一表面上镀缓冲层8、增透膜层7中的任意ー层,再在缓冲层8或增透膜层7的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相対的表面进行镀阳极层2的步骤;或者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一表面上依次镀上缓冲层8、增透膜层7,再在增透膜层7的与缓冲层8相対的表面进行镀阳极层2的步骤。缓冲层8、增透膜层7的厚度和材料已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进ー步地,在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2和S3步骤之间,在阳极层2的面向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的表面上镀空穴注入加强层9,镀完毕之后,再 接着在空穴注入加强层9的与阳极层2相対的表面进行上述的S3步骤。该穴注入层9的厚度和材料已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进ー步地,在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3步骤中,当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还包括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中的至少ー层和/或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中的至少ー层和/或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还包括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中的至少ー层和/或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中的至少ー层吋。优选采用蒸镀在阳极层2或空穴注入层9的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相対的表面上依次镀上空穴注入层31和/或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和/或电子注入层35,和/或在反光连接层4的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相対的表面上依次镀上空穴注入层51和/或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和/或电子注入层55。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各层的材料和厚度已在上文中阐述,为了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进ー步地,在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的S4步骤之后,上述阴极层6的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相対的表面即阴极层6的外表面还镀有另ー增透膜层7’。增透膜层7’的材料以及镀的厚度以在上文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采用镀层的方式依次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上镀层,使得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各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提高了其发光性能,制备方法エ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エ业化生产。现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实施例I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如图I所示,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阳极层2、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和阴极层6。其中,透光柔性衬底层I为0. Imm的PC,阳极层2为20nm厚的Ag层,空穴传输层32和52为60nm厚的NPB层,发光层33为20nm厚的白光发光材料层,发光层53为30nm厚的蓝光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34和54为20nm厚的n_Bphen层,第一反射导电层41和第二反射导电层41’为60nm厚的Ag层,绝缘层42为IOOOnm厚的SiO层,阴极层6为18nm厚的Ag ;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其制备方法如下(I)提供PC基板,将该PC基板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和面积,再将该透光基板按洗洁精清洗一乙醇清洗一丙酮清洗一纯水清洗的流程进行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每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得到透光柔性衬底层I ;(2)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一表面上蒸镀Ag层,形成阳极层2 ;(3)在阳极层2的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相对的表面依次蒸镀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 ; (4)在电子传输层54的与发光层53相对的表面蒸镀阴极层6 ;(5)蒸发完成后对器件进行封装,得到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阳极层2、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和阴极层6、增透膜层7。其中,透光柔性衬底层I为0. 5mm的C0C,阳极层2为40nm厚的Ag层,空穴注入层31为13nm厚的WO3、空穴传输层32为60nm厚的NPB层,发光层33为20nm厚的白光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34为20nm厚的n-Bphen层,空穴传输层52为50nm厚的TH)层,发光层53为5nm厚的绿光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54为80nm厚的Bphen层,电子注入层38为20nm厚的Li,第一反射导电层41和第二反射导电层41’为200nm厚的Ag层,绝缘层42为200nm厚的SiO层,阴极层6为25nm厚的Yb层,增透膜层7为IOOnm厚的ZnSe层;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其制备方法如下(I)提供COC基板,将该COC基板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和面积,再将该透光基板按洗洁精清洗一乙醇清洗一丙酮清洗一纯水清洗的流程进行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每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得到透光柔性衬底层I ;(2)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一表面上蒸镀Ag层,形成阳极层2 ;(3)在阳极层2的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相对的外表面采用蒸镀方式依次镀上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 ;(4)在电子注入层55的与电子传输层54相対的表面蒸镀Yb层,形成阴极层6 ;(5)在阴极层6的与电子注入层55相対的表面蒸镀ZnSe层,形成增透膜层7 ;(6)蒸发完成后对器件进行封装,得到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缓冲层8、增透膜层7、阳极层2、空穴注入加强层9、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
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和阴极层6、另ー增透膜层7’。其中,透光柔性衬底层I为0. 15mm厚的PET,缓冲层8为0. 5 y m厚的光固化环氧树脂层,增透膜层7和7’为45nm厚的ZnS层,阳极层2为20nm厚的Ag层,空穴注入层9为6nm厚的WO3,空穴注入层31为20nm厚的V2O5,空穴传输层32为40nm厚的m-MTDATA层,空穴传输层32为20nm厚的a -NTO层、发光层33为20nm厚的a -NPD: Ir (MDQ) 2 (acac)层、电子传输层34为40nm厚的Alq3层、电子注入层35为Inm厚的LiF层,第一反射导电层41为IOOnm厚的Ag层,绝缘层42为200nm厚的SiO层,第二反射导电层41’为60nm厚的Ag层,空穴注入层51为40nm厚的m-MTDATA层,空穴传输层52为20nm厚的a -NPD层,发光层53为20nm厚的TCTA: Ir (ppy) 3层,电子传输层54为40nm厚的Alq3层,电子注入层55为Inm厚的LiF层和阴极层6为18nm厚的Ag层;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其制备方法如下(I)提供PET基板,将该PET基板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和面积,再将该透光基板按洗洁精清洗一こ醇清洗一丙酮清洗一纯水清洗的流程进行清洗,每个清洗步骤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毎次洗涤优选采用清洗5分钟,停止5分钟,分别重复3次的方法,清洗完毕后,用红外烘箱烘干,得到透光柔性衬底层I ;(2)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的一表面上涂覆光固化环氧树脂层,形成缓冲层8 ;(3)在缓冲层8的与透光柔性衬底层I相対的表面蒸镀ZnS层,形成增透膜层7 ;(4)在增透膜层7的与缓冲层8相対的表面蒸镀Ag层,形成阳极层2 ;(5)在阳极层2的与增透膜层7相対的表面蒸镀空穴注入加强层9 ;(6)在空穴注入加强层9的与阳极层2相対的外表面采用蒸镀方式依次镀上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 ;(7)在电子注入层55的与电子传输层54相対的表面蒸镀阴极层6 ;(8)在阴极层6的与子注入层55相対的表面蒸镀另ー ZnS层,形成另ー增透膜层V ;
(9)蒸发完成后对器件进行封装,得到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I、缓冲层8、增透膜层7、阳极层2、空穴注入加强层9、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和阴极层6、另一增透膜层V。其中,透光柔性衬底层I为0. 18mm厚的PET,缓冲层8为10 y m厚的光固化环氧树脂层,增透膜层7为45nm厚的ZnS层,阳极层2为20nm厚的Ag层,空穴注入层9为6nm厚的WO3,空穴注入层31为30nm厚的m-MTDATA层,空穴传输层32为30nm厚的NPD层、发光层33为30nm厚的DPVBi层、电子传输层34为40nm厚的Bphen层、电子注入层35为Inm厚的LiF层,第一反射导电层41 为120nm厚的Ag层,绝缘层42为500nm厚的SiO层,第二反射导电层41’为80nm厚的Ag层,空穴注入层51为40nm厚的m-MTDATA层,空穴传输层52为20nm厚的NPB层,发光层53为20nm厚的DCJTB = Alq3层,电子传输层54为40nm厚的Alq3层,电子注入层55为Inm厚的LiF层和阴极层6为20nm厚的Sm层,增透膜层7’为80nm厚的BCP有机增透膜层层;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电子注入层35构成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 ;空穴注入层51、空穴传输层52、发光层53、电子传输层54、电子注入层55构成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 ;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构成反光连接层4。本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参见实施例3中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IOV的驱动电压下,下出光(透光柔性衬底层I出光面)和上出光(阴极端出光面)的出光颜色以及亮度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述表I所示表I
下出光亮度~上出光亮度 下出光颜色 (IOV)上出光颜色(IQV)
实施例3 红色8650 cd/m2绿色8454 cd/m2
实施例4 蓝色7583 cd/m2红色6300 cd/m2由上述表I可知,该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反光连接层4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该反光连接层4能有效的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分别反射至透光柔性衬底层I和阴极层6并射出,实现两个出光面单独发射光,同时增强了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发光效率和强度。由于反光连接层4含有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41、绝缘层42、第二反射导电层41’,该两反射导电层能起到反射面作用,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分别反射至透光柔性衬底层I和阴极层6并射出,避免了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5发出的光互相影响,上出光和下出光的发光颜色都是各自的单独发射,不存在互相影响的情況。另外,通过在透光柔性衬底层I与阳极层2之间增设缓冲层8、增透膜层7和在阳极层2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3之间增设空穴注入加强层9,以及在阴极层6外表面增设增透膜层7’,进ー步增强了本发明实施例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如实施例3中制备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上出光亮度高达8454cd/m2,上出光亮度高达8650cd/m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阳极层、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反光连接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阴极层;所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分别含有发光层;所述反光连接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反射导电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连接层的第一反射导电层和第二反射导电层的材料为Ag、Al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SiO。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连接层的第一反射导电层和第二反射导电层的厚度为60nm 200nm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 200nm lOOOn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柔性衬底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透明聚酰亚胺、环烯烃共聚物或聚碳酸酯或聚乙烯; 所述透光柔性衬底层的厚度为0. Imm 0. 5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柔性衬底层与阳极层之间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缓冲层和/或增透膜层,所述缓冲层的叠加方式为紧贴于透光柔性衬底层,所述增透膜层的叠加方式为紧贴于阳极层; 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0. 5 y m 10 y m ;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光固化环氧树脂和/或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所述增透膜层的厚度为40nm IOOnm ;所述增透膜层的材料为硫化锌、硒化锌、8-羟基喹啉铝、溴甲酚紫、苯基吗琳、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基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与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之间还叠加设置有空穴注入加强层;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3 ii m 10 ii m ;所述空穴注入加强层的材料为W03、V205、Mo03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的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相对的表面还叠加设置有增透膜层。
8.—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透光柔性衬底层; 在所述透光柔性衬底层上镀阳极层; 在所述阳极层上依次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反光连接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分别含有发光层;所述反光连接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反射导电层; 在所述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的与反光连接层相对的表面镀阴极层,得到所述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供透光柔性衬底层步骤之后,在所述透光柔性衬底层的一表面进一步依次镀缓冲层和/或增透膜层,再镀阳极层2。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镀阳极层步骤之后、所述镀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步骤之前,在所述阳极层的与透光柔性衬底层相对的表面进一步镀空穴注入加强层;或/和在所述镀阴极层步骤之后,在所述阴极层的与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相对的表面进一步镀增透膜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透光柔性衬底层、阳极层、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反光连接层、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阴极层;所述第一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和第二有机电致发光结构分别含有发光层;所述反光连接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反射导电层、绝缘层、第二反射导电层。本发明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挠曲性能和柔性优良,两个出光面可以单独发射光,发光亮度高,且两个出光面发出的光互不影响。该柔性双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H01L51/56GK102769104SQ20111011661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冯小明, 周明杰, 王平, 钟铁涛 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