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930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功率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端子,用于实现印刷电路板与其它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不间断电源(UPS)等电器的输入、输出电源线通常通过电路元件与功率端子相连,然后再通过功率端子与印刷电路板(PCB)电连接,以实现印刷电路板与功率源之间的电连接,其中功率端子作为高电流连接的接口被广泛地使用。随着功率端子在电子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和所承载的功率范围的日益扩大,对功率端子本身的结构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现有技术中典型地存在两种类型的功率端子,即单排式功率端子和双排式功率端子。在单排式功率端子中,两个或更多个引脚从功率端子本体的一个侧面伸出,并排列成一条直线。当装配到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引脚插入到印刷电路板的金属孔内并焊接就位,且功率端子本体呈直立状。这种类型的功率端子的缺点在于,由于各引脚排列成一条直线,在装配状态下不能抵抗沿着与所述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振动,因此特别是当受到振动、冲击等载荷时很容易松脱,因而其不够坚固,连接可靠性不高,而且其通常不能用于传输高电流。另一方面,在双排式功率端子中,两排引脚沿着与功率端子本体垂直的方向从功率端子本体的两侧伸出,功率端子本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当装配到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两排引脚插入到印刷电路板的金属孔内并焊接就位,且功率端子本体在装配状态下呈水平状。这种类型的功率端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振动,但其缺点在于,当将该功率端子固定到印刷电路板上时,需要借助于螺钉进行螺纹连接,这使得连接过程复杂化,而且其在印刷电路板上占据较大的空间。此外,当特别是进行大电流传输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并受到功率端子的发热以及热胀冷缩等的影响,所使用的螺钉将会因腐蚀、氧化等而自然松动,从而造成接触不良、连接中断等不利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背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并能够有效抵抗振动的功率端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率端子,其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伸出的引脚,其中,所述引脚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引脚确定至少一个平面,且所述至少三个引脚确定的至少一个平面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有利的是,本体的一末端和每个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曲部,引脚自弯曲部朝向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每个引脚大致平行于所述本体的平面,因此在使用时所述本体与所述引脚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中进行插入。[0009]有利的是,所述弯曲部包括位于所述本体的末端的中部向一侧延伸的中间弯曲部和位于所述本体的末端的两侧并向另一侧延伸的两个侧面弯曲部,上述结构形式易于成形,并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有利的是,每个弯曲部大致呈L形。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弯曲部也可变化,或采取任何适宜的其它几何形状。有利的是,所述本体呈板状。有利的是,所述引脚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弯曲部和所述两个侧面弯曲部的端部,所述引脚确定的平面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大致垂直。根据三点式固定原理, 这种结构设计具有最佳的稳定性。有利的是,所述引脚在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本体的平面平行的两个平面中平行地布置。有利的是,位于所述两个侧面弯曲部的端部的两个引脚距所述中间弯曲部的端部的引脚的距离相等。有利的是,所述本体与所述弯曲部为整体模制的一体式构件。或者,作为替换,所述弯曲部为从所述本体弯折而成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不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而且制造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在使用时不需要任何螺纹连接。而且,该功率端子在装配状态下足够牢固,可以有效地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振动或冲击。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尤其适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与功率源之间进行大电流传输。

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细描述,将有助于更清楚、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细节和优点。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功率端子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功率端子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功率端子的仰视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功率端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范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需指出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为以举例方式给出的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其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下面借助于图1-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功率端子的立体图,图2-4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功率端子的侧视图、 仰视图和正视图。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功率端子包括板状本体1 和从所述本体1延伸的多个弯曲部2、3、4,所述弯曲部2、3、4自本体1末端沿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弯曲部2、3、4的端部分别具有与所述本体1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引脚5、6、7。引脚5、6、7所确定的平面与本体1所在的平面相交,如图1中所示,每个弯曲部大致呈L形,当然其也可以以其它适宜的形式弯曲。根据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和理想的抗振效果,所述引脚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为此,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所述功率端子总共具有三个弯曲部,即,中间弯曲部4和两个侧面弯曲部2、3,所述两个侧面弯曲部2、3与所述中间弯曲部4自本体1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本体1下端的两侧,而且所述两个侧面弯曲部2、3相对于所述中间弯曲部4对称地布置。另外,每个弯曲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引脚,因此总共具有三个引脚5、6、7,并且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那样,这些引脚5、6、7分别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位于对称平面中。显然,根据不同需要或实际应用,所述多个引脚的数量也可以多于三个,例如为四个或更多个,且其布置方式也可以相应地进行变化。举例而言,在图中所示的功率端子中,每个弯曲部的端部具有一个引脚。作为替换方案,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弯曲部的端部分别设置多于一个的引脚。下面借助于图2-4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功率端子的各引脚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引脚5、6和引脚7分别位于相对于本体1对称的两个平行平面中(图 2中引脚6被遮挡)。此外,如图3、4所示,引脚5、6相对于与所述本体1的平面垂直的平面对称地布置,换句话说,引脚5、6对称地布置在引脚7的两侧。上述对称布置的方式可以使功率端子均勻地受力,并有效抵抗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任何振动或冲击。另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为一体式构件,其可通过整体模制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形成板状本体1后对其进行切割和弯折而形成。换句话说,所述本体与所述弯曲部可为整体模制的一体式构件,或者,所述弯曲部可为从所述本体弯折而成的构件。在后一种情况下,在形成本体1之后,对其进行切割,以在其下端形成分别具有引脚的三个部分,然后沿相反方向从所述本体1向两侧弯折,从而形成分别具有引脚5、6、7 的弯曲部2、3、4。图1-4所示的功率端子可通过以下方式使用。例如,当装配到印刷电路板上时,所述引脚5、6、7分别插入到印刷电路板的金属孔内并焊接就位,且功率端子的本体1沿着与本体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典型地,以直立状态)插入到与之对应的配合件中,由此可顺利实现例如实现印刷电路板与功率源之间的电流传输,尤其是大电流传输。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独特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在采用直插式结构的同时,借助于位于对称平面中的多个引脚的多点式固定连接,能够有效地抵抗沿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振动。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结构紧凑,制造起来简单、方便,在使用时不需要任何螺纹连接,且占用很小的空间,因而兼具了单排式功率端子和双排式功率端子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作条件下,特别适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与功率源之间进行大电流传输,例如用于车载式充电器中等。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很明显,以上描述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均应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很容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变型或修改(例如,可以对功率端子中引脚的数量、位置或形状进行适当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或使用要求),这些变型或修改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功率端子,其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伸出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引脚确定至少一个平面,且所述至少三个引脚确定的至少一个平面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一末端和每个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曲部,引脚自弯曲部朝向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每个引脚大致平行于所述本体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包括位于所述本体的末端的中部向一侧延伸的中间弯曲部和位于所述本体的末端的两侧并向另一侧延伸的两个侧面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弯曲部大致呈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数量为三个, 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弯曲部和所述两个侧面弯曲部的端部,所述引脚确定的平面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大致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在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并与所述本体的平面平行的两个平面中平行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两个侧面弯曲部的端部的两个引脚距所述中间弯曲部的端部的引脚的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弯曲部为整体模制的一体式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为从所述本体弯折而成的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率端子,其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伸出的引脚。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引脚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引脚确定至少一个平面,且所述至少三个引脚确定的至少一个平面与所述本体所在平面相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不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而且制造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在使用时不需要任何螺纹连接。而且,该功率端子在装配状态下足够牢固,可以有效地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振动或冲击。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端子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尤其适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与功率源之间进行大电流传输。
文档编号H01R12/58GK202034513SQ20112014543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黄 俊 申请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