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09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连接器有关,特别有关于可自动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动作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普及于一般大众的生活周遭,并且,为了因应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外设电子装置,市场上也发展出了各式不同种类的连接器,用以将计算机连接至具有不同传输接口的外围电子装置,以传输数据。然而,现今的计算机病毒猖獗,在进行数据传输时,若不知道目的电子装置的安全性是否足够,则对于所传输的数据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使用者仅能在原始计算机中,手动对数据进行加密动作,例如通过加密软件进行加密,设定一组密码金钥后,再对外传输数据。但是,上述加密软件并非所有的使用者都会使用,若使用者不会使用加密软件,则所传输的数据就缺乏保障。并且,当使用者对于数据传输的需求量较大,或传输次数较为频繁时,这样的加密动作实际会对使用者造成困扰。另外,若使用者的传输动作仅偶尔为之, 则使用者很可能会忘记要在传输数据之前先进行加密,只要有一次忘记加密,而数据又刚好遭到窃取,即会对使用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能够通过最简便的方式,在数据的传送与接收时,自动帮使用者进行数据的加密动作,即为本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潜心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当计算机通过连接器传送或接收数据时,连接器可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密动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该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各该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加密电路,并且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该焊接部,各该导接端子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各该连接端子通过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并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如上所述,其中所述加密电路以集成电路实现。如上所述,其中该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所述电路板及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如上所述,其中所述金属壳体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该连接器通过该固定接脚固定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远离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为了更明确地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部具有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各该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两个以上加密电路,该两个以上加密电路的数量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的数量,并且该电路板分别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该焊接部电性连接,各该导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电路板与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各该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并且通过该电路板与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如上所述,其中各所述加密电路以集成电路实现。如上所述,其中该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所述电路板及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如上所述,其中所述金属壳体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该连接器通过该固定接脚固定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远离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为了更明确地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部具有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各该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加密电路,并且该电路板分别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该焊接部电性连接,各该导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各该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并且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如上所述,其中所述加密电路以集成电路实现。如上所述,其中该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所述电路板及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如上所述,其中所述金属壳体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该连接器通过该固定接脚固定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远离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所达到的功效在于,当上述连接器电性连接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时,若该计算机通过该连接器来进行数据的传送或接收,则被传输的数据将会通过连接器内的加密电路自动进行加密动作。如此一来,使用者不需费时地在传输数据前自行手动对数据进行加密,不需学习步骤繁复的加密软件,也不会有忘记加密就将数据对外传送的情形发生。借此,不会因为资料被窃取而危害到使用者的权益,并且也可以保护所传输的数据不会遭受病毒的侵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3、4···连接器10、30、40. ··容置空间11,31,41...绝缘本体12,32,42...导接端子121、321、421· ·.导接部122、322、422· · ·焊接部13、33、43···电路板131、331、431· ·.加密电路14、34、44· · ·连接端子141、341、441· ·.第一焊接部142、342、442...第二焊接部15. · ·金属外壳151...固定接脚2. · ·主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所述说明及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用,而非用来加以限制。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组合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 主要具有绝缘本体11、两个以上导接端子12、电路板13、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14。该绝缘本体1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10,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12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1内的该容置空间10中,并且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12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1上。[0058]各该导接端子12分别具有导接部121及远离该导接部121的焊接部122,各该导接端子12通过该导接部121与外部连接接头(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并通过该焊接部122 与该电路板13电性连接。该电路板13上电性连接有加密电路131,并且该电路板13电性连接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12的该焊接部122,各该导接端子12通过该电路板13与该加密电路131电性连接。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14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12的数量,第一实施例中以四根为例,但不加以限定。各该连接端子14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141,各该连接端子 14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141电性连接该电路板13,借以各该连接端子14通过该电路板 13与该加密电路131电性连接。其中,上述该加密电路131主要以集成电路antegrated Circuit, IC)来实现,但不加以限定。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14于远离该第一焊接部141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 142,该连接器1主要通过该第二焊接部142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上的主机板2。如此一来, 当计算机通过该连接器1进行数据的传送或接收时,该连接器1内的该加密电路131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密动作,例如以预定的密码金钥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该被传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安全性。当使用者接收该数据时,可例如通过输入预定的密码金钥来对数据进行解密动作,但不加以为限。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还包括金属壳体15,用以包覆该绝缘本体11、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12、该电路板13及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14,以为该连接器1提供金属屏蔽效果。 该金属壳体15还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151,该连接器1通过该固定接脚151 固定于该主机板2上。请继续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揭露连接器 3,该连接器3主要具有绝缘本体31、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2、电路板33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 34。该绝缘本体31内具有两个以上个容置空间(本实施例中以三个为例,以供三个外部的连接接头插接,但不加以限定),每一个容置空间30中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该导接端子32, 各该导接端子32固定于该绝缘本体31上,并且各该导接端子32分别具有导接部321及远离该导接部321的焊接部322。该电路板33上电性连接有两个以上加密电路331,该两个以上加密电路331的数量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30的数量,并且该电路板33分别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30 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2的该焊接部322电性连接。借以,各该导接端子32分别通过该电路板33与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331电性连接。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34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2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34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341,各该连接端子34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341电性连接该电路板33,借以各该连接端子34分别通过该电路板33与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331电性连接。借以,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一个该容置空间30、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2、一个该加密电路331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34共同构成一个连接端口接口(即,如图4中所示者,共可构成三组连接端口接口),以连接外部的连接接头,但不加以限定。其中,上述这些加密电路331主要以集成电路来实现,但不加以限定。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34在远离该第一焊接部341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342,该连接器3主要通过该第二焊接部342电性连接该主机板2。如此一来,当计算机通过该连接器3中的其中一组连接端口接口进行数据的传送或接收时,该连接端口接口通过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 331,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密动作,以确保该被传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安全性。而未被使用的连接端口接口,其对应的该加密电路331则不动作。该连接器3还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该金属壳体15,用以包覆该绝缘本体31、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32、该电路板33及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34,以为该连接器3提供金属屏蔽效果。该金属壳体15还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151,该连接器3通过该固定接脚151固定于该主机板2上。请继续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揭露连接器 4,该连接器4主要具有绝缘本体41、两个以上导接端子42、电路板43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 44。该绝缘本体41内具有两个以上个容置空间(本实施例中以三个为例,以供三个外部的连接接头插接,但不加以限定),每一个容置空间40中分别设置有两个以上该导接端子42, 各该导接端子42固定于该绝缘本体41上,并且各该导接端子42分别具有导接部421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422。该电路板43上电性连接有一个加密电路431,并且该电路板43分别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40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42的该焊接部422电性连接。借以,各该导接端子 42分别通过该电路板43与该加密电路431电性连接。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44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42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44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441,各该连接端子44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441电性连接该电路板43,借以各该连接端子44分别通过该电路板43与该加密电路431电性连接。借以, 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该容置空间40、两个以上导接端子42、两个以上连接端子44,以及共享的该加密电路431,构成一个连接端口接口( S卩,如图5中所示,可通过共享的该加密电路431,构成三组连接端口接口),以连接外部的连接接头,但不加以限定。其中,上述该加密电路431主要以集成电路来实现,但不加以限定。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44在远离该第一焊接部441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 442,该连接器4主要通过该第二焊接部442电性连接该主机板2。如此一来,当计算机通过该连接器4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接口进行数据的传送或接收时,该连接器4即通过内部的该加密电路431自动对数据进行加密动作,以确保该被传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安全性。该连接器4还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该金属壳体15,用以包覆该绝缘本体41、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42、该电路板43及该两个以上连接端子44,以为该连接器4提供金属屏蔽效果。该金属壳体15还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151,该连接器4通过该固定接脚151固定于该主机板2上。最后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前述实施例中,主要以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的连接端口接口为例,举例说明。图1_图 5中所示,各该容置空间10、30、40中分别设置有四根导接端子12、四根导接端子32、四根导接端子42,并且每一组连接端口接口还分别通过四根连接端子14、四根连接端子34、四根连接端子44电性连接该主机板2。然而,上述USB型态的连接端口接口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还可为RJ-45型态的连接器,不加以限定。在第四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由八根该导接端子12、该电路板13、该加密电路 131、及八根该连接端子14共同构成一个RJ-45型态的连接端口接口。借以,当该连接器1’电性连接于该主机板2上,并且该连接器1,上的连接端口接口插接外部网络线(图中未示出)时,该连接器1’可通过该加密电路131将该主机板2输出的数据加密后,再由外部网络线对外传输;另外,该连接器1’还可接收外部网络线传送来的数据,并通过该加密电路131 予以加密后,再传送至该主机板2。然而,上述USB型态的连接端口接口及RJ-45型态的连接端口接口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任何可以套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化与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它任何等效变换均应涵盖在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包含 绝缘本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该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各该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加密电路,并且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该焊接部,各该导接端子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各该连接端子通过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并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电路以集成电路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所述电路板及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该连接器通过该固定接脚固定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远离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
6.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内部具有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各该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两个以上加密电路,该两个以上加密电路的数量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的数量,并且该电路板分别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该焊接部电性连接,各该导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电路板与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各该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并且通过该电路板与相对应的一个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密电路以集成电路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所述电路板及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该连接器通过该固定接脚固定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远离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
11.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内部具有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分别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各该导接端子分别具有导接部及远离该导接部的焊接部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加密电路,并且该电路板分别与该两个以上容置空间中的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该焊接部电性连接,各该导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具有对应于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的数量,各该连接端子分别具有第一焊接部,各该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该第一焊接部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并且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加密电路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电路以集成电路实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用以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两个以上导接端子、所述电路板及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朝下延伸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接脚,该连接器通过该固定接脚固定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远离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端分别具有第二焊接部,该连接器通过该第二焊接部电性连接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加密电路的连接器,主要具有绝缘本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两个以上导接端子,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电路板,该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加密电路,并且电路板电性连接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其中,两个以上导接端子及两个以上连接端子通过电路板与加密电路电性连接,这样,当连接器电性连接于外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时,若计算机通过连接器来传送或接收数据,均可借由电路板上的加密电路自动进行加密的动作,从而使传送或接收的数据具有保密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11323SQ20112018251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张乃千 申请人: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