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平型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76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挠性平型线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挠性平型线缆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尤其涉及一种易于切割分条作业的挠性平型线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被大量应用以做为讯号传输的途径之用,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与电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讯号由一端传递至另外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目的。[0003]一般软性排线的结构,其包括下绝缘层、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以及上绝缘层, 其中金属导线为了方便于后续与排线连接器搭接,所以金属导线会经由压延等制程步骤以将金属导线的截面结构形成一扁平状的细长方形,此细长方形的截面结构可便于将软性排线搭接于排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0004]然而,此种具有细长的长方形截面结构的金属导线,由于其所具有的横向宽度较大,所以在压合于上绝缘层与下绝缘层之间时,会使得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变小,小间距的软性排线不利于后续的切割分条作业,如此使得软性排线要进行折迭、卷绕或跳线等制程时变得非常困难而导致生产良率降低。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切割分条作业容易操作,生产良率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包括[0007]一下绝缘层;[0008]一上绝缘层,设置于该下绝缘层上;以及[0009]数条金属导线,平行排列设置于该上绝缘层与该下绝缘层之间,其中每一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左侧面以及一右侧面,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形成该金属导线的外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一第一宽度,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上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每一接触面具有一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0010]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且该上表面的宽度实质等于该下表面的宽度。[0011]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为圆弧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 且该左侧面的弧长实质等于该右侧面的弧长。[0012]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为平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且该左侧面的宽度实质等于该右侧面的宽度。[0013]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大于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的宽度,且该左侧面或该右侧面的弧长大于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0014]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下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相反面,每一接触面与相对于该接触面的相反面呈上下相对设置且呈上下镂空状态。[0015]该些金属导线末端设置于该下绝缘层上且被该下绝缘层所遮盖,每一接触面的上方呈镂空状态。[0016]该接触面与该上绝缘层末端之间形成一变形区,该接触面呈矩形,该变形区呈梯形,该梯形上底的宽度等于该第一宽度,该梯形下底的宽度等于该第二宽度。[0017]该第二宽度至少是该第一宽度的三倍大,且相邻二条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二宽度的大小。[0018]该金属导线的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与该第一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 1 2 1 4之间。[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其将金属导线的外形型态设计成为中段具有第一宽度,末端接触面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的结构形态,如此可增加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有利于后续的切割分条的加工作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挠性平型线缆可解决现有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切割分条不容易与生产良率降低的问题。[0020]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21]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0022]附图中,[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的立体示意图。[0024]图2是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在金属导线的放大示意图。[0025]图3是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的分解示意图。[0026]图4是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0027]图5是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0028]图6是图1的挠性平型线缆采用另一种态样的立体示意图。[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挠性平型线缆沿着如图4的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0030]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挠性平型线缆沿着如图5的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0032]请参照图1至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此挠性平型线缆1包含一下绝缘层2、数条金属导线3及一上绝缘层4。[0033]上绝缘层4设置于下绝缘层2上,数条金属导线3平行排列设置于上绝缘层4与下绝缘层2之间,其中每一金属导线3包括一上表面31、一下表面32、一左侧面33及一右侧面34,上表面31、下表面32、左侧面33与右侧面34形成金属导线3的外表面,上表面31 与下表面32为平面形态且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左侧面33与右侧面34为平面形态且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左侧面33与右侧面34分别连接于上表面31与下表面32的左边与右边, 左侧面33与右侧面34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第一宽度35,该些金属导线3末端外露于上绝缘层4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36,每一接触面36具有第二宽度38,且第二宽度38 大于第一宽度35。[0034]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31距离下表面32之间的高度H大于上表面31的宽度W,然不限于此,上表面31距离下表面32的高度H亦可等于上表面31的宽度W,如此可有利于增加金属导线3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利于后续切割分条等加工作业,由于上表面31与下表面32在本实施例中为上下平行对称设置,所以上表面31的宽度W大小实质等于下表面 32的宽度(未标示)大小,同时左侧面33的宽度实质等于右侧面34的宽度。[0035]在本实施例中,该些金属导线3末端外露于上绝缘层4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36,金属导线3末端外露于下绝缘层2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相反面37,每一接触面 36与相对于接触面36的相反面37呈上下相对设置且呈上下镂空状态。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如图6所示,亦可将该些金属导线3末端设置于下绝缘层2上且被下绝缘层2所遮盖,仅有接触面36的上方呈镂空状态。[0036]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面36与上绝缘层4末端之间形成一变形区39,接触面36呈长矩形,变形区39呈梯形,该梯形上底的宽度等于第一宽度35,该梯形下底的宽度等于第二宽度38。此外,第二宽度38的大小设计成至少是第一宽度35的三倍大,且相邻二条金属导线3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宽度38的大小,如此以利于后续切割分条作业。[0037]值得一提的是,此金属导线3为金属线材经过预加工后所形成的结构,由于金属导线3的上表面31与下表面32为平面形态,所以有利于在合线制程时将上绝缘层4与下绝缘层2由上下方压合于金属导线7上,为了增加下绝缘层2、金属导线3与上绝缘层4在合线制程时的制造良率,此金属导线3的上表面31距离下表面32的高度H与第一宽度35之间的比率设计成介于1 2 1 4之间,且最佳的高度H与第一宽度35的比率为1 3, 如此既可提高合线制程的良率且又可以利于后续切割分条等加工作业。[0038]请参照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挠性平型线缆,此挠性平型线缆5包含一下绝缘层6、数条金属导线7及一上绝缘层8。[0039]此挠性平型线缆5的金属导线7同样是包括有一上表面71、一下表面72、一左侧面73及一右侧面74,上表面71与下表面72为平面形态且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左侧面73 与右侧面74为圆弧面形态且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上表面71的宽度W大小实质等于下表面72的宽度大小,同时左侧面73的弧长实质等于右侧面74的弧长。同样地,上表面71距离下表面72之间的高度H大于上表面71或下表面72的宽度W,可以理解的是,左侧面73 或右侧面74的弧长大于上表面71距离下表面72之间的高度H。[0040]此挠性平型线缆5与前述的挠性平型线缆1的差别在于金属导线7的左侧面73 与右侧面74为圆弧面形态而非平面形态,其余结构部份如左侧面73与右侧面74之间的最大距离所形成第一宽度75亦小于外露于上绝缘层8的接触面76的第二宽度78,故在此不再赘述。[00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其利用改变金属导线的外形结构,使其成为中段具有第一宽度,末端接触面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的结构形态,如此可增加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有利于后续的切割分条的加工作业。与现有软性排线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挠性平型线缆可解决现有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切割分条不容易与生产良率降低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调制设计金属导线中段的高度与第一宽度的比率大小的最佳范围,如此可同时达到提高合线制程的良率以及利于后续切割分条加工作业的目的。[0042]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绝缘层;一上绝缘层,设置于该下绝缘层上;以及数条金属导线,平行排列设置于该上绝缘层与该下绝缘层之间,其中每一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左侧面以及一右侧面,该上表面、该下表面、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形成该金属导线的外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分别连接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一第一宽度,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上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每一接触面具有一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呈上下平行相对设置,且该上表面的宽度实质等于该下表面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为圆弧面形态,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且该左侧面的弧长实质等于该右侧面的弧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为平面形态, 该左侧面与该右侧面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且该左侧面的宽度实质等于该右侧面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大于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的宽度,且该左侧面或该右侧面的弧长大于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些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该下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相反面,每一接触面与相对于该接触面的相反面呈上下相对设置且呈上下镂空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些金属导线末端设置于该下绝缘层上且被该下绝缘层所遮盖,每一接触面的上方呈镂空状态。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面与该上绝缘层末端之间形成一变形区,该接触面呈矩形,该变形区呈梯形,该梯形上底的宽度等于该第一宽度,该梯形下底的宽度等于该第二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宽度至少是该第一宽度的三倍大,且相邻二条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二宽度的大小。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导线的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与该第一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12 14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包括下绝缘层、上绝缘层及数条金属导线,其中每一金属导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左侧面及右侧面,上表面与下表面为平面形态,左侧面与右侧面为圆弧面形态,左侧面与右侧面分别连接于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左边与右边,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第一宽度,数条金属导线末端外露于上绝缘层且经过压延后形成数个接触面,每一接触面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可增加金属导线彼此之间的间距大小,有利于后续的切割分条的加工作业,从而解决现有金属导线之间的间距较小、切割分条不容易与生产良率降低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B5/02GK202258401SQ20112032857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王建淳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