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平型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1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挠性平型线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数条无导线区的挠性平型线缆。
背景技术
软性扁平线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为软性排线或FFC,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数据线缆,其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具有任意挠曲与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随着消费性电子不断朝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智能型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等移动式电子装置中,为了配合移动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可携式的设计,就必须要求软性排线的横向宽度尺寸的缩小,而一般软性排线内的导线层是由数条平行排列的镀锡扁平铜线所组成,所以其所占的横向宽度是必须要有一定适当的距离大小,当现有软性排线要组装于小尺寸的狭长状空间时,因为无法将软性排线的横向宽度适当的加以弯折缩小尺寸,所以时常会产生无法顺利将软性排线塞入小尺寸的狭长状空间的问题。此外,目前市面上软性排线的规格,扁平铜线间的最小间距已研发至O. 5mmPitch,但是随着电子产品的厚度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的研发设计趋势,为了能够在软性排线内塞入更多的金属导线,现有具有一定宽度大小的扁平铜线的设计已无法符合现今市场的需求,因此就有业者利用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来取代软性排线以克服现有扁平铜线及其合线模具的设计上有所限制的缺点,以达到增加传输线缆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并且使得相邻金属导线之间具有细小间距的目的,但是其制造费用远较软性排线昂贵许多,故并不符合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可顺利地将其塞入小尺寸的狭长状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及一绝缘层,包覆该些金属导线,该绝缘层上设有数条无导线区,该些无导线区沿着该些金属导线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且部份该些金属导线位于任意二该无导线区之间。所述金属导线之间相隔形成数个间距,该无导线区的宽度大于该间距。所述金属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该绝缘层包括一上绝缘层与一下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外露于该上绝缘层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及数个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该接触宽度大于该原始宽度,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所述下绝缘层末端设有一延长部,该延长部延伸突出于该上绝缘层末端,该些金属导线的该些第一接触面与该些第二接触面设置于该延长部上,该绝缘层利用数条切割缝沿着该些无导线区的长度方向将该绝缘层切割而成数个长条部,该些切割缝切穿该上绝缘层与该下绝缘层且未延伸至该延长部。所述无导线区的宽度大小等于二该间距的宽度大小加上该金属导线的该原始宽度。该些无导线区的数量小于该些间距的数量。该些金属导线更包括外露于该上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延伸段及数个第二延伸段,该第一延伸段与该第二延伸段具有该原始宽度,该第一延伸段连接于该第一接触面,该第二延伸段连接于该第二接触面。 位于该无导线区两侧的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接触面与另一该金属导线的另一该第一接触面相互对应设置,且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延伸段对应于另一该金属导线的另一该第一延伸段设置。位于该间距两侧的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接触面与另一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二接触面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且另一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二延伸段与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延伸段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所述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形态与该上绝缘层及该下绝缘层紧密贴合,且该金属导线的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与该原始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I : 2 I : 4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的数条无导线区上进行切割分线以形成数条长条部,并且利用该些长条部弯折重叠形成重叠部结构,由于重叠部结构会使得软性排线的横向宽度顺利有效地缩小化,如此即可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顺利将其塞入小尺寸之狭长状空间的问题;采用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金属导线,此金属导线外露于绝缘层的接触面的接触宽度等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并且使得外露的接触面以前后错位排列的方式设置,如此即可克服因扁平铜线及其合线模具设计上的限制所导致无法再提高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的部份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I沿AA线段的部份剖面图;图5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的第二接触面设置于无导线区两侧的俯视图;图6为图I挠性平型线缆的无导线区用另一种方式布局设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I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11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11的绝缘层12,其中绝缘层12上设有数条无导线区120,该些无导线区120沿着该些金属导线11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且部份该些金属导线11位于任意二无导线区120之间。该些金属导线11之间平行相隔以形成数个间距110,无导线区120的宽度大于每一间距110的宽度大小。在本实施例中,此无导线区120的宽度大小等于二间距110的宽度大小加上金属导线11的原始宽度,亦即在现有的软性排线上利用抽离掉一条金属导线11以形成此无导 线区120,然不限于此,其它宽度大小设计亦可应用于无导线区120,此外,该些无导线区120的数量小于该些间距110的数量。每一金属导线11具有一原始宽度D1,绝缘层12包括上绝缘层121与下绝缘层122,该些金属导线11外露于上绝缘层121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及数个第一延伸段113与第二延伸段114,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具有一接触宽度D2,且接触宽度D2大于原始宽度D1,如此就有利于挠性平型线缆I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搭接。第一延伸段113与第二延伸段114具有一原始宽度Dl,第一延伸段113连接于第一接触面111且位于二第二接触面112之间,第二延伸段114连接于第二接触面112且位于二第一接触面111之间,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11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同样地,第二延伸段114与第一延伸段113也是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11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下绝缘层122末端设有一延长部123,该延长部123延伸突出于上绝缘层121末端,该些金属导线11的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112及第一延伸段113与第二延伸段114设置于延长部123上,绝缘层12利用数条切割缝13沿着该些无导线区120的长度方向将绝缘层12切割而成数个长条部14,该些切割缝13切穿上绝缘层121与下绝缘层122且未延伸至延长部123,如此以保持挠性平型线缆I整体连接结构的完整性。接着,再将数个长条部14弯折平行重叠在一起即可形成一横向宽度变小的重叠结构,以利于将此重叠结构置入电子产品的狭小容置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无导线区120两侧的金属导线11的第一接触面111与另一金属导线11的另一第一接触面111相互对应设置,且金属导线11的第一延伸段113对应于另一金属导线11的另一第一延伸段113设置,然不限于此,如图5所示,另一种可应用的设计样式是用第二接触面112与第二延伸段114来分别取代第一接触面111及第一延伸段113,以形成另一种接点配置方式。又或者如图6所示,只用二无导线区120设置的位置就可以平均分配数条金属导线11之间的相对位置,以配合客户设计需求。此外,位于间距110两侧的金属导线11的第一接触面111与另一金属导线11的第二接触面112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且另一金属导线11的第二延伸段114与金属导线11的第一延伸段113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其中第一接触面111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二延伸段114长度大小,第二接触面112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一延伸段113长度大小,且第一接触面111的长度大小对应于第二接触面112长度大小,如此可得到如图I所示的尺寸紧密配合的排列分布的结构,借以节省空间的使用,此种作法可提高挠性平型线缆I的单位面积内所能容纳的金属导线11数目,并可达到数条金属导线11之间具有更细小间距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导线11为一预加工导线,此预加工导线的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预加工导线包括上表面115、下表面116、左侧面117与右侧面118,上表面115与下表面116为平面形态且上下平行相对设置以分别与上绝缘层121及下绝缘层122紧密贴合,左侧面117与右侧面118为圆弧面形态且呈左右对称相对设置,左侧面117与右侧面118分别连接于上表面115与下表面116的左边与右边,上表面115、下表面116、左侧面117与右侧面118形成预加工导线的外表面,上表面115的宽度等于下表面116的宽度,同时左侧面117的弧长等于右侧面118的弧长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预加工导线为圆形线材经过预加工后所形成的结构,所以在上表面115与下表面116 —定是呈现为平面形态,但是左侧面117与右侧面118所呈现的形态则不一定,在本实施例中,左侧面117与右侧面118为圆弧面形态,然不限于此,左侧面117 与右侧面118亦可能在预加工的过程中产生平面形态或其它不规则的表面形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导线11为一预加工导线,然不限于此,金属导线11亦可为一圆形导线,此圆形导线具有圆形的断面且其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由于预加工导线的上表面115与下表面116为平面形态,故有利于在合线制程时将上绝缘层121与下绝缘层122由上下方热压结合于预加工导线,为了增加下绝缘层122、预加工导线与上绝缘层121在合线制程时的制造良率,预加工导线的上表面115距离下表面116的高度H与原始宽度Dl之间的比率设计成介于I : 2 I : 4之间,优选高度H与原始宽度Dl的比率为I : 3,如此既可达到提高合线制程良率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有利于后续切割分线的加工作业。前述技术内容所构成的挠性平型线缆I可适用于例如LVDS、SATA、ODD、RJ、PCI、USB等技术环境。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的数条无导线区上进行切割分线以形成数条长条部,且再利用此些长条部弯折重叠形成重叠部结构,由于重叠部结构可以达到缩小软性排线的横向宽度大小的目的,如此即可解决现有软性排线无法顺利将其塞入小尺寸的狭长状空间的问题。另外,具有此无导线区的软性排线在进行切割作业时,由于无导线区的宽度相较于相邻二金属导线之间的细小间距要来得大很多,可以让出适当的空间大小提供给刀具切割分线来形成数条长条部,且预加工导线的上下表面有利于与上绝缘层及下绝缘层之间热压贴合的结合固定效果,所以可避免产生切割不良所导致的生产良率下降的问题,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再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平型线缆采用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金属导线,此金属导线外露于绝缘层的接触面的接触宽度等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并且使得外露的接触面以前后错位排列的方式设置,如此使得挠性平型线缆的各接触面之间创造出更精密的细小间距,以克服因扁平铜线及其合线模具设计上的限制所导致无法再提高软性排线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的问题,亦能取代具有细间距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可有效地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以符合经济效益的需求。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及 一绝缘层,包覆该些金属导线,该绝缘层上设有数条无导线区,该些无导线区沿着该些金属导线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且部份该些金属导线位于任意ニ该无导线区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之间相隔形成数个间距,该无导线区的宽度大于该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具有一原始宽度,该绝缘层包括一上绝缘层与一下绝缘层,该些金属导线外露于该上绝缘层形成数个第一接触面及数个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具有一接触宽度,该接触宽度大于该原始宽度,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导线上且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层末端设有一延长部,该延长部延伸突出于该上绝缘层末端,该些金属导线的该些第一接触面与该些第二接触面设置于该延长部上,该绝缘层利用数条切割缝沿着该些无导线区的长度方向将该绝缘层切割而成数个长条部,该些切割缝切穿该上绝缘层与该下绝缘层且未延伸至该延长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导线区的宽度大小等于ニ该间距的宽度大小加上该金属导线的该原始宽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些无导线区的数量小于该些间距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该些金属导线更包括外露于该上绝缘层的数个第一延伸段及数个第二延伸段,该第一延伸段与该第二延伸段具有该原始宽度,该第一延伸段连接于该第一接触面,该第二延伸段连接于该第二接触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无导线区两侧的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接触面与另ー该金属导线的另ー该第一接触面相互对应设置,且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延伸段对应于另ー该金属导线的另ー该第一延伸段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位于该间距两侧的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接触面与另ー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二接触面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且另ー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二延伸段与该金属导线的该第一延伸段呈前后错位排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平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线包括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为平面形态与该上绝缘层及该下绝缘层紧密贴合,且该金属导线的该上表面距离该下表面的高度与该原始宽度之间的比率介于I : 2 I 4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其包括数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及包覆该些金属导线的绝缘层,该绝缘层上设有数条无导线区,该些无导线区沿着该些金属导线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且部份该些金属导线位于任意二无导线区之间。利用刀具在软性排线的数条无导线区上进行切割分线以形成数条长条部,并且利用该些长条部弯折重叠形成重叠部结构,由于重叠部结构会使得软性排线的横向宽度顺利有效地缩小化,可顺利地将其塞入小尺寸的狭长状空间;采用原始宽度小于现有扁平铜线的金属导线,此金属导线外露于绝缘层的接触面的接触宽度等于现有扁平铜线的宽度,并且使得外露的接触面以前后错位排列的方式设置,可提高软性排线的单位面积内的金属导线数目。
文档编号H01B7/02GK202615826SQ20122013773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3日
发明者王建淳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