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和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461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和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领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和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配电领域经常需要采用接触器来进行频繁的电源分断/闭合,对于电磁控制的接触器,在其闭合的时候需要持续供电,以保持线圈工作,吸合接触器的触点,而接触器在启动时候需要的电流要明显大于其維持线圈工作的电流,如果采用启动时候的线圈来維持接触器闭合,会造成明显的电能浪费,因此现有的接触器一般都采用双绕组带辅助开关节能电磁结构,即吸合的时候采用大线圏,当吸合以后切換到小线圈维持吸合状态。由于要实现双绕组切换,需要从绕组内引出多根引线接入控制器,同时也需要外部电源给控制器和绕组供电,接线复杂,工人生产的时候也容易接错线路,导致短路风险。同时现有的双绕组 带辅助开关节能电磁结构往往将开关做在线路板上,该装配结构不但线路板要给开关额外地划出ー个独立的空间,占用空间大,而且对线路板的质量、封装要求很高,并且不能够独立更换辅助开关,这样缩短了线圈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工艺的难度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结构紧凑的、装配效率高的、安装更换方便的、能有效防止误接线的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和交流接触器。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包括交流接触器的控制模块、双线圈绕组及固定双线圈绕组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在双线圈绕组吸合交流接触器衔铁的上端设有电源接线片,在线圈骨架的上端对立的下端设有绕组接线片;所述电源接线片一端耦合到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所述绕组接线片一端耦合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双线圈绕组。优选的,所述线圈骨架的上端设有两根导轨,分列在线圈骨架上端的两侧,所述两根导轨上各安装有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所述电源接线片。。此为ー种具体的电源接线片结构,由于两片电源接线片的形状、大小都一致,因此装配时候可以安装到任一一根导轨上,无需考虑每个电源接线片应该固定到那根导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双线圈绕组包括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之间设有公共端,所述绕组接线片包括连接启动绕组的启动绕组接线片、连接保持绕组的保持绕组接线片,以及连接公共端的公共绕组接线片;所述启动绕组接线片和保持绕组接线片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侧,所述公共绕组接线片位于另外ー侧。公共端的公共绕组接线片和两个绕组的绕组接线片位于不同侧,可以有效防止误接线,导致短路风险,进一歩避免人工误操作的风险。优选的,所述线圈骨架的下端设有凹槽,连接控制模块和绕组接线片的导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凹槽可以減少接触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对导线与绕组接线片焊接处的影响。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双线圈绕组切换的切换开关、跟切換开关控制端耦合的线路板,所述切换开关嵌入到两根导轨之间并固定在两根导轨上。现有的双绕组带辅助开关节能电磁结构往往将切换开关做在线路板上,该装配结构不但线路板要给切换开关额外地划出ー个独立的空间,而且对线路板的质量、封装要求很高,并且不能够独立更换切換开关。这样缩短了线圈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工艺的难度性;而本技术方案将切换开关独立出来,単独固定在导轨上,简化工艺,同时也方便拆卸检修,提高线圈寿命。另夕卜,切换开关通过导轨固定到线圈骨架上,而双线圈绕组也固定在线圈骨架上,这样就切換开关和双线圈绕组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样通过调整接触器的衔铁和双线 圈绕组之间的间距,就能确定衔铁和切换开关的位置,方便调整衔铁控制切换开关的灵敏度。优选的,所述切换开关的两端设有固定凸耳,所述固定凸耳通过螺丝固定到所述导轨上。切换开关用ニ个螺钉分别固定在两根导轨上,很好地分散了接触器的衔铁对开关的冲击力,从而延长切换开关使用寿命,而且切换开关更换简単。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固定线路板的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两根导轨之间。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所述切换开关固定在所述导轨的同一端,所述壳体开ロ的一端面对所述切換开关。切换开关与壳体在同一侧,缩短了连接导线的长度,同时切换开关也能起到“盖”的作用,盖住壳体的开ロ,从而能保护壳体内的线路板。优选的,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横跨两根导轨并固定在两根导轨上,所述壳体通过单个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定位部上。此为ー种具体的壳体固定方式,这样只要ー个固定点就能固定到两根导轨之间,方便拆卸。ー种交流接触器,包括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本发明由于将电源输入端通过电源接线片耦合到控制模块,并通过绕组接线片耦合的双线圈绕组,方便接线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电源接线片和绕组接线片分散布置,分别位于线圈骨架的不同两端,一上一下的布局将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开,结构紧凑缩小接触器的体积,并且大大降低了接错线从而导致短路的风险。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触器电磁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切换开关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线路板的壳体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绕组接线片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电源接线片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有接线片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凹槽和导线配合示意图;其中100、双线圈绕组;200、线圈骨架;210、导轨;220、凹槽;300、切换开关;310、触头;320、固定凸耳;400、壳体;500、电源接线片;610、启动绕组接线片;620、保持绕组接线片;630、公共绕组接线片;700、螺丝;800、定位部;900、导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ー种交流接触器,其包括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该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包括交流接触器的控制模块、双线圈绕组及固定双线圈绕组的线圈骨架。双线圈绕组包括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之间设有公共端,线圈骨架在双线圈绕组吸合交流接触器衔铁的上端设有电源接线片,在线圈骨架的上端对立的下端设有绕组接线片;电源接线片一端耦合到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绕组接线片一端耦合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双线圈绕组。本发明由于将电源输入端通过电源接线片耦合到控制模块,并通过绕组接线片耦合的双线圈绕组,方便接线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电源接线片和绕组接线片分散布置,分别位于线圈骨架的不同两端,一上一下的布局将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开,结构紧凑缩小接触器的体积,并且大大降低了接错线从而导致短路的风险。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双线圈绕组100设置于线圈骨架200中部的线圈凹槽内,线圈骨架 200的上端设有两根导轨210,分列在线圈骨架200上端的两侧,线圈骨架200的上端即双线圈绕组吸合交流接触器衔铁(衔铁图中未示出)的一端,相对应的与线圈骨架200上端对立的另一端为下端。所述两根导轨上各安装有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电源接线片500,用于输入外部控制电源,电源接线片500 —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另一端耦合到控制模块。电源接线片500的装配方式參见图5,由于两片电源接线片的形状、大小都一致,因此装配时候可以安装到任根导轨上。在线圈骨架200的下端,绕组接线片包括连接启动绕组的启动绕组接线片610、连接保持绕组的保持绕组接线片620,以及连接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公共端的公共绕组接线片630 ;启动绕组接线片610和保持绕组接线片620位于线圈骨架200的ー侧,公共绕组接线片630位于另外ー侧。启动绕组接线片610和保持绕组接线片620加工时也可以设置在一起,中间设有绝缘材料,此技术方案装配效率高但加工难度和成本也有所増加。本实施方式绕组接线片的装配方式參见图4。电源接线片500和绕组接线片分散布置,分别位于线圈骨架200上下两端,一上一下的布局将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开,结构紧凑缩小接触器的体积,大大降低了接错线从而导致短路的风险。两片电源接线片500位于线圈骨架200的两侧;启动绕组接线片610和保持绕组接线片620,与公共绕组接线片630也分别位于线圈骨架200的两侧,并且采用不同形状,布局合理紧凑,进一歩避免接错线导致的短路风险。本实施方式的所有接线片的装配效果參见图6,其结构方便接线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进ー步的,如图7所示,线圈骨架的下端设有三个U形凹槽220,连接控制模块和三片绕组接线片的导线900分别固定在三个U形凹槽220内,凹槽可以减少接触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对导线与绕组接线片焊接处的影响。当然也可以适当増加凹槽的数量,可以增加导线的固定強度,另外,本发明的凹槽也不局限于U形,只要能将导线嵌入的凹槽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如图I所示,控制模块设置于线圈骨架200上,位于导轨210的一端。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双线圈绕组切换的切换开关300、跟切换开关300控制端耦合的含有电子组件的线路板。切换开关300包括一个触头310,两端设有固定凸耳320,固定凸耳320通过螺丝700固定到所述导轨210上,这样切换开关300就嵌入固定在两根导轨之间。当双线圈绕组通电时,接触器的衔铁(图中未示出)吸合,衔铁按下触头310,将信号传递到控制模块的线路板内,由线路板实现进行双线圈绕组的切換。切换开关300用ニ个螺钉分别固定在两根导轨上,很好地分散了接触器的衔铁对切换开关300的冲击カ,从而延长切换开关300使用寿命,更换简単。本实施里中切换开关300装配时从线圈骨架200的上端插入,其具体装配方式參见图2。 控制模块还包括固定线路板的壳体400,两根导轨210之间横跨固定有定位部800,壳体400通过单个螺丝700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定位部800上,壳体400开ロ的一端面对切换开关。本实施里中壳体400装配时从线圈骨架200的下端插入,其具体装配方式參见图2。壳体400和所述切换开关300均固定在所述导轨210的同一端,而壳体400开ロ的一端面对所述切换开关300切换开关与壳体在同一侧,缩短了连接导线的长度,同时切 换开关300也能起到“盖”的作用,盖住壳体的开ロ,从而能保护壳体400内的线路板。本发明将切换开关从控制模块中独立出来,単独固定在导轨上,简化工艺,同时也方便拆卸检修,提高线圈寿命。另外,切换开关通过导轨固定到线圈骨架上,而双线圈绕组也固定在线圈骨架上,这样就切换开关和双线圈绕组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样通过调整接触器的衔铁和双线圈绕组之间的间距,就能确定衔铁和切换开关的位置,方便调整衔铁控制切换开关的灵敏度。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ー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包括交流接触器的控制模块、双线圈绕组及固定双线圈绕组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在双线圈绕组吸合交流接触器衔铁的上端设有电源接线片,在与线圈骨架的上端对立的下端设有绕组接线片;所述电源接线片一端耦合到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所述绕组接线片一端耦合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双线圈绕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上端设有两根导轨,分列在线圈骨架上端的两侧,所述两根导轨上各安装有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所述电源接线片。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圈绕组包括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启动绕组和保持绕组之间设有公共端,所述绕组接线片包括连接启动绕组的启动绕组接线片、连接保持绕组的保持绕组接线片,以及连接公共端的公共绕组接线片;所述启动绕组接线片和保持绕组接线片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侧,所述公共绕组接线片位于另外ー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下端设有凹槽,连接控制模块和绕组接线片的导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双线圈绕组切换的切换开关、跟切換开关控制端耦合的线路板,所述切换开关嵌入到两根导轨之间并固定在两根导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的两端设有固定凸耳,所述固定凸耳通过螺丝固定到所述导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固定线路板的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两根导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切换开关固定在所述导轨的同一端,所述壳体开ロ的一端面对所述切換开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横跨两根导轨并固定在两根导轨上,所述壳体通过单个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定位部上。
10.ー种交流接触器,包括如权利要求I 9任一所述的ー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和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电磁装配结构包括交流接触器的控制模块、双线圈绕组及固定双线圈绕组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在双线圈绕组吸合交流接触器衔铁的上端设有电源接线片,在线圈骨架的上端对立的下端设有绕组接线片;所述电源接线片一端耦合到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到电源输入端;所述绕组接线片一端耦合所述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双线圈绕组。由于将电源输入端通过电源接线片耦合到控制模块,并通过绕组接线片耦合的双线圈绕组,方便接线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电源接线片和绕组接线片设置于线圈骨架的上下两端,结构紧凑同时将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开,降低了接错线从而导致短路的风险。
文档编号H01H50/44GK102779687SQ20121025982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吴兴雷, 朱映平, 杨军, 肖体锋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