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件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851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元件用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元件用插座,该电气元件用插座具有收容第I电气元件、并且配设在第2电气元件上的插座主体,且使第I电气元件与第2电气元件借助于配设在插座主体上的触头相互电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电气元件用插座”,例如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收容作为“第I电气元件”的IC封装的IC插座。该IC插座配设在作为“第2电气元件”的电路板上,并且具有收容IC封装的树脂制的插座主体,该插座主体具有框体和支承在该框体上的单元。而且,作为该单元,公知有在日本特许公开公报JP2008 - 53108中公开的单元。在JP2008 - 53108的单元中,存在触头贯穿单元主体、且用于收容IC封装的浮动板借助弹簧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单元主体的上方的单元。但是,在这种以往的IC插座中,弹簧相对于浮动板的作用力(回弹力)的作用点与单元主体上的浮动板的支点在俯视状态下并不一致。因此,特别是若浮动板的弯曲刚性较小,则有时因弹簧的作用力而在浮动板上产生翘曲。在该情况下,当在浮动板上收容IC封装时,IC封装的落座高度、落座面变得不稳定,存在不仅该IC封装的接触性、容纳性较差、而且也对向下方按压该IC封装的按压机构(推动器)带来不良影响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浮动板的弯曲刚性较小、也能够抑制由弹簧的作用力引起的浮动板的翘曲的电气元件用插座。为此,本发明的电气元件用插座,具有收容第I电气元件并且配设在第2电气元件上的插座主体,且上述第I电气元件与上述第2电气元件借助配设在该插座主体上的触头而相互电连接,该电器元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上述插座主体具有:浮动板,其配设在上述第2电气元件上,且形成有供上述触头贯穿的通孔,并且该浮动板收容上述第I电气元件,且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插座主体的上方;引导构件,其安装在该浮动板上,并且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插座主体上,对上述浮动板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以及弹簧,其设置在上述插座主体的一部分与上述引导构件之间,经由上述引导构件对上述浮动板向上方施力。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插座主体具有框体和支承在该框体上的单元,上述单元配设在上述第2电气元件上,具有形成有供上述触头贯穿的通孔的单元主体,在该单元主体的上方配设有上述浮动板,上述引导构件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单元主体上,上述弹簧设置在上述单元主体的一部分与上述引导构件之间。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单元主体具有多个板,上述引导构件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多个板中的位于上侧的两张板上,且形成有通过与这两张板中的位于下侧的板的下表面相抵接而限制上述浮动板的最高上升位置的凸缘部。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上述单元主体具有3张以上的板,上述弹簧设置在比上述位于上侧的两张板靠下方的板与上述引导构件之间。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弹簧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点与该引导构件相对于上述浮动板的安装部位构成为在俯视状态下一致。根据本发明,易于使弹簧相对于浮动板的作用力的作用点与浮动板的支点在俯视状态下大致一致。因此,即使浮动板的弯曲刚性较小,也能够抑制由弹簧的作用力引起的浮动板的翘曲。因而,当在浮动板上收容第I电气元件时,第I电气元件的落座高度、落座面不会不稳定。其结果,能够维持第I电气元件的接触性和容纳性,并且能够避免对向下方按压第I电气元件的按压机构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通过利用两张板支承引导构件,从而引导构件不会随着浮动板的上下移动而倾斜,能够充分地发挥引导功能。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利用3张以上的板构成上述单元主体,通过利用上侧的两张板支承引导构件,并且在比这两张板靠下方的板与引导构件之间配置弹簧,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上述作用点与上述支点一致,并且能够使引导构件不倾斜。


参照以下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IC插座的单元中收容有IC封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单元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单元的沿着B-B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I的IC插座的单元与触头之间的关系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IC插座的单元中收容有IC封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2的IC插座的单元的右侧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单元的沿着C - 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1 图4中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首先说明结构,作为“电气元件用插座”的IC插座配设在作为“第2电气元件插座”的电路板13上,该IC插座用于实现该IC封装12与电路板13的电连接,以便对作为“第I电气元件”的IC封装12进行老化试验等。该IC插座具有插座主体和按压机构,该插座主体用于收容IC封装12,并且配设在电路板13上;该按压机构向下方按压该插座主体上的IC封装12。
该插座主体具有框体10和支承在该框体10内的单元(触针)11。另外,在图2和图3中省略了框体10。如图1 图4所示,该单元11具有单元主体16、浮动板17、铆柱19及弹簧20,该单元主体16配设在电路板13上,形成有供触头(接触管脚)15贯穿的多个通孔22a、23a、24a ;该浮动板17用于收容IC封装12,且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单元主体16的上方;该铆柱19是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单元主体16上并引导浮动板17上下移动的“引导构件”;该弹簧20设置在单元主体16与铆柱19之间,经由铆柱19对浮动板17向上方施力。更详细地说,如图2、图3所示,单元主体16具有上侧板22、中央板23、下侧板24等。多个阶梯圆柱状的垫圈27嵌合在所有的板22、23、24上,并且相同数量的螺栓25从下侧板24的下表面螺合在嵌装于上侧板22和中央板23的多个套筒26上,从而这3张板22、23,24以保持规定的间隔L1、L2的状态固定为一体。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上侧板22、中央板23、下侧板24上分别沿上下方向形成多个通孔22a、23a、24a,在这些通孔22a、23a、24a中贯穿、配设有触头15。该触头15具有阶梯圆柱状的机筒15a与圆棒状的柱塞15b借助弹簧15c以伸缩自如的方式相连结的结构。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侧板22的上方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浮动板17。该浮动板17具有矩形框状的框体17a,在框体17a上竖立设置有8个山形的引导销17b。而且,如图2、图3所示,在浮动板17上固定并安装有8个铆柱19的上端部19b,这些铆柱19贯通上侧板22和中央板23并以向上下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各个铆柱19的下部附近分别形成有凸缘部19a,通过与中央板23的下表面相抵接来限制浮动板17的最高上升位置。而且,在各个铆柱19的凸缘部19a与作为“插座主体的一部分”或“单元主体的一部分”的下侧板24之间分别配设有弹簧20,以对该铆柱19向上方、即浮动板17侧弹性施力。另外,该弹簧20配设在形成于铆柱19的下部的突起部19c与形成于下侧板24的上表面上的凹部24b之间。因此,即使铆柱19沿上下方向滑动,也不可能脱离或倾斜。在具有如以上结构的IC插座中,如图2、图3所示,弹簧20相对于安装在浮动板17上的铆柱19的作用力的作用点Pl与单元主体16上的浮动板17的支点(浮动板17与铆柱19的安装部位)P2在俯视状态下是一致的。因此,与作用点Pl和支点P2在俯视状态下不一致的以往的IC插座不同,即使浮动板17的弯曲刚性较小,也能够抑制由弹簧的作用力引起的浮动板17的翘曲。因而,在该IC插座中,不用担心浮动板17的翘曲,能够将弹簧的作用力设定得较大,能够提高单元11的通用性。另外,在该IC插座中,由于能够使浮动板17变薄,因此能够实现浮动板17甚至单元11的薄型化要求。而且,在该IC插座中,由于铆柱19与弹簧20在纵向(图3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为一列,因此在单元11的平面方向上不会占用空间,能够提高单元11的节省空间性。接着,说明该IC插座的使用方法。首先,将该IC插座配设在电路板13上。这样,单元主体11以触头15的柱塞15b被电路板13顶起的形式克服弹簧15c的作用力而上升,并成为触头15的柱塞15b的下端部与电路板13的省略了图示的电极利用规定的接触压力相接触的状态。
之后,在浮动板17处于最高上升位置的状态下,将IC封装12收容到浮动板17上。这样,IC封装12在被浮动板17的引导销17b引导之后,形成周缘部被支承于浮动板17的框体17a的状态。此时,由于IC插座如上所述那样抑制了由弹簧20的作用力引起的浮动板17的翘曲,因此IC封装的12的落座高度、落座面不会不稳定。其结果,能够维持IC封装12的接触性和容纳性。最后,利用IC插座的省略了图示的按压机构向下方按压浮动板17上的IC封装
12。这样,浮动板17与IC封装12—起向最低下降位置下降。其结果,该IC插座以触头15的机筒15a被IC封装12压下的形式克服弹簧15c的作用力而下降,并成为触头15的机筒15a的上端部与IC封装12的省略了图示的端子以规定的接触压力相接触的状态。因而,形成IC封装12的端子与电路板13的电极经由触头15而相互导通的状态。此时,在该IC插座中,如上所述,由于IC封装12的落座高度、落座面不会不稳定,因此能够避免对向下方按压IC封装12的按压机构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另外,由于铆柱19如图2、图3所示那样被支承在两张板(上侧板22、中央板23)上,因此铆柱19不会随着浮动板17的上下移动而倾斜,能够充分地发挥引导功能。在该状态下,使电流流过IC封装12来进行老化实验等。实施方式2在图5 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该实施方式2除了构成单元主体16的板不是3张而是4张这一点以外,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的结构。另外,对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S卩,如图6、图7所示,该单元主体16具有上侧板22、两张中央板23A、23B、下侧板24等。通过矩形框状的垫圈27夹设在上侧板22与下侧板24之间,并且在该垫圈27的内侧突出片27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分别固定有中央板23A、23B,从而这4张板22、23A、23B、24以保持规定的间隔的状态固定为一体。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框体10。由此,在该实施方式2中,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说明了构成单元主体16的板为3张的情况,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构成单元主体16的板为4张的情况。但是,构成单元主体16的板的张数并不特别限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引导构件为铆柱19的情况,但是只要是具有进行浮动板17的上下移动引导的功能的构件,就也能够代用除铆柱19以外的引导构件(例如紧密接触卷绕的螺旋弹簧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由机筒15a、圆棒状的柱塞15b及弹簧15c构成的触头15,但是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类型的触头1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在框体10内支承有单元11的类型的插座主体,但是只要具有对浮动板向上方施力的弹簧,就当然也能够在除此以外的类型的插座主体中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在具有按压机构的IC插座中应用了本发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在自动机侧设有按压机构的构造。而且,也能够应用于除IC插座以外的电气兀件用插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元件用插座,其具有收容第I电气元件并且配设在第2电气元件上的插座主体,且使上述第I电气元件与上述第2电气元件借助于配设在该插座主体上的触头相互电连接, 该电气元件用插座的特征在于, 上述插座主体具有: 浮动板,其配设在上述第2电气元件上,且形成有供上述触头贯穿的通孔,并且该浮动板收容上述第I电气元件,且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插座主体的上方; 引导构件,其安装在该浮动板上,并且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插座主体上,进行上述浮动板的上下移动引导;以及 弹簧,其设置在上述插座主体的一部分与上述引导构件之间,经由上述引导构件对上述浮动板向上方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元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座主体具有框体和支承在该框体上的单元, 上述单元配设在上述第2电气元件上,具有形成有供上述触头贯穿的通孔的单元主体, 在该单元主体的上方配设有上述浮动板, 上述弓I导构件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单元主体上, 上述弹簧设置在上述单元主体的一部分与上述引导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元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主体具有多个板, 上述引导构件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多个板中的位于上侧的两张板上,且形成有通过与这两张板中的位于下侧的板的下表面相抵接而限制上述浮动板的最高上升位置的凸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元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上述单元主体具有3张以上的板, 上述弹簧设置在比上述位于上侧的两张板靠下方的板与上述引导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元件用插座,其特征在于, 弹簧相对于上述引导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点与该引导构件相对于上述浮动板的安装部位构成为在俯视状态下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元件用插座。即使浮动板的弯曲刚性较小,该电气元件用插座也能够抑制由弹簧的作用力引起的浮动板的翘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用插座具有单元主体、浮动板、铆柱以及弹簧,该单元主体配设在电路板上,形成有供触头贯穿的通孔;该浮动板用于收容IC封装,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单元主体的上方;该铆柱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单元主体上,引导浮动板上下移动;该弹簧设置在单元主体与铆柱之间,且经由铆柱对浮动板向上方施力。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3178384SQ2012105593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上山雄生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