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026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控制电气元件,用来实现感性或者阻性电路的接通、维持、分断、反转制动等操作。如果,为了增加该接触器的辅助信号或者组装成机械连锁式接触器,必须在该接触器的侧面加装一辅助模块装置,所以在该接触器的基座侧壁上需要设有一通孔,以使该辅助模块装置外伸的杆状结构通过该通孔而与该接触器中的部件插接,以实现联动。接触器通过上述通孔实现与外部的辅助模块装置连接的方式为接触器领域中普 遍采用的设计结构,但在需要连接辅助模块装置之前,该通孔均为被遮挡着,以避免灰尘从该通孔进入,待需要外接辅助模块装置时,才去除用于遮挡的部件。目前非常典型的可去除防尘部件的方式是,采用一种防尘盖,通过多个薄弱的连接部分与接触器的上基座的U型通孔处连接为一体,用户需要用螺丝刀等合适的工具将其撬启去除,由于上述结构的U型通孔与防尘盖连接处存在连接缝隙,则该灰尘仍然可以从连接部分的侧面进入接触器内部,引发接触器故障,为此有的厂商将U形孔周围的缝隙全部设计为薄弱联接,即改成没有缝隙的减厚薄弱连接,但是常常出现在撬启后,该U型通孔的边缘不干净,仍有塑料残留于该通孔处的情况,故这种结构会影响与辅助模块的正常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通过该防尘插片可折离地与该接触器的下基座连接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上基座;下基座,与该上基座结合,用于装置该接触器的多个电气元件,其中,在该上基座或该下基座的外侧壁上具有通孔,用于外接于一辅助模块装置;以及防尘插片,用于遮盖该通孔,其中该防尘插片一端的边缘可折离地与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的外侧壁连接,而其余边缘与该通孔的内缘相配合。该通孔为一 U型长孔,该防尘插片沉置于该U型长孔之中。该防尘插片的外表面与该上基座或该下基座的外侧壁表面齐平。该防尘插片的外表面低于该上基座或该下基座的外侧壁表面在该U型长孔的上内缘处具有第一倒角结构,在该防尘插片的下外缘处具有第二倒角结构,用于与该第一倒角结构相配合。该第一倒角结构与该第二倒角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隙,以供一工具伸入。[0015]在该防尘插片上具有一凹痕,该凹痕位于该防尘插片与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侧壁的连接处,以使该防尘插片在外力作用下由该连接处折离该下基或该上基座座。该凹痕为凹下去的圆弧形或V形。该防尘插片由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的外侧壁一体延伸为一悬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该防尘插片与接触器的下基座的可折离连接以及该防尘插片与上基座的通孔配合的遮盖,可达到防尘效果较佳,并在折离该防尘插片时,方便简捷,且不易产生过多的碎片而污染该接触器内部。

图I为本实用新型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具有通孔的上基座局部立体图;图3A、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下基座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局部立体图,其还分别示出该防尘插片上的倒角21、外表面23、内表面24以及凹痕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基座2的防尘插片20遮盖于上基座I的通孔10的配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标号上基座I通孔10第一倒角结构11下基座2防尘插片20第二倒角结构21凹痕22防尘插片的外表面23防尘插片的内表面2具体实施方式
请详见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其包括上基座1,在该上基座I的外侧壁上具有一通孔10,用于该接触器外接于一辅助模块装置(未显示);下基座2,其与该上基座I结合,用于装置该接触器的多个电气元件(未显示);以及防尘插片20,该防尘插片20 —端的边缘可折离地与该下基座的侧壁连接,而其余的边缘与该通孔10的内缘相配合,当该上基座I与该下基座2结合后,防尘插片20遮盖于该上基座的该通孔10,以防止灰尘从该通孔10进入该接触器内部,并当该接触器需要外接所述辅助模块装置时,再用一工具将该防尘插片20撬离该接触器的下基座2,以打开上基座上的通孔10。较佳地,该通孔10为一 U型长孔,该防尘插片20沉置于该U型长孔之中(参见图I )。再见图3A、图3B,其显示了下基座2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局部立体图,并分别示出该防尘插片的倒角21、外表面23、内表面24以及凹痕22,其中,该防尘插片20的外表面23是面朝该接触器外面,而其内表面24是面朝该接触器里面。当该防尘插片20沉置于该U型长孔之中时,该防尘插片20的外表面23与该上基座I的外侧壁外表面12齐平,或者低于该上基座I的外侧壁表面12 (见图4)。再请详见图2、图3A、图3B、图4,在该U型长孔的上内缘处具有第一倒角结构11,同时,在该防尘插片20的下外缘处具有第二倒角结构21,用于与该第一倒角结构11相配合。其中,所述U型长孔的上内缘处是指位于邻近于该上基座I外侧壁的地方,该防尘插片20的下外缘处是指位于邻近于该防尘插片20下表面24的外缘处。这样,在上基座I与下基座2结合后,该下基座2的防尘插片20沉于该上基座I的U型长孔中时,该防尘插片20的倒角结构21与该U型长孔的倒角结构11相配合,以使该两个倒角结构11、21的之间具有一间隙,可供一工具(未显示)伸入。请详见图4,由于上述两倒角均为倾斜的斜面而构成一倾斜(相对于基座的外表面倾斜)的间隙,故外界的灰尘不会直接地进入该接触器的内部,故起到较好防尘的作用。再请详见图3A、图4,在该防尘插片20上具有一凹痕22,该凹痕22位于该防尘插片20与该下基座2侧壁的连接之处,以使该防尘插片20在外力作用下由该连接处折离该下基座2。其中,较佳地该凹痕22为凹下去的圆弧形或V形。较佳地,该防尘插片20由该下基座2的外侧壁一体延伸为一悬片,该悬片与该下基座为相同材料,如塑料等,由此在制作时更为简便。当该接触器的上基座I与下基座2结合后,该下基座2上的防尘插片20与该上基座I上的U型长孔相配合,以使该防尘插片20遮盖于该U型长孔,并在其二者边缘的倒角结构11、21的配合下,达到较好的防尘效果。当该需要使用U型长孔来安装外部的辅助模块装置时,可采用工具,如平头螺丝刀,伸入上述两个倒角结构11、21间的倾斜间隙中,并向外撬启该防尘插片20悬片的自由端,这时应力会集中在该防尘插片20最薄弱的地方即为防尘插片20的凹痕22处并由此产生断裂,而使该防尘插片20断离该下基座2,从而打开 该上基座2的U型长孔,以通过该U型长孔外接一辅助模块装置于该接触器内,使该接触器增加辅助信号等。以上为在上基座的外侧壁上设有通孔的具体结构的实施例,同样,如果该通孔设置在下基座的接触器也如同上述所述结构,在此不再重复。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对应于U形长孔的防尘插片,该防尘插片的一边缘与下基座薄弱连接,而非为防尘插片所有的边缘与基座连接,故在撬离时,不会产生过多的塑料残留物于U型长孔的周缘,并且该防尘插片的其余的外周缘(除连接处以外的周缘)均与该U型长孔为倒角配合,故灰尘不会从该防尘插片的任意周缘处直接地进入该接触器中。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尘插片的单一边缘薄弱连接以及其余边缘的倒角结合,从而达到避免过多的塑料残留的情况发生,以及防尘效果较佳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器包括 上基座; 下基座,与该上基座结合,用于装置该接触器的多个电气元件,其中,在该上基座或该下基座的外侧壁上具有通孔,用于外接辅助模块装置;以及 防尘插片,用于遮盖该通孔,其中该防尘插片一端的边缘可折离地与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的外侧壁连接,而其余边缘与该通孔的内缘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为U型长孔,该防尘插片沉置于该U型长孔之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防尘插片的外表面与该上基座或该下基座的外侧壁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防尘插片的外表面低于该上基座或该下基座的外侧壁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该U型长孔的上内缘处具有第一倒角结构,在该防尘插片的下外缘处具有第二倒角结构,用于与该第一倒角结构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倒角结构与该第二倒角结构之间具有间隙,供工具伸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该防尘插片上具有一凹痕,该凹痕位于该防尘插片与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侧壁的连接处,以使该防尘插片在外力作用下由该连接处折离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凹痕为凹下去的圆弧形或V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该防尘插片由该下基座或该上基座的外侧壁一体延伸为悬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去除防尘插片的接触器,其包括上基座;下基座,与该上基座结合,用于装置该接触器的多个电气元件,其中在该上基座或下基座的外侧壁上具有一通孔,用于该接触器外接于一辅助模块装置;以及防尘插片,用于遮盖该通孔,其中该防尘插片一端的边缘可折离地与该下或下基座的侧壁连接,而其余边缘与该通孔的内缘相配合。通过对该防尘插片与接触器的下或上基座的可折离连接以及该防尘插片与上或下基座的通孔配合的遮盖,可达到防尘效果较佳,并在折离该防尘插片时,方便简捷,不易产生过多的碎片而污染该接触器内部。
文档编号H01H45/02GK202473750SQ2012200069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张东进, 王逸虚 申请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