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90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地说,是连接器上的多股散线紧固与密封的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连接器)是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图I所示的是连接器上现有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它主要包括压线螺母I、橡胶密封套2、套在橡胶套上的压环3、外套管4、钢衬套5和第一压板6组成。压线螺母I与连接器壳体的出线口 10外周通过螺纹配合,钢衬套5、外套管4、橡 胶密封套2从内向外依次嵌套,压环3套在橡胶密封套2外并可沿橡胶密封套2的轴线移动,橡胶密封套2朝向出线口的前端是伸入出线口内的锥形部11,当转动压线螺母时,压线螺母可通过压环3推动橡胶密封套2向出线口移动而使得锥形部向内收缩。参见图2、3、5、6,压线螺母I的后端部固定有小于半圆的固定部12,一个小于半圆的第一压板6与固定部通过两个螺栓(螺钉)7成可拆卸连接,第一压板6与固定部组成一个周向不封闭的第一环形体13。两个螺栓7以第一环形体的轴线对称,且螺栓7的轴线与第一环形体的轴线相垂直。这种结构的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在与多股散线装配连接时,通过旋紧压线螺母I推动压环3压紧橡胶密封套2产生收缩来实现每根导线的密封与锁紧;再通过拧紧螺钉7使得第一压板6压紧钢衬套5、橡胶密封套2、外套管4,把紧钢衬套5、橡胶密封套2、外套管4固定在第一环形体13上,从而实现多股散线的密封与锁紧。这种密封与锁紧机构使用过程中,由于散线的蠕动会导致外套管4与钢衬套5相互松动,外套管4和/或钢衬套5会从第一环形体13上脱落,从而失去密封性能,密封效果差,锁紧不可靠。
发明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连接器上的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在实际安装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密闭性能差,锁紧不可靠等缺陷,提供一种安装方便、锁紧可靠,密封牢靠,密封寿命长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本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它包括与连接器壳体的出线口通过螺纹配合的压线螺母1,钢衬套5、外套管4、橡胶密封套2从内向外依次嵌套,压环3套在橡胶密封套2外并可沿橡胶密封套2的轴线移动,橡胶密封套2朝向出线口的前端是伸入出线口内的锥形部,当转动压线螺母时,压线螺母可通过压环3推动橡胶密封套2向出线口移动而使得锥形部向内收缩,压线螺母I的后端部固定有小于等于半圆的固定部,它还包括位于一个外套管4内部的橡胶套9,一个小于等于半圆的第一压板6与固定部成可拆卸连接并与固定部组成一个周向不封闭的第一环形体,钢衬套5位于橡胶套9前段与外套管4前段之间并穿过第一环形体,在橡胶套9后段及外套管4后段的外周部设置有周向不封闭的第二环形体,第二环形体由两个成可拆卸连接的小于等于半圆的第二压板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原有的第一压板6与压线螺母的固定部形成的第一道密封与锁紧结构基础上,又通过两个第二压板把橡胶套9和外套管4压紧形成了第二道密封与锁紧结构。另外,在多股散线与钢衬套之间增加一橡胶套,橡胶套在第二道锁紧与密封起作用后可以限制钢衬套在外套管内的左右窜动。通过拉力试验结果显示外套管在拉裂的情况下也未脱落。因此,本技术锁紧安全可靠,密封牢靠,密封寿命长,操作方便。上述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第一压板与两个第二压板中一个是相连的一体结构。这样,第二环形体不会相对于第一环形体沿着轴向左右移动,橡胶套9、外套管4、钢衬套5相对移动的可能性更小,锁紧更加安全可靠,密封牢靠。优选,橡胶套9前端具有外翻到外套管前端的卡口,卡口外径大于外套管4的内径。卡口卡在外套管前端,进一步防止了橡胶套9相对于外套管移动的可能性,也限制钢衬套在外套管内的左右窜动。最 好,橡胶套9前段外周开有用于嵌入钢衬套5的环槽14。这样钢衬套5被可靠地定位而不会相对于橡胶套9和外套管移动。上述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第一压板通过两个螺栓与固定部成可拆卸连接,螺栓的轴线与第一环形体的轴线相垂直。上述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两个第二压板通过两个螺栓连接,螺栓的轴线与第二环形体的轴线相垂直。

图I是现有连接器上的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第一压板6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示意图。图5是压线螺母I的主视图。图6是压线螺母I的侧视图(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4中的组合压板6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4中的橡胶套9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4中的压环、外套管、钢衬套、第二压板、组合压板等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10所示,连接器上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主要由压线螺母I、橡胶密封套2、套在橡胶密封套上的压环3、外套管4、钢衬套5、第二压板8、螺钉7、组合压板6及橡胶套9组成。压线螺母I与连接器壳体的出线口 10外周通过螺纹配合,橡胶套9、钢衬套5、外套管4、橡胶密封套2从内向外依次嵌套,压环3套在橡胶密封套2外并可沿橡胶密封套2的轴线移动,橡胶密封套2朝向出线口的前端是伸入出线口内的锥形部11,当转动压线螺母时,压线螺母可通过压环3推动橡胶密封套2向出线口移动而使得锥形部向内收缩。参见图5-8,压线螺母I的后端部固定有小于半圆的固定部12。组合压板6小于半圆,其前端(相当于第一压板)用于与压线螺母的固定板相连,其后端(相当于第二压板)用于与另一个单独的第二压板8相连。组合压板6的前端与固定部通过两个螺栓7成可拆卸连接并与固定部组成一个周向不封闭的第一环形体13。组合压板6的后端与第二压板8通过两个螺栓7成可拆卸连接并与第二压板8组成一个周向不封闭的第二环形体15。参见图9,橡胶套9前段外周开有用于嵌入钢衬套5的环槽14。橡胶套9前端具有外翻到外套管前端的卡口 16,卡口外径大于外套管4的内径。橡胶套9前段、钢衬套5、外套管4前段均穿过第一环形体13,橡胶套9后段、外套管4后段穿过第二环形体15。把组合压板分别与固定部和第二压板相连的两个螺栓7以第一环形体(或第二环形体)的轴线对称,且螺栓7的轴线与第一环形体(或第二环形体)的轴线相垂直。这种结构的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在与多股散线装配连接时,通过旋紧压线螺母I推动压环3压紧橡胶密封套2产生收缩来实现每根导线的密封与锁紧;然后通过拧紧螺钉 7来实现组合压板6紧固多股散线、橡胶套9、钢衬套5、橡胶密封套2、外套管4来实现本机构的第一道锁紧与密封;最后拧紧第二压板8上的螺钉7,使得第二压板8压紧多股散线、橡胶套9和外套管4,来实现本机构的第二道锁紧与密封,此时外套管4与钢衬套5在橡胶套9的限位作用及前后2道锁紧密封结构的作用下无法从机构中脱落。本技术采用组合压板的样式,并增加第二压板。组合压板与压线螺母形成第一道密封与锁紧,新增加的第二压板又可以与组合压板形成第二道锁紧与密封;同时为防止钢衬套和外套管相互松动,在多股散线与钢衬套之间增加一橡胶套,橡胶套在第二道锁紧与密封起作用后可以限制钢衬套在外套管内的左右窜动。拉力试验结果显示外套管在拉裂的情况下也未脱落。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在实际安装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密闭性能差,锁紧不可靠等缺陷,提出在现有机构合适的位置上添加一道锁紧与密封,形成前后2道锁紧与密封。该机构使本连接器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在与多股散线装配连接时安装方便、锁紧安全可靠,增强密封性能,密封寿命长。
权利要求1.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它包括与连接器壳体的出线口通过螺纹配合的压线螺母,钢衬套、外套管、橡胶密封套从内向外依次嵌套,压环套在橡胶密封套外并可沿橡胶密封套的轴线移动,橡胶密封套朝向出线口的前端是伸入出线口内的锥形部,当转动压线螺母时,压线螺母可通过压环推动橡胶密封套向出线口移动而使得锥形部向内收缩,压线螺母的后端部固定有小于等于半圆的固定部,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位于一个外套管内部的橡胶套,一个小于等于半圆的第一压板与固定部成可拆卸连接并与固定部组成一个周向不封闭的第一环形体,钢衬套位于橡胶套前段与外套管前段之间并穿过第一环形体,在橡胶套后段及外套管后段的外周部设置有周向不封闭的第二环形体,第二环形体由两个成可拆卸连接的小于等于半圆的第二压板组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其特征是第一压板与两个第二压板中一个是相连的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其特征是橡胶套前端具有外翻到外套管前端的卡口,卡口外径大于外套管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其特征是橡胶套前段的外周开有用于嵌入钢衬套的环槽。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其特征是第一压板通过两个螺栓与固定部成可拆卸连接,螺栓的轴线与第一环形体的轴线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其特征是两个第二压板通过两个螺栓连接,螺栓的轴线与第二环形体的轴线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锁紧可靠,密封牢靠,密封寿命长的连接器的多股散线锁紧与密封机构。它包括压线螺母,钢衬套、外套管、橡胶密封套从内向外依次嵌套,压环在橡胶密封套外,橡胶密封套前端是伸入出线口内的锥形部,当转动压线螺母时,压线螺母可通过压环推动橡胶密封套向出线口移动而使得锥形部向内收缩,压线螺母的后端部固定有固定部,它还包括位于一个外套管内部的橡胶套,第一压板与固定部成可拆卸连接并与固定部组成一个周向不封闭的第一环形体,钢衬套位于橡胶套前段与外套管前段之间并穿过第一环形体,在橡胶套后段及外套管后段的外周部设置有周向不封闭的第二环形体,第二环形体由两个成可拆卸连接的小于等于半圆的第二压板组成。
文档编号H01R13/52GK202695839SQ2012202511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施淼森, 李福明 申请人: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