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838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导电部件、传动机构和弹簧机构,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Ⅰ和灭弧室Ⅱ呈垂直左右设置,设于灭弧室Ⅰ底端的动导电杆Ⅰ和设于灭弧室Ⅱ底端的动导电杆Ⅱ通过软连接相短接,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的顶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分别连接动导电杆Ⅰ和动导电杆Ⅱ。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断口采用串联断口模式,解决了普通真空断路器用于投切电容器组时重燃概率居高不下的难题。
【专利说明】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提高功率因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安装并联电容器组,但目前真空断路器在投切电容器组时的重燃概率依然居高不下,根据绍兴试验站的资料显示,在IOkV领域,国产真空开关近年来投切电容器组的重燃率一直在1%左右的水平。对于35kV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的重燃概率更是大于2%,有些产品甚至达到近10%的重燃概率。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的重燃概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串联开断技术的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4]该断路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导电部件、传动机构和弹簧机构,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和灭弧室II呈垂直左右设置,设于灭弧室I底端的动导电杆I和设于灭弧室II底端的动导电杆II通过软连接相短接,该断路器还包括具有水平顶面的连接板,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部中间相连接,连接板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动导电杆I的底端和动导电杆II的底端。
[0005]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和灭弧室II可呈水平上下设置,设于灭弧室I左端的动导电杆I和设于灭弧室II左端的动导电杆II通过软连接相短接,该断路器可包括垂直的连接板、“V”型传动臂I和“V”型传动臂II,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相连接,传动臂I和传动臂II的底端分别通过转轴固定在断路器的框架上,传动臂I的左侧边顶端与连接板的顶端相铰接,其右侧边顶端与动导电杆I的左端相铰接,传动臂II的左侧边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相铰接,其右侧边顶端与动导电杆II的左端相铰接。
[0006]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和灭弧室II可分别呈垂直和水平设置,设于灭弧室I底端的动导电杆I和设于灭弧室II左端的动导电杆II通过软连接相短接,该真空断路器还包括“T”型传动臂,传动臂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在断路器的框架上,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的顶端与传动臂的左端相铰接,传动臂的右端与动导电杆I的底端相铰接,传动臂的下端与动导电杆II的左端相铰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断口采用串联断口模式,在高电压下的击穿概率比单断口小,其绝缘可靠性好于单断口真空灭弧室,将两只24kv的真空灭弧室串联用于40.5kV电压系统,采用刚性连接,一只绝缘拉杆带动两只灭弧室的方式,易于保证同期性和其他机械特性参数,解决了普通真空断路器用于投切电容器组时重燃概率居高不下的难题,灭弧室部分整体安装于框架之上,用一台弹簧机构当做动力传输源,实现外形与普通断路器的相似,实现在配合和装配时都无异于传统断路器,对批量生产和推广有重大的意义。【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I和灭弧室II呈垂直左右设直时的结构不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I和灭弧室II呈水平上下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I和灭弧室II分别呈垂直和水平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承载模式,弹簧机构在下、传动机构居中,一次导电部件在上的上中下布置模式,每相均由两只24kV灭弧室固封而成,灭弧室两静端分别由导电件引至上下出线座作为断路器上下两极,导电部分通过框架的承载与弹簧机构配合,满足断路器的分合闸功能。
[0013]如图1所示,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呈垂直左右设置,设于灭弧室I I底端的动导电杆I 3和设于灭弧室II 2底端的动导电杆II 4通过软连接5相短接。该断路器还包括具有水平顶面的连接板7,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6的顶端与连接板7的底部中间相连接,连接板7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动导电杆I 3的底端和动导电杆II 4的底端。
[0014]合闸时,弹簧机构带动传动机构动作,使绝缘拉杆6向上垂直移动,通过连接板7同时推动动导电杆I 3和动导电杆II 4向上移动,从而使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同时合闸,保证了断路器同期、行程等参数的一致可靠。分闸时弹簧机构带动绝缘拉杆6向下垂直移动,使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同时分闸。
[0015]如图2所示,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呈水平上下设置,设于灭弧室I I左端的动导电杆I 3和设于灭弧室II 2左端的动导电杆II 4通过软连接5相短接。该断路器还包括垂直的连接板7、“V”型传动臂I 8和“V”型传动臂II 9,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6的顶端与连接板7的底端相连接,传动臂I 8和传动臂II 9的底端分别通过转轴固定在断路器的框架上,传动臂I 8的左侧边顶端与连接板7的顶端相铰接,其右侧边顶端与动导电杆I 3的左端相铰接,传动臂II 9的左侧边顶端与连接板7的底端相铰接,其右侧边顶端与动导电杆II 4的左端相铰接。
[0016]合闸时,绝缘拉杆6向上垂直移动,带动连接板7向上移动,传动臂I 8和传动臂II 9同时沿转轴顺时针转动,使传动臂I 8的右侧边和传动臂II 9的右侧边同时向右移动,从而同时推动动导电杆I 3和动导电杆II 4向右移动,从而使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同时合闸,分闸时动绝缘拉杆6向下垂直移动,使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同时分闸。
[0017]如图3所示,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分别呈垂直和水平设置,设于灭弧室I I底端的动导电杆I 3和设于灭弧室II 2左端的动导电杆II 4通过软连接5相短接。该真空断路器还包括“T”型传动臂7,传动臂7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在断路器的框架上,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6的顶端与传动臂7的左端相铰接,传动臂7的右端与动导电杆I 3的底端相铰接,传动臂7的下端与动导电杆II 4的左端相铰接。
[0018]合闸时,绝缘拉杆6向下垂直移动,带动传动臂7沿转轴逆时针转动,传动臂7的右端向上移动,同时其下端向右移动,从而同时推动动导电杆I 3向上和动导电杆II 4向右移动,从而使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同时合闸,分闸时动绝缘拉杆6向上垂直移动,使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同时分闸。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导电部件、传动机构和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呈垂直左右设置,设于灭弧室I (I)底端的动导电杆I (3)和设于灭弧室II (2)底端的动导电杆II (4)通过软连接(5)相短接,该断路器还包括具有水平顶面的连接板(7),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6)的顶端与连接板(7)的底部中间相连接,连接板(7)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动导电杆I (3)的底端和动导电杆II (4)的底端。
2.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导电部件、传动机构和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呈水平上下设置,设于灭弧室I (I)左端的动导电杆I (3)和设于灭弧室II (2)左端的动导电杆II (4)通过软连接(5)相短接,该断路器还包括垂直的连接板(7)、“V”型传动臂I (8)和“V”型传动臂II(9),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6)的顶端与连接板(7)的底端相连接,传动臂I (8)和传动臂II(9)的底端分别通过转轴固定在断路器的框架上,传动臂I (8)的左侧边顶端与连接板(7)的顶端相铰接,其右侧边顶端与动导电杆I (3)的左端相铰接,传动臂II (9)的左侧边顶端与连接板(7)的底端相铰接,其右侧边顶端与动导电杆II (4)的左端相铰接。
3.一种电容器组投切真空断路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导电部件、传动机构和弹簧机构,其特征在于:导电部件中每相的灭弧室I (I)和灭弧室II (2)分别呈垂直和水平设置,设于灭弧室I (I)底端的动导电杆I (3)和设于灭弧室II (2)左端的动导电杆II (4)通过软连接(5)相短接,该真空断路器还包括“T”型传动臂(7),传动臂(7)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在断路器的框架上,传动机构中绝缘拉杆(6)的顶端与传动臂(7)的左端相铰接,传动臂(7)的右端与动导电杆I (3)的底端相铰接,传动臂(7)的下端与动导电杆II (4)的左端相铰接。
【文档编号】H01H33/664GK203553033SQ20132067857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秦成伟, 霍家鹏, 王珂, 林卫东, 刘炳辉 申请人:山东泰开真空开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