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955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初级线圈、主铁芯、辅助铁芯、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和辅助线圈,主铁芯和辅助铁芯都为环型,在主铁芯上缠绕设有第一次级线圈,在辅助铁芯上缠绕设有辅助线圈,再在第一次级线圈和辅助线圈上下叠放后同时缠绕设有第二次级线圈,在主铁芯和辅助铁芯的内孔中部设有初级线圈,其特征在于:电阻和微调电位器并联或串联后,再与辅助线圈和2P端子串联。本实用新型生产方便,在材料和匝数一定的情况下,只需一种调试生产工艺;使用方便,拓宽了产品的负载作用范围、提高了产品性能,可广泛用于高精度电流测量等领域。
【专利说明】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适用于高精度电流测量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是由提供磁通的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的。表现在外部,就是互感器有能量输出=I2*I2(R+r),r为内阻,R为外接负载。次级上产生的电动势U2越小,其所需提供磁通的交变励磁电流就小,误差就小。在材料和匝数一定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电流互感器的误差补偿方法都是直接间接地实现这个目的。次级上产生的电压_U2=UK+Up外接负载R引起的电压降比较好解决(R为O即可),但二次绕组的内阻r不可能做到0,电流也不会是O。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是说零磁通指理论上互感器的铁芯没有磁通。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的实现方法:人为地在二次回路中串联增加一个电压源-U,-U与(UK+Ur)大小相等相位相反,-u2=-u+uK+u^o。这时互感器误差=互感器原来的误差乘以电压源-U相对于(?+?)的误差,这个电压源-U可以用外部电路实现,也可以加一个电流互感器来产生电压源-U,零磁通电流互感器采用后者。电压源-U直接影响电流互感器的误差。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是采用辅助电流互感器来实现的,所以就比较简单并比较精确。现有的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是生产厂家根据客户所要求的外接负载R所设计的。具体到每种型号的零磁通互感器时,其外接负载R是一 固定值,不可调,否则零磁通互感器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测量精度会降低。因此,生产厂家在制作不同外接负载R的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时调试生产就比较麻烦;客户在使用中,若需变更外接负载R时,必须更换所用的零磁通电流互感器,既费时又浪费费用。如何避开外接负载不可调的麻烦,既能方便生产厂家调试生产,又能方便客户能调节外接负载而使用,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外接负载可调,客户可任意选择外接负载的大小的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初级线圈、主铁芯、辅助铁芯、第一次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和辅助线圈,主铁芯和辅助铁芯都为环型,在主铁芯上缠绕设有第一次级线圈,在辅助铁芯上缠绕设有辅助线圈,再在第一次级线圈和辅助线圈上下叠放后同时缠绕设有第二次级线圈,在主铁芯和辅助铁芯的内孔中部设有初级线圈,初级线圈为单匝缠绕,第一次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首尾相连组合为次级绕组,其特征在于:电阻和微调电位器并联或串联后,再与辅助线圈和2P端子串联。
[0005]所述的微调电位器和2P端子固定设在壳体的外壁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生产方便,在材料和匝数一定的情况下,只需一种调试生产工艺;使用方便,外接负载可调,客户可任意选择外接负载的大小(但不可大于规定的最大外接负载);此外,也可通过调节微调电位器来使互感器的精度达到最高,方便了调试生产、拓宽了产品的负载作用范围、提高了产品性能,可广泛用于高精度电流测量等领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并联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串联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壳体;2、初级线圈;3、主铁芯;4、辅助铁芯;5、第一次级线圈;6、第二次级线圈;7、辅助线圈;8、电阻;9、微调电位器;10、2P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
[0012]如图1、图3所示。该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初级线圈2、主铁芯3、辅助铁芯4、第一次级线圈5、第二次级线圈6和辅助线圈7,主铁芯3和辅助铁芯4都为环型,在主铁芯3上缠绕设有第一次级线圈5,在辅助铁芯4上缠绕设有辅助线圈7,再在第一次级线圈5和辅助线圈7上下叠放后同时缠绕设有第二次级线圈6,在主铁芯3和辅助铁芯4的内孔中部设有初级线圈2 (即被测电流线),初级线圈2为单匝缠绕,第一次级线圈5与第二次级线圈6首尾相连组合为次级绕组,此为现有技术,其特征在于:电阻8和微调电位器9并联后,再与辅助线圈7和2P端子10串联。
[0013]所述的微调电位器9和2P端子10固定设在壳体I的外壁上。
[0014]使用时,适用于输出电流大于等于所选微调电位器的最大额定电流的情况。
[0015]实施例2
[0016]如图2、图3所示。该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初级线圈2、主铁芯3、辅助铁芯4、第一次级线圈5、第二次级线圈6和辅助线圈7,主铁芯3和辅助铁芯4都为环型,在主铁芯3上缠绕设有第一次级线圈5,在辅助铁芯4上缠绕设有辅助线圈7,再在第一次级线圈5和辅助线圈7上下叠放后同时缠绕设有第二次级线圈6,在主铁芯3和辅助铁芯4的内孔中部设有初级线圈2 (即被测电流线),初级线圈2为单匝缠绕,第一次级线圈5与第二次级线圈6首尾相连组合为次级绕组,此为现有技术,其特征在于:辅助线圈7与电阻8、微调电位器9和2P端子10串联。
[0017]所述的微调电位器9和2P端子10固定设在壳体I的外壁上。
[0018]使用时,适用于输出电流小于所选微调电位器的最大额定电流的情况。
【权利要求】
1.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I)、初级线圈(2)、主铁芯(3)、辅助铁芯(4)、第一次级线圈(5)、第二次级线圈(6)和辅助线圈(7),主铁芯(3)和辅助铁芯(4)都为环型,在主铁芯(3)上缠绕设有第一次级线圈(5),在辅助铁芯(4)上缠绕设有辅助线圈(7),再在第一次级线圈(5)和辅助线圈(7)上下叠放后同时缠绕设有第二次级线圈(6),在主铁芯(3)和辅助铁芯(4)的内孔中部设有初级线圈(2),初级线圈(2)为单匝缠绕,其特征在于:电阻(8)和微调电位器(9)并联或串联后,再与辅助线圈(7)和2P端子(10)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负载式无源零磁通单匝穿芯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电位器(9)和2P端子(10)固定设在壳体(I)的外壁上。
【文档编号】H01F27/40GK203536206SQ20132070874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继岳, 李万民 申请人: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