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元件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952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保护元件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了得到能够确保过电流保护时的电流容量,并且容易熔断的保护元件,保护元件(10)具备:绝缘基板(11);层叠在绝缘基板(11)并被绝缘部件(15)覆盖的发热体(14);形成在绝缘基板(11)的两端的电极(12)(A1)、(12)(A2);在绝缘部件(15)上以与发热体(14)重叠的方式层叠的发热体引出电极(16);以及两端与电极(12)(A1)、(12)(A2)连接并且中央部与发热体引出电极(16)连接的可熔导体(13)。可熔导体(13)包括:例如1.6mmφ的圆线状的厚壁部(13a);以及以使与发热体(14)对置的部分在与发热体(14)重叠的位置厚度大致均匀的方式成型为比厚壁部(13a)薄的薄壁部(13b)。薄壁部(13b)的厚度为厚壁部(13a)的厚度(粗细)的例如1/2。
【专利说明】保护元件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通过熔断电流路径保护连接在电流路径上的电路的保护元件。本申请以在日本于2012年8月I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愿2012 — 171332为基础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该申请,引用到本申请。

【背景技术】
[0002]经充电能够反复利用的二次电池大部分被加工成电池组而提供给用户。特别是重量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为了确保用户及电子设备的安全,一般在电池组内置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等几个保护电路,具有在既定的情况下截断电池组的输出的功能。
[0003]在大部分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装置中,利用内置于电池组的FET开关进行输出的导通/截止(0N/0FF),从而进行电池组的过充电保护或过放电保护动作。然而,在因一些原因而FET开关短路破坏的情况下,被施加雷涌等,从而流过瞬间的大电流的情况下,或者因电池单元的寿命而输出电压异常下降或反而输出过大异常电压的情况下,也需要保护电池组、电子设备,以免发生起火等的事故。因此,为了在能够这样假设的任何异常状态中,安全地截断电池单元的输出,采用由具有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截断电流路径的功能的熔丝元件构成的保护元件。
[0004]作为面向这样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保护电路的保护元件,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那样,一般采用在保护元件内部具有发热体,通过该发热体的发热熔断电流路径上的可熔导体的构造。
[000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36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保护元件中,为了以便携电话、笔记本电脑那样电流容量较低的用途使用,可熔导体(熔丝)最大也只有15A左右的电流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用途近年来越来越广,研究更大电流的用途,例如对电动驱动器等电动工具、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电动辅助自行车等运输设备的采用,开始局部采用。在这些用途中,特别是在启动时等,有流过超过数1A?100A这样的大电流的情况。期望实现与这样的大电流容量对应的保护元件。
[0007]为了实现与大电流对应的保护元件,增大可熔导体的截面积即可。当采用成型为1.6mm Φ的线状的Sn/Ag/Cu类焊料时,能够得到50A左右的电流容量。然而,保护元件在因过电流状态而熔断的情况以外也需要检测电池单元的过电压状态,使电流流过由电阻器形成的发热体,从而利用其发热切断可熔导体。然而,在“粗的”可熔导体的情况下,存在来自发热体的热传导下降,难以稳定地熔断可熔导体的问题。
[0008]因此,目的在于得到能够确保过电流保护时的电流容量,并且发热体发热也能稳定地熔断的保护元件。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元件具备:绝缘基板;层叠在绝缘基板的发热体;以至少覆盖发热体的方式层叠在绝缘基板的绝缘部件;第I及第2电极;以与发热体重叠的方式层叠在绝缘部件上并且与第I及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及发热体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的发热体引出电极;以及从发热体引出电极遍及第I及第2电极层叠并且通过加热熔断第I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的可熔导体。而且,可熔导体中,重叠并位于发热体的部分为呈凹状的厚度薄的薄壁部,其他部分为厚度比薄壁部厚且具有与薄壁部大致相同的电流容量的厚壁部,薄壁部能够因发热体的发热而容易熔断。
[0010]优选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元件,还具备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以将接近薄壁部的厚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对绝缘基板支撑的方式配设,至少在表面具有金属层,支撑部件对于绝缘基板热绝缘。
[0011]优选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元件,还具备:与可熔导体的薄壁部相接并通过绝缘部件而达到绝缘基板的熔化焊料排出电极;以及形成在绝缘基板上并连接熔化焊料排出电极的容纳电极。
[0012]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组具备:1个以上的电池单元;以截断在电池单元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式连接的保护元件;以及检测电池单元各自的电压值并控制加热保护元件的电流的电流控制元件。而且,保护元件具有:绝缘基板;层叠在绝缘基板的发热体;以至少覆盖发热体的方式层叠在绝缘基板的绝缘部件;第I及第2电极;以与发热体重叠的方式层叠在绝缘部件上并且与第I及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及发热体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的发热体引出电极;以及从发热体引出电极遍及第I及第2电极而层叠并且通过加热熔断第I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的可熔导体,可熔导体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该薄壁部将重叠并位于发热体的部分以凹状薄厚度地扁平成型。
[0013]本发明中,可熔导体的重叠并位于发热体的部分为呈凹状的厚度薄的薄壁部,其他部分为厚度比薄壁部厚且具有与薄壁部大致相同的电流容量的厚壁部,因此不会降低可熔导体的电流容量,而能够通过发热体的发热容易熔断可熔导体。
[0014]另外,由于还具备至少在表面具有金属层并且对绝缘基板热绝缘的支撑部件,因此使发热体产生的热集中于可熔导体的薄壁部,促进可熔导体的熔断,进而,通过支撑部件的润湿性引导因发热体的发热而熔化的焊料并加以容纳,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熔断特性。
[0015]另外,能够通过熔化焊料排出电极的润湿性引导因发热体的发热而熔化的焊料,并容纳于容纳电极,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熔断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中,图1 (A)是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的平面图;图1 (B)是图1 (A)的AA’线上的截面图;图1 (C)是示出可熔导体熔断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7]图2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的应用例的框图。
[0018]图3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的电路结构例的图。
[0019]图4中,图4 (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护元件的平面图;图4 (B)是图4(A)的AA’线上的截面图;图4 (C)是示出可熔导体熔化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0]图5中,图5 (A)?(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护元件的制造过程的平面图。
[0021]图6中,图6 (A)是组合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方式的保护元件的平面图;图6 (B)是图6 (A)AAj线上的截面图。
[0022]图7中,图7 (A)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保护元件的平面图;图7 (B)是图7 (A)的AA’线上的截面图。
[0023]图8是概念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保护元件的可熔导体熔断的情况的截面图;图8 (A)示出可熔导体的薄壁部开始熔化的状态,是示出熔化的焊料向箭头方向流动的情况的图;图8 (B)是示出薄壁部熔断的状态的图。
[0024]图9中,图9 (A)?(C)是用于说明制作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保护元件所使用的可熔导体的顺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显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26][保护元件的结构]
如图1 (A)及图1 (B)所示,保护元件10具备:绝缘基板11 ;层叠在绝缘基板11并覆盖绝缘部件15的发热体14 ;形成在绝缘基板11的两端的电极12 (Al)、12 (A2);以与发热体14重叠的方式层叠在绝缘部件15上的发热体引出电极16 ;以及两端与电极12 (Al)、12(A2)连接并且中央部与发热体引出电极16连接的可熔导体13。为了使电流流过而使发热体发热,在发热体14的两端连接有与电源连接的发热体电极18 (Pl)、18 (P2)。可熔导体13包括:例如1.6_Φ的圆线状的厚壁部13a;以及以使与发热体14对置的部分的厚度在与发热体14重叠的位置中大致均匀的方式比厚壁部13a薄地成型为扁平的薄壁部13b。薄壁部13b的厚度为厚壁部13a的厚度(粗细)的例如1/2。此外,优选厚壁部13a及薄壁部13b的截面积大致相同。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与发热体引出电极16电连接。
[0027]这样,通过将可熔导体13的、与发热体14重叠的位置做成薄壁化的薄壁部13b,提高薄壁部13b中的厚度方向的热传导,因此通过发热体14的发热,能够容易熔断可熔导体13。另外,通过将薄壁部13b成型为扁平,能够增大与发热体14的重叠部分的接触面积,并能有效地传递来自发热体14的热,能够实现稳定的熔断特性。此外,在厚壁部13a及薄壁部13b的截面积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可熔导体13的电流容量不变,能够使对应于可熔导体13的通电方向的截面积及可熔导体13的材质(电阻率)的电流流过。
[0028]绝缘基板11用例如氧化铝、玻璃陶瓷、莫来石、氧化锆等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形成。此外,也可以采用玻璃环氧树脂基板、酚醛树脂基板等用于印刷布线基板的材料,但是需要留意熔丝熔断时的温度。
[0029]两个电极12 (Al)、12 (A2)在保护元件10的内部连接可熔导体13,经由该两个电极12 (Al)、12 (A2),与外部电路连接。两个电极12 (Al)、12 (A2)也可以形成在绝缘基板11上,或者也可以形成为由与绝缘基板11成一体的环氧树脂等构成的绝缘原料。
[0030]发热体14是相对电阻值高且通电时发热的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例如由W、Mo、Ru等构成。将这些的合金或者组合物、化合物的粉状体与树脂粘合剂等混合,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将膏状物图案形成在绝缘基板11上,通过烧成等而形成。
[0031]以覆盖发热体14的方式配置绝缘部件15,以经由该绝缘部件15与发热体14对置的方式配置发热体引出电极16。显然该绝缘部件15也可为发热体14在内部一体层叠的层置基板。
[0032]发热体引出电极16的一端与发热体电极18(P1)及发热体14的一端连接。另外,发热体1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发热体电极18 (P2)连接。
[0033]可熔导体13只要为因过电流状态以及发热体14的发热而熔化,并熔断的导电性的材料即可,例如SnAgCu类的无铅焊料之外,能够采用BiPbSn合金、BiPb合金、BiSn合金、SnPb合金、PbIn合金、ZnAl合金、InSn合金、PbAgSn合金等。
[0034]另外,可熔导体13也可为由以Ag或Cu或者Ag或Cu为主成分的金属构成的高熔点金属和以Sn为主成分的无铅焊料等的低熔点金属的层叠体。
[0035]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元件中,由于对应于大的电流容量,所以采用截面积大的可熔导体。在可熔导体熔断的情况下,由于熔化的焊料的量多,所以难以可靠地截断电路,因此需要引导到能够容纳熔化焊料的空间。另外,因为在可熔导体13设置薄壁部13b,还存在应力容易集中于厚壁部13a和薄壁部13b的边界位置,容易产生机械损坏的问题。
[0036]因此,如图1 (A)?(C)所示,将金属制的支撑部件3形成在热回路那样与绝缘基板11的其他部分绝缘的独立电极2上。通过支撑部件3,以在可熔导体13的厚壁部13a与薄壁部13b的连接部附近支撑可熔导体13的方式连接。
[0037]如图1 (C)所示,在可熔导体13熔化时,由于支撑部件3的焊料润湿性大于绝缘部件15、绝缘基板11,所以熔化的焊料被向图1 (C)的箭头方向引入。在可熔导体13下部与绝缘部件15及绝缘基板11之间,存在空间8,因此通过在该空间8配置支撑部件3及独立电极2,能够容纳大量的熔化焊料。而且,通过将支撑部件3配置在应力容易集中的、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与厚壁部13a的边界部位附近,支撑机械强度弱的部分而提高可熔导体13的强度。特别是,在制造保护元件10时能够防止可熔导体13的损坏,能够对提高保护元件10的制造成品率作出贡献。独立电极2通过采用例如CiuAg膏的构图形成,但是以使支撑部件3热回路那样与其他部分绝缘的方式独立电极2不与其他电路连接。另外,支撑部件3及容纳电极4具有一定的热容量,因此能够期待蓄热效果。在可熔导体13熔化时,发热体14产生的热经由绝缘部件15到达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通过支撑部件3及独立电极2的蓄热效果,产生的热流入支撑部件3侧,防止向与薄壁部13b连接的厚壁部13a的热流出。因此,能够将发热体14产生的热集中于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能够对可熔导体13的熔断的稳定化有贡献。
[0038]金属制的支撑部件3只要为焊料容易润湿的金属即可,也可以利用Cu、Ag、Ni等与独立电极2 —体形成。支撑部件3采用熔点比可熔导体13低的焊料,从而能够容易制造。即,利用通常的准直工艺在绝缘基板11上以Ag膏将独立电极2和其他电极同时构图,配置、连接绝缘部件15。随后,在独立电极2上形成由低熔点焊料构成的支撑部件3,经过回流工序,从而能够使之与可熔导体13容易连接。
[0039][保护元件的使用方法]
如图2所示,上述的保护元件10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组内的电路。
[0040]例如,保护元件10装入具有由总计4个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21?24构成的电池堆栈25的电池组20而使用。
[0041]电池组20具备:电池堆栈25 ;控制电池堆栈25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电路30 ;保护电池堆栈25和充放电控制电路30的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10 ;检测各电池单元21?24的电压的检测电路26 ;以及根据检测电路26的检测结果控制保护元件10的动作的电流控制兀件27。
[0042]电池堆栈25串联连接了需要控制用于保护过充电及过放电状态的电池单元21?24,经由电池组20的正极端子20a、负极端子20b,可装卸地连接到充电装置35,被施加来自充电装置35的充电电压。将由充电装置35充电的电池组20与正极端子20a连接,将负极端子20b与由电池动作的电子设备连接,从而能够使该电子设备动作。
[0043]充放电控制电路30具备:在从电池堆栈25流入充电装置35的电流路径上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流控制元件31、32 ;和控制这些电流控制元件31、32的动作的控制部33。电流控制元件31、32例如由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称为FET。)构成,通过用控制部33控制栅极电压,控制电池堆栈25的电流路径的导通和截断。控制部33从充电装置35接受电力供给而动作,根据检测电路26进行的检测结果,当电池堆栈25处于过放电或过充电时,以截断电流路径的方式控制电流控制元件31、32的动作。
[0044]保护元件10例如连接在电池堆栈25与充放电控制电路30之间的充放电电流路径上,由电流控制元件27控制其动作。
[0045]检测电路26与各电池单元21?24连接,检测各电池单元21?24的电压值,将各电压值供给充放电控制电路30的控制部33。另外,检测电路26输出在任意一个电池单元21?24成为过充电电压或过放电电压时控制电流控制元件27的控制信号。
[0046]电流控制元件27根据从检测电路26输出的检测信号,当电池单元21?24的电压值成为超过既定的过放电或过充电状态的电压时,使保护元件10动作,以不依赖电流控制元件31、32的开关动作而截断电池堆栈25的充放电电流路径的方式进行控制。
[0047]在如以上那样的结构构成的电池组20中,对保护元件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48]首先,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10,例如具有如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S卩,保护元件10的电路结构包括:经由发热体引出电极16串联连接的可熔导体13 ;以及经由可熔导体13的连接点通电而发热从而熔化可熔导体13的发热体14。另外,在保护元件10中,例如,可熔导体13串联连接在充放电电流路径上,发热体14与电流控制元件27连接。保护元件10的2个电极12、12之中,一个与Al连接,另一个与A2连接。另外,发热体引出电极16和与它连接的发热体电极18与Pl连接,另一个发热体电极18与P2连接。
[0049]在由这样的电路结构构成的保护元件10,实现低高度化,并且,通过发热体14的发热,能够可靠地熔断电流路径上的可熔导体13。
[0050][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4 (A)及图4 (B)所示,本发明的保护元件10也可以设置:以接近薄壁部13b的方式形成在绝缘部件15上的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 ;以及在绝缘基板11上容纳被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引导的熔化焊料的容纳电极4。通过设置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及容纳电极4,引导采用用于对应大电流的“粗的”焊料的可熔导体的大量熔化焊料,能够对可熔导体13的可靠的分开作出贡献。
[0051]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在与在绝缘部件15上形成的发热体引出电极16相同的面形成。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沿着可熔导体13的长度方向而配置,在绝缘部件15上与薄壁部13b连接,通过绝缘部件15的侧面(侧面电极),与形成在绝缘基板11上的容纳电极4连接。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也可以从绝缘部件15的上表面朝向背面侧的方式形成通孔电极而构成。通过焊料连接绝缘部件15的侧面电极的下表面及侧面与容纳电极4。于是,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及容纳电极4的表面被焊接处理,形成焊脚。
[0052]如图4 (C)所示,若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熔化,则在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与绝缘部件15的间隙发生毛细管流入,熔化焊料沿着形成焊脚的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移动,并且被沿容纳电极4的方向引导。如果某种程度较大地取配设容纳电极4的面积,则根据容纳电极4的润湿性,熔化焊料被容纳于容纳电极4上。这样,通过配设引导熔化的焊料的路径和容纳部位,在采用大量焊料的大电流用的可熔导体13的情况下,也能分开熔化焊料,并能可靠地截断电路。
[0053]如图5 (A)?(C)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容纳熔化焊料的路径,例如用印刷技术进行金属的构图,从而能够容易形成。
[0054]如图5 (A)所示,在绝缘基板11上形成用于向发热体14供给电力的发热体电极18 (Pl)、18 (P2),同时形成容纳电极4。这些电极既可以形成Cu图案,也可以用Ag膏形成。如图5 (B)所示,对形成在绝缘基板11上的电极图案焊接层叠发热体14的绝缘部件(层叠基板)15。在形成为方形状的绝缘部件15的一对对置边,形成有用于发热体14的电力供给的电极18a (Pl)、18a (P2),在另一对对置边形成有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5。如图5(C)所示,在所安装的绝缘部件15上,承载可熔导体13。在承载可熔导体13时,以对薄壁部13b连接发热体引出电极16和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的方式配置。
[0055]也能够对该实施方式组合在图1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构成保护元件。即,如图6(A)及图6 (B)所示,在绝缘基板11上形成的独立电极2上形成支撑部件3,进而在绝缘部件15设置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连接在绝缘基板11上形成的容纳电极4上。在此,如果将容纳电极4形成为环状,以在该环的中心部配置独立电极2的方式进行构图,能够有效地活用绝缘基板11上的有限的面积。此外,电极的构图并不限于此,显然可以任意设定。
[0056][变形例]
在对应大电流的保护元件的情况下,确保用于容纳大量熔化焊料的空间就是最大的问题,对为此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057]如图7 (A)及图7 (B)所示,在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存在容纳搭载于绝缘基板11的绝缘部件15的空间(凹部),从绝缘部件15侧观看该空间,通过扩大,能够更加容易地容纳熔化焊料。即,如图7 (B)所示,以使从薄壁部13b与厚壁部13a的边界位置13c起大致相同距离的中央部13d与发热体引出电极16连接的方式弯曲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的形状。而且,从中央部13d向边界位置13c朝上方弯曲,从而能够增大边界位置13c和绝缘部件15的垂直方向的距离。
[0058]如图8 (A)所示,通过向发热体14通电,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熔化,熔化的焊料利用边界位置13c与绝缘部件15的隔开距离的空间,并且,被向焊料润湿性大的支撑部件3的一侧引导。如图8 (B)所示,熔化的焊料向两侧的支撑部件3的一侧引入并被容纳,同时也容纳于发热体引出电极16上。
[0059]具有这样截面成型为“Μ”字形的薄壁部13b的可熔导体13,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制造。
[0060]如图9(A)所示,在应该形成可熔导体13的薄壁部13b的既定位置配置按压销40,使之向箭头方向移动。如图9 (B)所示,以既定压力对可熔导体13按上按压销40,则因金属的延展性及刚性,在除去按压销40时,即便薄壁部13b为直线状,可熔导体13的两端也向受到压力的一侧弯曲。如图9 (C)所示,以使两侧的厚壁部13a成为直线状的方式对弯曲的可熔导体13的两端沿箭头方向施加压力时,薄壁部13b的形状成为大致“Μ”字状。此夕卜,薄壁部13b的可熔导体13的长度方向截面形状不限于上述“M”字状,按照扩大沿可熔导体13的厚壁部13a方向的熔化焊料的容纳空间的宗旨,显然类似的任何形状均可。
[0061]该变形例当然也可以并用上述的支撑部件3和/或熔化焊料排出电极5,能确保更进一步的熔化焊料的排出机构,并能实现稳定的熔断特性。
[0062]标号说明
2独立电极,3支撑部件,4容纳电极,5熔化焊料排出电极,8空间,10保护元件,11绝缘基板,12 (Al)、12 (A2)电极,13可熔导体,13a厚壁部,13b薄壁部,13c边界位置,13d中央部,14发热体,15绝缘部件,16发热体引出电极,17焊剂,18 (Pl)、18 (P2)发热体电极,18a (Pl)、18a (P2)电极,20电池组,20a正极端子,20b负极端子,21?24电池单元,25电池堆栈,26检测电路,27、31、32电流控制元件,30充放电控制电路,33控制部,35充电装置,40按压销。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发热体,层叠在上述绝缘基板; 绝缘部件,以至少覆盖上述发热体的方式层叠在上述绝缘基板; 第I及第2电极; 发热体引出电极,以与上述发热体重叠的方式层叠在上述绝缘部件上,与上述第I及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及该发热体的一个端子电连接;以及 可熔导体,从上述发热体引出电极遍及上述第I及第2电极而层叠,通过加热熔断该第I电极与该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 上述可熔导体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该薄壁部将重叠并位于上述发热体的部分以凹状厚度薄且扁平地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中, 在接近上述薄壁部的上述厚壁部的至少一部分还具备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相对于上述绝缘基板支撑,以在上述可熔导体与该绝缘基板之间形成容纳熔化的该可熔导体的空间的方式配设,至少在表面具有金属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件对于上述绝缘基板热绝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中, 还具备熔化焊料排出电极,该熔化焊料排出电极接近上述可熔导体的薄壁部,通过上述绝缘部件,达到上述绝缘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容纳电极,该容纳电极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上,连接有上述熔化焊料排出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熔导体在上述薄壁部的中间部分与上述发热体引出电极连接,形成有熔化的焊料从该连接的部分朝着上述薄壁部及上述厚壁部的边界位置流过的路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壁部的可熔导体的长度方向且层叠方向的截面的形状成型为M字状。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件至少在表面具有熔点比上述可熔导体低的金属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低熔点的金属材料为低熔点焊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壁部及上述厚壁部的截面积大致相同。
1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I个以上的电池单元; 保护元件,以截断流过上述电池单元的电流的方式连接;以及 电流控制元件,检测上述电池单元各自的电压值而控制加热上述保护元件的电流, 上述保护元件具有: 绝缘基板; 发热体,层叠在上述绝缘基板; 绝缘部件,以至少覆盖上述发热体的方式层叠在上述绝缘基板; 第I及第2电极; 发热体引出电极,以与上述发热体重叠的方式层叠在上述绝缘部件上,与上述第I及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及该发热体的一个端子电连接;以及 可熔导体,从上述发热体引出电极遍及上述第I及第2电极而层叠,通过加热熔断该第I电极与该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 上述可熔导体包括厚壁部和薄壁部,该薄壁部将重叠并位于上述发热体的部分以凹状厚度薄且扁平地成型。
【文档编号】H01H37/76GK104508784SQ20138004079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
【发明者】木村武雄 申请人: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