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719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包括陶瓷筒3、位于陶瓷筒3中的金属丝4及组装于陶瓷筒3两端的端盖1,其特征在于两端盖1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对向内凸起的凸槽6,凸槽6与端盖1底部相连,相对两槽之间的距离小于陶瓷筒3外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端盖上设置凸槽与端盖底部相连,易脱模,可以在生产端盖时通过冲压成型时一次形成,无需另外加工,不但节省了成本,还避免了凸槽易破损的现象;在大批量生产中,端盖与陶瓷筒装配顺畅,凸槽与陶瓷管接触面积大,不但可以避免端盖脱落,还可以大幅减少端盖歪斜变形的不良几率。
【专利说明】一种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保护元件领域,尤其是一种两个端电极紧密结合陶瓷筒的保护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工艺制作的如图1所示的保险丝结构一般是在两端敞口的圆筒或者方筒陶 瓷筒3中安装金属丝4,并利用焊锡2将金属丝4的两端固定在陶瓷筒3两端,并与端盖1 形成电连接,端盖1组装在陶瓷筒3的两端。由于陶瓷筒3管体外径与端盖1内径间存在 一定尺寸差,结合不够紧密,有一定比例的端盖3在组装完成后使用中发生剥落。
[0003] 中国专利CN201717219U为一种改良方案,如图2所示。在保险丝两端端盖铜帽1 侧围上向内设有凸起5,瓷管上对应凸起处设有凹陷,所述凹陷与凸起结合,这种凹凸结合 的结构使端盖铜帽1与陶瓷筒3外壁之间形成紧固结合状态。
[0004] 但此种端盖铜帽1侧围上向内的凸起5是通过在加工好的铜帽外壁上打设凹点形 成,因凹点在铜帽的高度方向中心,脱模不易的限制导致不能一次冲压而成,加工凸起工艺 复杂、精度不易控制,由于凸起是二次加工形成,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铜帽凸起破损;凸起 与陶瓷筒接触面积小,在大批量生产中,铜帽与陶瓷装配不顺畅比例较高,会造成成品中铜 帽歪斜、变形,影响产品外观及性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包括陶瓷筒3、位于 陶瓷筒3中的金属丝4及组装于陶瓷筒3两端的端盖1,其特征在于两端盖1内侧壁上设有 至少一对向内凸起的凸槽6,凸槽6与端盖1底部相连,相对两槽之间的距离小于陶瓷筒3 外径。
[0007] 优选的,凸槽6自端盖1底部向端盖1边缘延伸,凸槽的长度不小于端盖1高度的 二分之一,或与端盖1等高。
[0008] 优选的,凸槽6是通过在端盖1冲压成型时一次形成,无需另外加工。
[0009] 优选的,凸槽6截面可以设计成梯形、长方形、圆弧形或其他形状。
[0010] 优选的,凸槽6深度设计为靠近端盖1边缘深度较浅,靠近端盖1底部深度加深的 楔形块结构,这样的结构更利于端盖冲压成型脱模。
[0011] 优选的,陶瓷筒3外壁的对应位置可以设有与端盖1凸槽6结合的凹槽,凹凸结合 的结构使端盖1与陶瓷筒3外壁之间形成紧固结合状态,接触面积更大,导向性更好,从而 可避免端盖的脱落和装配歪斜的发生。
[0012] 优选的,陶瓷筒3的凹槽由模具或其他方式形成。
[0013] 优选的,陶瓷筒为圆筒管或多边形管,则端盖上凸槽设置为两对或者多对对称结 构。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端盖上设置凸槽与端盖底部相连,易脱模,可以在生产端 盖时通过冲压成型时一次形成,无需另外加工,不但节省了成本,还避免了凸槽易破损的现 象;在大批量生产中,端盖与陶瓷筒装配顺畅,凸槽与陶瓷管接触面积大,不但可以避免端 盖脱落,还可以大幅减少端盖歪斜变形的不良几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传统工艺制作的保险丝的结构剖视图。
[0016] 图2是改良的铜帽设有凸起的保险丝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0] 1、端盖;2、焊锡;3、陶瓷筒;4、金属丝;5、凸起;6、凸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
[002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保护元件包括陶瓷筒3、金属丝4、组装陶瓷筒3两端 的端盖1及设在端盖1底部内壁上的焊锡2。利用焊锡2将金属丝4的两端固定在陶瓷筒 3两端,并与端盖1形成电连接。
[0023] 保护元件的陶瓷筒3为方形外截面,安装其上的端盖1也为方形底面。两端盖1 的内侧壁上各设有一对向内凸起的凸槽6,凸槽6在端盖1的其中两个向对面上对称设置。 凸槽6的截面为长方形,该凸槽6与端盖1底部相连,向端盖1边缘延伸,长度为端盖1高 度的三分之二,相对两凸槽6之间的距离小于陶瓷筒3外径。
[0024] 该凸槽6是端盖1冲压成型时一次形成,无需另外加工。两凸槽6之间的距离小 于陶瓷筒3的外径,其形成的凸出部分对陶瓷筒3形成一定的挤压加固作用,实现端盖1与 陶瓷筒3外壁之间的紧密结合,保护元件上的端盖1不会轻易剥落。
[0025] 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保护元件的端盖与陶瓷筒之间紧密结合的效果,在相同的条 件下按照三种工艺组装10000颗保护元件,统计三种工艺的掉帽率、歪帽率及端盖破损率 如表1所示:
[0026] 表1 :三种工艺的掉帽率、歪帽率及端盖破损率
[0027]

【权利要求】
1. 一种紧密结合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筒(3)、位于陶瓷筒(3)中的金属 丝(4)及组装于陶瓷筒(3)两端的端盖(1),其特征在于两端盖(1)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对 向内凸起的凸槽(6),凸槽(6)与端盖(1)底部相连,相对两槽之间的距离小于陶瓷筒(3)夕卜 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凸槽(6)自端盖(1)底部向端盖(1)边 缘延伸,凸槽的长度不小于端盖(1)高度的二分之一,或与端盖(1)等高。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凸槽(6)是通过在端盖(1)冲压成型时 一次形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凸槽(6)截面设计成梯形、长方形或圆 弧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凸槽(6)深度设计为靠近端盖(1)边缘 深度较浅,靠近端盖(1)底部深度加深的楔形块结构。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陶瓷筒(3)外壁的对应位置设有与端盖 (1)凸槽(6)结合的凹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陶瓷筒(3)的凹槽由模具形成。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陶瓷筒为圆筒管或多边形管,则端盖上 凸槽设置为两对或者多对对称结构。
【文档编号】H01H85/157GK204088244SQ20142047669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南式荣, 杨漫雪, 王中甲, 卢仕余 申请人: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