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347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括底板、键帽以及至少一平面弹力件。平面弹力件配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各平面弹力件具有下端与上端。各平面弹力件的下端连接底板,各平面弹力件的上端连接键帽,用以支撑键帽。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利用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线弹簧弯折成为平面弹力件,可应用在小型化的按键结构中,以符合低行程按键高度的需求,且不会影响按压的触感。同时,各平面弹力件之间不相连,组装容易,以提高组装的效率。
【专利说明】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按键结构大多由键帽、剪刀脚结构及底板所组成。剪刀脚结构配置在底板与键帽之间,以使键帽可相对于底板垂直上下移动。剪刀脚结构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枢接在键帽下方,因此键帽下方可压缩的空间受限。此夕卜,剪刀脚结构复杂,因此组装人员组装键帽于底板上时,常常要先判断二支架的组装方向是否正确,也常遇到组装方向错误而必须重新拆解的情况,不利于组装且造成组装费时、重工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组装并满足按键小型化需求的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具有平面弹力件,该平面弹力件用以支撑键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括底板、键帽及至少一平面弹力件。至少一平面弹力件配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并用以支撑该键帽,每一平面弹力件具有下端与上端,该平面弹力件的该下端连接该底板,而该平面弹力件的该上端连接该键帽;其中该平面弹力件由条状弹性材料做Z字形往复弯折而形成,该条状弹性材料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该平面弹力件在垂直该第一平面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该第一尺寸等于该条状弹性材料厚度;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向下运动时,该平面弹力件沿着该第一平面被压缩;其中当该键帽被释放时,该平面弹力件沿着该第一平面延伸,而使该键帽向上运动。
[000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平面弹力件的宽度呈递减变化,于接近该下端处宽度最宽,于接近该上端处宽度最窄,自垂直该第一平面方向观看该平面弹力件,该平面弹力件外形为三角形;或者,该平面弹力件的宽度呈递增变化,于接近该下端处宽度最窄,于接近该上端处宽度最宽,自垂直该第一平面方向观看该平面弹力件,该平面弹力件外形为三角形。
[000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平面弹力件包括第一平面弹力件与第二平面弹力件,该键帽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对,该第一平面弹力件的该上端与该第一侧边连接,该第二平面弹力件的该上端与该第二侧边连接。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平面弹力件及第二平面弹力件相对于该键帽倾斜。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平面弹力件的该下端及第二平面弹力件的该下端以相对该键帽向该键帽的外侧延伸,亦即该第一平面弹力件及该第二平面弹力件朝远离该键帽中心点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一侧边端有第一开口,于接近该第二侧边端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二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一侧边端有第二突出部,于接近该第二侧边端有第二开口,当该第一平面弹力件及第二平面弹力件互相交叉时,该第一开口收纳该第二突出部,且该第二开口收纳该第一突出部。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平面弹力件还包括第三平面弹力件与第四平面弹力件,该键帽还具有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位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该第三平面弹力件的该上端与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的该上端与该第四侧边连接。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相对于该键帽倾斜。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以相对该键帽向该键帽的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以向该键帽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该第三平面弹力件与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互相交叉。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些平面弹力件包括第三平面弹力件与第四平面弹力件,该键帽具有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相对,该第三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四侧边连接。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以向该键帽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该底板从中心区分为第三半板和第四半板,该第三平面弹力件的该下端连接该第四半板,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的该下端连接该第三半板,使得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第四平面弹力件互相交叉。
[001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三侧边端宽度较宽,于接近该第四侧边端宽度较窄,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三侧边端宽度较窄,于接近该第四侧边端宽度较宽,使得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宽度较窄处交叉于该第四平面弹力件宽度较窄处。
[0017]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利用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线弹簧弯折成为平面弹力件,可应用在小型化的按键结构中,以符合低行程按键高度的需求,且不会影响按压的触感。同时,各平面弹力件之间不相连,组装容易,以提高组装的效率。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A、图1B及图1C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侧面示意图及作动示意图;
[0020]图1D绘示平面弹力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1E绘示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中以单一平面弹力件支撑键帽的示意图;
[0022]图2A及图2B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0023]图3A及图3B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0024]图4A及图4B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底板、键帽以及平面弹力件。相对于传统的剪刀脚结构而言,利用尺寸较小的平面弹力件,取代传统的剪刀脚结构,不会占用按键中间的压缩空间,以达到按键小型化的要求。此外,装设平面弹力件可使按键的整体高度相对较低,以符合低行程按键高度的需求。
[0026]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1C,其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侧面示意图及作动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两个平面弹力件为例,但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1A,按键结构100包括底板110、键帽120、第一平面弹力件131以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在图1B中,键帽120具有东侧边121 (或称第一侧边121,下同)及西侧边122(或称第二侧边122,下同),东侧边121及西侧边122相对。在一实施例中,东侧边121可包含键帽120靠近底部的区域,而西侧边122亦可包含键帽120靠近底部的区域。在图式中,东侧边121与西侧边122的方位朝向图式的观看者的方位来定义,东侧边121位于图式的右边,而西侧边122位于图式的左边,依此类推。实际操作中,东侧边121 (或称第一侧边121)可为键帽120的任意一边,第二侧边122则为与第一侧边121相对的另一侧边,不以图示为限。
[0029]本实施例中,各平面弹力件(即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配置于底板110与键帽120之间,以提供向上支撑力至键帽120。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具有下端A与上端B,第二平面弹力件132同样具有下端A与上端B,各平面弹力件的下端A连接底板110,而各平面弹力件的上端B连接键帽120,用以支撑键帽120。在图1C中,当键帽120受压时,上端B相对于下端A靠近,以使各平面弹力件呈压缩状态,当释放施加于键帽120的外力时,上端B相对于下端A远离,以使各平面弹力件呈释放(非压缩)状态。
[0030]请参照图1D,其绘示平面弹力件的立体示意图。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分别由条状弹性材料130做Z字形往复弯折而形成,此条状弹性材料130实质上平行于X-Y平面(或称为第一平面,下同)延伸。各平面弹力件在垂直X-Y平面方向上具有Z轴尺寸(或称为第一尺寸,下同),此Z轴尺寸实质上接近条状弹性材料130的厚度S0
[0031]当键帽120被按压向下运动时,第一平面弹力件131、第二平面弹力件132沿着X-Y平面被压缩,如图1C所示的状态。当键帽120被释放时,第一平面弹力件131、第二平面弹力件132沿着X-Y平面延伸,而使键帽120向上运动,恢复到如图1B所示的状态。
[00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弹力件131的上端B可与东侧边121的枢接部C连接,第二平面弹力件132的上端B与西侧边122的枢接部C连接,且上端B的移动方向大致上沿着下端A与上端B之间的平面。
[0033]各平面弹力件的下端A与底板110的枢接部D连接。此外,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相对于键帽120倾斜,并位于键帽120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以相对键帽120向键帽120的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0034]各平面弹力件较佳为线弹簧,其沿着伸缩方向反复S形弯折而构成一平面,以使各平面弹力件受压时仍能保持平面运动而不弯曲。
[0035]当键帽120受压时,由于第一平面弹力件131抵靠东侧边121,而第二平面弹力件132抵靠西侧边122,可避免键帽120受压而朝东侧边121或朝西侧边122倾斜,故可保持键帽120受压时的水平稳定性。
[0036]相对于传统的剪刀脚结构会占用按键中间的压缩空间而使得按键无法小型化,本实施例利用尺寸较小的平面弹力件,以取代传统的剪刀脚结构,不会占用按键中间的压缩空间,以达到按键小型化的要求。此外,平面弹力件本身具有弹力,因此键帽的下方不需额外加装弹性支撑体,以降低成本。
[0037]接着,请参照图1E,其绘示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中,以单一平面弹力件支撑键帽120的示意图。如图1E所示,键帽120的西侧边122与平面弹力件132连接,而键帽120的东侧边121与底板110的枢接部D连接。此时,键帽120未受压时呈倾斜状态,但不以此为限,键帽120可透过平面弹力件132的尺寸及压缩量的设定来调整高度,使得键帽120未受压时呈水平状态。实际操作中,由于东侧边121 (或称第一侧边121)可为键帽120的任意一边,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需要将键帽120与底板110进行连接的侧边,不以图示为限。
[0038]第二实施例
[0039]请参照第2A及2B图,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1的侧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除了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和第二平面弹力件132之外,按键结构101还包括第三平面弹力件133以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各平面弹力件(即第一平面弹力件131、第二平面弹力件132、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均具有下端A以及上端B,其作动方式请参照图1A?图1C,在此不再赘述。
[0040]在一实施例中,键帽120具有东侧边121 (或称第一侧边121,下同)、西侧边122 (或称第二侧边122,下同)、南侧边123 (或称第三侧边123,下同)以及北侧边124 (或称第四侧边124,下同)。南侧边123位于东侧边121与西侧边122之间,且南侧边123与北侧边124相对。键帽120的形状不限,可为正方形、长方形、长条形、圆形或三角形等,而平面弹力件的数量可依照键帽120的形状调整,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键帽120的形状及对应的平面弹力件的数量。
[0041]在图2B中,第三平面弹力件133的上端与南侧边123连接,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的上端与北侧边124连接。此外,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相对于键帽120倾斜,并向键帽120的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0042]当键帽120受压时,由于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分别抵靠南侧边123及北侧边124,可避免键帽120受压而朝南侧边123或北侧边124倾斜,故可保持键帽120受压时的水平稳定性。
[0043]同上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D所示,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分别由条状弹性材料130做Z字形往复弯折而形成,此条状弹性材料130实质上平行于X-Y平面(或称第一平面)并延伸。各平面弹力件在垂直X-Y平面方向上具有Z轴尺寸(或称第一尺寸),此Z轴尺寸实质上接近条状弹性材料130的厚度D。
[0044]第三实施例
[0045]请参照图3A及图3B,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2的侧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2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向键帽120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以使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互相交叉。本实施例的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的配置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6]在图3B中,第三平面弹力件133’的上端B’与键帽120的南侧边123连接,且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向键帽120的内侧延伸至北侧边124的下方,以使下端A’与底板110连接。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的上端B’与键帽120的北侧边124连接,且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向键帽120的内侧延伸至南侧边123的下方,以使下端A’与底板110连接。本实施例可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各平面弹力件各自独立支撑键帽120,以使键帽120能相对于底板110上下运动,以按压开关层(未绘示)使其产生按压讯号。
[0047]如图3B所示,底板110从中心区O分为南半板IIOS (或称第三半板110S,下同)和北半板110N(或称第四半板110N,下同),第三平面弹力件133’的下端A’连接北半板110N,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的下端A’连接南半板110S,使得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互相交叉。
[0048]如图3B所示,W表示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的宽度变化。也就是说,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宽度呈递增变化,于接近下端处宽度Wl最窄,于接近上端B’处宽度W2最宽,自垂直X-Y平面方向观看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外形为三角形。也就是说,被键帽120覆盖处的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的宽度W由下端A’处往上端B’处递增。
[0049]在另一实施例(未绘示)中,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宽度W呈递减变化,于接近下端A’处宽度最宽,于接近上端B’处宽度最窄,自垂直X-Y平面方向观看平面弹力件,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外形为三角形。也就是说,被键帽120覆盖处的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134’的宽度W由下端A’处往上端B’处递减。
[0050]于第三实施例中,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呈对称设置,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和第四平面弹力件134’各自的宽度变化情况,不以上述为限。
[0051]第四实施例
[0052]请参照图4A及图4B,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2’的侧面示意图及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2’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向键帽120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以使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互相交叉。本实施例的第三平面弹力件133’及第四平面弹力件134’的配置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3]在图4B中,第一平面弹力件131’的上端B’与键帽120的东侧边121连接,且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向键帽120的内侧延伸至西侧边122的下方,以使下端A’与底板110连接。第二平面弹力件132’的上端B’与键帽120的西侧边122连接,且第二平面弹力件132’向键帽120的内侧延伸至东侧边121的下方,以使下端A’与底板110连接。也就是说,底板110从中心区O分为东半板IlOE和西半板110W,第一平面弹力件131’的下端A’连接西半板110W,第二平面弹力件132’的下端A’连接东半板110E,使得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互相交叉。[0054]此外,第一平面弹力件131’于接近东侧边121 (或称第一侧边121)端有第一开口131c,于接近西侧边122 (或称第二侧边122)端有第一突出部131d,第二平面弹力件132’于接近东侧边121端有第二突出部132d,于接近西侧边122端有第二开口 132c,当第一平面弹力件131’及第二平面弹力件132’互相交叉时,第一开口 131c收纳第二突出部132d,且第二开口 132c收纳第一突出部131d。
[0055]因此,本实施例可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各平面弹力件各自独立支撑键帽120,以使键帽120能相对于底板110上下运动,以按压开关层(未绘示)使其产生按压讯号。
[0056]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按键结构,利用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线弹簧弯折成为平面弹力件,可应用在小型化的按键结构中,以符合低行程按键高度的需求,且不会影响按压的触感。同时,各平面弹力件之间不相连,组装容易,以提高组装的效率。
[0057]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括: 底板; 键帽;以及 至少一平面弹力件,配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并用以支撑该键帽,每一平面弹力件具有下端与上端,该下端连接该底板,而该上端连接该键帽; 其中该平面弹力件由条状弹性材料做Z字形往复弯折而形成,该条状弹性材料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该平面弹力件在垂直该第一平面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该第一尺寸等于该条状弹性材料厚度; 其中当该键帽被按压向下运动时,该平面弹力件沿着该第一平面被压缩; 其中当该键帽被释放时,该平面弹力件沿着该第一平面延伸,而使该键帽向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弹力件的宽度呈递减变化,于接近该下端处宽度最宽,于接近该上端处宽度最窄,自垂直该第一平面方向观看该平面弹力件,该平面弹力件外形为三角形;或者, 该平面弹力件的宽度呈递增变化,于接近该下端处宽度最窄,于接近该上端处宽度最宽,自垂直该第一平面方向观看该平面弹力件,该平面弹力件外形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平面弹力件包括第一平面弹力件与第二平面弹力件, 该键帽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相对,该第一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一侧边连接,该第二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二侧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面弹力件及第二平面弹力件相对于该键帽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面弹力件的下端及第二平面弹力件的下端以相对该键帽向该键帽的外侧延伸,亦即该第一平面弹力件及该第二平面弹力件朝远离该键帽中心点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一侧边端有第一开口,于接近该第二侧边端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二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一侧边端有第二突出部,于接近该第二侧边端有第二开口,当该第一平面弹力件及第二平面弹力件互相交叉时,该第一开口收纳该第二突出部,且该第二开口收纳该第一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平面弹力件还包括第三平面弹力件与第四平面弹力件,该键帽还具有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相对,该第三侧边位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之间,该第三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四侧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相对于该键帽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以相对该键帽向该键帽的外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以向该键帽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该第三平面弹力件与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互相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平面弹力件包括第三平面弹力件与第四平面弹力件,该键帽具有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相对,该第三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三侧边连接,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的上端与该第四侧边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以向该键帽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该底板从中心区分为第三半板和第四半板,该第三平面弹力件的下端连接该第四半板,该第四平面弹力件的下端连接该第三半板,使得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及第四平面弹力件互相交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三侧边端宽度较宽,于接近该第四侧边端宽度较窄,该第四平面弹力件于接近该第三侧边端宽度较窄,于接近该第四侧 边端宽度较宽,使得该第三平面弹力件宽度较窄处交叉于该第四平面弹力件宽度较窄处。
【文档编号】H01H13/26GK103903887SQ20141008444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0日
【发明者】骆弘杰, 简志鸿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