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蓄电装置及风路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444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蓄电模块、蓄电装置及风路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冷却介质在风路内有效地流通的蓄电模块、具备所述蓄电模块的蓄电装置、及风路连接构件。本发明的蓄电模块具备:蓄电元件;风路,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框架,其在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开口部,且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持;风路连接构件,其将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部包围。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有多个蓄电模块,风路连接构件将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结。
【专利说明】蓄电模块、蓄电装置及风路连接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蓄电模块、具备蓄电模块的蓄电装置、及将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接 的风路连接构件,所述蓄电模块具备电池单体(单电池)、电容器等蓄电元件、及沿着所述 蓄电元件形成的风路。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具备沿着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整齐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和对该多个蓄电 元件进行保持的框架,且沿着蓄电元件形成有风路的蓄电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0003] 所述蓄电装置中,由于风路不连续地形成,因此压力损失大,而且在风路的上游流 通的冷却介质与在风路的下游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差大。因此,在所述蓄电装置中,有时 无法对配置在冷却介质的下游的电池单体进行充分冷却。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1906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冷却介质在风路内有效地流通的蓄电模块、具 备蓄电模块的蓄电装置、及将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结的风路连接构件。
[0006] 本发明的蓄电模块具备:
[0007] 蓄电元件;
[0008] 风路,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
[0009] 框架,其在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开口部,且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 持;
[0010] 风路连接构件,其将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部包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2] 图2是所述蓄电装置的剖视主视图。
[0013] 图3是所述蓄电装置的主要部分即图2中的A的放大图。
[0014] 图4是构成所述蓄电装置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15] 【符号说明】
[0016] 1…电池模块
[0017] 2…风路
[0018] 2a…风路
[0019] 2b…风路
[0020] 2c…风路
[0021] 20a …开口部
[0022] 20…风路连接构件
[0023] 21…环状接合部
[0024] 21a…夹持片
[0025] 22…中间部
[0026] 3…电池单体
[0027] 5…间隔件
[0028] 7…框架
[0029] 70…终端构件
[0030] 71…终端构件主体
[0031] 75…连结构件
[0032] 76…横梁部
[0033] 77…纵梁部
[0034] 78…内周侧环状凸部
[0035] 79…外周侧环状凸部
[0036] 771…贯通孔
[0037] 85…螺栓
[0038] 9…单体监控电路(CMU)模块
[0039] B…蓄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具备:蓄电元件;风路,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框架, 其在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开口部,且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持;风路连接构件, 其将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部包围。
[0041] 根据上述结构,使用于冷却蓄电元件的冷却介质流通的风路与框架的外表面上的 开口部连通,且所述开口部由风路连接构件包围,由此,由风路连接构件包围的内侧也成为 风路。沿着蓄电元件形成的风路的一端设为上游,另一端设为下游。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 块中,冷却介质容易被从由风路连接构件形成的风路导向沿着蓄电元件的上游侧的风路。 而且,冷却介质从沿着蓄电元件的下游侧的风路向由风路连接构件形成的风路无泄漏地流 通。即,冷却介质从风路连接构件内的风路被导向沿着蓄电元件的风路的上游,从该沿着蓄 电元件的风路的上游向下游流通,而向与该沿着蓄电元件的风路的下游连结的风路连接构 件内的风路无泄漏地流通。
[0042]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构成为,所述框架具备:终端构件,其在沿着所述风路 的方向上延伸;连结构件,其与所述终端构件连结且具有所述开口部,所述框架在所述开口 部以外将所述蓄电模块的内部密闭。
[0043] 根据上述结构,蓄电模块的风路内的冷却介质不会在开口部以外泄漏。换言之,蓄 电模块使风路内的冷却介质仅向开口部流出,抑制冷却介质的扩散。
[0044]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形态,构成为,所述风路连接构件与所述框架接合。
[0045]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与框架连接的风路连接构件,能够将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 彼此连接。
[0046]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形态,构成为,所述蓄电元件沿一方向堆叠多个,分别沿着 多个所述蓄电元件而形成多个风路,多个所述风路与所述框架的开口部连通。
[0047]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多个风路与框架的开口部连通,因此在多个风路内流通的冷 却介质向框架的开口部流出。
[0048]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再一形态,构成为,沿着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中的位于堆叠方向 上的中央部的多个蓄电元件而形成的多个风路与所述框架的开口部连通。
[0049]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框架的开口部向沿着堆叠的多个蓄电元件中比堆叠方向 的端部的蓄电元件更容易升温的中央部的蓄电元件而形成的风路供给冷却介质。
[0050]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再一形态,构成为,沿着堆叠的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中的两侧的 蓄电元件而形成的风路被闭塞。
[0051]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沿着堆叠方向上的多个蓄电元件的两侧的蓄电元件而形成的 风路被闭塞,因此冷却介质集中在沿着中央部的蓄电元件而形成的风路中流通,从而将蓄 电元件有效地冷却。
[0052]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多个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模块具备:蓄电元件;风路, 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框架,其在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开口部,且对所述蓄 电元件进行保持;风路连接构件,其将所述框架的开口部包围,所述风路连接构件将相邻的 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结。
[0053]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结,因此在相邻的蓄电模块 中的一方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与在所述相邻的蓄电模块中的另一方的蓄 电模块的风路内流通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差减小,而且,能抑制压力损失的产生。
[0054]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构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具有风路的所述蓄电模块即沿 着长度方向整齐排列有多个蓄电元件的所述蓄电模块在所述蓄电模块的宽度方向上整齐 排列多个。
[0055]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蓄电模块沿宽度方向排列,因此能够使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 路的开口部相面对。然而,在多个蓄电模块沿长度方向排列的蓄电装置中,相邻的蓄电模块 的风路的开口部不面对,分离的风路彼此有时通过适当构件来连接。相对于此,在多个蓄 电模块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的开口部相面 对,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通过风路连接构件笔直地连结。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 置与多个蓄电模块沿长度方向排列的蓄电装置相比,能够缩短风路长度。因此,在多个电池 模块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与蓄电模块沿长度方向排列的蓄电装置 相比,在各蓄电模块的风路内流通的冷却介质间的温度差减小。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 装置中,能抑制该蓄电装置的风路(各蓄电模块的风路连接而成的风路)中的压力损失。
[0056] 本实施方式的风路连接构件具备与环状凸部分别能够接合的一对环状接合部,所 述环状凸部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蓄电模块的外表面上,所述开口部开设于在内部具 有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的外表面上且与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的风路连通,所述一对环状 接合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环状凸部在该环状凸部的整周上对置的环状形状,且所述一对环状 接合部在这一对环状接合部的整周上相互间接或直接地连接。
[0057] 根据上述结构,风路连接构件的环状接合部与设置在蓄电模块的外表面上的环状 凸部接合,由此将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结。因此,在上游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内流通 的冷却介质在风路连接构件的作用下以不易向蓄电模块的外部泄漏的状态向下游的蓄电 模块的风路流出。
[0058]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能够提供使冷却介质在风路内有效地流通的 蓄电模块、具备蓄电模块的蓄电装置、及将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接的风路连接构件这样 优异的效果。
[0059]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风路连接构件及具备所述风路连接构件的蓄电装 置的一实施方式。蓄电装置中,蓄电模块的一实施方式即电池模块以整齐排列的状态设有 多个。
[0060] 如图1?图4所不,电池模块(蓄电模块)1具备:沿第一方向(一方向)整齐排 列(堆叠)的多个电池单体(蓄电元件)3 ;在相邻的电池单体3之间及第一方向(堆叠方 向)上的多个电池单体3的两侧分别配置的多个间隔件5 ;保持多个电池单体3及多个间 隔件5而进行封装化的框架(保持体)7 ;按各电池单体3来监控多个电池单体3的电压、 电流及温度中的至少一个的单体监控电路(CMU:Cell Monitor Unit)模块9;风路连接构 件20。
[0061] 以下,为了简便起见,将第一方向设为X方向(各图所示的正交轴中的X轴方向)。 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为Y方向(各图所示的正交轴中的Y轴方向)。将与第一 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设为Z方向(各图所75的正交轴中的Z轴方向)。在各图 中,X、Y、Z的记号标注在表示X方向的箭头、表示Y方向的箭头、表示Z方向的箭头的各一 侦k在Z方向为铅垂方向的情况下,Z方向为上下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X方向为前后方 向。
[0062] 如图4所示,电池单体3具备壳体30,该壳体30具有:具有开口部的壳体主体31 ; 将所述壳体主体31的开口部闭塞并密闭的盖体32。包括彼此被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 电极体(未图示)收容在壳体30内。电池单体3是在X方向上扁平的方形电池。
[0063] 间隔件5为合成树脂制,具有绝缘性。间隔件5具备:间隔件主体50 ;从所述间隔 件主体50沿X方向延伸出,对在X方向上与所述间隔件主体50对置的电池单体3进行保 持的保持部51。电池单体3的壳体30在从X方向观察下为矩形形状,对应于此间隔件主体 50形成为矩形形状。
[0064]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中,通过间隔件5的保持部51而在相邻的电池单体3 之间形成间隙。在相邻的电池单体3之间形成的间隙成为供作为冷却介质的空气流通的风 路2a。即,风路2a沿着电池单体3形成。通过使空气在风路2a内流通来冷却电池单体3 这样的空冷式的冷却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中被采用。间隔件5具备为了确保风 路2a而具有例如矩形波形状的截面形状的间隔件主体50。
[0065] 框架7具备一对终端构件70 (所谓的端板)和连结构件75。一对终端构件70配 置在X方向上的多个电池单体3的两侧,且在X方向上将多个电池单体3及多个间隔件5 夹入。连结构件75将所述一对终端构件70彼此连结,并将多个电池单体3及多个间隔件 5 -体紧固。一对终端构件70的间隔比一对连结构件75的间隔长。即,终端构件70的Y 方向上的长短为宽度,连结构件75的X方向上的长短为长度。
[0066] 终端构件70为铝等金属制,例如通过铸造而形成。终端构件70具备:沿着Y方向 形成有内螺纹710的终端构件主体71 ;从所述终端构件主体71的下部向X方向外方突出 的腿部72。终端构件主体71与间隔件主体50同样地,对应于电池单体3的壳体30在从X 方向观察下为矩形形状而形成为矩形形状。终端构件主体71具有矩形形状的框部和在所 述框部内形成的格子形状的肋。终端构件主体71在X方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轻量且 具有刚性。
[0067]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终端构件70作为一对终端构件70来使用。 艮P,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状态配置两个终端构件70:在具有相同形状且以同一朝向排 列的两个终端构件70中,将一方的终端构件70翻转(以Z轴为中心旋转)180度,而使两 个终端构件70彼此内表面对置。
[0068] 连结构件75在Y方向上的多个电池单体3的两侧设置一对。即,本实施方式的电 池模块1具备:在Y方向上的多个电池单体3的一端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对置配置的连 结构件75 ;在Y方向上的多个电池单体3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对置配置的连结 构件75。
[0069] 连结构件75具备:沿着X方向延伸,彼此具有间隔且平行的一对横梁部76 ;将所 述一对横梁部76的X方向上的一端部彼此及另一端部彼此连结的一对纵梁部77。连结构 件75在外表面上具有开口部20a。开口部20a由一对横梁部76和一对纵梁部77包围。开 口部20a成为风路2b。连结构件75的形状整体上为矩形的框形状。
[0070] 连结构件75所具有的一对纵梁部77与终端构件70的终端构件主体71重合。在 连结构件75所具有的一对纵梁部77上沿着Y方向穿设有用于使螺栓85的螺纹部通过的 贯通孔771。贯通孔771在连结构件75的X方向上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以下简称为"一 端部"、"另一端部")分别以在Z方向上彼此具有间隔的方式设置一对。
[0071] 沿着框形状的内周缘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和沿着框形状的外周缘的外周侧环状 凸部79设置在连结构件75的外表面(与电池单体3相接的面的相反面)上。内周侧环状 凸部78以将开设在外表面上的开口部20a包围的方式从连结构件75的外表面突出。需要 说明的是,内周侧环状凸部78和外周侧环状凸部79例如通过将板状构件(板)折弯来形 成。
[0072] 单体监控电路模块9是将单体监控电路收容于电路壳体90的模块。电路壳体90 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壳体主体91 ;将所述壳体主体91的开口部闭塞而将所述壳体主体91 密闭的盖体92。
[0073] 在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电池模块1中,在电池单体3之间配置间隔件5并将多个 电池单体3沿X方向层叠。间隔件5配置在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中的位于一端及另一端的 电池单体3的外侧。而且在一对间隔件5的两侧配置有一对终端构件70。在X方向的压缩 力作用于一对终端构件70之间的状态下,一对连结构件75以沿Y方向夹持多个电池单体3 的方式配置。穿过了连结构件75的各贯通孔771的螺栓85的螺纹部向终端构件70的各 内螺纹710拧入,从而将多个电池单体3及多个间隔件5与框架7 -起一体化。并且,单体 监控电路模块9从Z方向安装于多个电池单体3。
[0074]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中,风路2a沿着电池单体3的壳体主体31在Y方向 上形成。电池模块1除了框架7(连结构件75)的开口部20a之外被密闭。沿着电池单体3 形成的风路2a的开口部与框架7的开口部20a (框架7的内侧的风路2b)连接。即,风路 2a与风路2b相互连通,由此构成电池模块1的风路。
[0075]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沿着宽度方向整齐排列多个,由此构成图1所示那样 (图1是分解立体图,因此将多个电池模块1分离描绘)的蓄电装置B。在所述蓄电装置B 中,各电池模块1中的框架7的开口部20a彼此相面对。而且,在所述蓄电装置B中,相邻 的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彼此和外周侧环状凸部79彼此隔开间隔相面对。
[0076] 在蓄电装置B中,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彼此通过风路连接构件 20接合。风路连接构件20具备:与各内周侧环状凸部78接合的一对环状接合部21 ;环状 的中间部22。一对环状接合部21分别具有与电池模块1的环状凸部(在图3中为内周侧 环状凸部78)在该环状凸部的整周上对置的环状形状。一对环状接合部21在该环状接合 部21的整周上相互间接或直接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环状接合部21在该环状接合 部21的整周上相互间接地连接。中间部22具有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端的相反侧的第二端。 中间部22的第一端的整周与一方(上游侧)的环状接合部21的整周气密性地接合。中间 部22的第二端的整周与另一方(下游侧)的环状接合部21的整周气密性地接合。
[0077] 各环状接合部21具有对设置在上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连结构件75上的内周侧环 状凸部78和设置在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连结构件上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分别进行夹持 的一对夹持片21a。即,所述环状接合部21的截面形状如图2及图3所示为=形。
[0078] 环状接合部21的厚度与中间部22的厚度相同。因此,中间部22与夹持片21a的 内周面以连续的方式连接。但是,也可以是中间部22与夹持片21a的外周面以连续的方式 连接。而且,还可以是中间部22在夹持片21a的折回部处进行连接。此外,中间部22可以 设为具有内周侧的夹持片21a与外周侧的夹持片21a的间隔的厚度那样的壁厚。
[0079] 环状接合部21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成形。环状接合部21与中间部22 可以一体成形。在环状接合部21与中间部22 -体成形的情况下,中间部22也由具有弹性 的树脂材料成形。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成形的环状接合部21与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 状凸部78密接。
[0080] 风路连接构件20具有由一对环状接合部21和环状的中间部22包围的开口部。风 路连接构件20的开口部成为风路2c。风路连接构件20的风路2c与形成于蓄电模块1的 风路(详细而言为沿着电池单体3的风路2a和框架7的风路2b连通而成的风路,以下称 为"蓄电模块1的风路2a、2b")连通。因此,在蓄电装置B中,电池模块1(上游侧的电池 模块)的风路2a、2b和与所述电池模块1相邻的电池模块1 (下游侧的电池模块)的风路 2a、2b经由风路连接构件20的风路2c呈直线状连结。即,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 和风路连接构件20的风路2c形成连续的风路2。
[0081] 因此,在蓄电装置B中,在上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沿着电池单体3形成的风路2a内 及框架7的风路2b内流通的冷却介质无压力损失地在风路连接构件20的风路2c内顺畅 地流通。所述冷却介质进而在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沿着电池单体3形成的风路2a内及 框架7的风路2b内无压力损失地顺畅流通。而且,风路连接构件20的环状接合部21与电 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密接。因此,冷却介质不会从形成于电池模块1的风路2a、 2b与风路连接构件20的风路2c之间泄漏。
[0082] 因此,在蓄电装置B中,在风路2的下游端或上游端具备小型的风扇的情况下,冷 却介质从风路2的上游向风路2的下游流通。
[0083] 在蓄电装置B中,冷却介质在形成于上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内流通,对 电池单体3进行冷却。所述冷却介质在风路连接构件20的风路2c内顺畅地流通。而且, 所述冷却介质在形成于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内无压力损失地顺畅流通。在形 成于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以与在形成于上游侧的电池模块 1的风路2a、2b内流通时几乎没有温度差的状态,对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内的电池单体3进 行冷却。
[0084] 根据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电池模块1,为了对电池单体3进行冷却而被输送到风 路2a内的冷却介质从与所述风路2a连通的框架7的开口部20a流出。由于开口部20a由 风路连接构件20包围,因此从开口部20a(风路2b)流出的冷却介质不发生扩散而顺畅地 向配置在下游侧的蓄电模块1等流通。
[0085] 另外,根据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电池模块1,该电池模块1的内部由框架7在开口 部20a以外(除了开口部20a之外)密闭,由此,在风路2a、2b内流通的冷却介质不会在开 口部20a以外发生泄漏。换言之,风路2a、2b内的冷却介质仅从开口部20a向电池模块1 的外部流出,冷却介质不发生扩散。
[0086] 另外,根据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蓄电装置B,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彼此 通过风路连接构件20来连结。由此,上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内的冷却介质与下 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差减小。而且,在蓄电装置B中,能抑 制多个蓄电模块1的风路2a、2b连接而成的风路处的压力损失。
[0087] 另外,根据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蓄电装置B,多个电池模块1沿宽度方向整齐排 列,由此能够使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的开口部(框架7的开口部20a)彼此相面对。 然而,在多个电池模块1沿长度方向排列的蓄电装置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 的开口部(框架7的开口部20a)彼此不面对,因此分离的风路2a、2b的开口部(框架7的 开口部20a)彼此由通道等适当构件来连结。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B中,由 于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的开口部20a彼此相面对,因此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 路2a、2b彼此通过风路连接构件20笔直地连接。即,形成笔直的风路2。由此,与多个蓄电 模块1沿长度方向排列的蓄电装置相比,风路长度缩短。因此,就在以多个电池模块1沿宽 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将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彼此连接而成的风路2内流通的冷却介质而 言,与在以多个电池模块1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将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彼此连接而 成的风路2内流通的冷却介质相比,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之间的温度差减小。而且, 能抑制风路2中的压力损失。
[0088] 另外,根据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风路连接构件20,风路连接构件20的环状接合部 21与设置在框架7的外表面上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接合,由此,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 2a、2b彼此连结。因此,在上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内流通的冷却介质在风路连接 构件20的作用下不易向电池模块1的外部泄漏,而向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流 出。
[008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池模块1、风路连接构件20及蓄电装置B并未限定于上 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9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将上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 和下游侧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连结。然而,风路连接构件20也可以与多个电池模块 1中最上游的电池模块1的进行吸气的风路连结。在最上游的电池模块1的进行吸气的风 路2a、2b上接合有风路连接构件20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容易被向所述最上游的电池模块1 的风路2a、2b内引导。而且,风路连接构件20也可以与多个电池模块1中最下游的电池模 块1的进行排气的风路2a、2b连结。在所述最下游的电池模块1的进行排气的风路上接合 有风路连接构件20的情况下,冷却介质无泄漏地向在所述最下游的电池模块1的下游配置 的模块、排气通道等流通。
[009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7具备一对终端构件70和一对连结构件75。由此, 能抑制电池单体3及间隔件5的位置错动,冷却介质的流通不易紊乱。然而,框架7也可以 由斗状的框体构成。斗状的框架具备方形形状的底板部和在底板部上坚立设置的一对端板 部及一对侧板部。底板部具有薄板状的定位用肋。定位用肋通过进入到相邻的电池单体3 的间隙内而将各电池单体3固定。而且,各端板部沿着Y方向,各侧板部沿着X方向,各端 板部的端缘与各侧板部的端缘接合。
[0092] 各侧板部具备:沿X方向延伸,彼此具有间隔且平行的一对横梁部;将这一对横梁 部沿Z方向连结的多个纵梁部。纵梁部沿着各电池单体3的壳体主体31的端部。即,沿着 电池单体3的风路2a的开口部在纵梁部与纵梁部之间露出。总之,形成了具有一对横梁部 和多个纵梁部的侧板部的框架能够构成风路连接构件。
[009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构件75的纵梁部77与终端构件70重叠,未闭塞终端构 件70侧的沿着电池单体3的风路2a。即,形成于连结构件75的开口部20a与全部的风路 2a的开口部连接。然而,鉴于X方向的中心(中央部)的电池单体3比终端构件70侧的电 池单体3更加升温的情况,风路连接构件20也可以构成为将沿着X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池 单体3的风路2a的开口部包围。即,连结构件75的纵梁部77可以形成为将终端构件70和 与该终端构件70相邻的电池单体3之间的风路2a闭塞、且将沿着与所述终端构件70相邻 的电池单体3的风路2a闭塞那样的宽度。通过将终端构件70和与该终端构件70相邻的 电池单体3之间的风路2a、及沿着与终端构件70相邻的电池单体3的风路2a闭塞,由此, 冷却介质在沿着中央部的电池单体3的风路2a内集中地流通,从而能够将容易升温的中央 部的电池单体3有效地冷却。
[009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具有对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 78进行夹持的一对夹持片21a。然而,也可以构成为风路连接构件20不具有夹持片21a,环 状接合部21仅是环状构件。通过将所述风路连接构件20的环状接合部21从外侧嵌合于 电池模块1的环状凸部,由此将风路连接构件20与电池模块1接合。
[009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具备环状的中间部22。然而,风路连接 构件20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中间部22而将一对环状接合部21彼此直接连接的结构。在 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彼此的间隔窄的情况下,利用不具备中间部22的 风路连接构件20的环状接合部21将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彼此接合。
[009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具有环状接合部21,该环状接合部21 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成形。然而,例如在环状接合部21和内周侧环状凸部78被进行超 精密研磨等情况下,由于环状接合部21与内周侧环状凸部78的各接合面密接,因此环状接 合部21可以不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成形。
[009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与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部78接 合。然而,风路连接构件20也可以与电池模块1的外周侧环状凸部79接合。
[009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与内周侧环状凸部78为分体。然而, 内侧环状凸部78或外周侧环状凸部79也可以构成风路连接构件20。在内侧环状凸部78 或外周侧环状凸部79构成风路连接构件20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内周侧环状凸 部78彼此或外周侧环状凸部79彼此被接合。因此,内周侧环状凸部78或外周侧环状凸部 79的接合面不产生间隙地形成为嵌合形状。
[009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周侧环状凸部78及外周侧环状凸部79通过将板状构 件(板)折弯而形成。然而,在连结构件75形成为框形状且框形状的内侧将风路2a的开 口部包围的情况下,内周侧环状凸部78及外周侧环状凸部79可以省略。即,通过使相邻的 电池模块1的连结构件75的外表面彼此密接,由此能够将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风路2a、2b 彼此连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冷却介质的泄漏,优选相邻的电池模块1的连结构件75 彼此通过粘接剂或密封构件等进行接合。
[01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路连接构件20设于电池模块1。然而,风路连接构件 20也可以作为与电池模块1不同体的结构构件、即与电池模块1连接的单体来使用。
[010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蓄电模块沿宽度方向整齐排列的蓄电装置, 但也可以是沿长度方向多个(例如两个)整齐排列的蓄电模块由单一的框架连结而成的蓄 电装置。
[0102] 另外,电池模块1也可以不具备多个电池单体3而仅具备一个电池单体3。
[010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然而,电池的种类、大小(容 量)任意。
[0104] 另外,本发明并未限定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除了可以适用于各种二次电池 之外,还可以适用于一次电池、双电荷层电容器等电容器。
【权利要求】
1. 一种蓄电模块,其中, 具备: 蓄电元件; 风路,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 框架,其在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开口部,且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持; 风路连接构件,其将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部包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框架具备:终端构件,其在沿着所述风路的方向上延伸;连结构件,其与所述终端 构件连结且具有所述开口部,所述框架在所述开口部以外将所述蓄电模块的内部密闭。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风路连接构件与所述框架接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兀件沿一方向堆叠多个, 分别沿着多个所述蓄电元件而形成多个风路, 多个所述风路与所述框架的开口部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沿着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中的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多个蓄电元件而形成的多个 风路与所述框架的开口部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沿着堆叠的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中的两侧的蓄电元件而形成的风路被闭塞。
7. -种蓄电装置,其中, 具有多个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模块具备:蓄电元件;风路,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 框架,其在外表面上具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开口部,且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持;风路连接 构件,其将所述框架的开口部包围, 所述风路连接构件将相邻的蓄电模块的风路彼此连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沿着宽度方向具有风路的所述蓄电模块即沿着长度方向整齐排列有多个蓄电元件的 所述蓄电模块在所述蓄电模块的宽度方向上整齐排列多个。
9. 一种风路连接构件,其中, 具备与环状凸部分别能够接合的一对环状接合部,所述环状凸部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 设置在蓄电模块的外表面上,所述开口部开设于在内部具有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的外表面 上且与沿着所述蓄电元件形成的风路连通, 所述一对环状接合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环状凸部在该环状凸部的整周上对置的环状形 状,且所述一对环状接合部在这一对环状接合部的整周上相互间接或直接地连接。
【文档编号】H01M10/6556GK104103871SQ201410104352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宫胁康贵, 土手芳浩, 山城裕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