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860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包括绝缘壳体、设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从而有益于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关端子组的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开关一般包括绝缘壳体以及收容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开关端子及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开关端子受到按压后向第二开关端子靠拢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相互电性搭接。所述开关端子组需要同时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而使得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可以稳定固持于绝缘壳体内并实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之间电性搭接和电性断开的稳定切换。为实现上述目的,一般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一开关端子与不具有弹性的第二开关端子相配合,如此设置,所述开关端子组中仅第一开关端子频繁受到按压而弹性变形,容易造成第一开关端子相较于第二开关端子提前发生疲劳性损伤,从而缩短开关端子组的使用寿命。
[0003]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开关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于延长使用寿命的开关。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开关,其包括绝缘壳体、设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
[000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固持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由相应固持部垂直弯折并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弹性外抛部垂直于相应固持部。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的抵持部、自抵持部一端向远离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以及自抵持部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基部连接的反S形第二弯折部。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的抵持部、自抵持部一端向远离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以及自抵持部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进而与基部连接的反C形第二弯折部。[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持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外扩部包括自基部向远离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的乙字形弯折部以及自乙字形弯折部末端进一步向第二开关端子基部方向回转延伸而成的与第二开关端子搭接部连接的平板状回转部,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位于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固持部之间。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宽于乙字形弯折部及回转部。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键包括位于绝缘壳体内的本体部、自本体部一侧凹陷的用以收容第一开关端子弹性外抛部的收容槽以及自本体部另一侧突出于绝缘壳体外供按压的按压凸部,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突起的用以顶持第一开关端子外扩部的顶持凸块。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键与绝缘壳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用以将开关键一端旋转安装于绝缘壳体内的安装柱和安装槽。
[00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设有左右设置的两对开关端子组以及两个用以与相应开关端子组相配合的供按压的开关键。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开关端子组的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设置外扩延伸的外弹性外抛部,从而使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当第一开关端子受到按压而与第二开关端子电性搭接时,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发生弹性变形,相较于仅第一开关端子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可分摊所受到的应力而避免第一开关端子由于独自频繁受到变形而提前发生疲劳性损伤,如此设置,可有益于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0017]图2是本发明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18]图3是本发明开关立体结构分解图。
[0019]图4是本发明开关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20]图5是本发明开关端子组与开关键的侧视图。
[0021]图6是本发明开关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0022]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端子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下文所记载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4]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开关100,所述开关100包括绝缘壳体1、设于绝缘壳体I内的开关端子组2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I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3,所述开关端子组2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I内的固持部211、221、自固持部211、221延伸出绝缘壳体I的焊接部212、222以及自固持部211、221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I内的弹性外抛部213、223。[0025]弹性外抛部213、223包括自固持部211、221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214、224、位于基部214、224前端的搭接部216、226以及连接所述基部214、224和搭接部216、226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基部214、224和搭接部216、226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216、226相对于相应基部214、224具有弹性的外扩部215、225。即,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I内的第一固持部211、自第一固持部211延伸出绝缘壳体I的第一焊接部212以及自第一固持部211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I内的第一弹性外抛部213,第一弹性外抛部213包括自第一固持部211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214、位于基部214前端的搭接部216以及连接所述基部214和搭接部216的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216相对于相应基部214具有弹性的外扩部215。
[0026]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I内的第二固持部221、自第二固持部221延伸出绝缘壳体I的第二焊接部222以及自第二固持部221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I内的第二弹性外抛部223,第二弹性外抛部223包括自第二固持部221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224、位于基部224前端的搭接部226以及连接所述基部224和搭接部226的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226相对于相应基部224具有弹性的外扩部225。
[0027]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的外扩部215以及第二开关端子22的外扩部225均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基部214、224和搭接部216、226所在的方向外扩延伸而成。所述开关键3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的外扩部215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的搭接部216、226电性搭接。如此设置,第一开关端子21受到按压而与第二开关端子22电性搭接时,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均发生弹性变形,即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可分摊所受到的应力而避免第一开关端子21独自频繁受到弹性变形而提前发生疲劳性损伤,如此设置,可有益于提高开关100的使用寿命。
[0028]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的固持部211、221为平板状,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的弹性外抛部213、223由相应固持部211、221垂直弯折并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弹性外抛部213、223垂直于相应固持部211、221。即,第一开关端子21的第一弹性外抛部213由第一固持部211垂直弯折并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弹性外抛部213垂直于第一固持部211 ;第二开关端子22的第二弹性外抛部223由第二固持部221垂直弯折并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第二弹性外抛部223垂直于第二固持部221,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可均由一金属片材经过剪裁后弯折而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0029]请参图3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端子组2,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的第一弹性外抛部213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3的抵持部2152、自抵持部2152 —端向远离基部214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214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216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2151、以及自抵持部2152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2151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第一弯折部2151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基部214连接的反S形第二弯折部2153。如此设置,所述S形第一弯折部2151、抵持部2152及反S形第二弯折部2153可大大增加第一弹性外抛部213的长度和面积,当第一开关端子21受到按压时,所述第一弹性外抛部213具有足够的长度和面积分摊所受到应力,使第一弹性外抛部213具有非常好的弹性的同时使应力不易集中在某一处而发生疲劳性损伤;且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的第一弹性外抛部213使第一固持部211与搭接部216之间具有更多长度和面积的抵持部2152供开关键3抵压。[0030]请参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端子组2’,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3的抵持部2152’、自抵持部2152’ 一端向远离基部214’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214’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216’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2151’以及自抵持部2152’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2151’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进而与基部214’连接的反C形第二弯折部2153’。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折部215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的第二弯折部2153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的第二弯折部2153是由第一固持部211向靠近第二固持部221的方向圆弧状突起延伸再反向弯曲呈圆弧状突起后与抵持部2152连接,而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的第二弯折部2153’是由第一固持部211’直接向远离第二固持部221’的方向圆弧状突起延伸并与抵持部2152’连接,如此第二实施方式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少了一道弯曲工艺,结构更简单,更易于制造,且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外抛部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外抛部具有更大的面积,使应力更易分散,从而更加有益于提高开关100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外抛部21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即所述外扩部21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0031]所述抵持部2152的宽度大于第一弯折部2151与第二弯折部2153。如此设置,所述开关键3与可与抵持部215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防止抵持部2152长期受到较开关键3频繁的按压而发生损伤。
[0032]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的外扩部225包括自基部224向远离第一开关端子21的弹性外抛部213的方向弯折延伸的乙字形弯折部2251以及自乙字形弯折部2251末端进一步向第二开关端子22基部224方向回转延伸而成的与第二开关端子22搭接部226连接的平板状回转部2252,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的搭接部226位于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的固持部211、221之间。如此设置,当第一开关端子21受到按压而与第二开关端子22电性搭接时,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也发生弹性变形,即所述乙字形弯折部2251可与平板状回转部2252弹性靠拢,从而避免第一开关端子21独自频繁受到弹性变形而提前发生疲劳性损伤,且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的搭接部226位于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的固持部211、221之间使所述开关端子组2整体结构更紧凑,不易发生非必要的扭曲变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外抛部22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即所述外扩部22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0033]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的搭接部226宽于乙字形弯折部2251及回转部2252。如此设置,所述第二开关端子22的搭接部226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用以与第二开关端子22的搭接部226实现可靠的电性搭接,有效防止第一开关端子21的搭接部216与第二开关端子22的搭接部26之间在受到挤压时搭接错位。
[0034]请参考图5、图6所示,所述开关键3包括位于绝缘壳体I内的本体部31、自本体部31 —侧凹陷的用以收容第一开关端子21弹性外抛部213的收容槽34以及自本体部31另一侧突出于绝缘壳体I外供按压的按压凸部32,所述收容槽34内设有突起的用以顶持第一开关端子21外扩部215的顶持凸块35。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的弹性外抛部213可稳定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4内,所述收容槽34可保护第一弹性外抛部213不受其他外力的损伤,所述顶持凸块35用以顶持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21外扩部215的抵持部2152上,如此当使用者按压开关键3时所述弹性外抛部可受到所述顶持凸块35的抵压而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外抛部的受力点单一使得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力量较平稳单一,从而使开关键3在按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手感。
[0035]请参考图3、图4所示,所述开关键3与绝缘壳体I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用以将开关键3—端旋转安装于绝缘壳体I内的安装柱33和安装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键3设有突出的圆柱形安装柱33,所述绝缘壳体I设有凹陷的用以收容所述圆柱形安装柱33的圆柱形安装槽1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绝缘壳体I设有突出的圆柱形安装柱,所述开关键3设有凹陷的用以收容所述圆柱形安装柱的圆柱形安装槽;另外所述安装柱和安装槽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此设置,所述开关键3 —端可旋转安装于绝缘壳体I内,当使用者按压开关键3另一端时,所述开关键3发生旋转而按压第一开关端子21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21、22电性搭接,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36]请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开关100设有左右设置的两对开关端子组2以及两个用以与相应开关端子组2相配合的供按压的开关键3。即,所述开关100设有两个相邻设置的收容腔10,两个开关键3分别安装于两个收容腔10内并凸伸出所述两个收容腔10用以同时或分别供使用者按压,如此设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0037]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3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其包括绝缘壳体、设于绝缘壳体内的开关端子组以及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用以供按压的开关键,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均包括固持于绝缘壳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壳体的焊接部以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外抛部,弹性外抛部包括自固持部弯折延伸而成的基部、位于基部前端的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基部和搭接部的向远离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基部和搭接部方向外扩延伸而成的用以使搭接部相对于相应基部具有弹性的外扩部,所述开关键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外扩部而使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固持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由相应固持部垂直弯折并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弹性外抛部垂直于相应固持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的抵持部、自抵持部一端向远离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以及自抵持部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基部连接的反S形第二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包括用以抵接开关键的抵持部、自抵持部一端向远离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后进一步平滑地向靠近基部的方向呈圆弧状凹陷进而与搭接部连接的S形第一弯折部以及自抵持部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呈圆弧状突起进而与基部连接的反C形第二弯折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外扩部包括自基部向远离第一开关端子的弹性外抛部的方向弯折延伸的乙字形弯折部以及自乙字形弯折部末端进一步向第二开关端子基部方向回转延伸而成的与第二开关端子搭接部连接的平板状回转部,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位于第一、第二开关端子的固持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端子的搭接部宽于乙字形弯折部及回转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键包括位于绝缘壳体内的本体部、自本体部一侧凹陷的用以收容第一开关端子弹性外抛部的收容槽以及自本体部另一侧突出于绝缘壳体外供按压的按压凸部,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突起的用以顶持第一开关端子外扩部的顶持凸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键与绝缘壳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用以将开关键一端旋转安装于绝缘壳体内的安装柱和安装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设有左右设置的两对开关端子组以及两个用以与相应开关端子组相配合的供按压的开关键。
【文档编号】H01H13/10GK103985580SQ20141020616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程卫亚 申请人:常熟精微康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