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026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包括导磁芯3、复位装置2、磁控装置、限位装置6和操动杆7;所述导磁芯3两端位置均设有所述操动杆7;所述导磁芯3设置在所述磁控装置内;所述操动杆7探出所述磁控装置外;所述磁控装置一端设有所述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设置于所述操动杆7的尾部;所述限位装置6与所述磁控装置之间设有所述复位装置2;所述复位装置套在所述操动杆7上。通过实用新型,只对操作线圈通入一次电流,即可实现永磁机构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然后自动返回至初始状态,扩大了永磁机构的应用范围,特别方便的实现了变压器自动调容、自动调压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操动机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 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永磁操动机构在开关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也有多种结构方式,但按照 机构中操动线圈的个数及机构在终端位置的保持方式,永磁操动机构可分为单线圈单稳 态、双线圈单稳态和双线圈双稳态三种,但无论哪一种,对合分闸线圈分别通入电流或对单 个线圈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才能实现永磁机构合分闸状态转换;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在 合闸或分闸后自动返回初始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包括导磁芯3、复位装置2、磁控装置、限位装置6和 操动杆7 ;所述导磁芯3两端位置均设有所述操动杆7 ;所述导磁芯3设置在所述磁控装置 内;所述操动杆7探出所述磁控装置外;所述磁控装置一端设有所述限位装置6 ;所述限位 装置6设置于所述操动杆7的尾部;所述限位装置6与所述磁控装置之间设有所述复位装 置2 ;所述复位装置2套在所述操动杆7上。
[0006] 优选的,所述磁控装置包括操作线圈1、永磁体4和磁轭5 ;所述磁轭5内设有所述 操作线圈1和所述永磁体4 ;所述操作线圈1设置在所述导磁芯3的两端位置或者所述操 作线圈1设置在所述导磁芯3的一端位置或者所述操作线圈1套在所述导磁芯3上;所述 永磁体4围绕在所述导磁芯3周围。
[0007] 优选的,所述操作线圈1至少包括一个;两个以上所述操作线圈1串联连接。
[0008] 优选的,两个以上所述操作线圈(1)按照所述操作线圈(1)的绕线方向串联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磁轭5内还设有不导磁件8 ;所述不导磁件8与所述磁轭5固定连接 或所述不导磁件(8)与所述导磁芯(3)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操作线圈1还设置在所述不导磁件8的端部位置。
[0011] 优选的,所述复位装置2为弹簧。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0013] 和现有技术中的永磁机构相比,通过实用新型,只对操作线圈通入一次电流,即可 实现永磁机构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然后自动返回至初始状态,扩大了永磁机构的 应用范围,特别方便的实现了变压器自动调容、自动调压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导磁件与导磁芯连接的瞬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线圈在导磁芯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线圈在不导磁件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线圈在导磁芯的四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1-操作线圈,2-复位装置,3-导磁芯,4-永磁体,5-磁轭,6-限位装置,7-操动杆, 8-不导磁件;L表示导磁芯运动的距离,N表示永磁体N极,S表示永磁体S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包括导磁芯3、复位装置2、磁控装 置、限位装置6和操动杆7 ;导磁芯3两端位置均设有操动杆7 ;导磁芯3设置在磁控装置 内;操动杆7探出磁控装置外;磁控装置一端设有限位装置6 ;限位装置6设置于操动杆7 的尾部;限位装置6与磁控装置之间设有复位装置2 ;复位装置套2在操动杆7上。磁控装 置包括操作线圈1、永磁体4和磁轭5 ;磁轭5内设有操作线圈1和永磁体4 ;操作线圈1设 置在导磁芯3的两端位置或者操作线圈1设置在导磁芯3的一端位置或者操作线圈1套在 导磁芯3上;永磁体4围绕在导磁芯3周围。操作线圈1至少包括一个;两个以上操作线圈 1按照所述操作线圈1的绕线方向串联连接,按绕线方向串接,通入电流时形成电磁合力。 磁轭5内还设有不导磁件8 ;不导磁件8与磁轭5固定连接;不导磁件8与磁芯3碰触式连 接。操作线圈1还设置在不导磁件8的端部位置。复位装置2为弹簧。
[0022] 不导磁件8设置在磁轭5内,可与导磁芯3接触式连接在一起构成复合芯,也可设 置在导磁芯对侧与磁轭固定连接或不导磁件8与磁芯3固定连接,这样的话,不导磁件可 以一直在瞬时状态位隔绝磁路,导磁芯运动到这个位置时不受永久磁力;也可与导磁芯固 定连接,随导磁芯一起运动,由于不导磁件先靠近瞬时状态位置,相应也会隔绝磁力;操作 线圈1有一个或两个,设置在导磁芯3的一侧或/和不导磁件8的一侧;永磁体4围绕在 导磁芯3周围;操动杆7探出磁控装置外;操动杆7末端设有限位装置6。由于不导磁件8 宽度+导磁芯3宽度+行程L =磁轭宽度,在磁轭宽度不增加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不导磁 件8或/和导磁芯3的宽度达到调整行程L的目的;在稳定状态位时,复位装置处于预压缩 状态,永磁体产生的永磁吸引力和复位装置产生的弹力方向一致,形成叠加作用力,将导磁 芯3保持在稳定状态位;操作线圈通入直流电产生与叠加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电磁力,驱使 导磁芯3克服叠加作用力,向瞬时状态位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复位弹簧继续压缩储能加 大弹力,减缓导磁芯3的运动速度,直至导磁芯3运动到瞬时状态位时;导磁芯3到达瞬时 状态位后,由于非导磁件的缘故,永磁体在瞬时状态位不能形成闭合的磁路,永久磁力对导 磁芯不能产生吸引力,此时再立即撤去通入操作线圈的电流,再加上复位弹簧的作用,导磁 芯不能保持在瞬时状态位,受复位弹簧弹力的驱使迅速返回稳定状态位;在返回稳定状态 位过程中,复位弹簧逐渐恢复原状,产生的弹力减弱,但由于导磁芯的缘故,永磁体能够形 成闭合的磁路,而且产生的永磁吸力随着导磁芯逐渐靠近稳定状态位越来越大,弥补了减 弱的弹力,使导磁芯3最终运动并保持到稳定状态位。由于只需要在导磁芯从稳定状态向 瞬时状态运动时,向线圈通入直流电,从瞬时状态返回稳定状态时,就不需通入反向直流电 了,故称单触发;导磁芯从稳定状态运动到瞬时状态后,不会稳定在这个状态,也并不需要 另外的触发信号,仅依靠复位弹簧的拉力,导磁芯"自复位"至原来的状态(稳定状态位)。 本实用新型对操作线圈的个数和所处位置没有限制,无论操作线圈是1个、2个还是多个, 也无论操作线圈处在导磁芯两端、一端还是中间,凡采用一头有弹簧、另一头没有弹簧且具 有不导磁件的永磁机构,均在本实用新型所列的情形。通过实用新型,只对操作线圈通入一 次电流,即可实现永磁机构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然后自动返回至初始状态,扩大 了永磁机构的应用范围,特别方便的实现了变压器自动调容、自动调压功能。
[0023]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 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磁芯(3)、复位装置(2)、磁控装 置、限位装置(6)和操动杆(7);所述导磁芯(3)两端位置均设有所述操动杆(7);所述导 磁芯(3)设置在所述磁控装置内;所述操动杆(7)探出所述磁控装置外;所述磁控装置一 端设有所述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设置于所述操动杆(7)的尾部;所述限位装 置(6)与所述磁控装置之间设有所述复位装置(2);所述复位装置(2)套在所述操动杆(7) 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装置包括操 作线圈(1)、永磁体(4)和磁轭(5);所述磁轭(5)内设有所述操作线圈(1)和所述永磁体 (4);所述操作线圈(1)设置在所述导磁芯(3)的两端位置或者所述操作线圈(1)设置在所 述导磁芯(3)的一端位置或者所述操作线圈(1)套在所述导磁芯(3)上;所述永磁体(4) 围绕在所述导磁芯(3)周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线圈(1)至 少包括一个;两个以上所述操作线圈(1)串联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所述操作线 圈(1)按照所述操作线圈(1)的绕线方向串联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5)内还设 有不导磁件(8);所述不导磁件(8)与所述磁轭(5)固定连接或所述不导磁件(8)与所述 导磁芯(3)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线圈(1)还 设置在所述不导磁件(8)的端部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触发自复位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2)为 弹簧。
【文档编号】H01H3/28GK203895287SQ20142032140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魏贞祥, 杨福荣, 潘新华, 张中印 申请人:北京博瑞莱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