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警示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31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裂纹警示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裂纹警示绝缘子,它在绝缘子伞裙内设置有环型空腔,所述环型空腔内盛放有色液体;在所述伞裙的底部,与所述环型空腔相对应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纤维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子的伞裙内设置装有有色液体的环型空腔,当绝缘子伞裙出现裂痕时,有色液体渗出,警示检修人员;在伞裙的底面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的纤维棉可以迅速将渗出的有色液体扩散,在伞裙的一圈都可以看到有色液体,便于发现裂痕故障。
【专利说明】裂纹警示绝缘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裂纹警示绝缘子。

【背景技术】
[0002]输电线路的绝缘子是用来固定导体,使其保持电气性能的重要部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其长期工作于强电场、机械应力、污秽等恶劣环境中,出现故障的几率很大。绝缘子的材料有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钢化玻璃等,一般来说,这些绝缘子均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故障:绝缘子内部出现裂缝、绝缘子表面破损、绝缘阻抗降低及污闪等。对于绝缘子出现裂缝的问题,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观察法,即检修人员登上电线杆观察或采用望远镜在地面观察绝缘子,由于有些裂缝比较小,较为隐蔽,因此,检修人员往往看不到,这就为输电线路的后期运行埋下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绝缘子出现裂纹时,可以在绝缘子上出现警示信号的裂纹警示绝缘子。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裂纹警示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子伞裙内设置有环型空腔,所述环型空腔内盛放有色液体。
[0005]进一步的,在所述伞裙的底部,与所述环型空腔相对应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纤维棉。
[0006]优选的,所述环型空腔的截面为椭圆形。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在绝缘子的伞裙内设置装有有色液体的环型空腔,当绝缘子伞裙出现裂痕时,有色液体渗出,警示检修人员;在伞裙的底面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的纤维棉可以迅速将渗出的有色液体扩散,在伞裙的一圈都可以看到有色液体,便于发现裂痕故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0010]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0013]图中,I伞裙、11环型空腔、12环形凹槽、13纤维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在绝缘子伞裙I内设置的环型空腔11,如图3所示,环形空腔11为贯通的,所述环型空腔11内盛放有色液体,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在伞裙I上留有环形空腔11与外部连通的通道,在注入有色液体后,将通道封住即可。为了防止液体在冬天后冻结,本实施例中的有色液体采用防冻液,而且在有色液体中加入荧光物质,这样,如果有液体从裂缝内渗出,在夜晚就很容易发现有裂缝的绝缘子了。
[0015]为了使有色液体的渗漏范围更大,在所述伞裙I的底部,与所述环型空腔11相对应设置有环形凹槽12,在所述环形凹槽12内设置有纤维棉13,当有色液体渗出后,由于环形凹槽12位于环形空腔11的下方,有色液体进入环形凹槽12,在纤维棉13的毛细现象下,有色液体迅速将纤维棉13染色,由于纤维棉13也为环形,这样就能在任何位置观察到伞裙I出现裂缝故障。当然,环形凹槽12内并不局限于设置纤维棉13,也可以设置其他能实现毛细现象的材料。当然,在环形凹槽12内什么都不设置,仅将环形凹槽12的表面设置上环形细条纹也可。为了保证伞裙I的结构强度,所述环型空腔11的截面设计成又扁又薄的椭圆形。
[0016]当绝缘子出现裂痕后,环型空腔11内的有色液体即流出,这时,巡检人员只要拿着望远镜站在地面上观察绝缘子上是否有有色液体即可判断绝缘子是否出现裂痕。
[0017]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裂纹警示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子伞裙内设置有环型空腔,所述环型空腔内盛放有色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纹警示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伞裙的底部,与所述环型空腔相对应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纤维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裂纹警示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型空腔的截面为椭圆形。
【文档编号】H01B17/38GK204087946SQ20142038262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刘双喜, 何峰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