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957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对接插座及定位弹片,其中该对接插座所具的基座与二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并于基座上定位有多个导电端子,且二侧壁相对内侧处凸出的结合部上分别结合有定位弹片直立状的基部,再由基部二侧下方处相对向外设有变形部,且二变形部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弹扣,当连接插头嵌插于对接插座的容置空间内时,其本体内部的对接端子便会电性接触于导电端子上,并使本体二侧处的凸扣推顶于定位弹片的弹扣上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且待凸扣越过至弹扣下方处,便可通过弹扣扣持于凸扣上形成锁定状态,此种定位弹片由金属材质制成双重弹扣结构,可提升整体对接时的扣合力,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对接插座的二侧壁相对内侧处结合部上分别结合有定位弹片,并由基部二侧下方处相对向外设有变形部,且二变形部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双重弹扣结构设计,可提升整体对接时的扣合力,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O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电子科技与多媒体信息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行动装置(MID)等电子装置皆已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中,并逐渐趋向轻、薄、短、小,易于携带且运算及传输速度加快方向迈进,故为了能使各种电子装置的体积缩小,电子装置内部不同功能的电子零组件则需小而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亦需随之加强,以因应目前的发展趋势。
[0003]再者,随着电子装置设计愈来愈趋向于小型化,使连接器内部可供利用的空间亦趋于窄小,相形之下连接器与一般线材或软性电路板的接合及固定上势必更加的困难,而一般的连接器(如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等)通常会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及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信号或电源透过电路板来传送至控制电路中,请参阅如图10所示,为现有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母座A的基座Al内部为具有嵌合空间A0,并于基座Al的二侧壁All内侧处设有相对的扣槽A12,且基座Al前方处定位有多个第一端子A2,而公头B的本体BI 二侧处为设有凸扣B11,并于本体BI内部定位有多个第二端子B2及连接于第二端子B2上而延伸至本体BI外部的缆线B3。
[0004]当公头B与母座A对接时,为了降低整体结构高度大都采用嵌合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可将公头B的本体BI嵌插于母座A的嵌合空间AO内,并使本体BI的凸扣Bll扣持于基座Al的扣槽A12内,且本体BI的多个第二端子B2抵持接触于基座Al上对应的第一端子A2后形成电性连接,但该本体BI的凸扣Bll与基座Al的扣槽A12为由树酯制的胶体直接一体成型所制成,此种本体BI与基座Al利用凸扣Bll与扣槽A12相互嵌合卡固的方式便会因多次插拔而相互磨损,并造成整体嵌合力降低,甚至是本体BI与基座Al受到外力震动影响时轻易产生松动或滑脱的情况发生,整体结构亦不稳定,便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重新设计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实用新型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新型诞生。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对接插座及定位弹片,其中:该对接插座所具的基座与二侧壁之间形成有供预设连接插头嵌插于其内的容置空间,并于基座上定位有多个导电端子,且二侧壁相对内侧处凸出的结合部上分别结合有至少一个定位弹片;该定位弹片具有结合于基座结合部上的直立状基部,并于基部二侧下方处相对向外设有变形部,且二变形部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而供预设连接插头本体的凸扣推顶产生向外弹性变形后再扣持于凸扣上形成锁定状态的弹扣。
[0007]其中,该对接插座的容置空间前方处形成有一开口,并于基座后方侧壁上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端子槽,且端子槽内分别定位有导电端子。
[0008]其中,该导电端子具有定位于基座的端子槽内的固定部,并于固定部一侧处朝外延伸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接触部,且固定部的另侧处设有外露于基座外部与预设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的焊接部。
[0009]其中,该基座的结合部前后二侧处与侧壁之间分别纵向形成有凹部,而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伸入于凹部内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位于凹部内的弹扣。
[0010]其中,该对接插座基座的二结合部上纵向剖设有连通至凹部处的嵌扣槽,并于嵌扣槽中央处纵向剖设有贯通至基座外部与嵌扣槽形成垂直的透槽,而定位弹片的基部底侧处向上剖设有限位槽,并于限位槽二侧相邻于变形部处分别形成有嵌卡于嵌扣槽内的支臂,且位于限位槽内侧中央处设有穿过透槽处而外露于基座外部的定位脚部。
[0011]其中,该基座结合部的嵌扣槽底部位于透槽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向上凸出用以嵌卡于限位槽内的卡持块,而定位弹片的定位脚部上具有向下延伸出基部底侧处与支臂形成M字型的直立状连接片,并由连接片末端处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水平焊接脚,且连接片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啮入于卡持块内壁面处呈一定位的多个凸刺。
[0012]其中,该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所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的弹扣上方处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弯折部,再由弯折部形成有向外反折的抵持端。
[0013]其中,该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朝基部皆向外反折有转折部,且各转折部与延伸片之间形成有弹性空间,而二转折部所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的弹扣上方处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弯折部,再由弯折部形成有向外反折的抵持端。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该对接插座所具的基座与二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并于基座上定位有多个导电端子,且二侧壁相对内侧处凸出的结合部上分别结合有定位弹片直立状的基部,再由基部二侧下方处相对向外设有变形部,且二变形部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弹扣,当连接插头为向下嵌插于对接插座的容置空间内时,可使本体二侧处的凸扣推顶于定位弹片的弹扣上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且待凸扣越过至弹扣下方处,便可通过弹扣扣持于凸扣上形成锁定状态,此种定位弹片由金属材质制成双重弹扣结构设计,不但可避免对接插座配合连接插头胶体相互磨损所造成的嵌合力降低或轻易滑脱等情况发生,并提升整体对接时的扣合力,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该对接插座的二结合部上纵向剖设有嵌扣槽,并于嵌扣槽中央处纵向剖设有一透槽,而定位弹片的基部底侧处向上剖设有限位槽,并于限位槽二侧相邻于变形部处分别形成有嵌卡于嵌扣槽内的支臂,且位于限位槽内侧中央处设有定位脚部向下延伸的连接片,再由连接片向外转折形成有水平的焊接脚,此种定位弹片基部的支臂与定位脚部的连接片形成M字型对称结构,可配合结合部将定位弹片与对接插座进行结合固定,以及定位脚部的焊接脚焊接于电路板上使对接插座形成固定的作用,并确保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
[00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朝基部向外反折有转折部,且各转折部与延伸片之间形成有弹性空间,再由二转折部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弹扣,以此变形部的转折部结构设计可增加弹扣至延伸片的力臂长度,使弹扣受到推顶的作用时具有较佳的弹性而不会产生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的缺失,整体结构更为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时的前视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后的前视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前视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对接后的前视图。
[0026]图10为现有连接器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对接插座
[0029]10、容置空间
[0030]101、开口
[0031]11、基座
[0032]111、侧壁
[0033]112、端子槽
[0034]113、结合部
[0035]1131、嵌扣槽
[0036]1132、卡持块
[0037]114、凹部
[0038]115、透槽
[0039]12、导电端子
[0040]121、固定部
[0041]122、接触部
[0042]123、焊接部
[0043]2、定位弹片
[0044]21、基部
[0045]210、限位槽
[0046]211、支臂
[0047]22、变形部
[0048]220、弹性空间
[0049]221、延伸片
[0050]222、转折部
[0051]23、弹扣
[0052]231、弯折部
[0053]232、抵持端
[0054]24、定位脚部
[0055]241、连接片
[0056]2411、凸刺
[0057]242、焊接脚
[0058]3、连接插头
[0059]31、本体
[0060]311、凸扣
[0061]3111、推移面
[0062]312、缺槽
[0063]32、对接端子
[0064]33、缆线
[0065]A、母座
[0066]AO、嵌合空间
[0067]Al、基座
[0068]All、侧壁
[0069]A12、扣槽
[0070]A2、第一端子
[0071]B、公头
[0072]B1、本体
[0073]BI 1、凸扣
[0074]B2、第二端子
[0075]B3、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76]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77]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对接插座I及定位弹片2,故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0078]该对接插座I具有一基座11,并于基座11 二侧及后方处形成有侧壁111,且基座11与各侧壁111之间形成有凹陷状的容置空间10,再于容置空间10前方处形成有一开口101,而基座11后方侧壁111上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10内的多个端子槽112,并于端子槽112内皆定位有多个导电端子12 ;另,基座11左右二侧处的侧壁111相对内侧处形成有凸出的结合部113,其结合部113处分别结合有至少一个定位弹片2,并于二结合部113前后二侧处与侧壁111之间分别纵向形成有凹部114,且各结合部113上纵向平行剖设有连通至凹部114处的嵌扣槽1131,再由二嵌扣槽1131中央处皆纵向剖设有相对向外贯通至基座11外部与嵌扣槽1131形成垂直的透槽115,且嵌扣槽1131底部位于透槽115 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卡持块1132。
[0079]再者,导电端子12具有定位于端子槽112内的固定部121,并于固定部121 —侧处朝外延伸设有位于容置空间10内的接触部122,且位于固定部121的另侧处设有外露于基座11外部形成一共平面的焊接部123,而导电端子12的结构设计方式很多,亦可依实际的应用变更设计,并与基座11可利用嵌合卡固或埋入射出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
[0080]该定位弹片2具有一直立状的基部21,并于基部21 二侧下方处设有变形部22,且各变形部22相邻于基部21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221,再由二延伸片221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且略呈倒U形状的弹扣23,该弹扣23上方处分别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弯折部231,并由弯折部231形成有向外反折的悬空状抵持端232,而定位弹片2的基部21底侧中央处向上剖设有延伸至接近基部21 —距离的限位槽210,并于限位槽210 二侧相邻于延伸片221处分别形成有直立状的支臂211,且位于限位槽210内侧中央处设有定位脚部24 ;另,定位脚部24上具有向下延伸出基部21底侧处与基部21 二支臂211形成M字型前后对称的直立状连接片241,并由连接片241末端处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水平焊接脚242,且连接片241 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多个凸刺2411。
[0081]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多个定位弹片2分别结合于对接插座I的基座11二侧处的结合部113,其基部21的各支臂211便会向下嵌卡于结合部113上对应的嵌扣槽1131内,并使嵌扣槽1131底部二侧处的卡持块1132嵌卡于基部21底侧中央处的限位槽210内,以及定位脚部24连接片241 二侧处的凸刺2411啮入于二卡持块1132相对内侧处呈一定位,而基部21 二侧处的变形部22延伸片221及弹扣23则分别伸入且位于凹部114内,并使定位脚部24的焊接脚242穿过透槽115处而外露于基座11外部,便可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0082]请搭配参阅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立体分解图、对接时的前视图及对接后的前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为一线对板连接器,便可将对接插座I定位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并使导电端子12的各焊接部123,以及定位弹片2定位脚部24的焊接脚242抵贴于电路板上对应的焊点后,再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或插孔(Through Hole)焊接的方式形成电性连接,用以进行传输电源或信号的使用,此种定位弹片2基部21 二侧处的支臂211与基部21中央处定位脚部24的连接片241形成M字型的对称结构,可利用基部21与定位脚部24配合结合部113来将定位弹片2与对接插座I进行结合固定,以及定位脚部24的焊接脚242焊接于电路板上使对接插座I形成固定的作用,使对接插座I与外部适配的连接插头3对接时定位弹片2不易有产生松动或滑脱的情况发生,并确保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
[0083]然而,上述连接插头3所具的本体31上为定位有可供缆线33连接的多个对接端子32,其本体31前方的对接部底面处分别剖设有对应于对接端子32处的多个插接口(图中未示出),并于本体31 二侧处皆设有相对的凸扣311,且各凸扣311上下二侧处形成有向外渐缩的锥状推移面3111,再于凸扣311上分别纵向剖设有延伸至本体31侧边处的缺槽312。
[0084]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先将连接插头3的本体31向下嵌插于对接插座I的容置空间10内,并由凸扣311与缺槽312位于基座11的凹部114与结合部113处纵向位移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不易产生偏摆或晃动的情况发生,同时使缆线33穿出基座11的开口 101处延伸至外部,而导电端子12的各接触部122则分别由对接部的插接口处穿入,且待本体31嵌入至定位后,便可将本体31的对接端子32抵持接触于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122上形成电性连接,并具有良好的电性接触效果。
[0085]而连接插头3的本体31于嵌入的过程中,可使凸扣311为向下进入于对接插座I的基座11的凹部114内,并由凸扣311的推移面3111推顶于定位弹片2弹扣23的抵持端232上,其弹扣23的抵持端232受到推顶的作用便可以变形部22的延伸片221作为支点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且待凸扣311的推移面3111越过至弹扣23的抵持端232下方处后,即可使弹扣23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复位至原位,再由弹扣23扣持于凸扣311的推移面3111上形成锁定状态,使本体31的凸扣311受到定位弹片2的弹扣23反作用力的限制而不致产生有向上掀起或结构破坏的情况发生,并具有稳定的阻挡定位及止退的效用,由此将对接插座I与连接插头3利用嵌插扣合的方式稳固结合成为一体,并在对接插座I高度降低的情况下仍可提供足够的正向接触力,同时确保整体结构强度。
[0086]当用户欲将连接插头3的本体31自对接插座I的容置空间10内取出时,仅需利用手工具(图中未示出)向下穿入基座11的凹部114内,并扳动于定位弹片2的弹扣23脱离于本体31的凸扣311,即可将连接插头3向上取出于对接插座I的容置空间10外,或者是可直接向上扳动于本体31底部使其凸扣311脱离于定位弹片2的弹扣23的限制,以利于用户轻易将连接插头3的本体31自对接插座I的容置空间10内作组装或拆卸,此种定位弹片2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不但可避免对接插座I配合连接插头3利用嵌合卡固的方式因本身(如胶体)材质相互磨损所造成的嵌合力降低或轻易滑脱等情况发生,亦可通过定位弹片2的双重弹扣23扣持于本体31的凸扣311上提升整体对接时的扣合力,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便于插拔对接且信号传输确实的效用。
[0087]再请同时参阅图7、图8、图9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再一较佳实施例对接前的前视图及对接后的前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定位弹片2的变形部22相邻于基部21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221,并由二延伸片221朝基部21皆向外反折有转折部222,且各转折部222与延伸片221之间形成有弹性空间220,再由二转折部222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弹扣23,且二弹扣23上方处分别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弯折部231及由弯折部231所向外反折的悬空状抵持端232,以此变形部22的转折部222结构设计可增加弹扣23至延伸片221的力臂长度,使弹扣23受到推顶的作用时可连动转折部222向外抵靠于凹部114内壁面处作为变形部22弹性限位行程,并具有较佳的弹性而不会产生有过度变形或结构破坏的缺失,整体结构更为稳定。
[0088]是以,本实用新型针对对接插座I的基座11 二侧壁111相对内侧处的结合部113上分别结合有定位弹片2的基部21,并由基部21 二侧下方处设有变形部22,且二变形部22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的弹扣23,当连接插头3嵌插于对接插座I内时,可使本体31 二侧处的凸扣311推顶于弹扣23上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且待凸扣311越过至弹扣23下方处后,便可通过弹扣23扣持于凸扣311上形成锁定状态,此种定位弹片2的双重弹扣结构设计,可提升整体对接时的扣合力,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
[0089]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009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连接器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求,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对接插座及定位弹片,其特征在于: 该对接插座所具的基座与二侧壁之间形成有供预设连接插头嵌插于其内的容置空间,并于基座上定位有多个导电端子,且二侧壁相对内侧处凸出的结合部上分别结合有至少一个定位弹片; 该定位弹片具有结合于基座结合部上的直立状基部,并于基部二侧下方处相对向外设有变形部,且二变形部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相互对称而供预设连接插头本体的凸扣推顶产生向外弹性变形后再扣持于凸扣上形成锁定状态的弹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插座的容置空间前方处形成有一开口,并于基座后方侧壁上设有贯通至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端子槽,且端子槽内分别定位有导电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定位于基座的端子槽内的固定部,并于固定部一侧处朝外延伸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接触部,且固定部的另侧处设有外露于基座外部与预设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的焊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结合部前后二侧处与侧壁之间分别纵向形成有凹部,而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伸入于凹部内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位于凹部内的弹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插座基座的二结合部上纵向剖设有连通至凹部处的嵌扣槽,并于嵌扣槽中央处纵向剖设有贯通至基座外部与嵌扣槽形成垂直的透槽,而定位弹片的基部底侧处向上剖设有限位槽,并于限位槽二侧相邻于变形部处分别形成有嵌卡于嵌扣槽内的支臂,且位于限位槽内侧中央处设有穿过透槽处而外露于基座外部的定位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结合部的嵌扣槽底部位于透槽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向上凸出用以嵌卡于限位槽内的卡持块,而定位弹片的定位脚部上具有向下延伸出基部底侧处与支臂形成M字型的直立状连接片,并由连接片末端处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水平焊接脚,且连接片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啮入于卡持块内壁面处呈一定位的多个凸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所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的弹扣上方处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弯折部,再由弯折部形成有向外反折的抵持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弹片的变形部相邻于基部处分别相对向外形成有水平的延伸片,并由二延伸片朝基部皆向外反折有转折部,且各转折部与延伸片之间形成有弹性空间,而二转折部所分别向上转折延伸出的弹扣上方处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弯折部,再由弯折部形成有向外反折的抵持端。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4243348SQ20142053137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许智勇 申请人: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