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746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弧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灭弧罩,且断路器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固定于外壳内,外壳内靠近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件,灭弧罩的开口端设置有与限位件相匹配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和限位件共同作用,在灭弧罩装入外壳内时,限制其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本实用新型所述灭弧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和限位件的共同限位作用,在灭弧罩反装时无法装入外壳内,保证了灭弧罩只能开口端朝向静触头装入,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灭弧罩开口端反装的灭弧装置。
【专利说明】
一种灭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开关电器触头本身及触头周围的介质中含有大量可被游离的电子,当分断的触头间存在足够大的外施电压,电路电流也达到最小生弧电流时,就会强烈游离而形成电弧,而电弧如果不能被及时熄灭,就可能烧伤操作人员,烧毁设备,甚至酿成火灾。因此在断路器、接触器等开关电器中,通常都会设置灭弧装置来熄灭电弧,以确保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0003]现有断路器的灭弧装置,一般包括外壳和灭弧罩,断路器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固定于外壳内部,触头系统的动触头与其配合,实现断路器的合闸与分闸。灭弧罩内部设置有一排灭弧栅片,且灭弧罩装入外壳中时,其开口端需要朝向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因为在断路器断开瞬间,其动静触头分开时,会产生电弧,只有灭弧罩开口端朝向触头系统,才能使动触头的触点运动路线位于灭弧罩的灭弧栅片容腔中,使电弧在电动力作用下进入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一系列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且能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有的灭弧装置还会在外壳上靠近灭弧罩开口端处固定产气片,因为产气片在断路器断开时,会产生气体,形成一定的气吹气流,在气体朝着灭弧罩出气口运动的过程中,将电弧吹向灭弧栅片方向,以进一步增强灭弧性能。
[0004]但现有技术中,灭弧罩装入外壳时其开口端容易反装且不易发现,而若灭弧罩开口端反装,背向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在断路器断开时,则很难将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罩进行灭弧,降低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灭弧罩装入外壳时其开口端容易反装且不易发现,降低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灭弧罩开口端反装的灭弧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弧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灭弧罩,且断路器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件;
[0008]所述灭弧罩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件相匹配的定位组件;
[0009]所述定位组件和所述限位件共同作用,在所述灭弧罩装入所述外壳内时,限制其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灭弧装置,所述灭弧罩包括:齿压板、第一灭弧栅片以及第二灭弧栅片;
[0011]所述齿压板呈U型,所述第一灭弧栅片和所述第二灭弧栅片卡接于所述齿压板内,并伸出所述齿压板的U型开口端,所述第一灭弧栅片位于所述齿压板的外侧,其伸出所述齿压板的U型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灭弧装置,所述定位组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边缘的缺口,所述限位件为凸台,所述凸台卡入所述缺口,使所述灭弧罩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灭弧装置,所述第一灭弧栅片有两个,多个所述第二灭弧栅片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灭弧栅片之间,每个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的边缘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缺口。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弧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灭弧罩,且断路器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固定于外壳内,外壳内靠近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件,灭弧罩的开口端设置有与限位件相匹配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和限位件共同作用,在灭弧罩装入外壳内时,限制其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本实用新型所述灭弧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和限位件的共同限位作用,在灭弧罩反装时无法装入外壳内,保证了灭弧罩只能开口端朝向静触头装入,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灭弧罩开口端反装的灭弧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灭弧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灭弧装置中灭弧罩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灭弧装置中外壳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_外壳,2-灭弧罩,11-限位件,21-定位组件,22-齿压板,23-第一灭弧栅片,24-第二灭弧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弧装置,如图1所不,包括外壳I和安装于外壳I内的灭弧罩2,且断路器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外壳I内,所述外壳I内靠近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件11 ;所述灭弧罩2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件11相匹配的定位组件21 ;所述定位组件21和所述限位件11共同作用,在所述灭弧罩2装入所述外壳I内时,限制其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
[0022]具体地,当灭弧罩2装入外壳I的过程中,若灭弧罩2反装,则限位件11无法和定位组件21配合相接,将会使灭弧罩2无法装入外壳I内,装配人员发现无法将灭弧罩2装入外壳I内,就会发现灭弧罩2反装了,会及时纠正灭弧罩2的装配方向,使设置于灭弧罩2开口端的定位组件21与位于外壳I内的限位件11配合相接,确保了使灭弧罩2的开口端朝向静触头装入外壳I内,防止其反装。
[0023]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灭弧罩2可以包括:齿压板22、第一灭弧栅片23以及第二灭弧栅片24 ;
[0024]所述齿压板22呈U型,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和所述第二灭弧栅片24卡接于所述齿压板22内,并伸出所述齿压板22的U型开口端,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位于所述齿压板22的外侧,其伸出所述齿压板22的U型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21。
[0025]具体地,齿压板22为U型,则齿压板22的U型开口端即为灭弧罩2的开口端,第一灭弧栅片23卡接与齿压板22内且位于齿压板22的外侧,定位组件21位于第一灭弧栅片23伸出齿压板22的U型开口端的边缘,装配灭弧罩2时,因为限位件11靠近静触头设置,只有当灭弧罩2的开口端朝向静触头,才能使位于第一灭弧栅片23边缘的定位组件21与限位件11配合相接,使灭弧罩2装入外壳I内,有效防止了灭弧罩2反装。
[0026]优选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定位组件21可以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边缘的缺口,所述限位件11为凸台,所述凸台卡入所述缺口,使所述灭弧罩2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
[0027]具体地,将灭弧罩2装入外壳I内时,第一灭弧栅片23边缘的缺口与位于外壳I内的凸台上下相对,凸台从缺口穿出,卡入缺口,使得灭弧罩2开口朝向静触头装入外壳I内,若灭弧罩2反装,因为灭弧罩2其它部位不存在使凸台穿出的缺口,将会导致灭弧罩2无法装入外壳I内,防止其反装。
[0028]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可以有两个,多个所述第二灭弧栅片24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灭弧栅片23之间,每个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的边缘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缺口。
[0029]具体地,通过在灭弧罩两侧设置两个第一灭弧栅片23以及在每个第一灭弧栅片23的边缘上下对称设置两个缺口,可以确保在装配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侧的第一灭弧栅片23与凸台相近,只要使灭弧罩2的开口端朝向静触头,就会使外壳I内的凸台从缺口穿出,卡入缺口,便于安装,提高了装配效率。
[003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灭弧装置,包括外壳(I)和安装于外壳(I)内的灭弧罩(2),且断路器触头系统中的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外壳(I)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I)内靠近所述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件(11); 所述灭弧罩(2)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件(11)相匹配的定位组件(21); 所述定位组件(21)和所述限位件(11)共同作用,在所述灭弧罩(2)装入所述外壳(I)内时,限制其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2)包括:齿压板(22)、第一灭弧栅片(23)以及第二灭弧栅片(24); 所述齿压板(22)呈U型,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和所述第二灭弧栅片(24)卡接于所述齿压板(22)内,并伸出所述齿压板(22)的U型开口端,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位于所述齿压板(22)的外侧,其伸出所述齿压板(22)的U型开口端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1)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边缘的缺口,所述限位件(11)为凸台,所述凸台卡入所述缺口,使所述灭弧罩(2)开口端朝向所述静触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有两个,多个所述第二灭弧栅片(24)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灭弧栅片(23)之间,每个所述第一灭弧栅片(23)的边缘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缺口。
【文档编号】H01H9/30GK204242872SQ201420823515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2日
【发明者】张新兵 申请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