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12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路连接的常用部件,由于各个领域对信号传输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电连接器的电连续的可靠性逐渐被各生产厂家所重视。此处电连接器的电连续除了信号接触件的连续以外,还包括了壳体的连续。因为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插合以后,若二者的壳体不能够进行有效地接续,则会导致电路屏蔽在此处产生断口,进而造成噪声信号侵入,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电连接器的壳体,即屏蔽结构的电连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之间设置径向的导通配合结构;二、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之间设置轴向导通结构。但是无论是采用上述哪一种方式,若要保证电连续的可靠性,必然都需要将插头和插座中的一个接触结构设为刚性,另一个设为弹性。

当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即径向配合导通方式时,一般要用到径向接地簧,一方面,为了实现径向接地簧的可靠安装,需要在插头或者插座的壳体中加工相应的固定槽,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体积,另一方面,当电连接器为矩形电连接器时,其壳体四周拐角处与径向接地簧的配合是比较困难的。

当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即轴向配合导通方式时,为了保证轴向完全压合,必须在插头与插座插合后,在设备(使用电连接器的设备)上增加预压力,但因实际设备重量较大,实际工程应用中,需增加预压弹性机构的强度来实现连接的可靠性,轴向压缩弹性机构需做到足够强用以抵抗设备的动态情况下的过载,增加固定机构的重量。

综上所述,采用传统的径向接地簧配合会加大连接器的外形尺寸。采用设备级的轴向压合固定,会增加固定机构的重量,在一些对连接器外形尺寸及重量要求严格的使用环境中,明显不具备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以提高电连接器对小尺寸、轻量化要求的适应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是: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各自包括壳体,定义插头及插座的壳体各自的插接端为前端,定义插头及插座各自的壳体的插分方向为前后方向,插头和插座中的一个的壳体为浮动壳体,浮动壳体上设有可沿前后方向活动的导杆,所述导杆的前端设有用于与相应的安装面板固定连接的固定结构,壳体与导杆之间设有用于向前推压壳体的弹性装置。

所述浮动壳体上设有连接盘,所述导杆装配在连接盘上。

所述连接盘上设有与弹性装置配合的衬垫。

所述衬垫上设有与导杆导向配合的导向孔。

所述弹性装置为套在导杆上的弹簧。

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

所述导杆的后端螺纹装配有限位螺母,弹簧的后端顶在相应导杆上的限位螺母上。

所述固定结构为设于导杆前端的螺纹连接孔或者外螺纹段。

插头和插座中的一个的壳体为公壳体,另一个的壳体为母壳体,所述母壳体中设有用于与公壳体的前端面接触以实现插头的壳体与插座的壳体之间的电连续的弹性导电部件。

所述弹性导电部件为导电橡胶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插头和插座中的一个的壳体采用了浮动壳体,浮动壳体上设置了可沿前后方向活动的导杆,并且导杆的前端设置了用于与相应的安装面板固定连接的固定结构,浮动壳体与导杆之间设置了用于向前推压浮动壳体的弹性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壳体与安装面板固连的电连接器相比,该电连接器组件中的浮动壳体可通过导杆与安装面板固定,此种情况下,插头的安装面板与插座安装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如安装面板所在设备本身重量就很重,可以自动保持固定位置,或者互配的安装面板之间有其它固定结构)的情况下,可使弹性装置保持一定的压缩量,向浮动壳体施加插合方向上的预紧力,从而保证电连续,此种结构下,预紧力仅仅是对插头或者插座施加,因此对弹性装置的要求大大降低,从而为电连接器对小尺寸、轻量化要求的适应性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的插头与插座的插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在信号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所用到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电连续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种场合下所用到的电线等均有着相应的屏蔽结构(如同轴电缆中的屏蔽网、电气柜的金属外壳等),一旦出现插头与插座的电连续性不好的情况,则电连接器组件位置处将直接构成屏蔽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而导致噪音信号的侵入,影响电路整体信号传输质量。而保证插头与插座电连续效果的一般手段是在其壳体上设置接触结构,在设置接触结构以后,为了保证其接触效果,则必须设置相应的弹力机构以提供插合的预紧力,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均是通过壳体直接固定在相应的使用设备上,当需要提供插合的预紧力时,则需要连安装面板所在设备一起被施加,这种情况下,当使用设备较重时,就需要提供预紧力的部件(轴向压缩弹性机构)有足够的强度,如此一来,便会增大电连接器的体积,提高其生产成本。本发明便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在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或者插座本身设置轴向压缩弹性机构,在施加预紧力时,力直接作用于安装面板与插头或者插座之间,由此可不必在对使用设备施力,从而可大大简化轴向压缩弹性机构。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实现可靠电连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一种实施例中插头101与插座201插接的结构,图2示出了插头101的结构,如图所示,插头101包括插头壳体11、插头绝缘体12和插头接触件13,插头接触件13通过插头绝缘体12固定装配在插头壳体11中,关于插头接触件13以及插头绝缘体12与插头壳体11之间的配合结构,可根据需要从现有技术中任意选择,此处不再对此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插座201包括插座壳体21、插座绝缘体22以及插座接触件23,关于插座绝缘体22、插座接触件23与插座壳体21之间的装配结构,此处也不再作详细说明。

插头壳体11为金属壳体,结合图3可以看出,从形状上来划分,插头壳体11为矩形壳体,由此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插头实际上构成了矩形连接器。定义插头壳体11的插接端为前端,插头壳体11的插分方向为前后方向,此处之所以说插头壳体11的插分方向,主要是因为该电连接器组件在使用时是直线插拔,“插”及插入的意思,“分”即分离的意思。插座201同样是以其各自的插接端为前端,以其插分方向为前后方向。

为了能够与插座201顺利、精准的插接,插头壳体11上设置了导销14,插座壳体21上设置了与导销14对应的导向孔,在与插座201插接时,导销14先于插头壳体11与插座201,而后引导插头壳体以及插头接触件等与插座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壳体11上设置了连接盘111,连接盘111在本领域中又称“方盘”,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盘111的作用均是直接与使用设备的安装面板固定连接,而在本发明中,连接盘111上设置了导杆15,导杆15有四根,分别分布于连接盘的四角附近,仍以上述定义的前后方向为参照,导杆15沿前后方向可活动的装配在壳体的连接盘111上,由此使得插头壳体11实际上形成了浮动壳体,此处称浮动壳体,主要是指该壳体在使用时相对于其所在的安装面板实际上是可以浮动的。为了防止导杆15向后脱出壳体11,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导杆15的前端设置了帽式的结构,此处帽式结构具体采用的为锥形结构15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其还可以为T形、柱形、六角形等等,连接盘111上设置了与帽式结构形状匹配的沉孔。导杆15的前端设置了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的作用是在使用该电连接器时与相应设备的安装面板固定连接,此处固定结构具体采用的是螺纹孔152,使用时,可通过紧固螺钉穿过安装面板,而后与螺纹孔配合将导杆15固定于安装面板。

插头壳体11与导杆15之间设有弹性装置16,弹性装置16用于向前推压插头壳体11,采用这种设计,当导杆15被固定并且随安装面板移动时,其便可以通过弹性装置16拉动插头壳体11随动,以此为插头壳体11提供一个向前的预紧力,关于此点,下文中将结合图3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弹性装置16采用的是弹簧,具体为螺旋弹簧,弹性装置16套在导杆15上,其后端通过导杆15上所设的限位螺母17进行限位,为了保证限位螺母17的位置,导杆以及限位螺母上还设置了对应的销孔,销孔中设置了防转销18。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的螺旋弹簧还可以采用碟簧、板簧等来代替,当采用板簧时,其还可以不采用套在导杆上的安装形式,而是支在导杆与壳体之间。

弹性装置16的前端用于对插头壳体11施力,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插头壳体11,连接盘111的与弹性装置配合的部位处还设置了衬垫19,衬垫19上同时开设了与导杆15导向配合的导向孔。

图3示出了该电连接器组件在安装后的使用状态,如图所示,插头101与插座201分别被安装在了两个使用设备的安装面板上,此处为了便于区分,将插头101所在的安装面板称为第一面板301,将插座201所在的安装面板称为第二面板401。插头壳体11自后向前,从第一面板301的背面穿过第一面板301,连接盘111与第一面板301的背面挡止配合,以避免插头壳体整体穿过第一面板301,导杆15的前端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被固定在第一面板301上,插座201在第二面板401上呈刚性固定。此时仅需设定好第一、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d,使d满足在该插头与插座插接到位后,第一、第二面板进一步靠近,则该进一步靠近的距离则会直接转化为弹性装置16压缩的距离,为插头与插座的插合提供预紧力。其具体转化原理是这样的:本插头与插座插接到位后,第一面板301相对于第二面板401进一步靠近,此时由于插座与第二面板之间为刚性装配,则只能通过弹性装置的压缩来补偿该移动量。

从图1和图3中可以看出,插头壳体为公壳体,插座壳体为母壳体,上述弹性装置16对插头壳体施加的预紧力使其产生向前运动的趋势,由此便可使其前端与插座壳体中所设的弹性导电部件24可靠接触,进而实现与插座壳体之间的电连续。本实施例中,弹性导电部件24具体采用的是导电胶圈,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胶圈还可以通过波纹黄等导电部件来替代。

上述实施例中,导杆上的固定结构还可以采用外螺纹,此种情况下,若想仅在其单侧设置锁紧螺母,则在导柱的前端处设置能够与安装面板挡止配合的台阶面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