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6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池连接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的连接固定部件,具体说,涉及一种电池连接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及地球石油资源危机等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整车性能好坏。镍氢动力电池以其比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大电流放电性能优、循环寿命长以及对环境无污染、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用的首选电源。镍氢电池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多只电池组合在一起形成镍氢电池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上。

动力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复杂,动力电池在汽车上使用会经常受起汽车的振动及颠簸,所以对电池组的牢固性要求很高,动力电池组结实牢固,安全性能才能得到保障。动力电池组是由多只单体电池连接而成,单体电池直接连接的强度以及牢固性对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圆柱形镍氢电池组连接的一般方式主要是单体电池与单体电池头尾相连成电池棒,电池棒与电池棒并排连接成电池模块,多组电池模块连接成电池组。

目前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多数都是通过外部支架起固定作用,电池模块之间的固定也比较简单,固定不牢固。因为镍氢动力电池在汽车上使用会经常受起汽车的振动及颠簸,所以对电池组的牢固性要求很高。目前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多数都是通过外部支架起固定作用,电池模块之间固定不牢固,而电池组之间没有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件,能够增加电池组中电池单体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连接件,包括两个卡箍分体,其中一个卡箍分体的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块或者端部卡槽,另一个卡箍分体的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扣,所述端部卡位扣扣接在所述端部卡位块或者端部卡槽上。

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卡槽边条,卡槽位于两个所述卡槽边条之间;另一个所述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条。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卡条的中部开有定位开口。

进一步:所述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护凸起。

进一步:两个所述端部卡位块之间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坑。

进一步:采用二联卡箍,其结构包括第一二联卡箍分体和第二二联卡箍分体,所述第一二联卡箍分体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端部卡位块,两个所述卡箍分体连接位置的端面上设置有中部卡槽;所述第二二联卡箍分体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扣,两个所述卡箍分体连接位置的端面上设置有中部卡位扣;所述端部卡位扣扣接在所述端部卡位块上,所述中部卡位扣扣接在所述中部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二联卡箍分体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二联卡箍分体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的内壁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

进一步:采用三联卡箍,其结构包括第一三联卡箍分体和第二三联卡箍分体,所述第一三联卡箍分体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端部卡位块,两个所述卡箍分体连接位置的端面上设置有中部卡槽;所述第二三联卡箍分体两侧端面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扣,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的端面上设置有中部卡位扣;所述端部卡位扣扣接在所述端部卡位块上,所述中部卡位扣扣接在所述中部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所述联卡箍分体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三联卡箍分体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的内壁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使用,能够增加电池组中电池单体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够增强电池的稳定性,减小电池组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B-B向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和三联卡箍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电池连接件包括多个卡箍单体,电池单体固定在卡箍单体内,本优选实施例中,电池连接件选用具有两个卡箍单体的二联卡箍和具有三个卡箍单体的三联卡箍。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左视图;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A-A向剖视图。

二联卡箍的结构包括: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分别设置有两个弧形的卡箍分体,两个卡箍分体的外壁互相连接,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的卡箍分体和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的卡箍分体闭合后形成卡箍单体。

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端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块104,在端面的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设置有中部卡槽106;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端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扣103,在端面的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设置有中部卡位扣105;端部卡位扣103扣接在端部卡位块104上,中部卡位扣105扣接在中部卡槽106内。这样,就可以将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扣接在一起。

当然,也可以在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端面两端设置端部卡槽,端部卡位扣103扣接在端部卡槽内,实现将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扣接在一起。

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的每个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卡槽边条109,卡槽108位于两个卡槽边条109之间,在卡槽10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快110。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的每个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条107,卡条107的中部开有定位开口114。

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的内壁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12,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的内壁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111,在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扣接在一起时,第一定位凸起112安装在第一定位凹坑111内。

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护凸起113,防止物体直接撞击或者刮蹭卡箍分体。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主视图;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左视图;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三联卡箍在闭合状态下的B-B向剖视图。

三联卡箍的结构包括: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分别设置有三个弧形的卡箍分体,三个卡箍分体的外壁依次连接,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的卡箍分体和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的卡箍分体闭合后形成卡箍单体。

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端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块104,在端面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设置有中部卡槽106,端面设置有两个中部卡槽106;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端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卡位扣103,在端面两个卡箍分体连接位置设置有中部卡位扣105,端面设置有两个中部卡位扣105;端部卡位扣103扣接在端部卡位块104上,中部卡位扣105扣接在中部卡槽106内。这样,就可以将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扣接在一起。

当然,也可以在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端面两端设置端部卡槽,端部卡位扣103扣接在端部卡槽内,实现将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扣接在一起。

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的每个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卡槽边条109,卡槽108位于两个卡槽边条109之间,在卡槽10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快110。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的每个卡箍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条107,卡条107的中部开有定位开口114。

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的内壁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112,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的内壁在两个卡箍分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111,在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扣接在一起时,两个第一定位凸起112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定位凹坑111内。

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护凸起113,防止物体直接撞击或者刮蹭卡箍分体。

在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上,在两个端部卡位块104之间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坑,相应的,在另外两个端部卡位块104之间的边沿处也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坑,在第一二联卡箍分体101、第二二联卡箍分体102扣接在一起时,以及第一三联卡箍分体201、第二三联卡箍分体202扣接在一起时,第二凸起安装在对面的第二凹坑内。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二联卡箍和三联卡箍的使用状态图。

电源模块中,两个不同电池棒的电池单体301通过二联卡箍固定,三个电池棒中的电池单体301通过三联卡箍固定。

包含多个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中,不同电池模块之间可以利用卡条107和卡槽108连接定位,增强了电池模块中不同电池模块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