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668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光伏电池组件和设于所述柔性光伏电池组件上的磁片,

所述柔性光伏电池组件包括自下至上的背膜、第一交联膜、光伏发电层、第二交联膜和柔性前膜,以及位于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侧面的电极,

所述光伏发电层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片,且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沿所述第一交联膜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均包括背导电层和上导电层,所述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交联膜相贴合,所述上导电层与所述第二交联膜相贴合,且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特定导线连接,

所述特定导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线、连接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上导电层,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之间,所述第二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导电层,所述连接线为外表面绝缘的导线,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导电层还设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上导电层还设有第一导线,

所述柔性前膜的上表面设有迷彩带,

所述电极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导线,所述负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电极位于矩形光伏发电层的第一侧面,所述负电极位于所述矩形光伏发电层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光伏发电层为所述矩形光伏发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槽,位于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侧面,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片位于所述背膜的底面和/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片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导线的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特定导线的第一导线的中心,所述特定导线的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特定导线的第二导线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前膜为柔性玻璃。

8.一种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将背膜平铺展开,在所述背膜上敷设第一交联膜;

步骤S2,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截取第一导线、连接线和第二导线,所述连接线为外表面绝缘的导线;

步骤S3,将所述连接线进行绝缘处理,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形成特定导线;

步骤S4,在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导电层贴合第二导线,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上导电层贴合第一导线;

步骤S5,安放所述特定导线,使所述特定导线的第一导线贴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上导电层,所述特定导线的第二导线贴合于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导电层,所述连接线贴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导电层贴附于第一交联膜,且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沿所述第一交联膜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形成光伏发电层;

步骤S6,敷设第二交联膜于所述光伏发电层上;

步骤S7,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导线引至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侧面,形成正电极,将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导线引至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侧面,形成负电极;

步骤S8,将柔性前膜置于所述第二交联膜上,并在所述柔性前膜的上表面设置迷彩带,进行层压与处理,形成柔性光伏电池组件,并在所述柔性光伏电池组件上设置磁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导线引至光伏发电层的侧面,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导线引至矩形光伏发电层的第一侧面,

所述将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导线引至光伏发电层的侧面,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导线引至所述矩形光伏发电层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光伏发电层为所述矩形光伏发电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柔性前膜的上表面设置迷彩带,进行层压与处理,具体包括:

在所述柔性前膜的上表面设置所述迷彩带,形成多叠层结构;

将所述多叠层结构进行层压处理;

在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侧面设置卡槽,将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卡接于所述卡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