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47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箱中的电路元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电池箱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对所涉及电路元件的性能要求高,如连接器,一是要求提高集成度,体积小和重量轻,满足线路高度集成的要求和;二是要求连接安全可靠,可有效抵御外界粉尘、水汽和震动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三是初期安装和后期维护都应简单易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箱的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其外形简约,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插头与插座配插后防护等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包括插头部件和插座部件。

插头部件可与插座部件相配插;插座部件包括插针。

插头部件包括壳体、防触手胶芯、中胶芯、后胶芯、转接插针、转接簧片和插孔。

壳体为前后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前开口端和后开口端相互垂直。

防触手胶芯设置在壳体前开口端内侧,套装在插孔外周。

中胶芯和后胶芯分别设置在壳体中部内侧和后开口端内侧;中胶芯后端套装在后胶芯前端,形成胶芯复合体;中胶芯的前端套装在插孔后端。

转接插针设置在胶芯复合体中,且转接插针的前端与插孔相连接并通导;转接插针与插孔相互垂直。

转接簧片设置在插孔后端内侧,且转接簧片套装在转接插针外周。

插孔设置在壳体前开口端内侧,可与插座部件的插针相配插。

线缆从壳体后端开口插入,并与转接插针的后端相连接并通导。

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插头部件包括手柄和弹簧锁扣。

其中,手柄根部通过转轴固定在壳体两侧,手柄头部可围绕转轴进行转动;弹簧锁扣设置在壳体顶侧,当手柄头部转动至壳体顶侧时,弹簧锁扣可与手柄相锁定。

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插头部件包括转接屏蔽片、前屏蔽片、外屏蔽片和后屏蔽片。

其中,转接屏蔽片设置在壳体前开口端内部,套装在防触手胶芯外周;前屏蔽片设置在中胶芯与插孔连接处外周;外屏蔽片套装在线缆与后胶芯的连接处;后屏蔽片套装在胶芯复合体外周。

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插头部件包括头部压板、内压环、卡爪和尾盖。

其中,头部压板套装在壳体前开口端外侧;内压环设置在壳体内部,套装在线缆外周,具体位于后胶芯后端;卡爪套装在转接插针外周,卡爪外侧与后胶芯相抵接;尾盖套装在壳体后开口端外侧。

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插头部件包括防水圈和密封圈;防水圈套装在壳体前开口端外侧;密封圈套装在壳体后开口端外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已披露的技术方案,本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具有外形简约,占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配插后防护等级高等特点。

本技术方案为弯头设计,壳体前开口端和后开口端相互垂直,即壳体中部可包含1个垂直结构,可满足特殊的布线需求。

本技术方案设置有手柄和弹簧锁扣,可辅助插头部件和插座部件的配插,避免使用者之间接触插头插座,从而消除了触电的隐患,同时也提高了拔插的效率。

插头部件设置有防触手胶芯、中胶芯、后胶芯等多个护芯件,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插头部件还包括有头部压板、内压环、垫板卡爪和尾盖等固定件。上述护芯件和固定件可对连接器中的核心导电部件进行全方位加固和保护,可有效抵御外界粉尘、水汽和震动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本连接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本技术方案设置有壳体、防水圈和密封圈等密封件,使得本连接器能达到IP67防护等级,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插头部件的侧视图

图2是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插头部件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包括插头部件1和插座部件2。

插头部件1可与插座部件2相配插;插座部件2包括插针。

插头部件1包括壳体11、防触手胶芯12、中胶芯13、后胶芯14、转接插针15、转接簧片16和插孔17。

壳体11为前后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前开口端和后开口端相互垂直。

防触手胶芯12设置在壳体11前开口端内侧,套装在插孔17外周。

中胶芯13和后胶芯14分别设置在壳体11中部内侧和后开口端内侧;中胶芯13后端套装在后胶芯14前端,形成胶芯复合体;中胶芯13的前端套装在插孔17后端。

转接插针15设置在胶芯复合体中,且转接插针15的前端与插孔17相连接并通导;转接插针15与插孔17相互垂直。

转接簧片16设置在插孔17后端内侧,且转接簧片16套装在转接插针15外周。

插孔17设置在壳体11前开口端内侧,可与插座部件2的插针相配插。

线缆3从壳体11后端开口插入,并与转接插针15的后端相连接并通导。

插头部件1还包括手柄18和弹簧锁扣19。

其中,手柄18根部通过转轴固定在壳体11两侧,手柄18头部可围绕转轴进行转动;

弹簧锁扣19设置在壳体11顶侧,当手柄18头部转动至壳体11顶侧时,弹簧锁扣19可与手柄18相锁定。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附图2所示,插头部件1包括转接屏蔽片41、前屏蔽片42、外屏蔽片43和后屏蔽片44。

其中,转接屏蔽片41设置在壳体11前开口端内部,套装在防触手胶芯13外周;前屏蔽片42设置在中胶芯13与插孔17连接处外周;外屏蔽片43套装在线缆3与后胶芯14的连接处;后屏蔽片44套装在胶芯复合体外周。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插头部件1包括头部压板51、内压环52、卡爪53和尾盖54。

其中,头部压板51套装在壳体11前开口端外侧;内压环52设置在壳体11内部,套装在线缆3外周,具体位于后胶芯14后端;卡爪53套装在转接插针15外周,卡爪53外侧与后胶芯14相抵接;尾盖54套装在壳体11后开口端外侧。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插头部件1包括防水圈61和密封圈62;

其中,防水圈61套装在壳体11前开口端外侧;密封圈62套装在壳体11后开口端外侧。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